1 / 204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二章 清热药. 定义: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热药。 疗热以寒药 热者寒之. 适应证: 里热证 ---- 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舌质红或绛,脉数. 虚实. 实热 ---- 邪气盛(阳盛则热) ---- 外邪 虚热 ---- 精气夺(阴虚则热) ---- 阴阳失调. 部位: 气分热;营分、血分热 脏腑热 病邪兼夹: 湿热. 分类: 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清虚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二章 清热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清热药

  2. 定义: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热药。定义: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清热药。 疗热以寒药 热者寒之

  3. 适应证: 里热证----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舌质红或绛,脉数

  4. 虚实 实热----邪气盛(阳盛则热) ----外邪 虚热----精气夺(阴虚则热) ----阴阳失调

  5. 部位:气分热;营分、血分热 脏腑热 病邪兼夹:湿热

  6. 分类: 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清虚热药

  7.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定义:凡具有清除热邪,用于治疗气分实热等证的药物,称清热泻火药。

  8. 适应证:气分实热证---- 发热、烦躁,口渴明 显,脉象洪大等。

  9. 石膏

  10. 一、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气分实热证 脉洪大 伤津 大渴热盛大热 阴液外泄 大汗

  11. 二、清泄肺胃----肺热喘咳 胃火牙痛 三、收敛生肌----疮疡不敛,湿疹 水火烫伤

  12. 关于石膏生用、煅用 医者多误认为大寒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鸠毒也。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 《医学衷中参西录》

  13. 知母

  14. 一、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

  15. 二、清肺润肺--肺热咳嗽 阴虚燥咳

  16. 三、滋阴润燥--骨蒸潮热 阴虚消渴

  17. 石膏与知母 相同点: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18. 不同点: 石膏:辛甘大寒,专清实热,善清肺胃,煅用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性寒,既清实热,又清虚热,善滋阴润燥,泻相火

  19. 芦根

  20. 一、 清热生津除烦--热病烦渴 药性不滋腻,生津不恋邪

  21. 二、清胃止呕--胃热呕逆

  22. 三、清泄肺热--肺热咳嗽 肺痈吐脓 四、利尿--热淋涩痛

  23. 天花粉

  24. “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天花粉。” 《纲目》

  25. 一、清热生津--热病口渴 消渴

  26. “其性甘寒,善能止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乃止渴之要药也。”“其性甘寒,善能止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乃止渴之要药也。” 《本草汇言》

  27. 二、清肺润燥--肺热咳嗽或燥咳 三、消肿排脓--痈肿疮疡

  28. 通脉 治胞衣不下 《纲目》

  29. 天花粉蛋白 胎盘滋养层细胞 坏死 血窦被堵塞

  30. 淡竹叶

  31. 清热除烦,利尿---- 热病烦渴 口舌生疮 尿赤淋浊

  32. 关于淡竹叶、竹叶 1、原植物有异: 淡竹叶---禾本科草本植物 竹叶---禾本科乔木或灌木植物 (鲜竹叶,竹叶卷心)

  33. 2、功效同中有异 同:清心除烦、利小便 异:淡竹叶--渗湿泄热见长 鲜竹叶--清心热、凉胃见长

  34. 3、古今应用有异 古:淡竹叶始载《纲目》,明以前的方剂中大多用竹叶(鲜竹叶) 今:多用淡竹叶

  35. 栀子

  36. 一、泻火除烦--热病烦闷

  37. 二、清热利湿--湿热黄疸 “山栀子仁,大能降火,从小便泄去,性能屈曲下降,人所不知。”朱丹溪

  38. 三、凉血解毒--血热出血 疮痈肿毒

  39. 夏枯草

  40. 一、清肝明目--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目珠疼痛 “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 楼全善

  41. 二、消肿散结--瘰疬瘿瘤

  42. 决明子

  43. 一、清肝明目-- 目赤肿痛,目暗不明 头痛眩晕 二、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44. 要点 1、主治证 气分实热要药:石膏 目珠疼痛要药:夏枯草 肺痈:芦根

  45. 2、功效 既清实热,又清虚热:知母 清热生津:芦根、天花粉

  46. 3、用法 生石膏(先煎) 煅石膏(外用) 4、药性 石膏:辛甘大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