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第五章 数论导引

第五章 数论导引. 1 素数和数的互素 除数 ( 因子 ) 的概念 : 设 z 为有全体整数而构成的集合,若 b≠0 且 使得 a=mb, 此时称 b 整除 a. 记为 b∣a, 还称 b 为 a 的 除数 ( 因子 ). 注 : 若 a=mb+r 且 0<r<b, 此时 b 不整除 a, 记为 b ┼ a 素数 ( 质数 ) 的概念 : 整数 p>1 被称为 素数 是指 p 的因子仅有 1,-1,p,-p 。. § 算术基本定理 :

kaiy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章 数论导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数论导引 1 素数和数的互素 除数(因子)的概念:设z为有全体整数而构成的集合,若 b≠0且 使得a=mb,此时称b整除a.记为b∣a,还称b为a的除数(因子). 注:若a=mb+r且0<r<b,此时b不整除a,记为b┼a素数(质数)的概念:整数p>1被称为素数是指p的因子仅有1,-1,p,-p。

  2. §算术基本定理: 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正整数a都可以写成唯一的表达式a=P1α1P2α2…Ptαt,这里P1>P2>P3…>Pt是素数,其中αi>0 §最大公约数: 若a,b,c∈z,如果c∣a,c∣b,称c是a和b的公约数。正 整数d称为a和b的最大公约数,如果它满足 • d是a和b的公约数。 • 对a和b的任何一个公约数c有c∣d。 注:1*. 等价的定义形式是: gcd(a,b)=max{k∣ k∣a,k∣b} 2*.若gcd(a,b)=1,称a与b是互素的。

  3. 模 算术 全体整数而构成的集合对整数的加法和乘法的两种运算 是封闭的且满足算术运算的所有定律,此时我们称整数 集合z为整数环。整数环z对除法运算不封闭。 • 带余除法:a∈z,>0,可找出两个唯一确定的整数q和r,使a=qm+r, 0<=r< m,q和r这两个数分别称为以m去除a所得到的商数和余数。 (若r=0则m∣a) • 整数同余式和同余方程: 定义(同余)称整数a模正整数m同余于整数b,并写a≡b(mod m)是指m∣a-b, m称为模数。注:1*.m∣a-ba=q1m+r,b=q2m+r即a和b分别 除以m有相同的余数。“同余”二字的来源就在于此。

  4. 2*.相对于某个固定模数m的同余关系,是整数间的一种等价关系。具有等价关系的三点基本性质:2*.相对于某个固定模数m的同余关系,是整数间的一种等价关系。具有等价关系的三点基本性质: 自反性:对任意整数a有a≡a(modm) 对称性:如果a≡b(modm)则b≡a(modm) 传递性:如果a≡b (modm)b≡c(modm)则a≡c(modm) 于是,全体整数集合z可按模m(m>1)分成一些两两不交的等价类。 3*.整数模m同余类共有m个,他们分别为mk+0,mk+1, mk+2,…mk+(m-1); k∈z,每一个算一类,每一类都可以选一个代表元,一般选这一类中的最小的非负整数。于是称[0],[1],[2],…[m-1]为标准完全剩余系。Z模12的标准剩余系为:[0],[1],[2],[3],[4],[5],[6],[7],[8],[9],[10],[11]

  5. 4*. 对于某个固定模m的同余式可以象普通的等式那样相加相减和相乘: (1)a(mod m)±b(mod m)=(a±b)(mod m) (2)a(mod m)*b(mod m)=a*b(mod m)例子.通过同余式演算证明560-1是56的倍数,223-1是47的倍数。 解: 注意53=125≡13(mod56) 于是有56≡169≡1(mod56) 对同余式的两边同时升到10次幂, 即有56∣560-1。 其次, 注意26=64≡-30(mod47), 于是

  6. 223=(26)3·25=(26 · 26)26 · 25 ≡900*(-30)*(32) mod(47) ≡(7)(-30)*(32) (mod47) ≡1(mod47) 于是有 47∣223-1 定理:(消去率)对于ab≡ac(mod m)来说,若(a,m)=1则b≡c(mod m) 5*.一次同余方程ax≡b(mod m)这个方程有没有解,相当于问有没有那样一个整数x,使得对于某个整数y来说,有ax+my=b 定理:如记(a,m)=d,则同余方程ax≡b(mod m)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d∣b。当这个条件满足时,恰有d个模m同余类中的整数是上述方程的解。 证明:略。(从ax+my=b入手)

  7. 6*.整数环z模正整数m得到的剩余类集合可以记为zm(或z/(m)) zm={[0],[1],…,[m-1]}6*.整数环z模正整数m得到的剩余类集合可以记为zm(或z/(m)) zm={[0],[1],…,[m-1]} 在4中已说明zm对剩余类的加法,乘法是封闭的,可列出它们的加乘表。(见书214页)。我们称为zm为剩余类环(或同余类环) 7*.在整数环z中是没有零因子的,即两个非零整数的乘积一定不等于0,但是剩余环则不然。 例z12中:[3]*[4]=[12]=[0] 说明,zm中的元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零因子,即若α∈zm,α≠[0]存在β∈zm且β≠[0],有α*β=[0],称α,β都为zm中的零因子。另一类是可逆元,即若α∈zm,存在β∈zm使α*β=[1],此时α,β互为各自的逆元,记α-1=β;β-1=α

  8. 定理:剩余类环zm中元素α=[a]为zm的可逆元(a,m)=1定理:剩余类环zm中元素α=[a]为zm的可逆元(a,m)=1 要证明这个定理,只需证明下列引理: 引理:任意两个整数a和b都有一个最大公约数,这样一个最大公约数d可以表示成a,b二数关于整系数的线性组合,即有s,t∈z,使d=sa+tb。 证明:不妨设b>0,用辗转相除法,先用b去除a,得a=q1b+r1,0<=r1<b; (1) 如果r1=0,停止,否则再用r1去除b,得 b=q2r1+r2,0<=r2<r1; (2) 如果r2=0,停止,否则再用r2去除r1,得 r1=q3r2+r3;0<=r3<r2; (3) 等等,这样一直进行下去,可得一系列关系式: rk-3=qk-1rk-2+rk-1,0<=rk-1<rk-2; (k-1) rk-2=qkrk-1+rk,0<=rk<rk-1; (k)

  9. 由于历次所得的余数 r1> r2 >r3 >r4 >…rk>…>=0 是严格递降的一串非负整数,故最后总会 出现余数为0的情形: rk-1=qk+1rk (k+1) 所以,进行有限步必停止,此时d=rk=(a,b)定成立,这是因为 1*. 可见rk为a和b的公约数,只要按倒序分析自然有此结论。 2*. a和b的任何一个公约数c都是rk的约数,只要按正序分析,自然可知。 为证定理的后一部分,将式(1)做移项有 r1=s1a+t1b(其中s1=1,t1= -q1)再将式(2)右端通过移项变为r2=s2a+t2b 这样一直下去,最后得d=rk=s*a+t*b, s,t∈z

  10. 例子:求(180,252),并将他表示为180和252这两个数的一个带整系数的线性组合。例子:求(180,252),并将他表示为180和252这两个数的一个带整系数的线性组合。 解: 252=1*180+72 (1) 180=2*72+36 (2) 72=2*36 (3) 得(180,252)=36,同时有 72=252-1*180 (1 ) 由(2)得 36=180-2*72 (2 )将(1)代入(2 ),即得36=180-2*(250-180) =3*180-2*252

  11. 3 Format定理和Euler定理 §Format定理:如果p是素数并且a是正整数,p┼a,那 么,ap-1≡1(mod p) 证明: z*p≡{α∈zp∣(α,p)=1} 易见,z*p={1,2,3,…,(p-1)}且因为(a,p)=1知 a z*p={[a],[2a],[3a],…,[(p-1)a]}= z*p,原因是a z*p内的元素两两不同。他们刚好为1,2,3…,(p-1)的一个排列。所以[a]*[2a]*[3a]*…[(p-1)a]≡1*2*3*…(p-1)(modp)由 ((p-1)!,p)=1,所以 ap-1≡1(modp)注:易见对(a,p)=1 有ap≡a(modp)

  12. § Euler φ函数 定义(Eulerφ函数φ(n)): φ(n)是这样来定义的,当n=1 时,φ(1)=1;当n>1时,它的值φ(n)等于比n小而与n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 以n=24为例,比24小而与24 互素的正整数为:1,5,7,11,13,17,19,23因此,我们有φ(24)=8。易见,若p为素数,则φ(p)=p-1。注:1*.若p,q都为素数且p≠q,此时有φ(pq)=φ(p)φ(q)=(p-1)(q-1) 证明:考虑zpq剩余类的集合是{0,1,2,…,(pq-1)}集合中与pq不互素的元素子集为{p,2p,…,(p-1)q}和子集 {q,2q,…(p-1)q}以及0,于是若设n=pq,有 φ(n)=pq-[(q-1)+(p-1)+1] =(p-1)(q-1)=φ(p)φ(q)

  13. 例:φ(21)=φ(3*7)=φ(3)φ(7)=2*6=12. 2*.设n= p1e1p2e2…prer,其中p1,p2,…,pr为互异素数,则φ(n)= p1e1-1p2e2-1…prer-1(p1-1)(p2-2)…(pr-1) =n(1-1/p1) (1-1/p2) (1-1/p3)… (1-1/pr) 3*.Euler公式 证明:考虑1/n,2/n,…n/n,然后化简成既约分数,分母为d的一类分数有φ(d)个,于是 §欧拉定理(Euler): 若整数a于整数n互素,则aφ(n)≡1(mod n) 证明:设小于n而和n互素的个正整数为 r1,r2,r3…,rφ(n) (1)

  14. 他们是模n两两互不同余的。对每一个定数i来说,由于a和ri都与n互素,所以(ari,n)=1,他们是模n两两互不同余的。对每一个定数i来说,由于a和ri都与n互素,所以(ari,n)=1, 所以ari同余于(1)中的某个ri’即 ari≡ri’(mod n),1<=i<=φ(n) 并且当i≠j时有ari /≡arj(mod n).于是, 为 的置换.所以有 由(ri,n)=1, 所以 注:1*. n=p时,有ap-1≡1(mod p)为Format定理! 2*.易见aφ(n)+1≡a(mod n) 3*.若n=pq,p与q为相异素数,取0<m<n,若(m,n)=1,有mφ(n)+1≡m(mod n),也即m(p-1)(q-1)+1≡m(mod n).

  15. 4*.对于3中,若(m,n)=p,或q,书中P220-P221给出了详细讨论。也同样有mφ(n)+1≡m(mod n)5*.由 (mφ(n))k≡1k(mod n) 知mkφ(n)≡1(modn), 进一步mkφ(n)+1≡m(mod n) mk(p-1)(q-1)+1≡m(mod n)

  16. 4 中国剩余定理 例子:(孙子算经)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23≡2*70+3*21+2*15(mod 105) (口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问,70,21,15如何得到的? 原问题为: 求解同余方程组

  17. 注意:若x0为上述同余方程组的解,则x0=x0+105*k(k∈z) 也为上述同余方程组的解。有意义的是,解题口诀提示我们先解下面三个特殊的同余方程组 (1) (2) (3) 的特殊解 =? =? =? 以方程(1)为对象,相当于解一个这样的同余方程 35y≡1(mod 3),为什么呢? 原因是,从(1)的模数及条件知,x应是35的倍数,于 是可以假设x=35y有

  18. 35y≡1(mod 3)相当于2y≡1(mod)3解出y=2(mod3)于是x35*2 70(mod105) 类似地得到(2)、(3)方程的模105的解21、15。于是有 得

  19. 中国剩余定理:设自然数m1,m2,…mr两两互素,并记N=m1m2…mr,则同余方程组中国剩余定理:设自然数m1,m2,…mr两两互素,并记N=m1m2…mr,则同余方程组 在模N同余的意义下有唯一解。

  20. 证明:考虑方程组, (1<=i<=r) 由于诸mi(1<=i<=r)两两互素,这个方程组作变量替换,令x=(N/mi)*y,方程组等价于解同余方程: (N/mi)y≡1(mod mi)

  21. 若要得到特解yi,只要令 xi=(N/mi)yi 则方程组的解为 x0=b1x1+ b2x2+ …+ brxr (mod N) 模N意义下唯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