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1

第 四 章

操作系统. 第 四 章. 谌 卫 军.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2006 年秋季. 第四章 存储管理. 单道程序存储管理 分区存储管理 页式和段式存储管理 覆盖技术与交换技术 虚拟存储技术 Linux 存储管理技术. 即使是简单的、老的存储管理方案仍然有必要掌握。 有些老的概念仍然有用 使用何种存储管理方案取决于硬件平台 有些方案需要硬件支持; 手持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新的硬件平台可能只有基本的硬件支持。. 三国志游戏系列. 这说明: 程序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存储器容量的 增长速度。 Parkinson 定律: 存储器有多大,程序有多长。.

je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四 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操作系统 第 四 章 谌 卫 军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2006年秋季

  2. 第四章 存储管理 单道程序存储管理 分区存储管理 页式和段式存储管理 覆盖技术与交换技术 虚拟存储技术 Linux存储管理技术

  3. 即使是简单的、老的存储管理方案仍然有必要掌握。即使是简单的、老的存储管理方案仍然有必要掌握。 • 有些老的概念仍然有用 • 使用何种存储管理方案取决于硬件平台 • 有些方案需要硬件支持; • 手持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新的硬件平台可能只有基本的硬件支持。

  4. 三国志游戏系列 这说明: 程序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存储器容量的增长速度。 Parkinson定律: 存储器有多大,程序有多长。

  5. 理想中的存储器: 更大、更快、更便宜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实际中的存储器: 存储器层次结构 (本图摘自Andrew S. Tanenbaum: “Modern Operating Systems” )

  6. 在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这个存储器层次结构的部分,称为存储管理器(Memory Manager)。 • 我们主要考察内存(Main Memory)的管理。 • 磁盘存储器管理 • 不同于内存(访问速度、机理、寻址等) • 永久性、对存储管理方案的实现的支持 • 磁盘存储器在文件系统设计时考虑。

  7. 4.1 单道程序存储管理 • 内存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用户区。每次把一个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运行,由它和操作系统来共享内存。当它运行结束后,操作系统再装入一个新的程序把它覆盖; • 优点:简单、开销小,易于管理; • 适合于单用户、单任务的OS。

  8. BIOS (本图摘自Andrew S. Tanenbaum: “Modern Operating Systems” ) 三种实现方式 单道程序存储管理的缺点??

  9. 每次只能运行一个程序 • 内存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 • 程序较小时,会浪费大量的内存空间 • OS的保护 • 应用程序的bug会破坏OS • 地址空间有限 • 即为物理内存的大小

  10. 如何实现多道存储管理,即在内存中同时有多个进程运行,有哪些问题需要考虑?如何实现多道存储管理,即在内存中同时有多个进程运行,有哪些问题需要考虑?

  11. 内存空间的管理 • 整个内存区域如何划分? • 用什么数据结构来管理内存? • 如何在有限的内存空间中容纳尽可能多的进程? • 内存的分配 • 新进程到达时,如何给它分配内存? • 内存的回收 • 进程运行结束时,如何回收其内存?

  12. 地址重定位 • 程序员不知道当他的程序被执行时,将会被放在内存的什么位置; • 当一个程序正在执行时,可能被交换到磁盘上,后来再返回内存时,可能存放在不同的位置; • 对内存的访问必须转换为实际的物理内存地址。

  13. 内存保护 • 一个进程不能未经许可去访问其他进程或OS的内存地址; • 内存共享 • 允许多个进程访问相同的一段内存空间; • 最好允许每个进程访问一个程序的同一份拷贝,而不是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一份拷贝。

  14. 逻辑组织 • 程序的编写是以模块为单位; • 每个模块的保护级别可能是不同的(只读、只可执行、可读写等); • 模块的共享。 • 物理组织 • 分配给一个程序(包括其数据)的内存空间可能不够用; • 磁盘存储器更便宜、容量更大、且永久保存。

  15. Now,如何实现多道存储管理? • 内存的分配; • 内存的回收; • 内存的管理(数据结构)。

  16. 4.2 分区存储管理 • 内存分为两大区域:系统区,用户区。又把用户区划分为若干分区(partition),分区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一个进程占用一个分区。 • 特点:适合于多道程序系统和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程序并发执行;

  17. 4.2.1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 各个用户分区的个数、位置和大小一旦确定以后, • 就固定不变。为了满足不同程序的存储需要,各分 • 区的大小可相等,也可不等。 • 分区大小相等:只适合于多个相同程序的并发执行(处理多个类型相同的对象); • 分区大小不等:多个小分区、适量的中等分区、少量的大分区; • 当进程到来时,根据它的大小,把它放置到相应的输入队列当中,等待合适的空闲分区。两种实现方式:多个输入队列和单个输入队列。

  18. 多个输入队列 分区4 分区3 分区2 分区1 操作系统 800K 700K 400K 200K 100K 0 对于每一个用户分区, 都有一个输入队列。当 一个新的进程到来时, 把它加入到某个输入队列当中,该输入队列所 对应的分区,是能够装 下该进程的最小分区。 缺点:可能出现小分区 的输入队列是满的,而 大分区的输入队列却空 着(如分区1和分区3的 的情形),从而造成资 源的浪费。 180K…

  19. 分区4 分区3 分区2 分区1 操作系统 800K 700K 400K 200K 100K 0 • 对于所有的用户分 • 区,只有一个统一 • 的输入队列。当一 • 个新进程到来时, • 把它加入到该输入 • 队列当中,然后当 • 某个分区空闲时: • 离队首最近的、能装入该分区的进程被选中; • 搜索整个队列,选择能装入该分区的最大进程。 单个输入队列

  20. 分区号 起始地址 长度 状态 进程名 固定分区的实现 数据结构:设置内存分配表 内存分配:先放入输入队列,然后采用 最先匹配法、最佳匹配法 等算法。 内存回收:简单

  21. 固定分区的优点:易于实现,开销小。 • 固定分区的缺点: • 内存利用率不高,内碎片造成很大浪费。所谓内碎片,即进程所占用分区之内的未被利用的空间(再小的进程都要占用一整个分区)。 • 分区的总数固定,限制了并发执行的程序个数,不够灵活。 • 进程的保护(应用程序可能破坏OS和其他应用程序)

  22. 地址空间的大小有限:不能超过物理内存的大小。地址空间的大小有限:不能超过物理内存的大小。 • 如何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 • 如何确定分区的大小? • 分区太小怎么办? • 分区太大怎么办(内碎片)? 为此,人们又提出了可变分区(动态分区) 的存储管理技术。

  23. 4.2.2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分区不是预先划分好的固定区域,而是动态创建的。 在装入一个程序时,根据它的需求和内存空间的使用 情况来决定是否分配。具体来说,系统生成后,操作 系统会占用内存的一部分(一般在内存地址低端), 其余空间为一个完整的大空闲区。当一个程序要求装 入内存运行时,系统从这个空闲区中划分一块分配给 它,当程序完成后释放所占用的存储区。随着一系列 的内存分配和回收,原来的一整块大空闲区就形成了 若干占用区和空闲区相间的布局。

  24. 1024K 1024K 空闲区 576K 空闲区 896K 448K 进程1 320K 128K 128K 操作系统 128K 操作系统 128K 0 0

  25. 空闲区 224K 1024K 1024K 空闲区 64K 960K 空闲区 352K 进程3 288K 672K 672K 进程2 224K 进程2 224K 448K 448K 进程1 320K 进程1 320K 128K 128K 操作系统 128K 操作系统 128K 0 0

  26. 空闲区 320K 1024K • 可变分区的特点: • 在可变分区当中,分区的个数、位置和大小都是随进程的进出而动态变化的,非常灵活,避免了在固定分区中因分区大小不当所造成的内碎片,提高了内存利用率。 • 有外碎片,即各个占用分区之间难以利用的空闲分区(通常是小空闲分区); • 使得内存的分配、回收和管理更为复杂。 空闲区 64K 960K 进程3 288K 672K 空闲区 96K 576K 进程4 128K 448K 进程1 320K 128K 操作系统 128K 0

  27. 4.2.3 可变分区的实现 • 如何实现可变分区的存储管理技术? • 内存管理的数据结构; • 内存的分配算法 • 内存的回收方法 • 碎片问题

  28. 1. 分区链表 系统维护一个分区链表,来跟踪记录每一个内存 分区的情况,包括该分区的状态(已分配或空闲)、起始地址、长度等信息。 0 5 8 14 18 20 26 29 32 长度 占用 起始 空闲

  29. 2. 分区分配算法 分区分配算法:当一个新的进程来到时,需 为它寻找某个空闲分区,其大小必须大于或 等于该进程的要求。若是大于要求,则将该 分区分割成两个分区,其中一个分区为要求 的大小并标记为“占用”,而另一个分区为余 下部分并标记为“空闲”。分区的先后次序通 常是从内存低端到高端。 分区分配算法主要有:最先匹配法、下次匹 配法、最佳匹配法、最坏匹配法。

  30. 最先匹配法 (first-fit) :假设新进程对内存大小的要求为M,那么从分区链表的首结点开始,将每一个“空闲”结点的长度与M进行比较,看是否大于或等于它,直到找到第一个符合要求的结点。然后把它所对应的空闲分区分割为二个小分区,一个用于装入该进程,另一个仍然空闲。与之相对应,把该结点也一分为二,并修改相应内容。 • 查找的结点很少,因而速度快; • 算法的实质是尽可能利用低地址部分的空闲区,而尽量地保证高地址部分的大空闲区,使其不被分割成小的区,这样当以后有大的进程到来时,有足够大的空闲区来满足它。

  31. 下次匹配法 (next-fit) :与最先匹配法的思路是相似的,只不过每一次当它找到一个合适的结点(分区)时,就把当前的位置记录下来。然后等下一次新进程到来的时候,就从这个位置开始继续往下找(到链表结尾时再回到开头),直到找到符合要求的第一个分区。而不是象最先匹配法那样,每次都是从链表的首结点开始找。 • 查找的结点很少,因而速度快; • 该算法使空闲分区分布得更均匀,但较大的空闲分区不易保留。从性能上略逊于最先匹配法。

  32. 最佳匹配法 (best-fit) :将申请内存的进程装入到与其大小最接近的空闲分区当中。算法的性能最差,最大缺点是分割后剩余的空闲分区将会很小,直至无法使用,从而造成浪费(与固定分区是不同的)。 最坏匹配法(worst-fit):每次分配时,总是将最大的空闲区切去一部分分配给请求者,其依据是当一个很大的空闲区被切割了一部分后可能仍是一个较大的空闲区,从而避免了空闲区越分越小的问题。这种算法基本不留下小的空闲分区,但较大的空闲分区也不被保留。

  33. 地址低端 16K 16K 新进程 16K 16K Worst Fit 地址高端

  34. 3. 分区回收算法 分区回收算法:当一个进程运行结束,释放它所占 用的分区后,需要将相邻的几个空闲分区合并为一 个大的空闲分区。具体来说,可分以下四种情况: 在分区回收后,可以很方便地更新分区链表。

  35. 空闲区 进程A 进程X (b) 占 0 5 空 8 6 占 5 3 空闲区 进程A 占 0 5 空 5 9 空闲区 空闲区 进程X (d) 空 0 5 空 8 6 占 5 3 空闲区 空 0 14 空闲区 进程A 进程X 进程B (a) 空 (c) 略…

  36. 4. 碎片问题 •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与回收后,内存中存在着很多不连续的很小的空闲分区(外碎片)。当一个新进程到来时,这些小的空闲区都不足以满足分配要求,但其总和满足分配要求。这就是(外)碎片问题。 • 内存紧缩(Compaction):把所有的进程尽可能地往地址低端移动,相应的,那些空闲的小分区就会往地址的高端移动,从而形成一个大的空闲区。 • 所有进程的移动需要大量的CPU时间; • 如何解决程序移动后,地址的重定位问题?

  37. 4.2.4 存储管理案例 在某个嵌入式系统中,内核的调度单位为任务(线程),系统中的所有任务共享整个资源平台(包括内存空间)。在任务中,可能需要去申请和释放堆空间。假设堆空间的大小是固定的,请问如何来实现堆空间的管理? • 堆空间的使用方式: • 动态申请固定大小的数据结构或缓冲区,如64B、9KB、64KB、256KB、400KB等; • 使用malloc/free函数动态申请和释放任意大小的堆空间。

  38. 任务1 任务2 任务n OS内核 256KB malloc(178) 60B 堆空间

  39. 堆空间的 内存布局

  40. 固定分区

  41. 可变分区

  42. 4.2.5 内存中的程序执行 • 一个进程(内部)包括两个部分: • 控制流程 • 运行上下文 • 运行上下文 • CPU 寄存器的值 • 程序的代码 • 静态数据 • 动态数据(堆和栈) • 打开的文件列表 哪些在内存中?

  43. 进程执行时的内存分区布局 高地址 SP PC 低地址

  44. 变量的存储与作用域 /* 全局变量,固定地址,其他源文件可见 */ int global_static; /* 静态全局变量,固定地址,但只在本文件中可见 */ static int file_static; /* 函数参数:位于栈帧当中,动态创建,动态释放 */ int foo(int auto_param) // 代码 { /*静态局部变量,固定地址,只在本函数中可见 */ static int func_static; /* 普通局部变量,位于栈帧当中,只在本函数可见 */ int auto_i, auto_a[10]; /* 动态申请的内存空间,位于堆当中 */ double *auto_d = malloc(sizeof(double)*5); return auto_i; }

  45. 4.2.6 重定位和存储保护 1. 地址映射(重定位) • 1)物理地址 • 也叫内存地址、绝对地址,实地址; • 把内存分成很多个大小相等的存储单元,每个单元给一个编号,这个编号称为物理地址; • 物理地址可以直接寻址; • 物理地址的集合称为物理地址空间(内存地址空间),它是一个一维的线性空间。

  46. 2)逻辑地址 • 也叫相对地址,虚地址; • 用户程序经过汇编或编译后形成目标代码,目标代码通常采用相对地址的形式,其首地址为0,其余指令中的地址都是相对首地址来编址; • 不能用逻辑地址在内存中读取信息。 3)地址映射 • 为了保证CPU执行指令时可正确访问存储单元,需要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运行时由机器直接寻址的物理地址,这一过程称为地址映射。

  47. 物理地址空间 逻辑地址空间 . . . . 1000 0 . . . . . 1100 100 str 5 [200]ldr R1, [200]add R2,R1,3str R2, [204] str 5 [200]ldr R1, [200]add R2,R1,3str R2, [204] 装入 分区 编译 链接 1200 x 200 x 1204 y 204 y 1300 300 . . . 源程序 int x, y; x = 5; y = x + 3;

  48. 为了保证CPU执行指令时可正确访问存储单元, • 在装入程序时必须进行地址映射,将程序中的 • 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这主要有两种方式: • 静态地址映射(静态重定位):当用户程序被装入内存时,直接对指令代码进行修改,一次性实现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以后不再转换。 • 在可执行文件中,需列出各个需要重定位的地址单元的位置。在装入时,由一个装入程序(加载程序)来完成; • 实现简单,不需要硬件的支持; • 程序装入内存后不能移动(只适合固定分区)。

  49. 物理地址空间 逻辑地址空间 . . 1000 . . 0 . . . . . 1100 str 5 [1200]ldr R1,[1200]add R2,R1,3str R2,[1204] 100 str 5 [200]ldr R1, [200]add R2,R1,3str R2, [204] 装入分区 1200 x 200 x 1204 y 204 y 1300 300 . . .

  50. 动态地址映射(动态重定位):当用户程序被装入内存时,不对指令代码做任何修改。而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需要访问内存单元时再来进行地址转换(即在逐条执行指令时完成转换)。动态地址映射(动态重定位):当用户程序被装入内存时,不对指令代码做任何修改。而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需要访问内存单元时再来进行地址转换(即在逐条执行指令时完成转换)。 • 为提高效率,此工作一般由硬件地址映射机制来完成,通常的做法是设置一个基地址寄存器(重定位寄存器)。当一个进程被调度运行时,把它所在分区的起始地址装入到该寄存器当中; •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需要访问内存单元时,硬件就自动地将其中的相对地址加上基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形成实际的物理地址,然后按该地址去执行; • 适合于固定分区和可变分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