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概述. . 导线测量. . 角度前方交会法. . . 三角高程测量. §6.1 控制测量概述. 一、为什么要做控制测量?. 普通测量的任务: 测绘地形图、施工放样. 可控制全局 减少误差积累 可分组进行作业. 例如测图这样的工作,如果从一个点开始,逐步依据前一个点测定后一个点的位置,必然会将前一个点的误差带到后一个点上。这样测量误差逐步积累,最终导致测量成果不能满足要求。. 所以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的原则来组织实施。. 二、 什么是控制测量?.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概述  导线测量  角度前方交会法   三角高程测量

  2. §6.1 控制测量概述 一、为什么要做控制测量? 普通测量的任务: 测绘地形图、施工放样 可控制全局 减少误差积累 可分组进行作业

  3. 例如测图这样的工作,如果从一个点开始,逐步依据前一个点测定后一个点的位置,必然会将前一个点的误差带到后一个点上。这样测量误差逐步积累,最终导致测量成果不能满足要求。 所以测量工作必须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的原则来组织实施。

  4. 二、什么是控制测量? 先在测区范围内选定一些对整体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 ,用精密的仪器和严密的方法精确测定各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 ,这样一项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 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 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高程位置 (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5. 三、控制测量的形式和等级 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有: 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和 , 除此之外还有 。 卫星大地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有: 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控测量,除此之外还有GPS水准测量。

  6. 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构成连续三角形,这种网状结构称为三角网。测定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再根据起始边长、方位角、起始点坐标来推求各顶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称为三角测量。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构成连续三角形,这种网状结构称为三角网。测定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再根据起始边长、方位角、起始点坐标来推求各顶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称为三角测量。

  7. 将地面上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形式称为导线,这些点称为导线点,测定各折线边的长度、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推求各点的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称为导线测量。将地面上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形式称为导线,这些点称为导线点,测定各折线边的长度、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推求各点的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称为导线测量。

  8. 导线测量

  9.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建立的控制网称为 GPS控制网 GPS 卫星 S1、 S2、 S3、 S4

  10. GPS定位是利用空间测距交会定点原理 地面有三个无线电信号发射台,其坐标 Xsi、Ysi、Zsi已知。当用户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测定接收机天线至三个发射台的距离Rgs1 ,Rgs2 ,Rgs3,只需以三个发射台为球心,以所测距离为半径,即可交出用户接收机天线的空间位置。

  11. GPS卫星

  12.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总称国家基本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总称国家基本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

  13. 国家平面三角网的布设概况 一等三角锁(大陆)

  14. 国家高程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

  15. 在城市或厂矿地区,一般都在上述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控制网,以供地形测图和施工放样使用。 在城市或厂矿地区,一般都在上述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控制网,以供地形测图和施工放样使用。 一般城市平面控制网可分为二、三、四等三角及一、二级小三角或一、二级导线。

  16.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17.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18. 小地区控制网是为小区域(25km2 以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或工程测量所建立的控制网。 在全测区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首级控制网;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如图根导线。 小地区控制网应尽可能地与附近的国家高级控制点进行联测,将国家高级控制点的X、Y和H作为小地区控制网的起算和校核数据。在特殊情况下可建立独立控制网。

  19. 测图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图根点密度(点/km2) 150 50 15 每图幅图根点数(50cm×50cm) 8 12 15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密度 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

  20. 导线长度(m) 相对闭合差 边长 测角中误差(") DJ6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一般 首级控制 一般 首级控制 ≤1.0M ≤1/2000 ≤1.5测图最大视距 30 20 1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注:1. M 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 2. n为测站数; 3. 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可放宽, 但不应大于1/1000。

  21. §6.2 导线测量 一、 导线测量概述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22. 导线测量由于布设灵活,要求通视方向少,边长直接测定,精度均匀,适宜布设在建筑物密集视野不甚开阔的地区,如城市、厂矿等建筑区、隐蔽区、森林区,也适于用作狭长地带如铁路、公路、隧道、渠道等的控制测量。导线测量由于布设灵活,要求通视方向少,边长直接测定,精度均匀,适宜布设在建筑物密集视野不甚开阔的地区,如城市、厂矿等建筑区、隐蔽区、森林区,也适于用作狭长地带如铁路、公路、隧道、渠道等的控制测量。 随着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的日益普及,使导线边长加大,精度和自动化程度皆有提高,从而使导线测量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小城市、厂矿等地区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

  23. 1 2 A 导线点 3 三角点 (已知控制点) B 4 5 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导线可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闭合导线 起迄于同一高级控制点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从高级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 BA出发,经导线点2、3、4、5,再回到 B点形成一闭合多边形。

  24. 4 B D 2 3 1 A C 2.附合导线 布设在两高级控制点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从一高级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BA出发,经导线点1、2、3、4点再附合到另一高级控制点C和已知方向CD上。

  25. 4 B D 2 1-1 C 1-2 3 1 A 3.支导线 仅从一个已知点和一已知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称为支导线。 支导线 由于支导线缺乏校核,所以测量规范中规定支导线一般不超过2个点。

  26. ∠1、 ∠2 ∠3、 ∠4、 ∠5 ∠5B1均为折角 1 A 2 3 ∠AB1为 联接角 B 4 5 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踏勘选点,建立标志 测量导线边长 观测水平角 测定方位角或连测 例:

  27. (一)踏勘选点、建立标志 选点前,应尽可能收集测区及附近已有的高级控制点的有关数据和已有地形图。然后在图上大致拟定导线走向及点位,定出初步方案;再到实地踏勘,选定导线点位置。需要分级布设时,应先确定首级导线。

  28. 确定导线点的位置,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其周围视野要开阔,便于测绘周围地物和地貌。 2.应严格遵守测量规范中不同比例尺测图对导线点应有的点数及导线边长的规定。 3. 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为保证测角精度,相邻边长度之比一般不应超过三倍。 4.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和测量边长。

  29. 导线点选定后,应在地面上建立标志,并沿导线走向顺序编号,绘制导线略图。导线点选定后,应在地面上建立标志,并沿导线走向顺序编号,绘制导线略图。 对一、二、三级导线点,一般埋设混凝土桩, 对图根导线点,通常用小木桩打入土中,桩顶钉一小钉作为标志。

  30. 为便于寻找,应量出导线点到附近三个明显地物点的距离,并用红漆在明显地物上写明导线点的编号、距离,用箭头指明点位方向,绘一草图,注明尺寸,称为点之记。

  31. (二)边长测量 各级导线边长均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对一、二、三级导线,也可按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进行。 对于图根导线,用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往返丈量,当尺长改正数大于1/10000、量距时平均尺温与检定时温度超过±10℃、坡度大于2%时,应分别进行尺长、温度、倾斜改正。

  32. (三)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按测回法施测。附合导线或支导线一律测导线前进方向同一侧的角度,通常测左侧角度,也可都测右侧角度。闭合导线一般测内角。 导线边长测量和角度测量要符合测量规范的要求。

  33. (四)测定方位角或连测 闭合导线分二种情况:一是没有高一级控制点可以连接,或在测区内布设的是独立闭合导线,这时需测出第一条边的 。二是A、B为高一级控制点,则需测出 。 附合导线的两端点均为已知点,则只要在已知点B、C上测出 。 磁方位角 连接角 连接角

  34. D 3 C 2 E 4 αAB A B 1 D A βC C βB B (c) A βB B (b) (a)

  35.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一)闭合导线计算 1. 准备工作 2.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 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4. 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5. 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36. D 200.44 135°48′00″ 241.00 E C 84°10′30″ 90°07′30″ 231.32 263.41 96°51′36″ 108°27′00″ 121°28′00″ A B 201.58 1. 准备工作(整理外业数据,绘制略图, 填表) 按照实际方位、折角、距离绘出略图

  37. 2.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闭合图形条件: ∑β理=(n-2)180° 闭合导线内角和:∑β测= β1+ β2+ β3+… βn 闭 合 差: fβ=∑β测- ∑β理 容 许 误 差: f容 =±60″ 如果fβ ≤f容 ,则进行调整 方法:将闭合差反其符号,平均分配到各水平角上 改正后内角和: ∑β测′= β1 ′+ β2 ′+… βn ′= ∑β理

  38. 3. 用改正后的导线内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前 = 后 + 180°+ 左 (适用于测左角) 前 = 后 + 180°- 右 (适用于测右角) 注意:一定要推算到原已知方位角上进 行验算

  39. 4. 坐标增量及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1)坐标增量计算 坐标赠量 导线边长 方位角

  40. (2)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理论值: 计算值: 闭合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41. (3) 坐标增量相对闭合差的计算 (4)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 验算:

  42. (5) 计算改正后的 坐标增量 验算:

  43. 5. 计算各导线点的 坐标 注意:一定要计算到原已知坐标点上进行验算。

  44. 闭合导线计算 D C E B A

  45. βB D αCD β1 4 αAB 2 β3 B βc β4 β2 已知方位角 3 已知方位角 1 A C 折角 (水平角) (二)附合导线计算 A、B 和 C、D是高级控制点,AB、CD及 xB、yB、xC、yC 为起算数据,i和Di分别为角度和边长观测值,计算1、2、3、4点的坐标。

  46. 附合导线的计算步骤: 1. 准备工作 2.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 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4. 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5. 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47. 1.准备工作 例:附合导线

  48.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推算出CD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计算闭合差 由于测角中存在误差,所以一般不等于已知的CD其差数称为角度 闭合差 本例中 得:

  49. 图根导线的角度容许闭合差为 此例中,n=6,则 若 fβ> f容 ,应重新检测角度。 若 fβ≤f容 ,则对各角值进行调整。各角度属同 精度观测,所以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其分配值称为改正数)给各角。然后计算各边方位角。 由改正后的各角度值推算的CD′应与已知的CD 相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