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The Virtuous Life

The Virtuous Life. By Aristotle.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一) Michael Stocker 的批評  (1)道德精神分裂症:當代倫理學理論很少處理行為者的動機,推動行為的來源,並不是行為者認為有價值者,這會造成行為者動機和理由的分裂。  (2)理由和動機分裂的道德觀有雙重缺陷:    a)使人不可能以統合的方式實現其價值。    b)使我們的生活斷裂和不一貫。  (3)當代理論缺少的是「人」,在愛、友誼、情感、同胞感、社群這類關係中,人構成價值的重要部分。.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kel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The Virtuous Lif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The Virtuous Life By Aristotle

  2.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一)Michael Stocker的批評  (1)道德精神分裂症:當代倫理學理論很少處理行為者的動機,推動行為的來源,並不是行為者認為有價值者,這會造成行為者動機和理由的分裂。  (2)理由和動機分裂的道德觀有雙重缺陷:    a)使人不可能以統合的方式實現其價值。    b)使我們的生活斷裂和不一貫。  (3)當代理論缺少的是「人」,在愛、友誼、情感、同胞感、社群這類關係中,人構成價值的重要部分。

  3.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二)Edmund Pincoffs的批評:  (1)困境倫理學(quandary ethics):當代倫理學理論把倫理學主要工作當成處理「問題」。而傳統倫理學關心的是道德啟蒙、教育、價值。  (2)困境倫理學的不足:    a)個人的理想在道德上是相關的;    b)困境倫理學只重視正直(conscientiousness) 這個品格。

  4.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三)當代倫理學和德行倫理學的對比:  (1)當代倫理學的重心是提供行為的指引,強調的是義務或責任、應該或不應該、對或錯,所以可以稱為義務倫理學(ethics of duty)或行為倫理學(act-ethics)。德行倫理學認為道德的主要功能是培養人的品格,所以比較重視行為者,因此可以稱為行為者倫理學(agent-ethics)。 

  5. 一、前言:當代倫理學理論的挑戰 (2)當代倫理學強調行為者應該「做」(doing)什麼;德行倫理學重視「我應該是(being)什麼樣的人?」,強調的不是「做」什麼,而是「是」什麼。

  6.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一)生平簡介 (二)倫理學的主旨:我們生命的目標是什麼?什麼樣的東西使生命值得活? Aristotle (384-322 B.C.E.)

  7.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三)最高善(the highest good)—幸福(eudaimonia)  (1)英文將eudaimonia譯成 happiness會誤導,因為它指的是:一個人潛力的完全發揮,是一種滿意的人生,所以它不只是一個情感,然而happiness這個字通常指一種情感,滿足、喜悅、快樂感。因此有學者譯為fulfillment 或 well-being。  (2)目的論:所有的行為都具有目的傾向;而且每一個行為都追求某些善。

  8.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四)政治學:  (1)研究最高善的學科,探討社群應該如何組成;規定城邦應研究哪些學科;立法規定哪些行為是可以做,哪些被禁止。政治學的目的涵蓋其它學科的目的。  (2)倫理學探討個人應如何活,而政治學則研究公民應如何活。這兩者關心的都是對我們生活最重要的,倫理從個人的觀點,而政治則從整個社群的觀點。

  9. 二、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的基本概念 (五)學習倫理學者的條件:  (1)要成為某一個領域中良好的判斷者,必須在該領域受過良好的教養。因此對缺乏實際經驗及容易受情感引導的人,研究倫理學並無價值。  (2)亞里斯多德的目的不只要教人們理論,而是要使人們變成好人。有教養的人學習倫理學,是為了知道為何要有這樣的教養。

  10. 三、幸福是什麼? (一)一般錯誤的見解:一般人將幸福等同於明顯可見的東西,譬如:快樂、財富或榮耀。 (二)幸福的性質:  (1)究極的(ultimate):為幸福而幸福,追求幸福從來都不是為了其它東西之故。  (2)自足的(self-sufficient):幸福不缺任何東西。  (3)它是所有實踐活動的目的或目標。

  11. 三、幸福是什麼? (三)功能論證(function argument):  (1)對任何一個事物好壞的評斷,依據它是否能適當執行其功能。  (2)有機體(生物)和無生物最大差別在於前者具有靈魂(soul),即有機體內部具有內建的自然目標。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靈魂,造成其具有不同的功能,而生物的特點就是由其特殊功能加以定義。

  12. 三、幸福是什麼? (3)人的功能:由人不同於其它生物的特點,定義人的功能,此一特點就是「理性」,因此表達理性或遵守理性的心靈活動,就是人的功能。

  13. 三、幸福是什麼?  (4)好人就是充分發揮人的功能、具有實用智慧(practical wisdom)的人,依據最完滿德行(virtue)而積極運用其能力的人。這也是幸福的定義。  (5)德行:卓越(excellence)表現,在任何一方面表現良好,都可以稱具有德行。因此它可以指道德意義,也可以指非道德意義的行為表現。

  14.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一)根據亞里斯多德的主張,一個值得過的、理想的或幸福的生活,就是依據最完滿的德行而活。但是一般想法認為,幸福生活還需要其它條件配合。

  15.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二)幸福的其它條件:  (1)一個人一生是否幸福,是以其完整一生評估。  (2)幸福是一種活動,必須積極將品格在實際行動中展現。  (3)德行是內在善,幸福也需要外在善。

  16.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三)德行不是幸福的充分條件,但卻是穩定的必要條件,因為外在善的獲得需要運氣。所以幸福主要是由符合德行的活動所決定。 (四)真正善良有智慧的人即使運氣不好,也會採取最適當的行為,應付惡運。 (五)人生禍福雖然不是操之在己,但絕大部分的生活決定,都是出自人們自己的選擇,所以在人類範圍之內幸福的最佳保障就是德行,因此德行是實現幸福最穩定且具宰制性的成分。

  17. 四、德行是幸福的穩定元素 (六)幸福的完整定義:  一個幸福的人是一個投入德行的活動,適當地擁有外在善,而且要持續其完整的生命過這樣的生活,並且以此結束其一生的人。 (七)補充:雖然快樂不等於幸福,但是幸福包含快樂,積極過德行生活的人一定是快樂的,因為當一個人被描述為某某的「愛好者」,表示這些東西會給他帶來快樂。快樂不是幸福的副產品,幸福生活本身就包含快樂。

  18.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一)三種德行:  (1)身體德行:面貌姣好、身體健康等;  (2)知性德行(intellectual virtue):善於規劃、易於掌握問題重點等;  (3)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簡稱品德,也有學者稱此為道德德行(moral virtue),勇敢、仁慈、慷慨等。

  19.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二)靈魂三部分:靈魂可以分為理性和非理性兩部分,而非理性部分又可以分為(1)對理性有所反應;(2)對理性沒有反應。這三部分對應前述三種德行。理性部分的卓越對應知性德行,而非理性部分聽行理性的卓越表現,則對應於品德。 (三)知性德行如何獲得?良好的思考能力是經由教育,最後靠經驗和時間獲得。

  20.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四)亞里斯多德對品德的看法:  (1)品德像技能一樣,是經由後天訓練、靠養成習慣而獲得。

  21.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2)品德不同於技能,技能優劣完全由其產品決定,但品德的好壞不是完全由其表現的行為決定。優良品德的展現,行為者必須處於適當的心靈狀態,這包括三個條件: (a)他知道自己所從事的行為是正當的; (b)他完全基於行為本身而這樣做; (c)他必須在一個穩定和不變的狀態下從事這樣的行為。技能只和第一個條件相關,但第二和第三條件對品德更為重要。

  22.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3)品格和行為的關係:經常說謊的人,我們很難說他具有誠信的品格,因此品格的好壞由行為的對錯決定。然而一個錯誤的行為,不能就此斷定行為者缺乏相關的品德。  (4)品格是習慣養成,成為人的第二天性,因此展現品德是一件很容易自然的事,所以卓越的品格不只決定於「做了什麼」,而且也決定行為者是否「喜歡這樣做」。

  23. 六、品德的標準:中庸(mean) (一)品德是靈魂非理性的部分聽從理性,非理性部分包括欲望、情感、興趣、偏好,這表示適當呈現情感或欲望等非理性因素的行為,就是品德。「適當」的標準是什麼?

  24. 六、品德的標準:中庸(mean) (二)品德的成分:  (1)人在從事決定時的一種氣質傾向(disposition);  (2)由中庸構成,中庸的標準是相對於行為者;  (3)中庸由理性定義,而理性由實用智慧者定義。

  25. 六、品德的標準:中庸(mean) (三)達成中庸之道的實用原則:  (1)遠離和中庸最對立的那個極端;  (2)注意自己最容易犯錯的那個極端;  (3)對快樂的事要格外小心。

  26. 七、實用智慧 (一)理性也可以分為兩部分:  (1)針對的主題是科學,即研究的對象是必然發生、必然維持其原狀的東西。對於科學主題具有良好思考能力的人,亞里斯多德稱他們是擁有智慧(sophia)。  (2)針對的主題是實用事物,對於實用事物具有良好思考能力,就是具有實用智慧,也就是在應用面推理能力的卓越表現。

  27. 七、實用智慧 (二)實用智慧是一種知性德行,但是它和純粹智慧不同,後者關心的是永恆不變的真理,而前者則是使行為的決定正確。因此實用智慧決定的行為就是正當的行為,屬於道德的內容。

  28. 七、實用智慧 (三)實用智慧的特點:  (1)慎思(deliberation)的能力:有助於實現想要達成的目的,而且這個目的必須是善的。  (2)理解(understanding)的能力:對處境綜合評估,及知道如何依此行動。  (3)判斷力。  (4)執行力。

  29. 七、實用智慧 (四)問題:如果實用智慧是知性德行,理性的行為怎麼可能和道德永遠一致?亞里斯多德可能的回答是:  (1)只用聰明和判斷能力,即一個從事不道德行為的人,即使頭腦清楚、精明能幹,也不是具有實用智慧的人,因為實用智慧必須包括行為或欲望所追求的目標是善的。

  30. 七、實用智慧 (2)實用智慧也包含理解和經驗,不道德的行為即使短期對自己有利,長期不必然。因此理性卓越者最後決定的行為,不會抵觸一般道德。

  31.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一)問題:亞里斯多德對於「幸福」的論述,引發最大爭議的就是:「幸福」是否為單一目的?

  32.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二)這個爭論主要分兩大陣營:  (1)單一論(dominant view):幸福是人類從事所有其它活動的最終目的,它是單一的目的。  (2)包含論(inclusive view):行為的最終目的有幾多個,這些目的本身就是目的,而「幸福」則是由這些目的組合而成。

  33.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三)包含論的理由和困難:  (1)支持包含論的證據:   a)亞里斯多德承認,有許多目的本身就是目的,所以最終目的是多而不是一。   b)包含論最可以解釋為何「幸福」是自足且完滿無缺,因為它包含所有本身就是有價值的東西,它是快樂、健康、智慧、財富、榮耀、愛情、朋友、美好家庭等組合而成。這符合一般人的觀點。

  34.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2)包含論的難題:   a)價值衝突需要單一解答:人類有價值的東西非常多,幸福生活不可能只是全心全力追求其中的一樣,所以面臨價值衝突時,具有實用智慧者似乎對「如何才是幸福」有一個單一的答案。   b)亞里斯多德的功能論強調,幸福是最完滿德行的實踐,而「最完滿德行」似乎是一而不是多。

  35.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四)單一論的證據和困難:  (1)單一論的理由:   a)功能論證是最佳證據,亞里斯多德以理性說明人類的獨特功能,而且強調幸福是最完滿德行的實踐,因此知性德行才是人類的最佳表現,沈思的生活才是幸福。   b)實用智慧並不是最高智慧,理性的卓越才是最高型態的知識,超越現實人生的關懷、關注比自己還要高貴的事物,才是人類獨特之處。

  36.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2)單一論的困難:   a)把純理性生活當成人類最終目的,和一般人的幸福觀有所出入。   b)儘管理性是人的神聖成分,但是只有少數菁英分子才能過純粹理性思辨的生活。所以亞里斯多德主張把自己實際人生處理得好,也是另一種方式的幸福。

  37. 八、「幸福」是單一目的? (五)調和論的見解:  (1)單一論的缺點是:無法解釋何以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理性思辨?而包含論的缺點則是:沒有凸顯理性思辨在亞里斯多德學說中的特殊地位。  (2)比較可信的解釋是:人的幸福生活確實需要追求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實際生活中的追求,都必須以理性思辨的結論作為指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