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第二章清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二章清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一節歐洲傳教士的東來. 自明朝中葉起,羅馬教廷配合歐洲殖民勢力向世界拓展,在葡萄牙的支持下,通過澳門,成批傳教士進入中國內地,出入京師宮禁,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傳布天主教 自 1581-1712 年,來華的耶穌會士共 249 人(其中 147 人於赴華途中去世),多明我會士共 48 人、方濟各會士 256 人、奧斯丁會士 17 人,另有不入會教士 30 人,計有 400 人左右。 傳教士來華,為 中西文化 大規模接觸的開始. 利瑪竇-中西文化交流之先驅. 利瑪竇 ( Matteo Ricci,1552-1610 ) 為耶穌會義大利傳教士

marge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二章清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清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2. 第一節歐洲傳教士的東來 • 自明朝中葉起,羅馬教廷配合歐洲殖民勢力向世界拓展,在葡萄牙的支持下,通過澳門,成批傳教士進入中國內地,出入京師宮禁,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傳布天主教 • 自1581-1712年,來華的耶穌會士共249人(其中147人於赴華途中去世),多明我會士共48人、方濟各會士256人、奧斯丁會士17人,另有不入會教士30人,計有400人左右。 • 傳教士來華,為中西文化大規模接觸的開始

  3. 利瑪竇-中西文化交流之先驅 • 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 ) • 為耶穌會義大利傳教士 • 為早期來到中國傳播西方文化的歐洲傳教士中,具開創之功者 • 明萬曆10年(1582),入澳門。次年與另一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羅明堅前往廣東肇慶定居、傳教

  4. 利瑪竇、徐光啟 明末利瑪竇與徐光啟 利瑪竇像 資料來源:http://www.jesuit.org.tw/02/21-02.htm(94.07.15)

  5. 利瑪竇在中國的傳教 • 為便於傳教,將自西方帶來的自鳴鐘、三棱鏡、書籍和自製之天文儀器、自己手繪之「坤輿萬國全圖」,提供中國人參觀,在肇慶吸收了近百名的信徒 • 著儒生服裝以廣結官員、儒士和皇族,談論天文、地理、哲學,並宣傳天主教教義,獲無數來訪之中國人好感,其中包括科學家徐光啟(1562-1633)等

  6. 利瑪竇在中國的傳教 • 利瑪竇在中國的傳教,初期相當成功的原因是靠西洋精奇器物吸引人們的注意 • 在廣東肇慶時,他將自鳴鐘、三棱鏡、各式天文儀器、樂器、地圖、繪畫等分贈地方官紳,並在住地公開陳列,供人觀賞 • 1601年抵北京後,向明神宗進贈西書、西畫、西琴、西器等一大批「貢品」,耶穌會在北京的教務活動因此得以開展 • 除此之外,他且廣泛結交中國朝野人士,贏得好感與支持

  7. 萬國輿圖 資料來源:http://www.jesuit.org.tw/02/21-02.htm(94.07.15)

  8. 利瑪竇對中西文化交流的貢獻 • 中國徐光啟、李之藻等人為學習西方自然科學,先後信奉天主教,與利瑪竇一起研究天文、地理、修習曆法,來往頻繁 • 利瑪竇著有數部天文著作,並將西方地理學介紹到中國,親手繪製之「坤輿萬國全圖」,將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刻出經緯度,並將中國繪在地圖中央,衝擊並動搖中國向來之「天圓地方」說

  9. 後人對利瑪竇的評價 • 史景遷(Jonathan Spence)在他的著作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裡提及:『沒有一個西方人對中國的文化、語言和社會的知識上達到他一樣的水平。』 • 西方人對中國的了解上,利瑪竇是一極為重要之媒介

  10. 清初中國對西方教士的態度 • 清初中國對西方教士的態度相當尊崇,因為 • 他們介紹西學,能補中國學術的不足 • 教士通曆法、武器,清初之君主亦需傳教士此方面之知識,如康熙帝 • 教士通西語,兼通中、滿文,可助辦外交 • 教士習華語、服華服、讀儒書,能尊重中國習俗 • 清康熙時,各省信者達十餘萬人

  11. 明末至清初禁教前的西教 • 明末來華之西人傳教士,在中國之傳教採取順應中國習俗,尊重儒家文化,是故信眾者為數不少 • 明萬曆8年(1580),中國天主教徒僅3千人 • 明萬曆45年(1617),1萬3千人 • 清嘉慶15年(1810),達20萬5千餘人左右 • 傳教士以中國儒家經典和介紹當時西方科學知識為手段

  12.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 丘為君、張運宗,2003,走入近代中國,台北五南 • 張玉法,1982,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 • 林仁川、徐曉望,1999,明末清初中西文化衝突,上海華東師大 • 沈福偉,1989,中西文化交流史,台北東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