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 第四組 成員 : 1- 王詩廷 3- 李岱蓉 6- 林姵璇 13- 黃沛萱 15- 黃靖雯 16- 詹芸蘋. 甲午戰爭 - 起因. 日本大陸政策: 一八六七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此後國勢日強,乃積極向外發 展, 推行`大陸政策 ‘ ,首先吞併琉球,而以朝鮮為其擴張目標。而最終則以侵佔中國為目的 。 日朝江華條約: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 日軍艦進佔朝鮮江華灣。次年,迫朝鮮訂立江華條約,以朝鮮為自由之邦,宣佈朝鮮為獨立國 。. 朝鮮甲申亂事:

lobo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甲午戰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甲午戰爭 第四組 成員 : 1- 王詩廷 3- 李岱蓉 6- 林姵璇 13-黃沛萱 15- 黃靖雯 16- 詹芸蘋

  2. 甲午戰爭-起因 • 日本大陸政策: • 一八六七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此後國勢日強,乃積極向外發 • 展,推行`大陸政策‘,首先吞併琉球,而以朝鮮為其擴張目標。而最終則以侵佔中國為目的。 • 日朝江華條約: •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日軍艦進佔朝鮮江華灣。次年,迫朝鮮訂立江華條約,以朝鮮為自由之邦,宣佈朝鮮為獨立國。

  3. 朝鮮甲申亂事: 光緒八年(一八八二),朝鮮閔妃主政,主開海禁,攝政大院君李 應殺閔黨,並進攻日使館,給日人以藉口,進兵朝鮮,史稱`甲申亂事‘。清派李汝昌率兵赴朝鮮平亂。事後日、朝訂立濟物浦條約,中日兩國均駐兵於朝鮮。 • 中日天津條約: 光緒十年(一八八四),朝鮮新舊兩派發生爭鬥,新黨獨立黨為日人唆使進攻舊黨事大黨,於是爆發內亂,史稱`壬午之亂'。清派袁世凱率軍平亂。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日派伊藤博文來天津與李鴻章商議,訂立天津條約,朝鮮遂成為中日兩國保護國。並約定以後朝鮮如有變化,兩國應先行照會,然後出兵。

  4. 東學黨之亂: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甲午年,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清派葉志超率兵往援,並依約照會日本。中日大軍至,亂事平定,中國照會日本同日撤兵。日本不允,並要求共同改革朝鮮內政,又趁中國不備,擊沉清艦高陞號,襲擊清駐牙山軍隊,清兵退走平壤。清乃於八月一日向日宣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5. 甲午戰爭-過程 甲午戰爭始於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至8月1日清朝政府對日宣戰和日本明治天皇發布宣戰詔書,1895年4月17日以簽署《馬關條約》而告結束。整個戰爭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的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6. 第一階段 從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戰爭分陸戰與海戰雙向進行,陸戰主要是在朝鮮半島上的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1894年)。黃海海戰是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亦稱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此役北洋海軍失利,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 1894年黃海海戰圖陸面戰鬥在三個戰場同時展開:大同江南岸戰場、玄武門外戰場、城西南戰場。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三十五營共一萬七千人,日軍也有一萬六千多人,雙方戰力相埒。日軍第九混成旅團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太原鎮總兵馬玉崑奮勇抗擊,日軍無功而返。

  7. 甲午戰爭中的黃海海戰示意圖

  8. 同時日農曆八月十八日(陽曆9月17日)海軍聯合艦隊進入黃海鴨綠江出海口西「大東溝」合擊北洋水師艦隊,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現代鋼鐵軍艦海戰。售出軍艦給日清雙方的英國及當時各軍事大國極為關注此場海戰。海戰在中午時分開始,雙方皆在11時15分和11時30分發現敵方。由於清艦是從朝鮮運兵回來,所以艦隊以一字形排開,日艦則是尋戰而來,所以艦隊成尖峰形。12時清軍下令變陣,排成尖峰形。13時開始炮擊:可是時間不足,艦隊中央是凹陷。即使如此面對清軍鐵甲艦攻勢,日艦仍被迫後退。此時日艦包抄清軍右側,由於日艦較快加上清軍指揮不當,右側艦隊被殲滅;丁汝昌之座艦也被炮擊,炮震力導致正在持雙筒望遠鏡觀看海面戰局的丁汝昌從二樓高炸飛摔落甲板,左手臂骨摔斷重傷(戰後左手臂打石膏直到次年2月右手拔槍自裁)。同時日農曆八月十八日(陽曆9月17日)海軍聯合艦隊進入黃海鴨綠江出海口西「大東溝」合擊北洋水師艦隊,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現代鋼鐵軍艦海戰。售出軍艦給日清雙方的英國及當時各軍事大國極為關注此場海戰。海戰在中午時分開始,雙方皆在11時15分和11時30分發現敵方。由於清艦是從朝鮮運兵回來,所以艦隊以一字形排開,日艦則是尋戰而來,所以艦隊成尖峰形。12時清軍下令變陣,排成尖峰形。13時開始炮擊:可是時間不足,艦隊中央是凹陷。即使如此面對清軍鐵甲艦攻勢,日艦仍被迫後退。此時日艦包抄清軍右側,由於日艦較快加上清軍指揮不當,右側艦隊被殲滅;丁汝昌之座艦也被炮擊,炮震力導致正在持雙筒望遠鏡觀看海面戰局的丁汝昌從二樓高炸飛摔落甲板,左手臂骨摔斷重傷(戰後左手臂打石膏直到次年2月右手拔槍自裁)。

  9. 定遠號艦長接手指揮,下令全部艦隻集中重炮攻擊日艦隊司令艦吉野號,14時吉野號即中彈甚至是艦長室中彈,但因為炮彈火藥不足沒有爆炸(艦隊司令伊東祐亨回憶)沒有沉沒,日艦後退,伊東中將司令且即更換座艦(當松島號由友艦拉回日本時,全艦千瘡百孔卻未沉沒,日軍頻呼:「不可思議!」)。16時清軍左側艦艇中彈,背靠荒島一邊滅火一邊攻擊日艦。滅火成功,日艦在沒有優勢下撤退。另一方面日艦所有火炮皆無法擊穿定遠號等清軍鐵甲艦,清左側艦隊回救運送重炮彈予兩艦,因此反而日艦多被重炮所傷。伊東祐亨認為暫時無法擊沉定、鎮兩艦,下令撤退。靖遠升旗召集各艦追擊,17時30分日艦遠去,清軍下令停止追擊;此大東溝海戰清軍傷亡600餘人,經遠管帶林永昇戰死,經遠沉沒,致遠管帶、鄧世昌與艦同沉殉國;日軍傷亡亦達300餘人。定遠號艦長接手指揮,下令全部艦隻集中重炮攻擊日艦隊司令艦吉野號,14時吉野號即中彈甚至是艦長室中彈,但因為炮彈火藥不足沒有爆炸(艦隊司令伊東祐亨回憶)沒有沉沒,日艦後退,伊東中將司令且即更換座艦(當松島號由友艦拉回日本時,全艦千瘡百孔卻未沉沒,日軍頻呼:「不可思議!」)。16時清軍左側艦艇中彈,背靠荒島一邊滅火一邊攻擊日艦。滅火成功,日艦在沒有優勢下撤退。另一方面日艦所有火炮皆無法擊穿定遠號等清軍鐵甲艦,清左側艦隊回救運送重炮彈予兩艦,因此反而日艦多被重炮所傷。伊東祐亨認為暫時無法擊沉定、鎮兩艦,下令撤退。靖遠升旗召集各艦追擊,17時30分日艦遠去,清軍下令停止追擊;此大東溝海戰清軍傷亡600餘人,經遠管帶林永昇戰死,經遠沉沒,致遠管帶、鄧世昌與艦同沉殉國;日軍傷亡亦達300餘人。

  10. 日本聯合艦隊於黃海擊潰清朝北洋水師 浮世繪畫師小林清親、井上吉次郎繪

  11. 激戰5小時後,北洋艦隊損失巡洋艦5艘包括經遠、致遠、超勇、揚威、廣甲,受傷4艘,但成功完成護航運載清劉銘傳淮軍12營陸軍登陸鴨綠江岸。日艦僅傷5艘,先行撤離戰場。戰後北洋艦隊未敢主動出擊,日本聯合艦隊達到了控制黃海制海權的目的。激戰5小時後,北洋艦隊損失巡洋艦5艘包括經遠、致遠、超勇、揚威、廣甲,受傷4艘,但成功完成護航運載清劉銘傳淮軍12營陸軍登陸鴨綠江岸。日艦僅傷5艘,先行撤離戰場。戰後北洋艦隊未敢主動出擊,日本聯合艦隊達到了控制黃海制海權的目的。 9月15日,日軍分三路總攻平壤,戰鬥至為激烈,高州鎮總兵左寶貴中炮犧牲,隨後玄武門失守,葉志超下令徹退,六日內狂洩五百餘里,透露清陸軍內部湘軍、淮軍嚴重對立;26日清軍直抵鴨綠江以北的中國境內。朝鮮全境為日本所控

  12. 日軍攻克平壤清軍

  13. 第二階段 從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戰場位於遼東半島,以陸戰為主。9月25日,日軍在鴨綠江上搭浮橋搶渡成功,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清軍守將馬金敘、聶(ㄋㄧㄝˋ)士成被迫撤出陣地。日軍攻陷虎山。其他清軍各部不戰而逃,山縣有朋即將第一軍司令部移於虎山。26日,日軍佔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今丹東),同日日軍在庄河花園口登陸,10月9日,攻佔金州,10日陷大連灣,至此清軍在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25日旅順陷落。

  14. 第三階段 從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12月24日,鎮遠退入威海衛時觸礁,經搶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戰,管帶林泰曾引咎自盡。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軍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須島登陸。30日日軍集中兵力進攻威海衛南幫炮台。營官周家恩陣亡,炮台被日軍攻佔。2月3日日軍陷威海衛城,劉公島成為孤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曾致書丁汝昌勸降。10日,定遠號彈藥告罄,劉步蟾下令將艦炸沉,隨後劉步蟾生吞鴉片自殺。11日,丁汝昌自殺。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在英國籍海軍軍事顧問建議下,

  15. 由最年輕管帶、日後民國第一任海軍總長薩鎮冰向伊東中將獻降,濟遠,廣丙,鎮中等10鑑為日軍所俘。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隨後薩鎮冰駕駛康濟鑑並載著丁汝昌等六人靈柩離開劉公島。北線日軍在海軍配合下,一路攻陷鳳凰、海城、營口、田莊臺,提督宋慶揚言再戰不降,被制止。清廷求和心切,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4月17日簽定《中日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由最年輕管帶、日後民國第一任海軍總長薩鎮冰向伊東中將獻降,濟遠,廣丙,鎮中等10鑑為日軍所俘。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隨後薩鎮冰駕駛康濟鑑並載著丁汝昌等六人靈柩離開劉公島。北線日軍在海軍配合下,一路攻陷鳳凰、海城、營口、田莊臺,提督宋慶揚言再戰不降,被制止。清廷求和心切,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4月17日簽定《中日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

  16. 威海衛陷落丁汝昌獻降圖 (實為北洋水師管帶薩鎮冰獻降)

  17. 馬關條約 一.中國承認朝鮮為獨立自立國。 二.割遼東半島、澎湖、台灣與日本。 三.賠償日本軍費銀二萬萬兩。 四.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商埠。 五.日本得在各通商口岸從事商業工藝製造。 六.日本得受最惠國待遇。 馬關條約簽訂之後,由於有割讓遼東半島一項,俄、法、德不滿 ,逼日本放棄遼東,日本乃以三千萬兩代價歸還遼東。

  18. 失敗原因 • 昧於局勢: 清對國際局勢一無所知,對日本更是心存輕視,李鴻章主持洋務,但一力主和,清未能全力與日戰,乃致失敗。 • 和戰不定: 日本有大陸政策,積極備戰。而清則和戰意見頗不一致,光緒與翁同龢等主戰;李鴻章則主和。 • 貪污誤事: 其時官吏大多藉推行洋務,中飽私囊,貪污成風,故軍艦設備陳舊落後。加上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以致彈藥不足,面對裝備精良的日本新型艦隊,自難應付。

  19. 軍紀敗壞: 清軍缺乏操練,紀律敗壞,面對強敵,即臨陣退縮,如葉志超之棄平壤,丁汝昌之黃海敗績,故日軍輕易取勝 • 事權不一: 時清內部如散沙一般。德宗無權;李鴻章負責外交、軍事,郤無全權。其可調動之軍隊,只限北洋陸軍,可動用之軍費,只限直隸一省收入。事權不一,清軍遂慘敗。 • 誤信俄國: 李鴻章以為中日戰啟,俄國必對日本加以干涉,但結果俄國袖手旁觀。

  20. 結果及影響 • 領土喪失: 根據馬關條約的規定,我國失去了澎湖及台灣,朝鮮亦宣佈獨立,最後為日本吞併,這更加增了日本侵華的野心。 • 瀕於瓜分: 甲午之戰後,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列強侵略接踵而至。藉口調停有功,紛紛強租我國優良港灣,劃定勢力範圍,使中國幾瀕於瓜分之禍。 • 促成維新: 甲午戰敗,証明了只重`船堅砲利'的洋務運動的失敗,有識之士深知要挽救國家,必須全面革新不可,遂有維新運動的發生。

  21. 日俄戰爭: 俄國懼日本勢力,聯合德、法強逼日本歸還遼東半島。伏下了一九零四年日俄戰爭的禍根。 • 破壞均勢: 日俄戰爭,俄國大敗,日本乘戰勝餘威,積極侵華,列強均勢乃遭破壞,遠東從此多事。 • 台灣獨立失敗: 馬關條約簽訂,台灣為日本所有,但台灣民眾極力反對。自建台灣民主國,積極備戰,但孤立無援,終為日軍攻佔,獨立運動失敗。

  22. 賠款太鉅: 中國賠軍費二萬萬兩,加上遼東贖款,共達二萬三千萬兩,使國家經濟,陷入枯竭境地。 • 打擊經濟: 馬關條約准日本在中國各通商口岸設立工廠,其後各國引用最惠國條款,亦紛紛設廠,使中國萌芽期間的工業,大受損害,嚴重打擊國家之經濟。 • 損害司法權: 日本於馬關條約,得領事裁判權,加重損害中國之司法權力。

  23. 謝謝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