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第 1 章 概 述 1.1 EDA 技术及其发展

第 1 章 概 述 1.1 EDA 技术及其发展 电子设计自动化 ( EDA ,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 是指 利用计算机完成电子系统的设计。 EDA 技术是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 先导 , 汇集了计算机图形学、 拓扑、 逻辑学、 微电子工艺与结构学和计算数学等 多种计算机应用学科 最新成果的先进技术。 EDA 技术以计算机为 工具 , 代替人完成 数字系统的逻辑综合、 布局布线和设计仿真等 工作 。 根据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特征, EDA 技术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lulu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1 章 概 述 1.1 EDA 技术及其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章 概 述 1.1 EDA技术及其发展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指 利用计算机完成电子系统的设计。EDA技术是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先导, 汇集了计算机图形学、 拓扑、 逻辑学、 微电子工艺与结构学和计算数学等多种计算机应用学科最新成果的先进技术。 EDA技术以计算机为工具, 代替人完成数字系统的逻辑综合、 布局布线和设计仿真等工作。 根据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特征, EDA技术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2. 1. CAD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 第一阶段的特点是一些单独的工具软件, 主要有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布线设计、 电路模拟、 逻辑模拟及版图的绘制等, 通过计算机的使用, 从而将设计人员从大量繁琐重复的计算和绘图工作中解脱出来。 例如, 目前常用的Protel早期版本Tango, 以及用于电路模拟的SPICE软件和后来产品化的IC版图编辑与设计规则检查系统等软件, 都是这个阶段的产品。 这个时期的EDA一般称为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3. 2. CAE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 这个阶段在集成电路与电子设计方法学以及设计工具集成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各种设计工具, 如原理图输入、 编译与连接、 逻辑模拟、 测试码生成、 版图自动布局以及各种单元库已齐全。 由于采用了统一数据管理技术, 因而能够将各个工具集成为一个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系统。 按照设计方法学制定的设计流程, 可以实现从设计输入到版图输出的全程设计自动化。

  4. 3. EDA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微电子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其工艺水平达到深亚微米级, 在一个芯片上可集成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只晶体管, 工作速度可达到GHz, 这为制造出规模更大, 速度更快和信息容量很大的芯片系统提供了条件, 但同时也对EDA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促进了EDA技术的发展。此阶段主要出现了以高级语言描述、 系统仿真和综合技术为特征的第三代EDA技术, 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设计效率, 而且使设计人员摆脱了大量的辅助性及基础性工作, 将精力集中于创造性的方案与概念的构思上。

  5.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 使电子设计成果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式得以明确表达和确认成为可能; • 在仿真和设计两方面支持标准硬件描述语言的功能强大的EDA软件不断推出。 • 电子技术全方位进入EDA领域; • EDA使得电子领域各学科的界限更加模糊,更加互为包容;

  6. 更大规模的FPGA和CPLD器件的不断推出; • 基于EDA工具的ASIC设计标准单元已涵盖大规模电子系统及IP核模块; • 软硬件IP核在电子行业的产业领域、技术领域和设计应用领域得到进一步确认; • SoC高效低成本设计技术的成熟。 • 系统级、行为验证级硬件描述语言(如System C)的 出现,使复杂电子系统的设计和验证趋于简单。

  7. SOC:SYSTEM ON A CHIP SOPC:SYSTEM ON A PROGAMMABLE CHIP CSOC:CONFIGURABLE SYSTEM ON A CHIP

  8. EDA厂商的分类: 全球EDA厂商有近百家之多, 大体可分两类: 一类是EDA专业软件公司, 较著名的有Mentor Graphics、 Cadence Design Systems、 Synopsys、 Viewlogic Systems和Protel等; 另一类是半导体器件厂商, 为了销售他们的产品而开发EDA工具, 较著名的公司有Altera、 Xilinx、 AMD、 TI和Lattice等。 EDA专业软件公司独立于半导体器件厂商, 推出的EDA系统具有较好的标准化和兼容性, 也比较注意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 适合于搞学术性基础研究的单位使用。半导体厂商开发的EDA工具, 能针对自己器件的工艺特点作出优化设计, 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功耗, 改善性能, 比较适合于产品开发单位使用。 在EDA技术发展策略上, EDA专业软件公司面向应用, 提供IP模块和相应的设计服务; 而半导体厂商则采取三位一体的战略,在器件生产、 设计服务和IP模块的提供上下工夫。

  9. 1.2 EDA技术实现目标 作为EDA技术最终实现目标的ASIC,通过三种途径来完成: EDA技术 ASIC设计 SOPC/SOC 门阵列 (MPGA); 标准单元 (CBIC); 全定制; (FCIC); ASIC设计 FPGA/CPLD 可编程ASIC 设计 混合 ASIC 设计

  10. 1. 超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和CPLD 2. 半定制或全定制ASIC----淹模ASIC 可分为门阵列ASIC、标准单元ASIC 、全定制ASIC 3. 混合ASIC---既具有面向用户的 FPGA可编程功能和逻辑单元,同时含有 方便调用和配置的硬件标准单元模块, 如CPU、RAM、ROM、硬件加法器、乘法器、锁相环等。

  11. 1.3 硬件描述语言VHDL 硬件描述语言(HDL),是EDA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HDL有:VHDL、Verilog HDL、 System Verilog 、System Verilog 。 其中VHDL和Verilog 使用最多,VHDL是电子设计主流硬件的描述语言之一。 VHDL语言(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具有很强的电路描述和建模能力,能从多个层次对数字系统进行建模和描述,从而大大简化了硬件设计任务,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可靠性。 用VHDL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设计者可以专心致力于其功能的实现,而不需要对不影响功能的与工艺有关的因素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12. 1.4 VHDL综合 设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称为一个综合环节。 (1)从自然语言转换到VHDL语言算法表示,即自然语言综合; (2)从算法表示转换到寄存器传输级(Register Transport Level,RTL),即从行为域到结构域的综合,即行为综合; (3) RTL级表示转换到逻辑门(包括触发器)的表示,即逻辑综合; (4)从逻辑门表示转换到版图表示(ASIC设计),或转换到FPGA的配置网表文件,可称为版图综合或结构综合。有了版图信息就可以把芯片生产出来了。有了对应的配置文件,就可以使对应的FPGA变成具有专门功能的电路器件。

  13. 编译器和综合功能比较 C、ASM... 程序 软件程序编译器 COMPILER CPU指令/数据代码: 010010 100010 1100 (a)软件语言设计目标流程 硬件描述语言 综合器 SYNTHESIZER VHDL/VERILOG. 程序 为ASIC设计提供的 电路网表文件 (b)硬件语言设计目标流程

  14. VHDL综合器运行流程

  15. 1.5 基于VHDL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 自顶向下的设计流程:

  16. 1.6 EDA与传统电子设计方法的比较 EDA技术有很大不同: 1)采用硬件描述语言作为设计输入。 2)库(Library)的引入。 3)设计文档易管理。 4)强大的系统建模、电路仿真功能。 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6)开发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IP核的可利用性。 7)适用于高效率大规模系统设计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案。 8)全方位地利用计算机自动设计、仿真和测试技术。 9)对设计者的硬件知识和硬件经验要求低。 10)高速性能好。 11)纯硬件系统的高可靠性。 手工设计方法的缺点是: 1)复杂电路的设计、调试十分困难。 2)如果某一过程存在错误,查找和修改十分不便。 3)设计过程中产生大量文档,不易管理。 4)对于集成电路设计而言,设计实现过程与具体生产工艺直接相关,因此可移植性差。 5)只有在设计出样机或生产出芯片后才能进行实测。

  17. 1.7 EDA的发展趋势 • 系统集成芯片成为IC设计的发展方向,这一发展趋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深亚微米(Deep-Submicron)工艺,如0.18μm,0.13μm已经走向成熟,在一个芯片上完成的系统级的集成已成为可能。 • 市场对电子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必须降低电子系统的成本,减小系统的体积等,从而对系统的集成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 高性能的EDA工具得到长足的发展,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为嵌入式系统设计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开发环境。 • 计算机硬件平台性能大幅度提高,为复杂的SoC设计提供了物理基础。

  18. 作 业 P14 1-2,1-3,1-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