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5

大学文化与自我修养

大学文化与自我修养. 张胜义 2012,10,10. 大学文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放 思想、 开启 智慧, 增加 精神财富、 引领 灵魂走向, 用知识守护人性、用情操孕育德性,优化生存方式、提高 幸福指数 。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盛行,学校培养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智力而是 智慧 ,缺少的不是智商而是 情商 。. 因此,我们提出:优化育人环境,提升 大学文化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 情商教育 ,使学生既有智力又有智慧,既能创新知识又有 文化修养 ,和谐发展、成人成才、完满幸福,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大学文化 是追求真理的文化 大学文化 是崇尚学术的文化

mach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大学文化与自我修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学文化与自我修养 张胜义 2012,10,10

  2. 大学文化

  3.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放思想、开启智慧,增加精神财富、引领灵魂走向,用知识守护人性、用情操孕育德性,优化生存方式、提高幸福指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放思想、开启智慧,增加精神财富、引领灵魂走向,用知识守护人性、用情操孕育德性,优化生存方式、提高幸福指数。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盛行,学校培养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智力而是智慧,缺少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4. 因此,我们提出: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大学文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情商教育,使学生既有智力又有智慧,既能创新知识又有文化修养,和谐发展、成人成才、完满幸福,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因此,我们提出: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大学文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情商教育,使学生既有智力又有智慧,既能创新知识又有文化修养,和谐发展、成人成才、完满幸福,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5. 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 大学文化是崇尚学术的文化 大学文化是严谨求是的文化 大学文化是引领社会的文化

  6. 大学文化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多元组合。大学文化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多元组合。 大学文化涵盖了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育人目标、管理模式、校风校纪、文化品位、教学成果、社会贡献。 大学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7. 五年的大学靠领导 十年的大学靠制度 五十年的大学靠文化 制度只能规范行为 文化可以修善内心

  8. 大学文化好似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学里人人事事都表现着大学文化,都时时刻刻影响人的灵感、触动人的灵魂。 我们学院成立不到10年,还没有形成自己优秀的文化,校园的空气还不那么纯洁,如果不经过滤会传染疾病、阻碍发展。因此需要用制度规范行为: 上课要点名、考试要监控、上班要签到。

  9. 再完善的制度也无法保证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因为制度是无生命的教条,而执行者是有思想的人群。只有通过严格自律才能弥补制度上的不足。再完善的制度也无法保证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因为制度是无生命的教条,而执行者是有思想的人群。只有通过严格自律才能弥补制度上的不足。 用制度规范 约束言行 减少犯错误机会 用文化化人 文明入心 消除犯错误意识

  10. 当严格自律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优秀的校园文化就形成了,制度不再那么重要,学校将不设监考老师、撤消监督岗位。纯洁新鲜的空气将催人奋进、开拓创新。

  11.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有专家认为:根本问题不是缺少硬件设施和教授,而是缺少大学文化精神。

  12. 大学中的创新文化 大学的职能之一是引领文化,传承并发展文化。文化的传承是对传统的肯定,文化的发展需要对文化创新。 实施文化创新需要创新教育体制,培养创新人才.

  13. 哈佛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哈佛为什么能培养出这么多杰出人才? 因为哈佛拥有“永远改革、永远追求、永远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在哈佛的课堂上,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没有正式的教科书,而是以真实的世界为背景开展研讨、培养学生。

  14. 科罗拉多大学于2006年设立了一类与传统专业完全不同的专业,称作创新学士专业(Bachelor of Innovation TM)。创新学士不是一个单独的专业,而是一类专业,它包括5个主修专业: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安全、电气工程与游戏设计开发。它规定了四个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专业核心课、跨学科核心课、创新核心课。

  15. 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工商管理硕士专业(MBA)中开设了“创业与创新”(简称E&I)研究方向,重点是进行新技术公司的岗前培训,学制两年。除了要学习MBA核心课程外,还要学习技术企业家导论,组织为期一周的硅谷旅游,与新兴和成功企业家进行交流。要完成三个层次的实习任务:公司实习、产品开发、创业策划。该专业的学生在取得MBA学位之外,还可以获得“创业与创新”毕业证书。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工商管理硕士专业(MBA)中开设了“创业与创新”(简称E&I)研究方向,重点是进行新技术公司的岗前培训,学制两年。除了要学习MBA核心课程外,还要学习技术企业家导论,组织为期一周的硅谷旅游,与新兴和成功企业家进行交流。要完成三个层次的实习任务:公司实习、产品开发、创业策划。该专业的学生在取得MBA学位之外,还可以获得“创业与创新”毕业证书。

  16. 什么样的人算是创新人才呢? • 美国科学家格拉索喝啤酒时,注意到瓶内出现的气泡,凭着自己的知识积累及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新思想。后来其他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最后诺贝尔奖只给了格拉索一人。这是因为诺贝尔奖主要奖励原始思想的提出者。 • 科学发展需要新思想,而不是知识堆积。在科学研究中,最宝贵的创新能力就是产生新思想的能力。

  17. 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是想象力和洞察力。 • 现有知识是有限的,但想象力是无限的,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 “知识就是力量”,但想象力具有更大的力量,它可以发现科学中的新大陆。 • 爱因斯坦在中学时就思考:自己若用跟光一样的速度向前奔跑,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由此发现了牛顿力学与电磁学之间的矛盾,创立了相对论。

  18. 如何测试想象力? 科大面试少年班学生时曾有一道题:一张纸上有圆圈、线段等几个简单的图,让学生在半小时内组成东西。有的学生画出28样东西,想象力非常丰富。 洞察力就是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复杂事物内在规律及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洞察力培养靠老师言传身教,更是靠自己分析推断的训练。 如何测试洞察力?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出一个数列,然后快速写出后面一个数字。

  19. 一个传统的脑筋急转弯的题目 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20. 不够聪明的学生会抢着回答: “还剩九只”。 聪明的学生会骄傲地回答:“一只不剩”。 但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不这么简单回答。

  21. “如果没有上述情况,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如果没有上述情况,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 用的是无声手枪吗? 树上的鸟有没有聋子?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的飞不动的? 有没有傻的不怕死的? 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 在这里打鸟犯法吗?

  22. 据说这个“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是发达国家的学生。据说这个“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是发达国家的学生。 这个故事反映了教育的结果。 固定模式的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会回答问题、会考试的学生。 以人为本的自由开放式教育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21个国家的学生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我国学生计算能力位居第一,但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

  23. 中国教育报前天(10月8日)头版头条: 谁在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说明国家已经注意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些偏差,把教育简化为知识的传授,知识传授又被简化为做题能力的培养,做题能力的培养就迫使学生机械地重复训练,因为这样才能顺应高考要求的做题的熟练程度。 这种教育模式最终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固化、创新能力缺失。

  24. 作为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所进入的大学又很少有发达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条件和环境。作为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所进入的大学又很少有发达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条件和环境。 怎么办? 调整学习方法,适应学习环境,抓住一切机会,勤于观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尽快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创新是事业的生命

  25. 大学中的人本文化 1.把人当作主体,依靠人。 把师生员工当作改革、发展等一切活动的主体,为了共同愿景,集中智慧、凝聚力量,使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26. 2.把人当作目的,为了人。 一方面,学校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教师水平、培养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学校要尽力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校领导心中要充满爱的阳光,然后把这阳光播撒在教师心坎上,教师再把爱的阳光播撒在学生心坎上。让大家在这充满阳光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工作,享受幸福生活。

  27. 请大家监督我们的工作 学院是否把学生当作办学之本 3.把学生当作办学之本 把学生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最重要工作,把培养人才的质量作为最重要办学指标。 学校工作最终目的: 不是使教师精彩而是学生精彩 不是使学生一时精彩而是一生精彩 不是使个别学生精彩而是全体学生精彩

  28. 4.充分发挥个体能力 能力改变命运 能力改变个人的命运 能力改变单位的命运 有人说:市场经济是能力经济,计划经济是权力经济。

  29. 有人说,以能力为本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原因。如果权力至上,通过权力掌控社会资源和话语权,就会以权力说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会限制群众的创造力,有能力得不到重用,还经常受排挤(枪打出头鸟)。有人说,以能力为本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原因。如果权力至上,通过权力掌控社会资源和话语权,就会以权力说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会限制群众的创造力,有能力得不到重用,还经常受排挤(枪打出头鸟)。

  30. 学校无力改变社会大环境,但可以掌控学校小环境。学校无力改变社会大环境,但可以掌控学校小环境。 从学校到班级的各级管理,都要推行以能力为本代替权力至上,以德服人代替以权压人,弘扬学术而不是权术,尊重大师而不是大官,追求真理而不是级别。 科学识别能力,尊重欣赏能力,合理配置能力,适时发掘能力。 善用一个能人 激活一片天地 适时激发潜能 成就辉煌人生

  31. 台湾清华大学一位校长的语录 能力比知识重要 方向比努力重要 健康比成绩重要 生活比文凭重要 情商比智商重要

  32.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都提出加强情商教育的办学理念。情商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与智力、能力密切相关。我国提出的创新教育、素质教育都需要融入情商理念。

  33. 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的创造发明能力,它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综合素质的表现,必须将心理情感与科学素养融为一体,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摘自《中国教育报》2008,11,14(作者:张胜义)创新能力不仅仅表现在智力方面的创造发明能力,它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综合素质的表现,必须将心理情感与科学素养融为一体,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摘自《中国教育报》2008,11,14(作者:张胜义)

  34. 要构建优秀的大学文化,提升创新能力,需要进行情商教育要构建优秀的大学文化,提升创新能力,需要进行情商教育 情商

  35. 情商概念由美国两位心理学家(比德·拉勒维和约翰·麦耶)于1990年首次提出。情商与智商反映的是两个不同的品质。情商概念由美国两位心理学家(比德·拉勒维和约翰·麦耶)于1990年首次提出。情商与智商反映的是两个不同的品质。 智商(IQ,Intelligence Quotient)主要反映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主要表现的是人理性的方面。 情商(EQ, Emotional Quotient)主要反映的是人非理性的方面,反映的是人的行为品质、道德修养,是指调控情绪、情感的能力。

  36. 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 1995年,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力》这本书里把人的情商能力概括为五大能力。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妥善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力 3.自我激励能力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5.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1997年2月,我国第一本情商书面世--《情商,唤醒心中的巨人》。 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7. 情商概念虽然在上世纪末才首次出现,但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领域,一直贯穿着情商思想。例如,在我国佛儒道三大文化源泉中,佛家讲的“善”,儒家讲的 “仁”,道家讲的“真”等。

  38. 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 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 智商可以使你拥有工作 情商可以使你进步提升

  39. 智商诚可贵 有人曾对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获得者智商一般,但情商都很高,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能调控自己情绪、激发他人潜能。 随着社会发展,情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情商主宰人生有80%的作用,智商对人生仅有20%的影响力。 情商价更高

  40. 高情商的人具有特殊的品格 百折不挠的毅力 宽厚友善的品质 稳定持久的情绪 积极乐观的态度

  41. 高情商的人能坦然面对一切 轰轰烈烈无傲气 忙忙碌碌无怨气 平平淡淡享福气 坎坎坷坷不泄气

  42. 高情商的人 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淡薄名利 笑对人生 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

  43. 科技人员需要有高的情商。因为科技人员利用掌握的技术可以为民造福,也可以制造杀伤武器,或利用伪科学欺骗他人、危害社会。 化学与道德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用充满人文精神的原子、分子才能构建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有德无才是庸品 有才无德是毒品

  44. 教师需要有高的情商。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情商发展中的学生,高情商的教师才能完成 “传道、授业、解惑” 的使命,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学生。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育人即播种播种思想 收获行为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收获品格播种品格 收获成功 为人师表在情商

  45. 学校管理者需要有高的情商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促进工作。 由师生员工的认知、情感、信念等构成的“情商资本”是学校的最大资本。学校管理者拥有爱心、公心、恒心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情商资本的作用,实现情商式管理,塑造人性化校园。

  46. 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就是服务者。 服务就要淡化权利意识、增强服务观念。 服务者就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目标,时刻检查自己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效果,检查自己是否工作用心群众满意、是否心胸狭窄以权谋私、是否主观武断以权压人。

  47. 服务的本质是奉献、是给予,服务过程就是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工作、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问题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消除烦恼、提高认识、发挥潜能的过程(有人认为,40%的学生是在烦恼和痛苦中学习,许多员工是在烦恼和压力下工作)。服务的本质是奉献、是给予,服务过程就是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工作、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问题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消除烦恼、提高认识、发挥潜能的过程(有人认为,40%的学生是在烦恼和痛苦中学习,许多员工是在烦恼和压力下工作)。

  48. 为官者手中的权力可以为民谋利,也可以公饱私囊。 “当官难难当官当个好官难上难!” 为何难? 因为当今社会还存在权力至上现象,加上制度有空档、监督有缺陷,使得有些人有了权力就目空一切,把大家的信任当做自己的能力,私欲、享受欲随着升迁而恶性膨胀,小官小贪,大官大贪,甚至小官大贪,掠夺性地享受大众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陷入困境不能自拔,逐步走向灭亡。 所以说当官难难当官当个好官难上难!

  49. 难就难在对上下左右负责又包容 难就难在处事公正利益分配公平 为官廉政情自高 难就难在位子提上去身子扑下来 难就难在工作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50. 政风 学风 教风 管理 人才质量 2012管理推进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