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1. 集合與元素:. (1) 集合 :界定明確,且能判定組成的個體 ( 分子 ) 的一個群體,. 常以英文 S 或其他 大寫字母 表示。. (2) 元素 :組成群體的個體,常以英文 x 或其他 小寫字母 表示。. (3) 集合與元素的關係:. 若 x 是集合 S 中的一個元素,以 x  S ( 讀作 x 屬於 S ) 表示之;. 若 x 不是集合 S 中的一個元素,以 x  S ( 讀作 x 不屬於 S ) 表示之。. 例: 1 { 1, 2, 3, 4, 5 } , 9 {1, 2, 3, 4, 5 }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1. 集合與元素: (1) 集合:界定明確,且能判定組成的個體(分子)的一個群體, 常以英文 S或其他大寫字母表示。 (2) 元素:組成群體的個體,常以英文 x或其他小寫字母表示。 (3)集合與元素的關係: 若 x是集合 S中的一個元素,以 x S (讀作 x 屬於S)表示之; 若 x不是集合 S 中的一個元素,以 xS (讀作x不屬於S)表示之。 例:1{ 1, 2, 3, 4, 5 },9{1, 2, 3, 4, 5 }。 本段結束

  2. 2. 集合表示法: (1) 列舉法:將集合的元素一一列出,用逗號分開,寫在大括號{ }內。 例:12 的所有正因數所成的集合為{ 1, 2, 3, 4, 6, 12 }。 (2) 描述法:將集合的元素以通式表之, 其表示法為 例:4的倍數所成的集合為 3. 空集合: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稱為空集合,以符號或{ }表示之。 4. 子集(部分集合): 若集合 A 的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即 A 是 B 的一部分, 則稱 A 是 B 的子集(或部分集合),以 AB或 BA表示。 例:正整數集合 N 為實數集合 R 的一部分,即 NR。 注意:我們視空集合  為任何集合的部分集合。 本段結束

  3. 5. 集合的相等:若 AB且 BA,則 A、B兩集合相等,記為 A=B。 例:設A={ x x2+2x3=0},B={ x  |x+1|=2 },則 A=B。 6. 交集:由集合 A與集合 B共同元素所組成的集合, A B 稱為 A與 B的交集,記為 AB, 即 AB={x xA且 xB }。 例:設 A={ 1, 2, 3 },B={ 2, 3, 4 }, AB 則 AB={ 2, 3 }。 則 M2M3= M6。 例:設 Mk為所有k的倍數所成的集合, 注意:若集合 A與集合 B沒有共同元素,則 AB = 。 本段結束

  4. 7. 聯集:集合 A與集合 B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 A B 稱為 A與 B的聯集,記為 AB, 即 AB={ xx A或 xB }。 例:設 A={ 1, 2, 3 }, B={ 2, 3, 4 }, AB 則 AB={ 1, 2, 3, 4 }。 8. 差集:在集合 A中但不在集合 B中的元素所成的集合, 稱為 A與 B的差集,以 AB表示, A A B B 即 AB={ xx A但 xB } 。 例:設 A={ 1, 2, 3 },B={ 2, 3, 4 }, 則 AB={ 1 }, AB BA BA={ 4 }。 本段結束

  5. 9. 範例: 若 AB=,求 k 的範圍。 解: 若 A  B =  B A AB   k+1 3 k+1 1 k 4。 故所求 k 4。 Let’s do an exercise !

  6. 馬上練習:設 a 是實數,且A={ 2, 4, a2a+3 },B={ a2, a+11, a+6 }, 若 AB={ 4, 9 },求 a 的值。 Ans:2。 a=3或 2。 解:由 AB={ 4 , 9 } 知 a2a+3=9 B={ 1, 14, 9 } 不合。 (1) 若 a=3 滿足所求。 B={ 4, 9, 4 } (2) 若 a=2 故 a=2。 #

  7. 10. 宇集:所討論對象之全體所成的集合,常以 U表示。 例:設宇集 U={ 1, 2, 3, 4, 5, 6, 7, 8, 9 }, A={ 1, 2, 3, 4, 5, 6 }, B={ 2, 4, 6, 8 }, 則 U  (AB) = { 1, 2, 3, 4, 5, 6, 7, 8, 9 }  { 2, 4, 6 } = { 1, 3, 5, 7, 8, 9 }。 11. 補集:若 U為宇集,UA稱為 A的補集,記為 A, 即 A= U A ={ xxA}。 例:設宇集 U={ 1, 2, 3, 4, 5, 6, 7, 8, 9 }, A={ 1, 2, 3, 4, 5, 6 }, 則 A={ 7, 8, 9 }。 本段結束

  8. (A  B) = A  B。 12. 迪摩根定律:(A  B) = A  B; (1)(A  B)  = AB: 左圓:A;右圓:B 說明:(AB) = 兩圓所成區域之外 = 藍橫線且 紅直線劃過的區域 = 左圓之外且 右圓之外 = A B。 (2)(A  B)  = A  B: 說明:(AB) = 兩圓共同的區域之外 = 藍橫線或 紅直線劃過的區域 = 左圓之外或 右圓之外 = A B 。 To be continued :例

  9. 例:設宇集U={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2倍數:M2={ 2, 4, 6, 8, 10 , 12, 14 }, 3倍數:M3={ 3, 6, 9, 12, 15 }。 2且 3的倍數 M2  M3 = { 6, 12}。 2或 3的倍數=M2  M3 = { 2, 3, 4, 6, 8, 9, 10, 12, 14, 15 }。 (1) 不是 2或 3 的倍數(與 6 互質) :(M2 M3) = U  (M2 M3) = {1, 5, 7, 11, 13 }。 刪除 2倍數,再刪除 3倍數:M2  M3 = { 1, 5, 7, 11, 13 }。  (M2 M3) = M2  M3 。 (2) 不是2倍數,或不是 3倍數 :M2 M3= { 1, 2, 3, 4, 5, 7,8, 9, 10, 11, 13, 14, 15 }。 不是 2與 3的倍數 : (M2M3 )= { 1, 2, 3, 4, 5, 7,8, 9, 10, 11, 13, 14, 15 }。 (M2 M3)=M2 M3。 本段結束

  10. 二、集合元素的計數 1. 高斯符號: [x]表示小於或等於x的最大整數。 例:[] = 3 , [2] = 2 , [3.1] = 4 。 2. 集合元素的個數:集合 S 中所有元素個數以 例:S = { 3 , 4 , 5 , 6 , 7 } n(S) = 5。 本段結束

  11. 3. 排容原理(二個):任意兩集合 A與 B,恆有 A B n(A B) = n(A) + n(B)  n(AB) 。 範例:在 1 到 1000 的整數中, 3 或 5 的倍數共有多少個? AB 解:令 M3為 3倍數的集合,M5為 5倍數的集合, 所求 = n(M3 M5) = n(M3) +n(M5) n(M3M5) = 333 + 200  66 = 467 。 Let’s do an exercise !

  12. 馬上練習:在 1 到 500 的整數中,與 35 互質的整數共有多少個? Ans:343。 解:由 35 = 5  7 與 35 互質即表不是 5 或 7 的倍數。 所求 = n(M5M7) = 全  n(M5M7) = 500  [n(M5)+n(M7)n(M3M5)] = 500  (100+7114) = 343。 #

  13. 4. 排容原理(三個):設 A、B、C為三集合,則 B n(ABC)=n(A)+n(B)+n(C) AB BC n(AB)n(BC)n(AC) A +n(ABC)。 ABC 範例:在 1 到 1000 的整數中, C 4 或 6 或 9 的倍數共有多少個? AC 解:所求 = n(M4M6M9) = n(M4)+n(M6)+n(M9) n(M4M6)n(M6M9)n(M4M9) +n(M4M6M9) = 250+166+111835527+27 = 389。 Let’s do an exercise !

  14. 馬上練習:在 1 到 200 的整數中,與 30 互質的整數共有多少個? Ans:54。 解:由 30=235 與 3 0互質即表不是 2 或 3 或 5 的倍數。 所求 = n(M2M3M5) = 全n(M2M3M5) =200[n(M2)+n(M3)+n(M5)n(M2M3)n(M3M5)n(M2M5) +n(M2M3M5)] = 200(100+66+40331320+6) = 54。 #

  15. 5. 範例: 15 個學生之中有 10 個高,11 壯,12 帥, 求其中又高又壯又帥至少有幾個? 解:n(高壯) = 10 + 11  n(高壯)  15  10 + 11  15 n(高壯)  6n(高壯) 8n(壯帥) 同理,11 + 12  15 n(壯帥) 10 + 12  15 n(高帥) 7n(高帥) ∵n(高壯帥) = n(高) + n(壯) + n(帥)  n(高壯)  n(壯帥)  n(高帥)+ n(高壯帥) ∴n(高壯帥) = n(高壯帥)  n(高)  n(壯)  n(帥) +n(高壯) + n(壯帥) + n(高帥) 15 10  11  12+ 6 + 8 + 7= 3。故所求為 3。 #

  16. 三、加法原理 1. 樹狀結構:將原本零散無組織的東西,將其組成像樹枝分叉 的結構圖,將這樣的圖形稱為樹狀圖。 範例:如圖之正立方體中, H B 從 A 走到 B 的捷徑有多少條? G F B D D 解: E C B G A D B C E A H B H B F 故所求為 6。 G B Let’s do an exercise !

  17. 馬上練習:右圖為一正四面體,從 A 點出發, 沿著稜線走到 D 點,且各頂點最多經過一次, 求有幾種走法? D Ans:5 種。 A C 解: C D B D B D B C A D D #

  18. 2. 範例:甲乙兩人下棋,沒有平手的情形下, 連勝兩盤或先勝三盤者即贏得比賽, 求比賽的情形可能有幾種? 甲 甲 甲 甲 乙 甲 乙 乙 乙 解: 甲 甲 甲 甲 乙 乙 乙 乙 乙 故所求為 10 種。 Let’s do an exercise !

  19. 馬上練習:甲乙兩人比賽網球,先勝三局者贏得比賽,馬上練習:甲乙兩人比賽網球,先勝三局者贏得比賽, 目前甲已贏了一局,求比賽的情形可能有幾種? Ans:10種。 甲 甲 甲 甲 乙 乙 乙 解: 甲 甲 甲 甲 乙 乙 乙 甲 甲 乙 乙 乙 #

  20. 3. 加法原理: 當完成一件事的辦法有相異的 n 類, 在第一類辦法中有 m1種不同的方法, 在第二類辦法中有 m2種不同的方法, …, 在第 n 類辦法中有 mn種不同的方法, 則完成這件事共有 m1+m2+…+mn種不同的方法, 此性質稱為加法原理。 210 126 5 15 70 35 1 4. 範例:如右圖(小方格皆正方形), B 10 20 35 4 56 由 A 取捷徑走到 B, 84 1 共有多少方法? 15 10 6 21 3 28 1 解:由 A 到各路口的方法數, 5 6 4 2 3 7 1 如圖所示。 A 1 1 1 1 1 1 故所求方法數為 210。 Let’s do an exercise !

  21. 馬上練習:(1) 如左下圖(小方格皆正方形),不經著色區域, 由 A 取捷徑走到 B 共有多少方法? (2) 如右下圖(小方格皆正方形),由 A 取捷徑走到 B, 共有多少方法? Ans:(1) 110 (2) 48。 解:由 A 到各路口的方法數,如下圖所示。 110 48 5 15 25 6 16 30 40 66 1 B B 26 15 6 14 10 10 4 10 44 18 1 11 4 5 3 3 4 6 18 4 1 1 6 4 5 6 2 3 2 3 4 7 1 1 A A 1 1 1 1 1 1 1 1 1 #

  22. 5. 範例:一樓梯共有 10 階,今有一人上樓,若每步跨 1 階或 2 階, 則此人上到第 10 階共有多少種方法? 解:令an表上到第 n階的方法數, a2 = 2。 a1 = 1; 顯然上到第 1階有 1種 上到第 2階有 2種 a3=a1+ a2 而上到第 3階可由第 1階或第 2階上去 = 1 + 2 = 3。 同理,上到第 4階可由第 2階或第3階上去 a4 =a2 + a3 = 2 + 3 = 5。 … 上到第 n階可由第 n2階或第 n1階上去 an = an2+ an1,其中 n  3,a1 = 1,a2 = 2。 1, 13, 21, 34, 2, 3, 55, 89,…, 因此 an形成數列: 5, 8, Let’s do an exercise ! 故所求 a10 = 89種。 注意:滿足 an = an2+a n1的數列,是一種遞迴數列。

  23. 馬上練習:一樓梯共有 8 階,今有一人上樓,若每步跨 1 階 或 2 階或 3 階,則此人上到第 8 階共有多少種方法? Ans:81。 解:令 an表上到第 n 階的方法數, a2 = 2。 a1 = 1 ; 上到第 2 階有 2 種 顯然上到第 1 階有 1 種 a3 = 4。 上到第 3 階有 4 種 而上到第 4 階,可由第 1 階或第 2 階或第 3 階上去 a4= a1 + a2 + a3 = 1+2+4 = 7。 同理,上到第 5 階,可由第 2 階或第 3 階或第 4 階上去 a5= a2 + a3 + a4 = 2+4+7 =13。 … 上到第 n 階,可由第 n3 階或第 n2 階或第 n1 階上去 an= an3+an2+an1 , 其中 n4,a1=1,a2=2,a3=4。 因此 an形成數列:1,2,4,7,13,24,44,81,…。 故所求 a8=81 種。 #

  24. 四、乘法原理 當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 n 個步驟, 在第一個步驟有 m1種不同的方法, 在第二個步驟有 m2種不同的方法, … 在第 n 個步驟有 mn種不同的方法, 則完成這件事共有 m1m2…mn種不同的方法, 此性質稱為乘法原理。 本段結束

  25. 1. 範例:以「0,1,2,3,4,5」等五個數字中的三個, 做成數字相異的三位數, 求:(1) 共有幾個? (2) 偶數有幾個? (3) 奇數有幾個? 5 5  4 = 100個。 解:  5  4  1 = 20個。 4 4  2 故偶數共 52個。 = 32個。 4 4  3 = 48 個。 Let’s do an exercise ! 注意:奇數個數 = 全  偶數個數 = 100  52 = 48個。

  26. 馬上練習:以「0,1,2,3,4,5,6」七個數字中的三個,馬上練習:以「0,1,2,3,4,5,6」七個數字中的三個, 做成數字相異的三位數, 求:(1) 共有幾個? (2) 偶數有幾個? (3) 奇數有幾個? Ans:(1) 180 (2) 105 (3) 75。 665 = 180 個。 解:  651 = 30 個。 = 75 個。  553  553 = 75 個。 #

  27. 2. 範例:在 1 到 1000 的自然數中, 求:(1) 數字中有 0 的有幾個 ? (2) 一共有多少個 0 ? 9個。 解:(1) 二位數: □ 0  99=81個 (不含100、200、…)。 三位數: □ □ 0 □ 0 □  99=81個(不含100、200、…)。 □ 0 0 9個。 1個。 四位數:1000 共有 9+81+81+9+1 = 181 個數。 (2) 91+ 811+ 811+ 92+13 = 192 個, 即共有 192 個 0。 Let’s do an exercise !

  28. 馬上練習:在 10 到 1000 的自然數中,數字中有 6 的有幾個 ? Ans:270。 8個(不含66)。 解:二位數:□ 6 9個(不含66)。 6 □ 6 6 1 個。  89 = 72個(不含166、266、…)。 三位數:□ □ 6  89 = 72個(不含166、266、…)。 □ 6 □  99 = 81個(不含166、266、…)。 6 □ □ □ 6 6 8個(不含666)。 6 □ 6 9個(不含666)。 9 個(不含666)。 6 6 □ 1個。 6 6 6 共有 8+9+1+72+72+81+8+9+9+1 = 270 個數。 #

  29. 3. 範例:求 104的: (1) 正因數的個數。 (2) 所有正因數的總和。 (3) 正因數中為完全平方數的個數。 (4) 所有正因數的乘積。 解:(1) 104= 24  54, 正因數為 2a 形式的有 20,21,22,23,24,有 5種。 正因數為 5b 形式的有 50,51,52,53,54,有 5種。 故正因數共有 (4+1)(4+1) = 5  5 = 25個。 (2) 正因數總和 = (20+21+22+23+24)(50+51+52+53+54) = 24211。 To be continued (3) (4)

  30. (3) 正因數中為完全平方數的個數。 (4) 所有正因數的乘積。 解:(3) 正因數中為完全平方數(次方為偶數), 其中 2a形式的有 20,22,24,共 3種; 5b形式的有 50,52,54,共 3種。 故所求 = 3  3 = 9個。 (4) 104 的正因數共有 25個, 則 104 = 1 104 = 2 5000 共 25組 = 4  2500 … Let’s do an exercise ! = 104  1 故 104的所有正因數乘積

  31. 馬上練習:求 504 的: (1) 正因數個數。 (2) 所有正因數的總和。 (3) 正因數中為完全平方數的個數。 (4) 所有正因數的乘積。 Ans:(1) 24個 (2) 1560 (3) 4個 (4) 50412。 解:(1) 504 = 23  32  7, 正因數為 2a形式的有 20,21,22,23,共 4種。 正因數為 3b形式的有 30,31,32,共 3種。 正因數為 7c形式的有 70,71,共 2種 故正因數共有 (3+1)(2+1)(1+1) = 432 = 24 個。 (2) 正因數總和 = (20+21+22+23)(30+31+32)(70+71) = 1560。 To be continued (3)

  32. (3)正因數中為完全平方數的個數。 (4)所有正因數的乘積。 (3) 正因數中為完全平方數(次方為偶數), 解: 其中 2a形式的有 20,22,共 2種。 其中 3b形式的有 30,32,共 2種。 故所求 = 2  2 = 4 個。 (4) 504 的正因數共有 24個, 則 504 = 1  504 = 2  252 = 3  168 共 24組 … = 504  1 故 504 的所有正因數乘積 #

  33. 4. 範例:如右圖,由 A 取捷徑走到 B,必過 C 點有多少方法? B  解:由 A 到 C 有 15種, C C 到 B 有 6種。  故所求方法數為 15  6 = 90。  A 6 3  1 B 2 1 3 15 3 10 6 1  C  1 C 1 4 2 3 1 5 1  A 1 1 1 Let’s do an exercise !

  34. 馬上練習:一樓梯共有 9 階,今有一人上樓,若每步跨 1 階或 2 階, 求此人上到第 9 階且其中必過第 5 階種方法數。 Ans:40。 解:令 an表上到第 n 階的方法數,且 n  5。 a1=1,a2=2,a3=3,a4=5,a5=8, 令 bmn表從第 m階上到第 n階的方法數,且 m  5。  b56=1,b57=2,b58=3,b59=5, 故所求為 8 5= 40。 #

  35. 5. 範例:如圖,由 A 走到 B,只可向右、向上、向下走 (不得向左走),且同一點不得經過兩次,則 (1) 畫出「上下上上下」的方法 ? (2) 共有幾種方法 ? B 解:(1)「上下上上下」的方法,  上 上 上 下 下 如右圖所示。  A (2) 以虛線隔開,由左至右共有 5 個區域, B 每個區域都有  4 5 1 2 3 上、下兩種路徑可選。  A 故所求 = 2  2  2  2  2 = 32 種。 Let’s do an exercise !

  36. 馬上練習:如圖,由 A 走到 B,只可向右、向上、向下走 (不得向左走),且同一點不得經過兩次, 求共有幾種方法? B  Ans:80 種。 解: 4  4  5 = 80 種。 #  A

  37. 6. 範例:如圖,由 A 走到 B,只可向右、向上、向下走 (不得向左走),且同一點不得經過兩次, B  求 (1) 共有幾種方法 ? (2) 若要經過 C 點,共有幾種方法 ? 解:(1) 共有 4  4  5  4 = 320種。 C  (2) 刪除 C 點後的圖形,如右圖所示。  A 以虛線可區隔出三個區域。 B   不過 C 點有 4(22+12)4 = 96種 故過 C 點共有 320  96 = 224種。 #  A

  38. 7. 範例:將 5 種不同顏色塗在下圖各區域中, 每區域一顏色且相鄰區域異色,各有幾種方法? 解:(1) AC 是否同色將影響 B 與 D 的選擇。 AC同色: D A C B AC異色: 故共有 5144 + 5433 = 80+180 = 260 種。 B (2) BD同色: C A E BD異色: D 故共有 54133 + 54322 = 180+240 = 420 種。 Let’s do an exercise !

  39. 馬上練習:一家四口,父母兄妺,每人都會洗碗,也會做飯,馬上練習:一家四口,父母兄妺,每人都會洗碗,也會做飯, 但每餐飯,做飯者不洗碗。某假日午晚兩餐, 做飯者非同一人,洗碗者也非同一人,問有幾種情形? Ans:84 種。 解:所求即在 4 個區域各塗上 午飯後洗碗 作午飯 一種顏色,相鄰不同色, 晚飯後洗碗 作晚飯 且有 4 種顏色可選 A D AC同色: B C AC異色: 故共有 4133 +4322 = 36 + 48 = 84 種。 #

  40. 8. 範例:設一室有四個門,甲乙二人由不同之門進入 再由不同的門出去,且各人不得由同一門進出, 求共有幾種方法? A  進入有 12 種。 解:進入: B D 出去:設甲由 A 進入,乙由 B 進入 C 甲由 B 出:  3 種。  4 種。 甲不由 B 出: 故共有 12  7 = 84 種。 Let’s do an exercise !

  41. 馬上練習:設一室有五個門,甲乙二人由不同之門進入馬上練習:設一室有五個門,甲乙二人由不同之門進入 再由不同的門出去,且各人不得由同一門進出, 求共有幾種方法? Ans:260種。 甲 A 進入有 20種。 解:進入: 甲 E 甲 乙 B 出去:設甲由 A 進入,乙由 B 進入 乙 C 乙 D 4種。 甲由 B 出: 甲不由 B 出: 9種。 故共有 20  13 = 260種。 #

  42. 9. 範例:若一個體育場有 6 個出入口,甲乙丙三人,分別由 不同的門進入體育場,出場時也由不同的門離開, 但限制每人不能由同一門進出,共多少方法數? 解:進入: 進入有120種。 令 A、B、C 分別表甲、乙、丙三人再由進入之門出去。 所求出去數 = 全  n(ABC) = 全  [n(A)+n(B)+n(C)n(AB)n(BC)n(AC)+n(ABC)] = 654 ( 15431143+111) = 71 。 故共有 12071 = 8520 種。 #

  43. 10. 範例:某公司生產多種款式的「阿民」公仔,各種款式只是 球帽、球衣或球鞋顏色不同。其中球帽共有黑、灰、紅、藍四色, 球衣有白、綠、藍三色,而球鞋有黑、白、灰三色。公司決定 紅色球帽不搭配灰色鞋子,而白色球衣則必須搭配藍色帽子, 其他顏色的搭配沒有限制,問最多有少種不同款式的公仔? 解:白衣有限制:分白衣與非白衣考慮。  3 種。  4 種。  18 種。 本節結束 故共有 3 + 4 + 18 = 25 種。 注意:白衣須藍帽,但藍帽可搭綠衣或藍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