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高架作業勞工疲勞與生理狀況評估

高架作業勞工疲勞與生理狀況評估.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暨碩士班 蔡忠融 助理教授. 前言. 歷年來我國 營造業 及 生產事業 因高架作業而死亡的人數,每年均達 150 人以上,佔全年職業災害死亡人數四分之一。 高架作業 數十年來一直是高危險的作業,政府為保護這種特殊作業之勞工,於民國 71 年公佈 『 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 』 ,並於 86 年修訂。.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灣從事高架作業的勞工,大約有 12,000 人,在台北市約佔 2,000 人, 其中 70 %的勞工無固定雇主 。

loring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高架作業勞工疲勞與生理狀況評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架作業勞工疲勞與生理狀況評估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暨碩士班 蔡忠融 助理教授

  2. 前言 • 歷年來我國營造業及生產事業因高架作業而死亡的人數,每年均達150 人以上,佔全年職業災害死亡人數四分之一。 • 高架作業數十年來一直是高危險的作業,政府為保護這種特殊作業之勞工,於民國71年公佈『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並於86年修訂。

  3.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灣從事高架作業的勞工,大約有12,000 人,在台北市約佔2,000 人,其中70%的勞工無固定雇主。 • 很多產業,都存有或多或少的高架作業,包括:土木工程、建築工程、船舶作業、造船作業、通信作業、電力作業、外牆清潔作業及油漆作業等,高架作業的型態則依各種產業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4. 高架作業勞工存在的工作勞力負荷如下: • 第一:工作者向上爬昇時,必須負荷身體及其佩帶之工具質量引起向下的地心引力。 • 第二:為了特別作業,身體需保持一定姿勢,所造成的負荷。 • 第三:重複性的局部肌肉作業,所造成的負荷。 • 如果加上天氣太冷、太熱、下雨颳風等惡劣的氣象條件,會直接影響作業的工作能力及自身安全。

  5. 高架作業造成的工作安全與健康危害較嚴重的有死亡和受傷,較輕為肌肉及骨骼異常。高架作業造成的工作安全與健康危害較嚴重的有死亡和受傷,較輕為肌肉及骨骼異常。 • 受傷型態:跌落(佔死亡原因的33%)、受撞(掉落的物體、機械力所引起)、受絆(於挖掘的坑內、車輛與物體間發生)及電擊等。 • 受傷原因:提舉、不適當的姿勢、重複的動作、手工具震動及飛行/墜落物體的撞擊等。 • 受影響器官:下背、肩膀、膝蓋、臀部、手腕、手指及眼睛等。

  6. 日本調查指出,高架作業與地面作業的作業姿勢,主要不同處在於:日本調查指出,高架作業與地面作業的作業姿勢,主要不同處在於: • 高架作業有較多的前傾或前屈(27.4%)、及蹲下姿勢(17.7%),和較少的站立姿勢(30.9%)。 • 地面作業的前傾或前屈、及蹲下和站立姿勢的比率分別為13.6%、8.9%及50.9%。

  7. 營造工程與其它工業,主要的差異是在一件工程中,含有數個至數十個大承包商、中承包商及小承包商,造成多頭馬車的管理系統。營造工程與其它工業,主要的差異是在一件工程中,含有數個至數十個大承包商、中承包商及小承包商,造成多頭馬車的管理系統。 • 另外還有公司普遍規模較小、員工人數較少、於同一地點的工作時間短暫、在同一地點有許多不同承攬商的雇工在進行工作、短期工較多,和需要很多不同的技術等的特點存在。 • 高架作業的工作穩定性普遍偏低,而雇用臨時工反而是常用的聘雇方式。

  8. 高架作業與地面作業勞工表現出的生理現象有些不同,很多可以在平面上輕易完成的工作,在高架作業時往往顯得困難。高架作業與地面作業勞工表現出的生理現象有些不同,很多可以在平面上輕易完成的工作,在高架作業時往往顯得困難。 • 高架作業勞工心理上對於人體墜落之安全顧慮亦是很重要的壓力來源。因此,調查高架作業勞工的疲勞狀況有其必要性。 • 疲勞調查之目的在於測知疲勞問題所衍生的症狀,進一步利用調查結果,改善造成疲勞的工作條件,以避免因動作、反應的遲鈍,而造成意外的發生。

  9. Chauchard 氏將疲勞來源定位在生理學上的視丘基部的中樞,眼睛是人類的重要感覺器官之一,當感覺到危險愈多時,身體會不自覺的引起恐懼、驚慌失措、發抖等現象,這些生理反應,往往是造成意外發生的重要原因。 • 高架作業勞工處於高處,工作者常常會有害怕的自然反應,判斷力於是下降,只要安全措施一不當,往往造成迅速又嚴重的傷害。

  10. 『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第四條中提到,高架作業連續工作2小時:『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第四條中提到,高架作業連續工作2小時: • 作業高度在2公尺以上未滿5公尺者,至少應給予作業勞工20分鐘的休息。 • 作業高度在5公尺以上未滿20公尺者,至少應給予作業勞工25分鐘的休息。 • 作業高度在20公尺以上者,至少應給予作業勞工35分鐘的休息。 • 由於我國缺乏高架作業勞工的工作生理基本資料,故對這種的休息方式無法加以評論。

  11. 研究目的 • 瞭解我國營造業高架作業勞工的作業環境條件:包括作業高度、氣溫、濕度、風速及噪音。 • 分析營造業高架作業勞工的作業生理狀況:如自覺疲勞狀況、心率、血壓、刺激反應時間、小腿周長、平衡機能等。 • 探討影響營造業高架作業勞工疲勞的重要因素。如:作業高度及休息效果等因素,對勞工疲勞狀況的影響。 • 建立營造業高架作業勞動疲勞調查模式,提供政府機關作為修訂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的參考。

  12. 圖1 高架作業疲勞生理測定人體系統圖

  13. 材料與方法 • 研究對象 • 高架作業組:以營造業建築工程之高架作業勞工,做為本研究的觀察組。作業高度在2公尺以上未滿5公尺、5公尺以上未滿20公尺、20公尺以上之作業勞工,共99 個樣本。 • 非高架作業組:與高架作業組相同之地面工程作業員工,做為本研究的對照組。隨機共取56 個樣本。

  14. 受測者之基本資料及工作史 • 以問卷方式於早上受測勞工未上工前詢問其個人基本資料(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及目前工作概況(工作年資、工作職稱)、每月工作日數、僱工狀態、過去工作史、生活習慣(菸、酒、檳榔)。

  15. 作業環境測量的部分 • 工作地點的測量:於上、下午的作業中段時間,各測定一次代表之。測量項目如下: • 溫、濕度:以日本Sato Keiryoki Mfg. Co.,Ltd 製造的Model SK-L200TH直讀式儀器,測量作業環境大氣溫度、相對濕度,單位為℃及%。 • 風速:以日本Tomei Co.製造的Model TM-666AN的Anemometer 進行測定,單位為m/sec。

  16. 噪音:以日本Rion Co., Ltd.製造的Model NA-24 的Sound Level Meter測定,單位為dBA。 • 作業高度:以距離高度測定儀進行測定,單位為公尺。 • 照度:以日本Topcon Corporation 製造的Model IM-2D的 Illumination Meter進行測量,單位為Lux。

  17. 受測者生理生化反應之測量 • 自覺疲勞調查:於工作前、後各測量一次。

  18. 心率及血壓測定 • 上、下午的工作前、後各測量一次,一天共四次。 • 受測者的左手腕處進行測定,測量單位:mmHg。 • 測量時,受測者先至少休息5分鐘後,以坐姿,左手腕與心臟位置同高的高度進行測定。

  19. 刺激-動作反應測定 • 使用眼睛融合閃爍閾值(Flicker)及Takei反應測試棒,於上、下午的工作前、後各測量一次,一天共四次。 • 測試時,受測者坐在舒適的椅子上,眼睛完全封閉於Flicker的遮光屏障中,進行5次的融合閃爍閾值的測量,單位為頻率(Hz)。 • 將Takei反應測試棒的下端置於受測者的虎口,請受測者眼睛注視測試棒的下端,將測試棒不定時落下,記錄接觸測值,單位為ms,如此連續5次。

  20. 平衡機能測定 • 先請受測者雙腳站立,秤量計上的規定位置,然後右腳置於左腿膝關節後,單獨以左腿站立5 秒鐘後,開始每5秒記錄一次,共記錄5 次,計算此五次記錄值之標準偏差(SD)。右腿30 秒平衡機能以上述相同方法施測之。

  21. 小腿周長 • 以軟質皮尺在小腿處上下游移,尋找最大周長處,記錄此測定值,單位為cm。 • 同時以油性筆在此處做個記號,便於下次在相同位置做測量,每次分別測量左右腿。 • 背肌力測定 • 測量時,先將背肌力計歸零,受測者踩上背肌力計之踏台,上體前傾30度。 • 調節把手的長度後,手心向內(後)側,手握把手,上身上挺,徐徐用力直至最大肌力,此時背、膝維持伸直,身體不能向後傾斜﹐記錄測得之最大值。

  22. 動作研究及時間分析法 • 記錄受測者的動作、工作內容,並記錄其站立、前傾或前屈、坐下、蹲下、走動及運送動作的時間比例。 • 受測者工作-休息時間及工作中喝酒情況的記錄 • 於上午工作及下午工作完畢後,詢問受測者該上下午之工作內容、工作中有無喝酒及休息的時間長短。 • 受測者日常生活嗜好及昨日睡眠時間 • 記錄受測者每週飲酒量、酒之種類、抽菸及嚼食檳榔的數量、工作前一晚的睡眠情況等。

  23. 結果 • 受測勞工基本資料 • 受測勞工基本資料分析 表1-1 研究對象之作業類型別基本資料

  24. 表1-2 研究對象之工作高度別基本資料

  25. 2-1 受測勞工作業類型別之生活嗜好習慣分析 • 受測勞工生活習慣分析

  26. 表6-1 作業勞工類型別之睡眠時間分析 • 受測勞工睡眠時間分析 表6-2 作業勞工高度別之睡眠時間

  27. 作業環境條件測定結果

  28. 表8-1 受測勞工類型別之作業動作分析 • 作業動作分析

  29. 自覺症狀調查結果 • 工作前的自覺疲勞症狀盛行情形

  30. 工作後自覺疲勞症狀盛行情形

  31. 工作後自覺疲勞症狀發生率

  32. 疲勞型態分析 • 以平面作業勞工及高架作業勞工分類下,工作類型同屬於一般型。 • 2~5 公尺及5~20 公尺高架作業勞工之工作類型屬於勞力型,而高於20 公尺高架作業勞工之工作類型屬於一般型。

  33. 表14-1 受測勞工高度別之工作中休息時間分析 • 受測勞工工作中休息時間分析 表14-2 受測勞工類型別之工作中休息時間分析

  34. 受測勞工工作中飲酒分析 表15-2 受測勞工高度別之工作中飲酒分析

  35. 表15-3 飲酒與生理反應之關係

  36. 表15-3 飲酒與生理反應之關係(續)

  37. 受測勞工生理測試值 表16-1受測勞工高度別之上午工作前生理測試值

  38. 表16-2 受測勞工高度別之上午工作後生理測試值

  39. 表16-3 受測勞工高度別之下午工作前生理測試值

  40. 表16-4 受測勞工高度別之下午工作後生理測試值

  41. 受測勞工生理測試值變化結果 表17-1 受測勞工類型別上午工作後的生理測試值變化結果

  42. 表17-2 受測勞工高度別上午工作後的生理測試值變化結果

  43. 表17-3 受測勞工類型別下午工作後的生理測試值變化結果

  44. 表17-4 受測勞工高度別下午工作後的生理測試值變化結果

  45. 17-5 受測勞工類型別工作一天後的生理測試值變化結果

  46. 17-6 受測勞工高度別工作一天後的生理測試值變化結果

  47. 心率、血壓連續測定 • 工作人員知心率約維持在140~60 b/min,至於血壓之變化,舒張壓變化均較小,少有激烈變化。 • 收縮壓在某些工作人員中,則有較明顯之變化,有兩位高架作業勞工在某一時段有突然升高到180mmHg與235mmHg之現象。

  48. 18-2 工作休息的活動、休息因素分析及法規上之認知 • 勞工休息問卷分析 • 法規上有規定高架作業人員在2小時作業中可有20~35 分鐘休息之規定,受訪人員則全部均未知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