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提问 1 : “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 提问 2 : 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 提问 3 : 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

提问 1 : “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 提问 2 : 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 提问 3 : 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明清时期;.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1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明清; 2 )中央集权加强 -清的边疆政策; 3 )专制主义强化的弊端 -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知识链接1: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提问 1 : “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 提问 2 : 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 提问 3 : 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提问1:“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提问1:“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 提问2: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 提问3: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

  2.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时期;

  3.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1)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清; 2)中央集权加强-清的边疆政策; 3)专制主义强化的弊端-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4.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知识链接1: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原因: 1)历史原因:历史上的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2)现实原因: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矛盾,但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3)个人因素:朱元璋的出身。 知识链接2: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结果如何?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说明了什么?

  5. 2,内阁制设立:明永乐帝。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演变: 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6.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票拟权 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侍从顾问 X(时期)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7. 4,特点: 1)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咨询机构; 2)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 ——《神宗实录》卷五一一页 5,影响: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8. 【拓展1】造成明朝政治腐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拓展1】造成明朝政治腐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其极端的专制统治制度造成的。 【拓展2】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治制度的逐步成熟; ——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9. 【探究活动1】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10. 延伸: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了解一下)延伸: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了解一下) •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11. 二,军机处; 1,中央设立军机处。 2,密折制——地方大员。 3,法规章程——有章可循。

  12. 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凡军国大事都由其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13. 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从中说明了什么?结果又如何?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从中说明了什么?结果又如何?  ⑤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⑥说明: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它只是将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⑦结果: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14. 左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左图:军机处的位置

  15. 【探究活动2】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探究活动2】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①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的。 ②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

  16. ③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许多人手中。③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许多人手中。 ④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⑤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17. ■清朝的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香妃 乾隆25年封 为贵人,53年病卒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

  18. 清颁给达赖喇嘛的金印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

  19. 2,举措: 1)设机构:理藩院;(注意宣政院) 2)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给予特殊重视; 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20. ——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B、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①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中央集权; ②含义: 见书本知识链接; ③过程: 明代永东年间(开始); 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 ④意义:

  2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2. 乾隆皇帝是否与电视剧上所描绘的吗? 问题探究 • 功:1)平定准部内乱。2)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木的叛乱。3)设立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 • 过:1)后期政治腐朽,清朝衰落。2)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3)推行文字狱.4)生活腐化

  23. 清朝大兴文字狱 •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杀头,诛九族) • 一把心肠论浊清 (杀头) 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 (开棺戳尸) •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开棺戳尸,诛连家人、学生)

  24. 3、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康熙、雍正、乾隆)

  25. 四,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1,专制时代晚期中国的保守与停滞; 2,同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巨变; 3,近代化浪潮下的清末政治改良;

  26. ——专制时代晚期中国的保守与停滞: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1)政治: 2)经济: 3)思想文化: 4)对外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 八股取士,文字狱,自然科学大大落后于西方; 闭关自守,禁止或限止海外贸易;

  27. ——同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巨变; 英法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1)政治: 2)经济: 3)对外关系: 4)思想文化: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积极开拓殖民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先后出现,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牛顿力学体系形成。

  28.  拓展: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根据18世纪国际国内的历史发展趋势说明在这种"盛世"局面背后所潜藏的危机及其将导致的后果。 ——中国在殖民侵略面前无力抵抗,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9. 四,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3,近代化浪潮下的清末政治改良; 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就是实行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30. 2)清末政治改良: A、客观上顺应了世界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 化发展。 B、改良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未从根本上触动专制主义皇权。  ①目的:慑于内外压力,为了摆脱政治上的被动局面,也为了迎合西方列强的要求; ②内容:略。 ③评价:

  31. 总结:  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及影响。 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2)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使君主权利大大加强。 3)清朝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利,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2. 4)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5)消极作用: 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