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变态反应性疾病及其检验

变态反应性疾病及其检验. 一、 变态反应的概念和分型 二、各型变态反应发生机制及常见疾病 三、 各型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 一、 变态反应的概念和分型. ( 一 ) 概念 变态反应是由免疫炎症或其它免疫应答机制所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每十年升高二到三倍。 机制 ◆抗原物质的刺激 诱发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 ◆机体的反应性 过敏体质具有遗传倾向,只占总人群的一小部分。. 一、 变态反应的概念和分型. (二)分型 Ⅰ 型 即速发型变态反应 ◆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

korbi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变态反应性疾病及其检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变态反应性疾病及其检验 一、 变态反应的概念和分型 二、各型变态反应发生机制及常见疾病 三、 各型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

  2. 一、 变态反应的概念和分型 (一)概念 变态反应是由免疫炎症或其它免疫应答机制所致的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每十年升高二到三倍。 机制 ◆抗原物质的刺激 诱发变态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 ◆机体的反应性 过敏体质具有遗传倾向,只占总人群的一小部分。

  3. 一、 变态反应的概念和分型 (二)分型 Ⅰ型 即速发型变态反应 ◆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 ◆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发病快,消退也快,一般不发生组织损伤 Ⅱ型 既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抗原局限于细胞膜 ◆输血反应、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4. Ⅲ型 即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循环抗原和特异性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 ◆自身免疫病 Ⅳ型 即迟发型变态反应 ◆细胞免疫应答 ◆接触型皮炎

  5. 二、 各型变态反应发生机制及常见疾病

  6. ◆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 ◆临床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

  7. 发病机制 ◆变应原 多为外源性,花粉、尘螨、青霉素、食品 ◆抗体 主要是IgE和IgG4 ◆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介质

  8. Ⅰ型变态反应 过程(图)

  9. 参与Ⅰ型变态反应 的介质 ◆储备介质(组胺、激肽释放酶ECF-A) ◆ 新合成的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斑活化因子) ◆ 细胞因子

  10. 临床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 ◆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 ◆皮肤变态反应 皮肤寻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消化道变态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呼吸道变态反应 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

  11. ◆Ⅱ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 ◆临床常见的Ⅱ型变态反应疾病

  12. Ⅱ型变态反应 过程(图)

  13. 临床常见的Ⅱ型变态反应疾病 ◆输血反应、免疫性血细胞减少 ◆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

  14. ◆Ⅲ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 • ◆临床常见的Ⅲ型变态反应疾病

  15. Ⅲ型变态反应 过程(图)

  16. 临床常见的Ⅲ型变态反应疾病 ◆血清病 ◆急性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17. ◆Ⅳ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 ◆临床常见的Ⅳ 型变态反应疾病

  18. Ⅳ型变态反应 过程(图)

  19. 临床常见的Ⅳ 型变态反应疾病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 ◆结核病

  20. 三、 各型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试验

  21.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试验 ◆体内试验 皮肤试验(皮内、挑刺) 肥大细胞活性+IgE(肥大细胞结合的) ◆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 器官反应性+肥大细胞活性+ IgE ◆体外试验IgE测定(总IgE、特异性IgE) 游离的循环IgE 没有一种单一的试验能保证其结果的准确,体内和体外试验互为补充,以得到准确的特异性诊断。

  22. 皮肤点刺试验 1◆ 将变应原和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皮肤(前臂掌侧) 2◆用点刺针垂直刺入皮肤表层,轻柔地、压力均衡地维持1秒钟后垂直拔出 ◆安全、易于操作、临床相关性好,推荐为最佳皮肤试验方法 ◆阳性反应:红斑

  23. 皮内试验 ◆只有在皮肤点刺试验阴性而没有更高浓度的变应原提取物可供使用时才进行 ◆阳性反应:风团

  24. 皮肤试验的应用 ◆寻找变应原 ◆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 ◆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 ◆传染病的诊断

  25. 激发试验 是模拟自然途径使变应原进入体内,引起一次轻微的发病。规范的激发试验是最可靠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但有一定危险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 非特异性激发试验 测定气道反应性 可使用冷空气、高渗盐水、化学药物(如组胺)作为非特异刺激物 试验前测定FEV-1和肺活量 试验前应停用茶碱类、β-受体激动剂、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26. ◆变应原激发试验 吸入浓度倍增的变应原溶液 结果判定 阳性结果判定:明显的自觉症壮(胸部紧迫感和喘息等);肺部闻及哮鸣音;FEV-1下降20%以上。 ◆应用评价: (1)特异性高,与患者病史、症状和RAST相关性强 (2)确定过敏原、检验新制剂的抗原性、评价平喘药疗效、观察脱敏治疗结果 (3)每次只能测试一种抗原,需专门的设备和技术

  27. 体外试验 ◆总IgE测定 方法:双抗体夹心法、放射免疫吸附剂试验(RIST)、ELISA、化学发光法等 影响总IgE水平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寄生虫感染等 总IgE水平高不一定是过敏 过敏者总IgE水平不一定高

  28. ◆特异性IgE测定 1 1.放射变应原吸附剂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 RAST) 载体-过敏原+待检血清 Ag-IgE+同位素标记的抗人IgE 固相放射性计数与标本IgE含量成正比 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影响因素少、对患者安全、与皮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符合外率高、有助于寻找过敏原 2.ELISA法 间接法

  29. Ⅲ型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试验 •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 抗原特异性方法:不常用 • 非抗原特异性方法:常用 • 聚乙二醇法 • 补体相关测定法 • 抗球蛋白测定法 • 细胞技术测定法

  30. 聚乙二醇法(PEG法) • 3%~4%的PEG(6000)可选择性沉淀大分子免疫复合物 • 简单易行,但易受大分子蛋白、温度等干扰

  31. 补体相关测定法 • 1.C1q结合试验 液相法 固相法 C1q偏离试验

  32. C1q偏离试验 • 同位素标记的C1q血清标本(灭活) • + 致敏的羊红细胞 • 温育离心 • 测红细胞放射性 • 红细胞的放射活性与IC的量呈负相关

  33. 补体相关测定法 • 2.抗补体试验 • 定量补体 + 血清标本(灭活) • + • 致敏羊红细胞 • 溶血: 标本中无CIC存在 • 不溶血: 标本中有CIC存在

  34. 补体相关测定技术 • 3.胶固素结合试验(检测已补体结合的IC) • 胶固素是牛血清中的一种正常蛋白,能与C3d结合 • 胶固素 + 血清标本 • 胶固素IC + 同位素标记的抗人IgG • 或酶标抗人IgG • 测放射活性或酶活性

  35. 抗球蛋白测定法 • 类风湿因子(mRF)固相抑制试验 • 固相mRF + 血清标本 • 同位素标记的热聚合IgG • 固相中放射性与CIC的含量呈负相关

  36. 细胞技术测定法 • Raji细胞试验: • Raji细胞是从Burkit淋巴瘤患者分离的一种B细胞株,表面有C1q\C3b\C3d受体,能与带有补体IC结合。

  37. Raji细胞试验 • 固相Raji细胞 + 标本 • 离心沉淀 • 荧光标记抗人IgG或同位素标记抗人IgG • 测沉淀细胞的放射活性 • 方法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但易受血清游离IgG影响,且Raji细胞 培养较困难。

  38. CIC理想的检测方法应具备的特点 • 1.敏感性高 • 2.特异性强 • 3.可重复性好 • 4.适用面广

  39. WHO推荐的试验 • C1q结合试验 • 胶固素结合试验 • Raji细胞试验 • RF抑制试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