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7

华严宗的发源地

(七)华严寺. 华严宗的发源地. 为什么华严寺 在唐代有着特殊地位?. 寺建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僧人杜顺在此创立华严宗,其三传弟子深得武则天宠信,被称为“华严宗大师”。四传弟子澄观被尊奉为教授和尚 ,授“镇国大师”、“僧祖清凉国师”称号,并主持当时全国佛教法事。因此,华严寺是唐代地位相当高的一所名寺 。.

laith-wyn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华严宗的发源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七)华严寺 华严宗的发源地

  2. 为什么华严寺在唐代有着特殊地位? • 寺建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僧人杜顺在此创立华严宗,其三传弟子深得武则天宠信,被称为“华严宗大师”。四传弟子澄观被尊奉为教授和尚 ,授“镇国大师”、“僧祖清凉国师”称号,并主持当时全国佛教法事。因此,华严寺是唐代地位相当高的一所名寺 。

  3. 清乾隆时少陵原一部分崩塌,寺内殿宇全被摧毁,仅存两座砖塔。东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7层,高约13米。西侧为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面5层,高7米。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刻的《杜顺禅师碑记》碑,已移至西安碑林保存,塔前还有清末《重修华严四禅清凉国师塔记》碑。清乾隆时少陵原一部分崩塌,寺内殿宇全被摧毁,仅存两座砖塔。东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7层,高约13米。西侧为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面5层,高7米。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刻的《杜顺禅师碑记》碑,已移至西安碑林保存,塔前还有清末《重修华严四禅清凉国师塔记》碑。

  4. (九)水路庵 我国寺庙保存最多和最完好的彩塑

  5. 水陆庵本是悟真峪北普陀兰渚庵内的水陆殿,庵毁后,人们便把这座殿宇叫做水陆庵。庵的始建年代纷说不一。据《蓝田县志》及碑石记载,庵是六朝古刹;有人根据今日庵内大殿上的檐兽、滴水瓦和造像的形式风格,以及附近民间传说为唐代尉迟敬德监修来推断,认为可能唐代建筑。水陆庵本是悟真峪北普陀兰渚庵内的水陆殿,庵毁后,人们便把这座殿宇叫做水陆庵。庵的始建年代纷说不一。据《蓝田县志》及碑石记载,庵是六朝古刹;有人根据今日庵内大殿上的檐兽、滴水瓦和造像的形式风格,以及附近民间传说为唐代尉迟敬德监修来推断,认为可能唐代建筑。

  6. 明、清时曾重修几次,近来又进行了整修。庵的建筑形式,与一般佛教寺院类似,前有五间山门,南北两边各有13间厢房,院中有3间中殿,西有5间大殿,形成一个四个院落,加之树木花草的点缀,显得清新幽雅,朴素庄严。明、清时曾重修几次,近来又进行了整修。庵的建筑形式,与一般佛教寺院类似,前有五间山门,南北两边各有13间厢房,院中有3间中殿,西有5间大殿,形成一个四个院落,加之树木花草的点缀,显得清新幽雅,朴素庄严。

  7. 名 称 • 名称是它所处的想象概括。它坐落于蓝水河流分汊处的鱼形岛上,旁有青山耸立,周有河水环流,置身寺中,潺潺水声不绝于耳。谓之“水楼”庵,倒真是名副其实。

  8. 梁武帝首创水陆法会,意在超度水陆上一切鬼魂,普济众生。佛寺中的水陆殿就是取意于这种法事活动。梁武帝首创水陆法会,意在超度水陆上一切鬼魂,普济众生。佛寺中的水陆殿就是取意于这种法事活动。 水陆法会是什么意思?

  9. 水陆庵里最出名的是什么? • 大殿内的彩色泥质壁塑最引人注目。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的雕塑家杨惠之的手。壁塑共分南北山墙、殿中正隔间西壁及西檐墙四部分,其中以南北山墙上的壁塑最引人入胜。

  10. 两墙上的壁塑,均采取连环塑的形式,上下层层列塑着释迦牟尼的传略故事,从北壁开始到南墙终止。壁塑中有山小桥梁、园林瀑布、亭台楼阁和殿宇宝塔等建筑物,人物有诸佛菩萨、飞天供养人;鸟兽有飞龙舞凤、狮子、麒麟、象和牛,布局严整,结构紧密,层次分明,各尽其妙。不论是骑象悠然缓行,骑狮骑麒麟奔驰的,或是乘龙驾凤飘然舞空的;不管是坐卧佛堂说经的,或是划船漫游江湖的,渡河涉水的等等,都是生动自然,形态逼真,而且通过人物面部的表情,反映出了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两墙上的壁塑,均采取连环塑的形式,上下层层列塑着释迦牟尼的传略故事,从北壁开始到南墙终止。壁塑中有山小桥梁、园林瀑布、亭台楼阁和殿宇宝塔等建筑物,人物有诸佛菩萨、飞天供养人;鸟兽有飞龙舞凤、狮子、麒麟、象和牛,布局严整,结构紧密,层次分明,各尽其妙。不论是骑象悠然缓行,骑狮骑麒麟奔驰的,或是乘龙驾凤飘然舞空的;不管是坐卧佛堂说经的,或是划船漫游江湖的,渡河涉水的等等,都是生动自然,形态逼真,而且通过人物面部的表情,反映出了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

  11. 佛像作者 • 水陆庵佛像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多年来专家们几乎找遍了每座塑像的各个部位,同时查找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均无结论。日前,专家终于在大殿正中的释迦牟尼像的莲花底座上发现一行阴刻蝇头小楷:“佛像士乔仲超等山西四人造。”

  12. 为什么出现孔子、老子、释加牟尼、 孙思邈、华佗、扁鹊、黄帝、 雷公等的塑像? •  水陆庵的壁塑是明代的壁塑,在明代发展的佛教、道教和儒家中的精华,已经糅合到中国的佛教文化里面了。这是三教合一。也可以这么说,水陆庵实际上融合了道家、佛家和儒家的精髓? • 民族化、世俗化。

  13. 布局特点 • 水陆庵满目琳琅的造像,壁塑与悬塑大部分,布局在诸圣水陆殿(以下简称大殿)之内,其布局艺术完全按照我国传统的装饰美的要求,强调一个“满”字,突出一个“多”字。所谓“满”,就是满大殿布满了造像,壁塑与悬塑,在大段东、西、南、北的四面墙体上,包括大殿内上下左右的屋架梁栋立枋卧坊,或柱头椽眼上,都布满了各种雕塑;所谓“多”,就是把这些数目繁多,形式多样,大小尺寸不同的造像壁塑、悬塑精确而合理的,按照佛教造像仪轨安排到适当的位置上。

  14. (十)楼观台 道教仙都

  15. 道教圣地  楼观台是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李耳著书立说、传道讲经之道教发祥地,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素有“天下第一 福地”、 “洞天之冠的美誉”,道教史称“仙都”。

  16. 楼 观 台 道 观 是 老 子 讲 说 《 道 德 经 》 之 地 , 因 周 大 夫 尹 喜 擅 天 文 星 象 , 於 此 结 草 为 楼 , 观 星 望 气 , 迎 老 子 在 此 讲 经 说 道 而 得 名 。 西楼观大陵山是老子修真、羽化之地,有吾老洞、老子墓等古迹;宗圣宫建于唐初,是李唐王朝奉老子为远祖,礼祭老子的宗祠。

  17. 紫气东来 人们常用“紫气东来”形容贵客来临。当年,尹喜就是在这里结草楼观天象,发现有祥云由东飘来,大喜。果然,一代宗师老子驾临。 公元前五世纪的某一天,周康王时期的大夫尹喜正在草堂和夫人奕棋,忽听门外吵吵嚷嚷,接着便有下人神色慌乱地跑进门来,语不成句地说:“大夫……大……夫,大事不好!”

  18. 尹喜将手中举着的棋子稳稳地落在棋盘上,扭过脸来不慌不忙地问:“什么事,如此慌张,这样大惊小怪?”  下人说:“东方天空忽然涌出一股紫色云霞,形状奇异得很,活似龙蛇遨游太空,滚滚西来,势不可挡。下人们想,如今战乱四起,这股紫色云霞,不知主何吉凶?请大夫上楼观望!”尹喜听说有这等事情,便站了起来,随同下人外出,登上草楼,举目远望。

  19. 果然见一股紫气如绞龙腾舞,自东西迈。尹喜观后,掩不住心头兴奋,连声赞道:“妙哉,妙哉!此乃祥瑞之气,真人将至矣!”  于是便上书朝廷愿为函谷关令,遂蒙恩准。到关,敕门吏曰:“若有老翁从东来,乘青牛,勿听过关,当禀我知”。

  20. 关令尹喜计算时日将至,便令下人全部斋戒,恭候迎接。至期,果见一老者,天庭饱满,鹤发童颜,两耳垂肩,眉长三寸,目光炯炯射人。青牛滴嗒滴嗒,迈着有节奏的步伐,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遥自在,悠然自得。关令尹喜计算时日将至,便令下人全部斋戒,恭候迎接。至期,果见一老者,天庭饱满,鹤发童颜,两耳垂肩,眉长三寸,目光炯炯射人。青牛滴嗒滴嗒,迈着有节奏的步伐,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遥自在,悠然自得。 尹喜见之,赶紧迎上前去,再三稽首参拜:“圣人来矣,有请!” 原来,这骑青牛的老者,便是太上老君。

  21. 老君姓李,字伯阳,系东周守藏史。因周室内乱,便辞去官职,准备西行,路过函谷关。他见面前这位官员,清奇不俗,气度非凡,便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得知老夫将至?”尹喜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乃函谷关令尹喜,去年冬天,我看见天理星西行,今春又见紫气东来,状如龙蛇,知真人将西行,故于此迎接。”老君曰:“吾亦知子之奇”。遂相携入关。辞却关令,同回草楼,请老君讲经传道。老君姓李,字伯阳,系东周守藏史。因周室内乱,便辞去官职,准备西行,路过函谷关。他见面前这位官员,清奇不俗,气度非凡,便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得知老夫将至?”尹喜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乃函谷关令尹喜,去年冬天,我看见天理星西行,今春又见紫气东来,状如龙蛇,知真人将西行,故于此迎接。”老君曰:“吾亦知子之奇”。遂相携入关。辞却关令,同回草楼,请老君讲经传道。

  22. 老子为什么会选择楼观台做为 传经授道、著书讲学之地?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宋代文学家苏轼也说:“此台一揽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宋代另一位大书法家米芾更是赞美楼观台是天下“第一山”。

  23. 楼观台的建造历史 楼观台从西周函谷关关令尹喜在此结楼计算起,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它经历无数次兴衰。据史料记载,周穆王曾来此游乐,并建造“楼观宫”;秦始皇在观南建清庙,亲来求拜神仙;汉武帝在观北建祠;东汉之后,老子被依托为道教开山祖师,楼观台由此成为道教祖庭;晋惠帝在此植树十万余株,迁来居民300多户专门维护建筑和园林;南北朝时期,北方著名道士大多集中在这里,并形成了著名的“楼观派”。

  24. 唐高祖李渊认老子为祖宗,亲来楼观台,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唐玄宗以夜梦老子为名,改“宗圣宫”为“宗圣观”,并扩建规模。一时间,这里殿宇豪华,道士众多,盛极一时。此后,楼观台渐渐走向衰败,真可谓“盛极而衰”。这里保存的各种文化遗存多达60余处,展示的文化类型更是丰富多彩。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幽壑园林,也是历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唐高祖李渊认老子为祖宗,亲来楼观台,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唐玄宗以夜梦老子为名,改“宗圣宫”为“宗圣观”,并扩建规模。一时间,这里殿宇豪华,道士众多,盛极一时。此后,楼观台渐渐走向衰败,真可谓“盛极而衰”。这里保存的各种文化遗存多达60余处,展示的文化类型更是丰富多彩。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幽壑园林,也是历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25. 唐代的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优美诗章。这里既有老子说经台、宗圣观(宫)遗址、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老子墓等著名景观,又有炼丹炉、吕祖洞、十老洞、迎阳洞、老子祠、栖真亭、元始台、上善池、化女泉、延生观、吾老洞、王母宫、西楼观等文化古迹及遗址。唐代的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优美诗章。这里既有老子说经台、宗圣观(宫)遗址、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老子墓等著名景观,又有炼丹炉、吕祖洞、十老洞、迎阳洞、老子祠、栖真亭、元始台、上善池、化女泉、延生观、吾老洞、王母宫、西楼观等文化古迹及遗址。

  26. 现存历代碑碣178通、其中以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写的《大唐宗圣观记》碑、苏灵芝行书《老子显见》碑、元代高文举梅花篆字书写的《道德经》碑、赵孟頫书写的《上善池》碑、清代李熙筠书写的《洞天福地》碑等,最为名贵。现存历代碑碣178通、其中以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写的《大唐宗圣观记》碑、苏灵芝行书《老子显见》碑、元代高文举梅花篆字书写的《道德经》碑、赵孟頫书写的《上善池》碑、清代李熙筠书写的《洞天福地》碑等,最为名贵。

  27. 说经台 说经台,也叫授经台,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李耳讲授道德经五千言之地。说经台位于海拔594米的山岗上,虽处山之阴,但却尽得其阳,翠竹环抱,古木参天,秀峦葱郁,悦目赏心,历来是帝王、道众朝拜之仙都,文人墨客云集之圣地。

  28. 山门口左右的碑亭内,有欧阳询的隶书碑石《大唐宗圣观记》碑。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结构大师”。 碑亭前各有六角亭一座。两亭间原有池水,名为“上善池”,左边亭内竖立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碑,碑阴为草书。

  29. 上善池 相传,元始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春,周至一带遭千年不遇的时疫,死亡者众多,百姓处于惶恐不安之中。当时的楼观台监院张致坚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一眼泉水,泉内有吾炼成之仙丹,可治时疫。”张监院醒来觉得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外西边找到石板,揭开石板,果然有一泉,就用此水治好了30多名道士的疫病。凡喝此水者,只要两个时辰,其病自愈。消息传出,远近百姓皆来取水。凡饮此水者,时疫即退,简直是“药到病除,圣水回春”。

  30. 3年之后,翰林院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来楼观游览,听到泉水治疫之事深感奇异,很受感动,就以《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之意,挥笔题写了“上善池”3个字,并刻石立碑于此,以示纪念。

  31. 后来,四方善男信女多来此取水治病。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士来楼观游览,吟诗作赋,铭石留言,抒发情怀。“丹砂久窑井水赤”“汲尽阶前井水浑”之句,就记述了当年取水治病的盛况,上善池也因此而名扬四方。有诗云“清泉虽小来历奇,诗人雅士多咏题。楼观台下一胜景,游览莫忘上善池。”

  32. 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其果、叶均可入药。相传,太上老君为炼长生不老金丹,需要白果这味药,才在楼观台栽了2株银杏树。他栽雌雄银杏树,是为了炼的金丹内阴阳二气相通,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二气相通,才能生出万物。说经台的这棵古银杏树,树龄有2000多年,雌性,树高28米,胸围4.1米,古貌苍苍,植繁叶茂,远视如塔,直指苍天。在树干2米多处附生一桑树,似母子情深,相依为命,同生共荣,因此称为“银杏抱桑”。

  33. 这颗雌性树与宗圣宫遗址的雄性古银杏相距约1500米,南北分立,好像一对夫妇同居楼观台,又似元代高道马丹阳、孙不二夫妇一样,同出家修道,共来楼观台拜见道祖,真是耐人寻味。这颗雌性树与宗圣宫遗址的雄性古银杏相距约1500米,南北分立,好像一对夫妇同居楼观台,又似元代高道马丹阳、孙不二夫妇一样,同出家修道,共来楼观台拜见道祖,真是耐人寻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