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海頓-交響曲之父 1732—1809 ( Haydn 奧地利 )

海頓-交響曲之父 1732—1809 ( Haydn 奧地利 ). 海頓的生平. 此部分省略,請參閱同學的報告或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海頓音樂創作上的時期. 1740–49 海頓在維也納 St. Stephen 大教堂的時期 1761–66 海頓的 Eisenstadt 時期,海頓擔任樂團 副指揮 1766–75 海頓在 Eszterháza 曲風擴展的時期 1775–84 海頓的歌劇創作時期 1791–95 海頓訪英國時期 1795–1809 海頓旅居維也納的創作時期. 音樂上的貢獻.

kyn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海頓-交響曲之父 1732—1809 ( Haydn 奧地利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海頓-交響曲之父 1732—1809 (Haydn 奧地利)

  2. 海頓的生平 • 此部分省略,請參閱同學的報告或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3. 海頓音樂創作上的時期 • 1740–49 海頓在維也納St. Stephen大教堂的時期 • 1761–66 海頓的Eisenstadt時期,海頓擔任樂團 副指揮 • 1766–75 海頓在Eszterháza曲風擴展的時期 • 1775–84 海頓的歌劇創作時期 • 1791–95 海頓訪英國時期 • 1795–1809 海頓旅居維也納的創作時期

  4. 音樂上的貢獻 • 創作弦樂四重奏(83首) • 海頓表達個人情感最自然的形式 • 創作交響曲(104首) • 海頓的精心設計,在各種樂器的音色配合與對比及整體表現上,顯得更加豐富,也更具有優雅的效果 • 確立交響曲有四個樂章 • 確立交響曲中第一樂章的奏鳴曲式 • 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 • 在巴洛克音樂與古典樂派間擔任橋樑

  5. 何為絃樂四重奏? • 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 一把大提琴所演奏的形式 • 由海頓開始確立樂曲結構,大都為四個樂章

  6. 何為交響曲? • 由交響樂團演奏、所產生的表演形式 • 由海頓開始確立樂曲結構,大都為四個樂章 • 交響曲的曲名有二種,一種是有標題、一種只有交響曲編號

  7. 有人尊稱他為交響曲之父 叫他弦樂四重奏之父也不為過 但是,他最喜歡大家親切地叫他一聲 海頓爸爸 「既然上帝給了我一顆歡樂的心,祂就會寬恕我以歡愉的心來侍奉祂。」

  8. G大調第94號交響曲《驚愕》(The Surprise) • 作曲年:1791年 • 首演:1792年 • 首演地點:英國倫敦 • 全曲共有四個樂章,眾所熟知的「驚愕交響曲」的旋律,就是第二樂章的主題

  9. 創作動機 • 據說海頓剛到英國時,對英國人矯情及嚴肅的態度很不習慣,故意要和英國的王宮貴族、紳士淑女開個玩笑。就在樂曲進入第二樂章時,柔和緩慢的平淡節奏,使得那些紳士淑女們打起盹來,這是海頓依過去經驗所預料得到的事。當曲調進行到特別慢而輕的時候,所有的樂器和定音鼓突然奏出一個很強的和弦,驚醒了這些貴族們,隨後曲調又如開頭若無其事的演奏著柔和的樂曲,令在場的貴族們臉紅。海頓的幽默感,真叫人佩服

  10. 《驚愕交響曲》曲式結構 • 第一樂章 • 如歌的慢板—甚快板、A大調、6/8拍、奏鳴曲式 • 第二樂章 • 行板、C大調、2/2拍、變奏曲式 • 第三樂章 • 甚快板、G大調、3/4拍、小步舞曲 • 第四樂章 • 急速的快板、G大調、2/4拍、輪旋曲式

  11. 第二樂章 • 由主題、四段變奏、尾奏構成 • 主題由各8小節的兩段組成 • 起初由絃樂的p開始,反覆時變成pp,再第二次的結束時,出現「驚愕之聲」,後半又回到絃樂的p ,反覆時加入長笛與雙簧管

  12. 第一變奏 • 由強奏開始,旋律由第二小提琴演奏,第一小提琴(後加入長笛)用16分短音符作伴奏 • 第二變奏 • 轉為c小調,由木管和絃樂主奏,後半段以f演奏,並且以16分音符和和絃來變奏,最後還是回到C大調 • 第三變奏(略) • 第四變奏(略) • 尾奏(略)

  13. 參考書目 • 古典音樂400年-維也納古典樂曲賞析 • 世界36大音樂家-偉大的樂章

  14. 參考網址 • http://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p_ck/2003/enjoy_music/main_01.htm • http://www.prtmusic.com.tw/activity/topic/Classic_famous/2001/jul.html • http://pfwonderland.bizland.com/thesis/Chro_Haydn.htm • http://www.prtmusic.com.tw/prtfamily/program/PAINTMusic/part_4/1.html • http://www.istec.iii.org.tw/01_04/9i/c6/mu05.htm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