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 从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看:

知识联系. ★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 收入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 桥梁和纽带 ,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影响。. 生 产.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反作用. 国家:财政. 企业:利润. 分 配. 消 费. 基础 前提. 个人:收入. 交 换. ★ 从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看:. 收入分配关乎 民生 问题,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聚焦热点一. 材料一: ★ 党在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 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 从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知识联系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 收入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影响。 生 产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反作用 国家:财政 企业:利润 分 配 消 费 基础 前提 个人:收入 交 换 ★从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看: 收入分配关乎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2. 聚焦热点一 材料一: ★党在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概括了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 ★2013年3月5日,温家宝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材料二: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稳定。——亚当•斯密 思考: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材料一说明了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二强调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稳定。

  3. 重温考点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一、个人收入分配 1、按劳分配为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二、财政与税收 1、财政收入的含义及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4、财政收支 5、我国财政的作用 6、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 7、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 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 构建体系 核心概念: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财政——税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制度保证 个人收 入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分配要求 要求 (第七课) 收入和分配 促进 作用(三促进) 财政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收入和支出:含义、种类、关系 国家收 入分配 主要来源 (主体) 含义、基本特征、作用 (第八课) 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 税收 宏观调控重要经济手段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课后思考:本单元知识与《经济生活》其它单元有何联系?

  5. 考点梳理与突破 考点一、二 按劳分配 (一)考点梳理 1.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6.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 (1)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客观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②意义: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津贴、奖金都是按劳分配的具体表现。

  7. 考点三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考点梳理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劳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学习小贴士 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个体劳动者的特点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8.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原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9.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比较 类别 对应形式 是否属于劳动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否 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按管理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是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的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要具体 分析

  10. 学习小贴士 从上表可以看出,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所得收入,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的收入。非劳动收入也不一定是剥削收入。 误区点拨 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则按生产要素分配。(×)

  11. 考点四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一)考点梳理 1.收入分配的公平(社会公平)的表现: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12.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13. 学习小贴士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除了上述三条外,根本上在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还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4. 考点五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一)考点梳理 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15. 学习小贴士

  16.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误区点拨 我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表明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7. 解决漫画中问题的措施有( ) 不一样的薪酬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国家财政补助普通职工 ③工资薪金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⑤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18. 答案 D 解析 漫画反映了收入分配中存在不公平现象,①③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④不能解决漫画中的问题,②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

  19. 课时知识建构

  20. 聚焦热点二:回顾十六大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聚焦热点二:回顾十六大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请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选择一条最恰当的哲理分析说明我国分配体制改革历程。 请从《政治生活》说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的依据。 国家:性质、本质; 党:地位、性质、宗旨、执政方式及理念; 政府:性质、宗旨、原则、职能及依法行政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变式1: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呢?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改革、价值观、群众观等哲理。 课后思考变式2:如从唯物论或辩证法角度分析呢?

  21. 典例分析一 按劳分配 非按劳分配 王某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工程师,2012年的收入包括工资32000元,奖金18000元、津贴2000元,此外还有单位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保金等200元;其妻承包集体土地种菜收入5000元,并同时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屋出租,租金收入6000元。2012年王某一家按劳分配所得和非按劳分配所得分别是 A、50000元 15000元 B、52000元 20000元 C、52000元 26000元 D、57000元 21200元 D 变式:1、王某一家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分别是?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22. 考点梳理与突破 考点一~三 财政及其作用 (一)考点梳理 1.财政的含义: 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财政的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3.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财政支持资源严重不足的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财政支持资源严重不足的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政府通过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调控财政收支水平,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24. (二)题眼突破 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比较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 条件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 措施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目的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联系 具体采取哪种政策,必须依据当时客观经济运行状况,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具体采取哪种政策,必须依据当时客观经济运行状况,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25.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 别 含义 不同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 不同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 政策制定者不 同 国家财政部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联系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②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起作用

  26. 典例分析二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会议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体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是 A.取消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 B.财政部发行三年、五年期国债 C.提高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国家的比例 D.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财政政策 D

  27. 典例分析三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两种调控手段的共同目标是 ①直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国内需求 ②解决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实现经济总量基本平衡 ③坚持稳中求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防止财政赤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注意: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调控目标上侧重点有所不同。 积极的财政政策:保增长、促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防通胀、稳物价

  28. 考点四~八 财政收入与支出 (一)考点梳理 1.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构成: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它收入。 (3)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9.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分配政策:国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习小贴士 在影响财政收入的两个因素中,前者谈的是“蛋糕”的大小问题,后者谈的是“蛋糕”的分配问题,只有“蛋糕”做大,政府才有可能支配更多的社会财富。

  30. 2.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2)构成: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1.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1)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3)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误区点拨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财政赤字越少越好;财政盈余越多越好。(×)

  32. 考点九~十一 税收、依法纳税 (一)考点梳理 1.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33. ②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②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学习小贴士 税收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可以对税种、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及具体征管制度进行调整。 误区点拨:有国必有税,有税必有法,表明税收具有法制性的特征。(×)

  34. (3)我国税收的种类 ①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②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35. 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比较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征税 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个人所得额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税 方法 基本税率为17% 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特点 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作用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6. 2.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的原因 ①是由我国税收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37. (2)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其处罚 ①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②处罚:纳税人发生了违反税法的行为,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学习小贴士 偷税和骗税比较:手段相似,都采用欺骗手段;对象不同,偷税指向应纳税款,骗税指向税收优惠。欠税和抗税比较:手段不同,前者拖欠,后者以暴力或威胁;结果一样,拒不缴税。

  38. (3)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②义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9. 典例分析四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分配上我们应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C.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工作,统筹城乡发展 D.发挥财政在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

  40. 典例分析五 中国,你慢些走,等等你的人民! 要解决右面漫画《中国,你慢些走,等等你的人民》中反映的问题,必须 A.采取措施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修改税法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C.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D.进一步拓宽居民就业创业的渠道 C

  41. 典例分析六 图表一:2008—2012年我国GDP增长情况 材料一: 图表二:2008—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注: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首次均高于7.8%的GDP增速。

  42. 典例分析六 材料二: 2013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我们已经制定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出建议。

  43. 表格、材料题解题指导: 1.表格和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是什么) 三看(表头、表格、表注); 两比(纵比看进步,横比看差距); 一分为二看问题(成绩和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现象背后的经济本质) 2.针对表格和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建议、对策?(怎么样) 注意答案与表格、材料的针对性 3、针对表格和材料中的做法说明依据和意义?(为什么) 依据﹢意义

  44. 典例分析六 图表一:2008—2012年我国GDP增长情况 ①图表1表明2008年以来我国GDP平稳较快增长。 材料一: ③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表明国家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取得进展。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图表二:2008—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注: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首次均高于7.8%的GDP增速。 ②图表2表明200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城乡人均收入都不断增长。 但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城乡人均收入增速,且从收入基数上看,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说明分配不公平现象仍存在;但2010年以来农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城镇,表明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一定进步。

  45. (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出建议。(2)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出建议。 材料 结合材料 建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制定合理分配政策。 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 城乡人均收入增速 城乡差距大,但有缩小趋势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46. 变式思考一:“为什么”(从经济生活角度) 为什么要“保证两个合理比重”、“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奋斗目标的重要经济意义。 ①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②有利于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47. 变式思考二:“怎么办”(从经济生活角度) 如何实现“保证两个合理比重”? 如何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翻番目标”? 如何让“财富蛋糕”散发“国民幸福”的味道? 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宏观调控(财政、社保、就业等) 国家:? 企业:? 个人:? 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主体原则 投资理财观、就业观、消费观等

  48. 变式思考三 (2012南京三模,34|2,略做改编) 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说明如何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怎么办? 经济生活: 见“变式思考二” 国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政府积极履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维护长治久安职能,提供公共服务职能。(从党的角度看呢?) 政治生活: 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家庭美德(或提高道德修养)。 文化生活: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生活与哲学:

  49. 课堂总结 财富分配两层面,收入要关心。 为主体,共并存。 收入分配要,反对平均与悬殊。 财政包括收和支,财政增收靠。 国家职能靠,取之于民用之民。 自觉纳税讲,关注监督利国民。 民富企富国家富,合理分配创。 个人 按劳分配 多种方式 公平 经济 税收 诚信 和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