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地球與環境 學群

地球與環境 學群. 107 翁詩婷 黃資軒. 指導老師:莊涵茹. 學習內容 需要能力. 探討各種自然環境、資源及人文現象的分布及特色,污染成因與防治,探測地下資源,了解海洋大氣的變化,繪製地圖. 1. 閱讀能力 2. 科學能力 3. 操作能力 4. 空間關係. 生涯發展.

knot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地球與環境 學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球與環境學群 107 翁詩婷 黃資軒 指導老師:莊涵茹

  2. 學習內容 需要能力 • 探討各種自然環境、資源及人文現象的分布及特色,污染成因與防治,探測地下資源,了解海洋大氣的變化,繪製地圖 • 1.閱讀能力 • 2.科學能力 • 3.操作能力 • 4.空間關係

  3. 生涯發展 • 1.政府公職:地質技師、大地工程師、資料分析師、地質調查員、石油探勘技師、高考地理官、專業製圖人員、地籍測量人員、G.I.S(地理資訊系統)專業人員、環境規劃與保育人員、國家公園解說員、氣象局與民航局氣象專業人員、環保署環境評估人員2.工程顧問公司或產業界:工程地質師、探勘工程師、地圖繪製工程師、區域規劃師、都市計畫設計師、都市區域規劃經理3.研究教學:地球科學研究人員、天文研究人員、地震研究員、田野調查專家、科學博物館研究人員、大學教授、高國中地球科學教師、地理科教師

  4. 土地資源學類 • 在訓練內容包括三方面,即有關資源之現狀特性、利用與經濟研究與管理工具、環境資源之管理與保育,以及資源行政管理與規劃利用之專業知識。主要內涵為土地管理、土地政策、土地代書、都市計劃與發展、資源保育及污染防治。以培育土地資源之行政與管理、土地資源整體發展利用之規劃與研究、各種資源及環境之管理與保育等專業人才。 • 1.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

  5. 大氣科學類 • 課程內容首重於物理、數學及資訊科學的基礎訓練,與它們在大氣中的應用。主要研究圍繞在地球或其他行星上的氣團的組成成分與作用。並了解地球大氣層對氣候,以及相關環境問題的影響。課程包括大氣物理與化學、大氣動力學、氣候學與氣候變遷研究、天氣模擬、預測,以及氣候模型與數學理論、了解特殊氣候,如雲、暴風、降雨類型等。 • 1.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 • 2.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 3.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學系

  6. 史地學類 • 培養歷史學、地理學研究人才及區域研究人才,以培養人文、自然、環境相互均衡且結合發展的生活文化。 • 1.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 • 2.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系

  7. 生態學類 培養具備生態整體論、豐富人文素養,採以本土生 界為內涵,創意廣義生態顯學,課程及研究設計, 結合價值哲學與生態學。 • 1.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8. 地球科學學類 • 依研究性質可區分地震、地電、震測、井測、重磁、地球化學及地質方法等方面。主要是以物理學的原理來研究地球;以地球物理的方法應用到地下地質等方面的問題研究。包括天文、氣象、地質、海洋及地球物理等學術領域,培養有志於地球科學實務及研究工作的專業人才。 • 1.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 •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 • 3.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系

  9. 地理學類 • 於地理學知識研究,擴大社會參與和國際參與研究空間與人類、天然資源、動植物之間的互動關係,強調人文與自然學科並重,理論與應用兼施,指導學生精方面努力。 • 1.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 • 2.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 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 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 5.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10. 地質學類 • 對地球以及之中的固態、液態與氣態現象與作用進行研究,包括地質評估、分析地質力量對建築結構或系統的影響。課程包括地質歷史學、地形學、沉澱物研究、石頭與土壤的化學作用、層雲現象、火山學,以及冰河學等。理論與實用並重,尤以著重基礎及應用課程。以環境、工程地質、地球資源開發利用、海洋地質沉積等為主要課程。 • 1.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 2.中國文化大學-地質學系

  11. 防災學類 • 課程目標在大地及水土保持相關知識訓練,「水、土、林」自然資源保育與利用相關能力養成,以培養深具環境覺知之規劃設計人才。 • 1.明道管理學院-環境規劃與防災學系 • 2.華梵大學-環境與防災設計學系

  12. 河海工程學類 • 以土木工程為基礎,而以海洋工程為特色。培育發展海港、海岸、海洋工程、水資源、河川、大地、結構運輸之專門人才,並從事相關學理技術之研究與發展。 • 1.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 • 2.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 3.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13. 海洋科學類 • 以海洋各種現象、資源為主研究對象,分為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及海洋地質學。海洋物理學是研究海水運動過程如海浪、洋流及潮汐,以及其他物理現象。海洋化學是研究海水及其中生物和海底沉積物之化學反應,以及所含成分元素之化學分析。海洋地質學是研究沉積物、地質構造和海底礦物。目的在為國家培育海洋科技人才。 • 1.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 2.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 • 3.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運輸與航海科學系

  14. 資源工程學類 • 培育礦產及材料資源之開發及利用工程以及地質工程之研究人員。加強應用研究,增進資源回收,資源利用,礦物材料開發利用及地質工程應用。 • 1.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2.國立臺南大學-環境與能源學系

  15. 環境工程學類 • 學習針對被污染的生態環境,進行控制規劃、計畫發展與系統營運評估,同時也對整體自然環境進行監控。 • 1.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 • 2.中原大學-生物環境工程學系 • 3.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4.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 5.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 6.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 7.國立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 8.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

  16. 環境科學學類 • 研究環境中生物與物理因素。並藉由工程科學、社會科學與人類學等知識,闡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 1.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 2.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 3.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 • 4.國立聯合大學-能源與資源學系 • 5.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學系 • 6.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

  17.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18. 雨都的海洋 • 海洋大學位於基隆市北寧路八尺門之濱,佔地五十餘公頃,依山面海,風景壯麗。校門外即為太平洋,面海的教室,每日皆可感受海洋多變的面貌,夕陽晚照時分,漫步防波提,為海大人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 海大校園建築在山與海之間,依著青山,眺望大海。山巒間有完善的步道,山中小澗,水質清澈,水聲潺潺。群峰之間,林木秀美,空氣清新,步行至山頂,基隆港、碧砂漁港盡收眼底,萬頃碧波,氣婁裏千,令人心胸遼闊。 • 由於環境美好,每年四、五月間,更有滿山遍野的螢火蟲,在沒有月光的晚上,置身其中,彷彿身處於巨大的聖誕樹叢般,晶瑩閃爍,光可照人。

  19. 海大的沿革 • 海洋大學前身為臺灣省立海事專科學校,創立於民國四十二年。 • 當時校地僅有二百坪,在人力、物力均不足的情形下,經歷任院長、校長及全體師生不畏艱困,任勞任怨的努力,克服萬難,使得學校逐步成長。 • 並配合國家政策,於民國五十三年改制為臺灣省立海洋學院。 • 民國六十八年改制為國立臺灣海洋學院。 • 民國七十八年改名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至今發成為具有海洋特色之綜合大學。

  20. 海大的教學 • 目前海洋大學設有海運暨管理、生命科學、海洋科學與資源、工、電機資訊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等六個學院,下設十五個學系,其中十四個學系設有碩士班,九個學系設有博士班;以及九個獨立研究所皆設有碩士班,其中有六所有博士班。 • 現有專任教師三百餘人,當中88%以上具有博士學位。 • 海大為提昇教學及研究水準,除陸續延攬優秀師資來校任教外,並依據本校總體發展目標。 • 在教學方面,加強通識教育與專業訓練之配合,設計具基礎性與特色性專門學程。 • 在學術研究方面,則致力於研究所素質的提昇,積極推動跨院所系之大型研究計畫,並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而行政方面相關措施亦配合推動,以充分支援學術與研究需要。

  21. 海大的尖端 • 臨海的絕佳地理條件,加上設備完善的海研二號,創造獨特的海洋相關教學研究環境,這是國內其他大學無法相比的。 • 積極推動建設世界級之各類尖端科技實驗室,是學校努力的目標。像是世界第三大的空蝕水槽,提供國內外螺槳、魚雷等高精密度設備的測試與實驗。臺灣最先進的操船模擬試驗中心,備有國內外多個港口與船舶的模擬情境,訓練國內高階之海事人員及學生,成為全臺灣唯一無可取代之團隊。 • 臨海生物實驗場除提供校內外師生教學實習,並擁有大型經濟性養殖魚、種魚及上百種淡海水觀賞魚培育及繁殖的能力。

  22. 海大與海洋 • 研究海洋的深奧科學,創造具有經濟價值的海洋資源,培育最具海洋特色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落實永續海洋與海洋立國的政策,一直是學校努力的目標,並已逐漸發展成為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具海洋特色之大學。

  23. 海大的科技 • 整合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事高科技的研究,是學校努力的方向,生物科技、電機、資訊工程、光電及通訊導航相關領域是國家高科技發展的重點,為順應國家所規劃的奈微米科技發展重點,師生們經過多年的努力,形成生物奈微米光機電系統的特色研究團隊。 • 從基因解碼、胚胎發育,到生物體繁殖及生態分佈,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是學校發展重點之一。生理生態與生物技術方面,論文發表的質與量和技術轉移與專利,更是全國排名第一。 • 衛星遙感探測團隊探討海洋環境變遷的監測、災害防治與資料服務,保全海上船隻與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4. 海大與國際 • 創新全球教育思維,放眼學術無邊世界。每年穩定拓展締結國際姐妹校,建立國際學術交流之平台,積極投入全球高等教育與國際學術研究領域。 • 學校與全球11個國家,33所學校,簽署合作協議書,持續跨國交流,擴增國際合作版圖。

  25. 海大的生態環境 • 校園上空經常有老鷹和大冠盤旋,就知道生態有多麼的豐富了。 • 學校依山傍海,在這百米高的山腳下,充滿了奧妙的生機。植物、昆蟲、鳥類、兩棲類,非常多樣。 • 看似平凡的校園裡,竟然能擁有如此豐富的物種,這其中還有很多是臺灣特有種生物,說是全國大學少有的瑰寶,一點也不為過。

  26. 海大的文化氣息 • 圖書館是知識的寶庫,大學學術的心臟。圖書館內不僅空間寬敞舒適,館藏豐富,更藉助資訊科技,使圖書館網際網路化,提供多元而有效率的服務。 • 為推廣人文藝術教育,學校的藝文中心、教職員海韻合唱團、管弦樂團及各學生社團,經常舉辦人文知性演講、音樂會、舞台劇、演唱會、畫展及傳統藝術等多樣化的藝文活動,在海洋科技領域中注入人文的氣息。

  27. 海大的活力 • 優秀老師的教學及傑出的研究成果,帶動學校一股向上的力量。 • 多樣化的學生社團,加上校隊精湛的技術與亮眼的成績,使得學校處處充滿活力,臥虎藏龍是學校師生的最佳寫照。 • 學校共有83個社團,11個運動代表隊,慈青社並且榮獲全國大專院校績優社團評鑑特優獎。充分顯示學校著重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的發展。

  28. 海大的校訓與校徽 誠:真誠,實事求是,心存真誠的態度樸:樸實,純樸耐勞,養成完整的人格博:博大,胸懷博大,培養寬宏的氣度毅:毅勇,堅毅茁壯,具備無畏的精神

  29. 細說海洋環境資訊系 • 旨在培育海洋科學人才、環境監測及資訊應用的科技人才,故大學部專業課程規劃為「海洋環境」與「環境資訊」兩大領域。 • 海洋環境領域保留原來海洋基礎科學的特色,關注近岸物化環境的探討及全球環境變遷造成台灣鄰近海域之影響。

  30. 環境資訊領域則擴大資訊相關課程,強調各類海洋數據(如現場觀測、衛星觀測、及數值模擬等資料)的整合及呈現。環境資訊領域則擴大資訊相關課程,強調各類海洋數據(如現場觀測、衛星觀測、及數值模擬等資料)的整合及呈現。 • 強化學生電腦資訊能力,增加就業機會的多樣性及競爭力,滿足現代化社會對資訊作業的市場需求,亦能提升進入研究所進行海洋環境知識的研究能力。 • 顧及學生性向的不同,故未硬性規定學生必須就兩大領域擇一修習,目的在讓學生瞭解課程設計的方向,依興趣及能力修習,培養核心能力。

  31. 環資系沿革 • 民國58年成立海洋學系。 • 民國60年成立海洋學系夜間部。 • 民國61年分為物理和地質兩組教學。 • 民國65年改分為工程和地質兩組教學。 • 民國65年夜間部停止招生。 • 民國71年起成立碩士班。 • 民國71年改分為物理和地質兩組教學。 • 民國81年更名為海洋科學系。 • 民國82年起入學生,不再實施分組教學。 • 民國83年系上部分老師另成立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 • 民國91年起成立博士班。 • 民國92年起成立碩士專班。 • 民國94年更名為海洋環境資訊系。

  32. 積極發展海洋科學、環境監測、資訊處理的科技,從理論到實務應用。積極發展海洋科學、環境監測、資訊處理的科技,從理論到實務應用。 • 利用海洋遙測科技(包括衛星遙測及航空遙測等)及海洋定點測站(海下及海上浮台)的設立及海洋數值模擬建立起海洋環境的資料庫,並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以資訊處理整合的方法提供海洋台灣國土開發的決策參考。 • 利用海洋遙測可以即時取得涵蓋大範圍海況資料,而利用海洋定點測站可獲特定位置的長期且連續的現場資料。 • 海洋科學研究人員可運用這些寶貴的海況資料來分析研究,以暸解更真實的海洋現象,進而透過高速電腦來數值化模擬海況,以作為海洋資源開發的依據及海洋環境監測之用。因此海洋觀測的主要環節研究船、海洋遙測、海洋現場測站及海洋數值模擬等,皆已生根且日漸茁壯。

  33. 大學部—申請入學

  34. 指定考試入學

  35. 轉學考試入學

  36. 心得與感想 • 詩婷:我會選擇這個學群來報告是因為我對歷史.地理那些死背的東西較不感興趣。然而這次報告讓我瞭解地球與環境學群未來的發展與出路,且海洋大學的環境也不錯,所以經過這次報告使我覺得地球與環境學群相關的學系也是不錯的選擇。 • 資軒:經過了這一次的報告,才明白自己對於大學科系的認識還很不足。雖然未來大概不會選擇地科作為志願,但我很高興藉由這次的報告,了解到在地科的領域中,包含了如此多的項目,上宇宙下地核,範疇之巨令人驚訝,氣候河川海洋地質,包含之廣令人讚嘆,地科,真是一門令人著迷的學問。

  37. 參考資料 • 漫步在大學 http://major.ceec.edu.tw/search/ • 網路資訊http://web.mlsh.tp.edu.tw/72/20071116084845.doc • http://www.nhush.tp.edu.tw/information/course.htm#7 • 國立海洋大學 • 海洋環境資訊系http://www.mei.ntou.edu.tw/news/index.php http://www.ntou.edu.tw/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