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第九章 青年的劳动与就业

第九章 青年的劳动与就业. 第一节 青年劳动就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一、青年劳动就业意识的产生及形成过程 (一)幻想阶段 (二)分化阶段 (三)成熟阶段 二、青年就业意愿的特征 (一)即追求职业的安全感与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挑战意识 (二)追求科学技术密集型的工作 (三)努力攀取高层次的社会地位 (四)重视发挥个人的特长 (五)注重经济收益 (六)注重个人发展,渴望做出成就 (七)择业的依赖性. 三、青年就业意识的完善与发展 70 年代及其以前,青年就业的主动性被压抑,青年就业意愿普遍存在依赖的心理。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九章 青年的劳动与就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青年的劳动与就业

  2. 第一节 青年劳动就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3. 一、青年劳动就业意识的产生及形成过程 (一)幻想阶段 (二)分化阶段 (三)成熟阶段 二、青年就业意愿的特征 (一)即追求职业的安全感与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挑战意识 (二)追求科学技术密集型的工作 (三)努力攀取高层次的社会地位 (四)重视发挥个人的特长 (五)注重经济收益 (六)注重个人发展,渴望做出成就 (七)择业的依赖性

  4. 三、青年就业意识的完善与发展 70年代及其以前,青年就业的主动性被压抑,青年就业意愿普遍存在依赖的心理。 70年代木至80年代中期,许多青年就业与第三产业有着自卑心理。 80年代木刀90年代,城市第三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投资少,剑侠快,为城镇经济注入了活力,成为青年劳动就业的主渠道。

  5. 第二节 青年的择业心理

  6. 一、青年择业的心理动机 (一)再择业意愿方面,由重社会地位、重职业名声转向重报酬重实惠 (二)再择业方面,由以来国家与家长转向崇高靠自己的能力 (三)对理想职业的选择,由崇高技术型转向崇高智能型 (四)青年就业的风险意识从无到有 (五)在就业的价值取向方面,由寻求接纳转向自我发展

  7.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理误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心理误区: 1.自负心理 2.虚荣心理 3.享受心理 4.自卑心理 5.依赖心理

  8. 二、青年择业的价值判断 上海团市委进行了上海青年劳动就业状况调查,公布了上海青年心中最受人尊敬和最不受人尊敬的职业,上海青年心目中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排名依次为:

  9. 青年们最愿意从事的职业的排序如下: 1.最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职业(44.4%) 2.最能赚钱的职业(40.5%) 3.受人尊敬的职业(35.1%) 4.自己当老板(31.1%) 5.助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职业(30.3%) 6.得到人们高度评价的职业(29.7%) 7.平凡但有固定收入的职业(19.8%) 三、青年择业目标的实现方式 广大青年渴望走自主择业道路

  10. 第三节青年的职业流动

  11. 一、青年职业流动的诱因 (一)农村青年职业转移的原因 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城镇青年职业流动的原因 1.客体条件的差异 2.就业价值观念的变化 3.个人利益的诱惑 4.自我发展的需要 5.用人不当的影响 6.人际关系紧张 7.解决实际困难 8.舆论环境的影响

  12. 二、青年职业流动的特点 (一)农村青年职业流动的特点 1.由第一产业转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继续提高。 2.转向工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明显下降,转向建筑、批零贸易、餐饮业的劳动者所占比重明显提高。 3.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以自发转移为主,有组织的转移所占比重较低。 4.转向城市的比重明显提高,转向乡镇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5.从第二、第三产业返回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13. (二)城镇青年职业流动的特点 1.职业流动的心理阻力逐步消除,越来越多的青年树立了职业风险意识。 2.既有顺向流动,亦有逆向流动 3.“铁饭碗”观念正在大破,竞争意识逐步增强。 4.所有制概念已淡化,职业流动趋于务实。

  14. 三、青年职业流动的引导 (一)农村青年职业流动的引导 1.多层次、多渠道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2.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增加大量的活劳动投入。 3.要加快小城镇建设。 4.城市经济的发展也需要适当吸收劳动力。 5.要搞好就业培训。 (二)城镇青年职业流动的引导 误区之一:期望过高,不从实际出发。 误区之二:盲目追求“热点”。 误区之三:向往城市物质享受,惧怕农村艰苦生活。 误区之四:“铁饭碗”观念强,缺乏竞争意识。

  15. 第四节 青年的失业与再就业

  16. 一、青年失业产生的原因 (一)人口过多是我国存在大量青年失业的基本成因 (二)资源配置市场化,就业机制转换是青年失业的体制成因 (三)产业结构调整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青年 失业 (四)产业结构现代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青年失业的技术成因 (五)民工潮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镇的失业形势 (六)职业选择自由化,从业价值观的转变是青年失业的社会成因 (七)许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无法落实工作,也构成青年失业的一部分

  17. 二、青年失业的控制 (一)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二)调整产业结构,分流就业范围 (三)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周期性失业 (四)允许效率型的失业形态适当存在 (五)大力发展青年这也教育和培训,减少结构性失业 (六)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青年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七)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增加青年失业承受能力 (八)针对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大规模无序进城的问题,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 (九)建立青年失业监测预警制度 (十)完善有关青年就业立法,依法调整劳动者关系

  18. 三、青年再就业实现途径 1.鼓励失业青年和职工参加专业训练和转岗培训,支持企业开展培训活动。 2.鼓励、扶持企业和社会对失业青年和职工进行开发性安置。 3.鼓励用人单位招用青年失业人员和富余人员。 4.大力支持青年失业职工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 5.支持企业主管部门对青年富余职工进行行业、企业间调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