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 文化经典 》 之复习探讨

《 文化经典 》 之复习探讨. 湖南师大附中 李新霞. 发言提纲. 考试说明研读 经典考题回顾 教学及复习设想. 考试说明.

jada-danie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 文化经典 》 之复习探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化经典》之复习探讨 湖南师大附中 李新霞

  2. 发言提纲 考试说明研读 经典考题回顾 教学及复习设想

  3. 考试说明 选考内容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依据‘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特长、个性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着重体现‘应用•拓展’与‘发展•创新’两大目标,侧重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这部分内容相对应的能力层级主要有如下两条:“分析作品的主题表达(能力层级为C)”,“知人论世,探讨文本的社会价值(探究F)”。 选考内容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依据‘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特长、个性和探究能力的发展,着重体现‘应用•拓展’与‘发展•创新’两大目标,侧重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这部分内容相对应的能力层级主要有如下两条:“分析作品的主题表达(能力层级为C)”,“知人论世,探讨文本的社会价值(探究F)”。

  4. 个人解读 1.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2.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3. 侧重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经典考题 2011年湖南卷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 答:

  6. 经典考题 答案要点提示: ①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 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 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以从儒、墨兼同,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实际谈看法。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7. 设题特点 1.选材上 遵循考纲,围绕已学的重要概念和思想,并具有一定现实导向性; 选材精当,或为浅易文言选段,或“文白夹 杂”;或多段比较,或单段阅读。 2.设题上 设置两道小题,呈现难易梯度; 提炼主要观点,探究现实价值 。

  8. 经典考题 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但他在谈论士的标准时又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论语•子路》);而孟子在《孟子•离娄下》里说得更直接:“夫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注]① 硁硁(kēng):固执。 请联系现实,说说孔孟所说的“信”对我们的启示。200字左右。(9分)  

  9. 经典考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辨,强调辨明“义”与“利”的关系。下面是先秦儒家有关“义利观”的几段文字: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 孔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 孟子曰:“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孟子•万章上》) 荀子曰:“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

  10. 经典考题 ⑴结合选段,请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先秦儒家所认为的“义”与“利”的关系: 、、 。(3分) ⑵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探究先秦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9分)

  11. 经典考题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2)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②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 ③“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8分) (2)请联系当前生活实际际谈谈传统“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4分)

  12. 经典考题 2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2分)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 (1) 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对待物欲方面的不同态度。(4分) 答: (2) 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看法。(150字左右)(8分)

  13. 经典考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选自《论语•宪问》) ②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选自《老子》第二章) (1)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中加横线的句子所体现的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6分) 答: (2)谈谈“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6分)

  14. 复习策略 1.认真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加以落实。 湖南考题一方面注重对文本的研读,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本文的思想观点,同时又要求考生能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认识。高中教学既要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准确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以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15. 复习策略 2.回归教材,熟悉主要观点及思想体系。 3.注重联系现实,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传承经典”,这应是我们现代人读古代文化经典的目的,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16. 对高考命题的几点想法: 1.不应在阅读上设置难度,应提供白话的文段,或是浅显的“原文”。 2.命题要有梯度或是答案的设计上体现梯度。应避免拉不开距离的现象出现。 3.文本内容应紧扣教材,体现教材所涉及到的思想观点和体系,前面《论语》《孟子》就不用说了,后面几章的内容,如“大学”“中庸”“佛理禅趣”等等是否会有所体现。体现高考与教材的关系。

  17. (2012年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2012年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18. 敬请批评指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