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2009 、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 化学学科试题对比分析

2009 、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 化学学科试题对比分析. 南平市教育局中教科 南 平 市 普 教 室. 2010 、 2009 年福建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6.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A. 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B. 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 C. 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乙酸乙酯、油脂与 NaOH 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9. ( 2009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kas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2009 、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 化学学科试题对比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9、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化学学科试题对比分析2009、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化学学科试题对比分析 南平市教育局中教科 南 平 市 普 教 室

  2. 2010、2009年福建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6.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正确说法是 A.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B.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 C.淀粉、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3. 9. (2009)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4. 7.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18 g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 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NA个单质分子 • C.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 NA •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5. 8. (200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4g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A • B. 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 C. 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 D.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6. 8. 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 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 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 C.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D.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

  7. 6. (2009)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 化合反应 • B. 分解反应 • C. 置换反应 • D. 复分解反应

  8. 9.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9. 7. (2009)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A. 硅 B. 硫C. 铜 D. 铁

  10. 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 • A. 在pH = 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常量共存 • B.在pH= 0的溶液中,Na+、NO3—、SO32—、K+可以常量共存 • C. 由0.1 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 D. 由0.1 mol·L—1一元碱HA溶液的pH=3, 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 + H2O • HA + OH—

  11. 10. (2009)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 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 C. 升高温度, 减小 • 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12. 11.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Pb+ PbO2 +2H2SO4 = 2PbSO4 + 2H2O研读右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K 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 • 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 B. 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I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 • C. K闭合时,II中SO42-向c电极迁移 • D. K闭合一段时间后,II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13. 2009电池图

  14. 11. (2009)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 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15. 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2.5 umol∙L-1∙min-1和 2.0 umol∙L-1 • B.2.5 umol∙L-1∙min-1和 2.5 umol∙L-1 •     C.3.0 umol∙L-1∙min-1和 3.0 umol∙L-1 •     D.5.0 umol∙L-1∙min-1和 3.0 umol∙L-1

  16. 2010速率图

  17. 12. (2009)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 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增大 增大 B. 实验②和③的 相等 C. 增大 增大 D. 增大 , 增大

  18. 2009速率图

  19. 选择题质量分析

  20. 23 • .(15分) • J、L、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1. (1)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元素T在周期表中位于第VⅡA族。 • (2)J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6个原子,其结构简式为CH2=CH2。 • (3)M和T形成的化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色烟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 • (4)L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 ①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 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①2NH3·H2O+3H2O2=N2↑+8H2O或2NH3+3H2O2=N2↑+6H2O

  22. ②一定条件下,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H>0)并达平衡后,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x,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减的是a和c;a或c(选填序号)。②一定条件下,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H>0)并达平衡后,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x,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减的是a和c;a或c(选填序号)。 (5)由J、R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2 0.2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K时放出热量215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2(l)+3O2(g)=CO2(g)+2SO2(g)  ΔH=-1075kJ/mol

  23. 2009-23 •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期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弱于W(填“强于”或“弱于”)。 • (3) 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 + 2H2SO4(浓)=3SO2 ↑+2H2O •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H2O2 = 2H2O + O2↑

  24.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NaNO2.(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NaNO2. • (6)在298K下,Q、T的单质各1mol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T的单质能将Q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Q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3a-4b)kJ/mol (注:题中所设单质均为最稳定单质)

  25. 24. 硫酸锌可作为食品锌强化剂的原料。工业上常用菱锌矿生产硫酸锌,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并含少量的Fe2O3、FeCO3、 MgO、CaO等,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26. (1)将菱锌矿研磨成粉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或增大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1)将菱锌矿研磨成粉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或增大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 (2)完成“氧化除铁”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Fe(OH)2+□____+□_____=□Fe(OH)3 +□CI— • 2Fe(OH)2+ClO-+H2O===2Fe(OH)3+Cl- • (3)针铁矿(Goethite)是以德国诗人歌德(Goethe)名字命名的,组成元素是Fe、O和H,化学式量为89,化学式是FeO(OH)。

  27. (4)根据下表数据,调节“滤液2”的pH时,理论上可选用的最大区间为8.0≤pH<10.4。(4)根据下表数据,调节“滤液2”的pH时,理论上可选用的最大区间为8.0≤pH<10.4。

  28. (5)工业上从“滤液3”制取MgO过程中,合适的反应物是b或(b和d);d(5)工业上从“滤液3”制取MgO过程中,合适的反应物是b或(b和d);d (选填序号)。 a.大理石粉 b.石灰乳 c.纯碱溶液 d.烧碱溶液 (6)“滤液4”之后的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7)分析图中数据,菱锌矿粉中ZnCO3的质量分数不低于125m2/81m1。

  29. 2009-24 •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含、、MgO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

  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方程式为Al2O3 + 6H+ = 2Al3+ + 3H2O •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 + 2OH- = SiO32- + H2O • (3)验证滤液B含,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硫氰化钾(填试剂名称)。 • (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NaHCO3(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制纯碱或做发酵粉 (5)已知298K时,的容度积常数=5.6× ,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液平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镁离子浓度=5.6×10-10 mol/l

  31. 25.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25.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 [探究一] •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铁钉表面被钝化。 •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先用d  (选填序号)。 •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 SO2+Br2+2H2O=2HBr+H2SO4 •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②66.7%(或其它合理答案)

  32. [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3.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尽。 •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C+H2SO4(浓) == CO2↑+SO2↑+2H2O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c • (选填序号)。 • a. 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H2),除可用测量H2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否 ,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34. 2009-25 • 某研究性小组借助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 【实验一】收集NO气体。 • 用装置A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上c(填序号)。 •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35. 【实验二】为了探究镀锌薄铁板上的锌的质量分数 和镀层厚度,查询得知锌易溶于碱:Zn+2NaOH=Na2ZnO3+H2↑据此,截取面积为S的双面镀锌薄铁板试样,剪碎、称得质量为m1 g。用固体烧碱和水作试剂,拟出下列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实验。 • 方案甲:通过测量试样与碱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来实现探究目标。 • (2)选用B和D(填仪器标号)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 (3)测得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L(标准状况), 65v/22.4m1 • (4)计算镀层厚度,还需要检索的一个物理量是金属锌的密度。 • (5)若装置B中的恒压分液漏斗改为普通分液漏斗,测量结果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6. 方案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选用仪器C做实验,试样经充分反应,滤出不溶物、洗涤、烘干,称得其质量为m2g 。 • (6) m1-m2/m1。 • 方案丙:通过称量试样与碱反应前后仪器、试样和试剂的总质量(其差值即为H2的质量)实现探究目标。实验同样使用仪器C。 • (7)从实验误差角度分析,方案丙劣于方案乙(填“优于”、“劣于”或“等同于”)

  37. 30.[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13分) •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它的爆炸反应为: • 2KNO3+ 3C+S == A+N2↑+3CO2↑(已配平) • ①除S外,上列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O>N>C>K。 • ②在生成物中,A的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sp。 • ③已知CN-与N2结构相似,推算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 • (2)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T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为3d84s2,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4。

  38. (3)在CrCl3的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存在组成为[CrCln(H2O)6-n]x+(n和x均为正整数)的配离子,将其通过氢离子交换树脂(R-H),可发生离子交换反应:(3)在CrCl3的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存在组成为[CrCln(H2O)6-n]x+(n和x均为正整数)的配离子,将其通过氢离子交换树脂(R-H),可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 [CrCln(H2O)6-n]x++xR-H→Rx[CrCln(H2O)6-n]+xH+ • 交换出来的H+经中和滴定,即可求出x和n,确定配离子的组成。 •  将含0.0015 mol [CrCln(H2O)6-n]x+的溶液,与R-H完全交换后,中和生成的H+需浓度为0.1200 mol·L-1NaOH溶液25.00 ml,可知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rCl(H2O)5]2+。

  39. 2009-30 •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 •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40. (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9。 •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 (4) 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Si<C<N(用元素符号作答) •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3︰2。 •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41. 31.[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分) • 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丙三种成分: • (1)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 •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 •     其中反应Ⅰ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42. (3)已知: • 由乙制丙的一种合成路线图如下(A~F均为有机物,图中Mr表示相对分子质量): • ①下列物质不能与C反应的是c(选填序号) • a. 金属钠  b. HBrc. Na2CO3溶液 d.乙酸 • ②写出F的结构简式。

  43. ③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任写其中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异构体结构简式。③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任写其中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异构体结构简式。 • a. 苯环上连接着三种不同官能团 b.能发生银镜反应 • c.能与Br2/CCl4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 • ④综上分析,丙的结构简式为

  44. 有机物A是最常用的食用油抗氧化剂,分子式为C10H12O5,可发生如下转化:有机物A是最常用的食用油抗氧化剂,分子式为C10H12O5,可发生如下转化: 2009-31

  45.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根据系统命名法,B的名称为1-丙醇。 • (2)官能团-X的名称为羟基,高聚物E的链节为

  46. (3)A的结构简式为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47. (5)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2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5)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2种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i.含有苯环 ii.能发生银镜反应 iii.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 (6)从分子结构上看,A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C(填序号)。 • a.含有苯环 • b.含有羰基 • c.含有酚羟基

  48. 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学建议 •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薄弱 • 题目特征曲线显示,在以概括、辨别学科概念、原理等为测量目标的试题上,如在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相互转化关系、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其盐的水解问题的内涵等基础知识的试题上,总分高的考生的表现并不突出;在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化合物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用语性知识上,情况亦然。例如第23题(1)的第二问氯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族,还有接近40%的考生不能正确表达,没有真正掌握这一最基础知识;有理由怀疑,相较于考生能力对考试结果的影响,这些考生的考试分数与死记硬背相关性更高。其典型表现是,一旦遇到新的情境,思考就缺少理论依凭,思考的深度无法得以延展。如:23(4)、24(4)(7)、25(7)情景都比较新,考生的得分率很低,分别只有20%、11%和9%、10%,从统计学角度讲这些题都属于废题,但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并没有超出《考试说明》的要求。

  49. 2.吸收、加工、合理应用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弱 • 例如第31题(3)考生不能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 • 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进行作答。表明吸收、加工信息能力的不足阻碍了信息应用能力。

  50. 3.缺乏实验探究意识 • 实验问题年年谈年年弱,2010年实验题又是得分最低的一题。去除表面氧化物后放入冷浓硫酸中片刻,后再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所产生现象的原因仍然有28%的考生不知道;H2与炙热的氧化铜反应的现象,高达60%的考生回答不完整。这些都是平时没有做实验所导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