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第六章 辛亥革命

第六章 辛亥革命.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一、 日俄战争与英国侵略西藏 日军突袭旅顺口 对马海峡战役 辽阳、旅顺、沙河战役。沈阳会战。  清政府的 “ 局外中立 ” 《 朴茨茅斯条约 》 《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 》 “ 关东军 ” 与 “ 满铁 ” 的成立。. 日、俄双方代表在朴茨茅斯签订和约.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六章 辛亥革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辛亥革命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2.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一、 日俄战争与英国侵略西藏 日军突袭旅顺口 对马海峡战役 辽阳、旅顺、沙河战役。沈阳会战。  清政府的“局外中立” 《朴茨茅斯条约》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 “关东军”与“满铁”的成立。 日、俄双方代表在朴茨茅斯签订和约

  3.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1904年,英国军队发动了江孜战役。《拉萨条约》。   中印边界争执的东段与西段。 一、 日俄 战争与英国 侵略西藏 江孜保卫战的古战场——江孜城堡

  4.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二、新政 军事改革:   建立军队教育系统和军官培养基地。《陆军常备学堂办法》。保定军校系统。   明确新军的编制。   提高军人待遇,改善军人社会形象。 清末军校毕业生

  5.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二、新政 法制改革: 删改旧法,制定新法。《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 改革“诸法合体”的传统法律结构。 司法独立。 许多内容只是提出,并未实行。

  6.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财政改革: 试图重建集揽财权的中央机构。  清理财政。解决财权分散(“财政操之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解饷和协饷的困顿。厘金、关税、外债、公债、铸币中的地方财政因素)。 二、新政 江汉关大楼

  7.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二、新政 法制改革: 《大清律例》。法律修订馆。  沈家本(1840-1913) 《大清现行刑律》。 《大清新刑律》。  商法,诉讼法,民法。  司法独立。公审、陪审、预审、起诉、辩护、回避、执行等项制度。

  8. 第一单元:京师大学堂时期 二、新政 晚清的教育改革: 清末教育改革。留美幼童。开始阶段。重理轻文。中国学习外国路向的转变-学习日本。京师大学堂去除西洋教士。

  9.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与清政府的自救活动 教育改革: 1905年9月2日清朝廷下令停废科举。  办新学。 《鼓励游学毕业生章程》。日本留学生。 二、新政 张百熙

  10.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孙中山(1866-1925)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兄孙眉。 《上李鸿章书》:“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 香港兴中会誓词: “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1.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广州起义:郑士良与三合会。青天白日旗。 陆皓东:“一我可杀,继我而来者不可尽杀”。日本报纸“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 《伦敦被难记》。   惠州起义与史坚如等的广州起事。 青天白日旗

  12.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革命派与康、梁保皇派的关系离合。    保皇会 《清议报》与《新民丛报》。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 的初步形成

  13.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孙中山:《敬告同乡书》和《驳保皇党》。 《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直报》、《国民日报》等。 一 、资产阶级革命派 的初步形成

  14.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中国新知识群体的壮大  留学生运动。励志会。成城事件。  学界风潮。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 蔡元培

  15.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邹容(1885-1905)与《革命军》。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16.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陈天华(1875-1905)与《警世钟》、《猛回头》等。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与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17.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章炳麟(1869—1936) ,号太炎。《正仇满论》、《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 “苏报案”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与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18.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爱国运动此起彼伏:   拒法运动。王之春。拒法大会。张园集会。   拒俄运动。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   抵制美货运动。《限制华工条约》。上海总商会与曾铸。冯夏威事件。

  19.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三、中国同盟会 民主革命团体的纷纷出现:   华兴会。黄兴。   光复会。“万福华案”。蔡元培。“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科学补习所。刘静庵、张难先等为领导。 “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 黄兴像

  20.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三、中国同盟会   东京筹备会。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大会,推孙中山为总理。

  21.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0世纪之支那》与《民报》。 《民报》发刊词,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 三、中国同盟会 《民报》发刊词

  22.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民报》与《新民丛报》围绕三民主义展开的论战。 三、中国同盟会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12条纲领。

  23.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三、中国同盟会 重要反清起义:  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岗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廉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24.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  光复会发动的起义。徐锡麟与秋瑾。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秋瑾《绝笔书》 三、中国同盟会 秋瑾

  25.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一、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立宪派”称谓。五大臣出洋。“吴樾案”。   载泽上奏:“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仿行宪政是清朝国策的重大转移。 五大臣出洋

  26.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二、立宪派的主要活动 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胥,张謇,汤寿潜。   政闻社。中华帝国宪政会。   杨度、谭延闿等设办宪政公会;汤化龙等设办宪政筹备会。 张謇

  27.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省咨议局和中央资政院的成立。 二、立宪派的主要活动 湖北咨议局局址

  28.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二、立宪派的主要活动 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把原定的九年召开正式国会的期限缩短。 1908年6月,直隶、江苏、安徽、吉林等省立宪派选出的国会请愿代表

  29.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三、保路运动 收回利权运动   矿权:黑龙江省都鲁河沙金矿,山西矿权,山东煤矿开采权,云南七府厅矿权。   路权:粤汉路权,苏杭甬路权。 文明争路、文明争矿、集资赎买。 商办粤汉铁路有限公司发行的老股票

  30.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一九一一年五月八日, “皇族内阁” 。“铁路干线国有上谕”。 《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三、保路运动 溥仪

  31.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统治力的减弱 三、保路运动

  32.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三、保路运动 路股来源。  四川保路同志会的成立。邓孝可、罗纶。 《川人自保商榷书》。“成都血案”。  保路同志军与成都围城之战。龙鸣剑、吴玉章发动荣县独立。 四川保路运动纪念碑

  33. 第三节 立宪运动与保路运动 三、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34.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一、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蒋翊武。   共进会,孙武、刘公。 “南湖事件”,“炸弹事件”。 1911年10月10日晚,由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湖北军政府。黎元洪转向革命党。 蒋翊武

  35.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湖南,焦达峰与陈作新。   江西,李烈钧。  上海,陈其美。  安徽,孙毓筠、柏文蔚。  广西,陆荣廷。 一、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陆荣廷

  36.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广东,胡汉民。 江苏,程德全。 山东,孙宝琦。 云南,蔡锷,张惟聪。 一、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蔡锷

  37.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山西,梁善济,阎锡山。  浙江,汤寿潜。 一、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汤寿潜

  38.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二 、南京临时政府   武汉和上海之争。人选之争。黄兴与黎元洪。 1911年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孙中山当选。

  39.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部长取名,次长取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共和国的诞生。 二、南京临时政府

  40.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财政危机 外交孤立 同盟会的内部分裂(“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暗杀陶成章。“民社”) 二、南京临时政府 陶成章

  41.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皇族内阁辞职,袁世凯出任总理大臣。  南北议和。  清帝退位。  南下就职之争。 二、南京临 时政府 袁世凯

  42. 第四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结局 三 、辛亥革命结局的分析 秋瑾诗,“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民立报》1912年9月13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