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肛肠疾病

肛肠疾病. 主讲人:王林泉. 目录. 什么是肛肠疾病 肛肠疾病种类 肛肠疾病常见症状 肛肠疾病检查步骤 肛肠疾病病因 肛肠疾病预防 肛肠疾病的危害 肛肠疾病术后如何排便 如何减轻肛门疾病手术后所致的疼痛? 引起腹痛的肛肠疾病有哪些? PPH 技术 HCPT 技术 COOK 痔疮枪治疗肛肠疾病的原理 肛肠四大金刚. 什么是肛肠疾病.

mariah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肛肠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肛肠疾病 主讲人:王林泉

  2. 目录 • 什么是肛肠疾病 • 肛肠疾病种类 • 肛肠疾病常见症状 • 肛肠疾病检查步骤 • 肛肠疾病病因 • 肛肠疾病预防 • 肛肠疾病的危害 • 肛肠疾病术后如何排便 • 如何减轻肛门疾病手术后所致的疼痛? • 引起腹痛的肛肠疾病有哪些? • PPH技术 • HCPT技术 • COOK痔疮枪治疗肛肠疾病的原理 • 肛肠四大金刚

  3. 什么是肛肠疾病 • 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痔疮等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疮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以女性的发病率为高(由于女性患者一般不愿接受痔疮治疗,故部分临床治疗痔疮的统计数据显示,男性痔疮患者多于女性);任何年龄都可发病,而 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 从广义说:发生在肛门、大肠上的各种疾病都叫肛肠病,常见病100多种。 • 从狭义说:发生在肛门与直肠上各种疾病,常见的有30多种,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皮肤病、肛窦炎、直肠炎、直肠溃疡、出口性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管癌、直肠癌、肛乳头瘤、直肠息肉、肛门直肠结核、肛门神经症、尖锐湿疣、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肛门直肠外伤等。

  4. 肛肠疾病种类 • 肛肠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痔疮、便血、腹泻、便秘、肛瘘、肛裂、直肠癌、直结肠炎、肛周脓肿、直肠炎、结肠癌、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息肉、十二指肠、肛窦炎、肛门湿疣、肛门湿疹、肛门瘙痒及其它传染性病毒性疾病。 • 肛肠疾病常见症状 •   肛肠疾病常见症状有:肛门和腹部疼痛,便血,便秘,肛门部有物脱出,肛门部流粘液或血水,肛门部肿块突起,肛门直肠异物感,腹泻,粘液血便,排便困难,大便外形改变,恶寒发热,腹满,恶心呕吐,腹部包块,贫血等。

  5. 肛肠疾病检查步骤 • 1.肛门视诊 用两手拇指轻轻分开病人的臀部,观察肛门及周围有无脱出物,外痔、瘘口、脓肿、肛裂等。 • 2.直肠指诊 又称肛指检查。检查者右手戴上手套或右食指戴上指套,涂润滑油,用右手食指前端放在肛门口,待病人适应后再轻轻插入肛门口,先试验肛门括约肌的松紧度,然后对肛管直肠四周依次进行检查,应注意肠壁周围有无触痛、肿块、波动、狭窄等。在直肠前壁,男性可扪及前列腺,女性可触及子宫颈,手指抽出时,观察手套上有无血液、粘液。 • 3.肛镜检查 肛镜涂润滑油,缓慢插入肛门,抽出芯子,对好灯光,由深至浅观察直肠粘膜颜色,直肠瓣、有无溃疡、息肉、肿瘤、异物等,将肛镜慢慢往外退出,边退边观察直肠和齿线附近有无病变,如瘘的内口、痔等。

  6. 肛肠疾病病因 • 肛肠疾病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归纳起来可分为内因、外因二大类。 • 内因: • (1)正常人体解剖因素特殊容易形成痔。 • (2)生理因素:结肠、直肠为运送食物残渣,要器官,而食物经体内分解吸收后,残渣中常带有大量有害物质,长期滞留在结肠直肠中,可诱发肿瘤。 • (3)遗传因素:因遗传基因的缺陷,可产生多发性结肠息肉,p-j综合征(黑色素斑-结肠息肉病)等遗传性肛肠疾病。 • (4)先天性疾病。

  7. 外因: • (1)不良的排便习惯:上厕时下蹲位看书看报,造成下蹲和排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肛门直肠内瘀血而诱发疾病。上厕时吸烟能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极容易造成便秘。排便时用力过猛,一些人不管排便感受是否强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挣,只能使直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与局部瘀血,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 • (2)排便异常:腹泻和便秘均是肛肠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便秘是最大的祸根,直肠内长期滞留有毒物质不仅可诱发直肠癌,且粪便堆积,影响血液循环。用力解出干燥粪块,必然会使肛门承受较大压力,产生瘀血、胀肿、裂口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腹泻常是结肠疾病的临床表现,腹泻也能使肛门局部感染机会增多,产生肛窦炎、炎性外痔、肛周脓肿等疾病。 • (3)饮食因素:日常生活中,饮食规律或饮食品种难免发生改变,这是很自然的。如食物质量的精粗,蔬菜种类的改变与量的增减,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摄人情况,都能直接影响粪便成分,引起肛门直肠疾病。长期饮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可刺激消化道粘膜,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肛肠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全国普查资料说明,喜食辛辣者其发病率为61.6%,喜饮酒者其发病率为64.6%,均明显高于总的发病率。 • (4)职业性因素:长期站立或久坐。因直立或静坐姿势,肛门直肠居人体下部,痔静脉回流不畅。 • (5)慢性疾病:如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由咳喘造成腹压上升,盆腔瘀血。慢性肝炎、肝硬变、腹泻、结肠炎等均是肛肠疾病发生的诱因。故在预防中应注重病人的全身状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8. 肛肠疾病预防 • 1.少食高纤维食物。如土豆、面食、豆类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葱等蔬菜,它们都很容易在肠胃内部制造气体,从而导致腹胀的出现。 • 2.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子、硬煎饼等硬性食物都不容易消化,因此在肠胃里滞留的时间会比较长,产生较多气体而引发腹胀。 • 3.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等不良习惯,会很容易吞进不少空气;此外,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使大量空气潜入胃部 ,引起腹胀。 • 4.克服不良情绪。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能会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造成过多的胃酸 ,其结果也会使胃内气体过多,造成腹胀加剧。 • 5.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应该坚持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以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 • 6.适度补充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并非只会导致腹胀,有时恰恰相反,在摄入高脂肪食物后,有时反而会有减轻腹胀的功效。原因在于,高脂肪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往往比较长,而一旦有纤维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9. 预防肛肠疾病要诀 ◆劳逸结合 不要长久站立和蹲坐,也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 ◆便后护理肛门 每次大便后避免用粗糙便纸反复擦拭肛门,可用温凉水进行清洗,再用干布或吸水纸擦干,并用意识收缩肛门。睡前可用中药或温热水熏洗坐浴,避免使用皂水、酒精等刺激性液体。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做到每日定时排便;不在厕所里长时间蹲坐;排便不要看书、看报;最好是不费力气、用最短时间排出不便,以减少局部刺激。 ◆饮食调理 有规律、合理饮食,避免偏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蔬菜,多喝水。大便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改变饮食来调理。 ◆防便秘 可通过饮食及药物来调理。也可将中药决明子单味药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或用肉苁蓉、何首乌等水煎后加入蜂蜜服用。

  10. 肛肠疾病的危害 • 一、导致贫血: 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痔疮患者,往往出现贫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虚弱,久坐久蹲后突然站立,可导致虚脱或晕厥。 • 二、导致皮肤湿疹: 由于痔块脱出及括约肌松弛,黏液流出肛外刺激皮肤,而导致皮肤瘙痒和肛门湿疹。 • 三、导致直肠恶化: 痔疮若不能及时治疗,病灶不断加重,使病灶区域的细胞发生病变,导致直肠病变的产生。 • 四、妇女痔疮患者会引发妇科炎症: 如果痔疮出血或发炎往往会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各种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附件炎等泌尿妇科炎症。

  11. 肛肠疾病术后如何排便 (1)尽可能一次排大便:有的患者因手术后肛门疼痛而惧怕排便,或因肛门疼痛大便未排空即结束排便,从而导致大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粪质变干而难以排出。 (2)蹲厕不要过频过久:有的患者因为手术后肛门坠胀,便意不尽感明显而频频蹲厕,而蹲厕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肛门水肿或创口出血。患者可根据自己平常排便的量与手术后每次排便的量来判断自己的大便是否一次排净。如第一次大便量较多,也较软,以后每次量很少或没有粪便排出,则有可能是炎症等刺激导致的便意,应减少排便次数,或及时告知医师自己的病情,接受医师的指导。 (3)排便时间:应控制在术后24小时后,正常排便,排便过早易造成伤口污染、出血,甚则结扎切除组织之残端翻出肛门不能回纳,造成组织坏死、血栓,酿成严重后果。若排便时间过迟,则会导致排便困难、疼痛。 (4)导泻药物的使用:术前清洁肠道,最好选用灌肠术,保证术野清洁,尽量不使用果导片类的导泻药,否则会使肠蠕动增加,术后稀粪到直肠,造成大便难以控制。术后24小时后,为了能正常排便,以免肛门伤口缩窄,排粪疼痛剧烈,应在术后常规使用缓泻药,以使大便既能易于排出,又能成形不致污染伤口,多采用术后每晚口服麻仁润肠丸2丸,或排便前使用开塞露等方法。

  12. 如何减轻肛门疾病手术后所致的疼痛? • 肛门疾病手术后,有时疼痛较重,因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使疼痛减轻。 • 手术操作要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即在手术中要尽量减少损伤括约肌,减少钳夹和过多的剪切,以及摩擦创面,只有这样才能使神经及肌肉损伤减轻,水肿减轻,手术后肛门疼痛减轻; • 手术中要尽量放松肛门括约肌:在手术中要利用麻醉技术,使肛门括约肌充分放松,对肛门内括约肌挛缩、肥厚者,要充分松解,必要时切断也可使肛门疼痛减轻; • 手术中要作好切口:手术中切口要足够长、宽,创面要平整,边缘要整齐,可使引流充分,创面刺激减少,从而肛门疼痛减轻; • 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止痛剂:手术切口良好,感染及水肿均发生率低,但在手术后需服用适当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适当给予止痛药,也可使患者肛门疼痛减轻; • 少活动,多睡眠:服用适量镇静药,减少活动,减少肛门伤口摩擦的机会,也可使术后肛门疼痛减轻。

  13. 引起腹痛的肛肠疾病有哪些? • 肛肠疾病的腹痛主要是由大肠、包括阑尾、结肠、直肠各部位出现的病变所引起。这些疾病包括炎症、肿瘤、溃疡、穿孔、梗阻、肠扭转等。 •   根据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  •   急性腹痛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症状重,称之为急腹症。肛肠疾病中如阑尾炎、乙状结肠扭转、结肠憩室穿孔、肠套叠等都属于此类。有些疾病发病常常由较轻的腹痛渐变为较重的腹痛,因此临床上容易被忽略,延误诊断。 •   大肠癌、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粘连性肠梗阻等慢性腹痛合并急腹症或引起肠穿孔时,应尽快手术。 •   由痛疼部位看,肛肠外科病引起的腹痛主要在下腹部,肠道炎症明显的时候,常会波及到邻近的腹壁肌肉,引起局部的触痛和肌紧张,由于神经分布的关系,大肠的炎症可引起反射性腹痛。如克隆氏病、阑尾炎、回盲部套叠、阿米巴痢疾等,常引起右下腹痛。乙状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左下腹痛。直肠的病变常常有下坠感和腰骶部的痛疼。左右季肋部的痛疼多与结肠功能紊乱或过敏性大肠症候群有关。凡是因肿瘤、狭窄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梗阻,在腹部的相应部位都会出现痛疼。 •   由腹痛的性质看,出现阵发性腹痛多为肠梗阻或肠痉挛。持续性钝痛多见于局部感染,如阑尾脓肿。如果腹痛患者喜温喜按,一般多为肠粘连造成的不全梗阻或肠痉挛。反之,拒按并伴有发热者,常为腹膜炎或阑尾炎。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常常提示肠穿孔、肠狭窄或肠系膜血栓形成。 •   肛肠手术后,由于肠功能减退,或肛管排气不通畅,常出现腹胀,并伴有游走性腹痛。经肛管排气后,痛疼立即缓解消失。

  14. PPH技术 • PPH技术又称为“痔上黏膜环切术”,这是一种以“肛垫下移学说”引起痔疮这一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为理论根据的新技术。PPH手术是用一种称为“PPH吻合器”的特殊器械,将痔上方的直肠黏膜脱垂带做环形切除。手术时先扩开肛门,于齿状线(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上方约4厘米处将直肠黏膜环形缝合一圈,然后将PPH吻合器插入肛门,吻合器可将脱垂的黏膜带切除下来,整个过程只需半小时左右。由于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受内脏神经支配,手术后患者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又由于手术既切除了直肠黏膜脱垂带,又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疮发生的根源,对内痔、外痔、混合痔、环状痔、严重痔脱垂、脱肛等都有着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15. HCPT技术 • HCPT技术是“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技术”的英文缩写,利用高频电容场产热原理,通过高频电容场,使组织内带电离子和偶极离子在两极间高速震荡产生内源性的热,药物离子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导入痔疮根部特别组织,使组织液干结、组织坏死、继而自然脱落,对各期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脱肛、肛周湿疹、大便疼痛或喷血等肛肠疾病疗效十分显著,同时患者可通过电脑屏幕观察整个痔核脱落过程。

  16. 痔疮枪治疗肛肠疾病的原理 • 痔疮套扎枪技术是通过特制的套扎器械将胶圈套扎于痔的基底部,阻断痔的血供,使痔体萎缩、脱落而达到治疗目的。

  17. 肛肠四大金刚 • 其中临床常见最多的肛肠疾病可以归纳四大疾病: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肛肠疾病四大金刚。其常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大概如下: • 一、痔疮(hemorrhoids)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

  18. 痔疮图片

  19. 痔疮是直肠下端、肛管及肛门缘的静脉丛淤血、扩大和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扩张。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受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痔疮是直肠下端、肛管及肛门缘的静脉丛淤血、扩大和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扩张。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受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 • 西医根据发生部位,以齿线为界将痔疮分为内痔(internal hemorrhoid)、外痔(external hemorrhoid)和混合痔(mixed hemorrhoid)。发生在齿线以上叫内痔,发生在齿线以下叫外痔,跨越齿线上下的叫混合痔。

  20. 病因介绍 •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21. 痔疮 • 解剖因素 • 直立体位,受地心引力作用; • 位于腹腔最下部; • 直肠上静脉无静脉瓣; • 血管穿越肛周丰富的肌肉群; • 大便时腹压增高造成压力; • 直肠粘膜下层的组织疏松,血管壁周围阻力弱。 •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局部血流回流差,造成血管扩张淤血成痔。 • 不良体位,过度疲劳 久坐、久站、久蹲、久行。 • 不良饮食习惯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 • 不良排便习惯 蹲厕过频、时间过久。 • 大便异常 久泻久痢,长期便秘。 • 过度性生活、肛门交媾、性和谐失调。 • 持续腹压增高 妊娠、前列腺肥大、下腹部肿瘤等。 • 其他疾病 高血压、肝硬化、动脉硬化、肛门直肠慢性炎症等。 • 痔的发病机制一直存在争论,观点颇多,目前主要有以下学说。

  22. 1、肛垫下移学说:在肛管的粘膜下有一层环状的洞状静脉(或称静脉窦)、平滑肌、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的肛管血管垫,简称“肛垫”。起闭合肛管、节制排便作用。正常情况下,肛垫疏松地附着在肛管肌上,排便时主要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排便后借其自身的收缩作用,缩回到肛管内。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肛垫则充血、下移形成痔。1、肛垫下移学说:在肛管的粘膜下有一层环状的洞状静脉(或称静脉窦)、平滑肌、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的肛管血管垫,简称“肛垫”。起闭合肛管、节制排便作用。正常情况下,肛垫疏松地附着在肛管肌上,排便时主要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排便后借其自身的收缩作用,缩回到肛管内。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肛垫则充血、下移形成痔。 • 2、静脉曲张学说:从解剖学上看,肛门静脉系统及其分支直肠静脉都无静脉瓣,血液易于淤积而使静脉扩张,加之直肠上、下静脉丛壁薄、位浅、抵抗力低,末端直肠粘膜下组织又松弛,都有利于静脉扩张,若加上各种静脉回流受阻的因素,如经常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及盆腔内巨大肿瘤等,都可使直肠静脉回流发生障碍而扩张迂曲成痔。肛门腺及肛周感染也可引起静脉周围炎,静脉失去弹性而扩张成痔。 • 3、遗传学说:痔疮是否会遗传,目前无确切证据,痔疮患者常有家族史,可能与食物、排便习惯及环境有关。多数人相信发展中的国家痔的发病率低,如在非洲农村患痔者少见,可能与高纤维食物饮食有关。目前,在发达国家多食高纤维饮食,除了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也可减低痔的发病率。 • 4、血管增生学说:认为痔的形成由血管增生形成的血管瘤,包括直肠下端粘膜下层丰富的动、静脉交通吻合,据有勃起性。这与痔的特性一直。 • 5、炎变学说:认为静脉壁反复受到炎症刺激,增生失去弹性,造成静脉回流差形成痔。 • 6、括约肌功能下降学说 认为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下降,组织结构松弛,导致肛管压降低,为维持肛管压,局部痔静脉丛代偿性扩张淤血而成痔。

  23. 痔疮症状 • 症状一、大便出血: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最常见症状。一般发生在排便后肛门内出血,血色鲜红,不与大便相混或便上带血,继而滴血,甚者可见喷射状出血,便后即自行停止。也可擦拭带血等。 • 症状二、肿物脱出:肛门内部出现肿物脱出,这主要是中晚期内痔的症状。随着内痔痔核的不断增大,使粘膜及粘膜下层与肛层分离,排便时,内痔结节可下降到齿状线以下,游离于肛管之外,经肛门脱出。轻者只有在排便时才会脱出肛外,重者在咳嗽、压腹、用力下蹲时即可脱出。 • 症状三、大便疼痛:内痔一般无疼痛,当发生嵌顿,引起水肿、血栓形成、糜烂坏死时则有剧烈疼痛。外痔发炎、血栓形成也会出现疼痛。 • 症状四、直肠下坠感:如果内痔被感染、嵌顿、出现绞窄性坏死,这样也会导致剧烈的下坠感。轻者有胀满下坠感,重者则会出现重坠痛苦。 • 症状五、流分泌物:肛门流出分泌物。直肠黏膜长期受痔核的刺激,产生炎性渗出,引起分泌物增多;肛门括约肌松弛时可随时流出。 • 症状六、肛门瘙痒:肛门及肛周肌肤出显瘙痒症状。主要是由于肛门分泌物、脱出痔核及周围皮肤受到了刺激,皮肤终日潮湿,从而产生瘙痒感,导致湿疹和瘙痒的发生。

  24. 痔疮的治疗技术 • (一)药物疗法: • 常见有枯痔散疗法、口服中药、外用药物 •   以上疗法一般适用于轻者,如一、二期患者。目的是起到减轻痔疮症状,对于病轻患者,并且注意生活饮食避忌,还是能起到根治作用的。不过对于重者使用,会出现见效慢,并且很难消除病灶,不彻底。长期用药花费高,对身体又有副作用,所以医师会建议手术治疗。 • (二)手术疗法: •   病人听到手术,可能会闻术色变,这只是没有对手术的具体了解,产生一种神秘的色彩而恐惧。只要你了解手术,其实一点也不害怕,况且手术全程都是麻醉,没有疼痛感的。那我们就揭开手术的面纱。 •   外科手术疗法,切除痔核,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其特点是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手术中及手术后痛苦较轻,创面愈合快,疗效肯定,但要求手术条件较高,是目前治疗痔疮最可靠的方法。 •   常见的有:结扎切除手术、环性切除手术、外剥内扎切除手术、超低温、超高温手术、激光疗法、PPH手术、HAL痔动脉闭锁术、HCPT消融术 • (三)外科疗法中的非手术疗法: •   上面所说的是外科疗法中的手术疗法,而现在要讲的是一种非手术疗法。对于那种脱出的痔疮或会脱出肛门外但可自动回缩的痔疮,都可考虑用非手术疗法。一般都有硬化剂注射、橡皮圈结扎、红外线烧灼或低温冷冻法。 • (四)独创疗法 •   一些专家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总结,独创一套疗法,广为流传,并且得到国家、世界的认可,这种创新又创新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进行探索吧。 • "安氏疗法" •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先进的解决方案,被国内外认为是领先的方法,尤其是2004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十年百项"计划,成为卫生部推荐向全国推广的唯一痔疮治疗技术,并两次获得国内肛肠专业最高奖及三项国际发明大奖。

  25. 方法简介 1、内痔:注射疗法 •   简介:安阿玥教授研制的新一代痔注射药"芍倍注射液",采用复方纯中药配伍和独特的制备工艺,注射后有极强的萎缩和固涩作用,同时局部不形成硬结,不坏死。 •   适用症状:各期内痔的治疗。 •   疗效:内痔注射后痔核立即萎缩,1周左右治愈,总有效率100%。 •   治愈率:超过95%。 •   安全性:注射后局部不坏死不形成硬结,从而不出血、直肠不狭窄。 2、混合痔:微创手术+注射 •   简介:避免以往的大切口、环切术等损伤重的方法,采用分散的小切口,潜行剥离,浅结扎等微创手术,损伤小、痛苦小、愈合快。 •   适用症:内痔以外的其它混合痔、环状混合痔和混合痔嵌顿。 •   优点:一方面保证治疗的彻底性,同时可以有效保留肛周皮肤和肛内的黏膜,故术中不用切断肛门括约肌来松解肛门,术后也不会发生肛门或直肠狭窄,而无论多少痔,肛门外观如同整形一般。解决了混合痔尤其是环状混合痔的治疗难题。

  26. 肛裂 •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好发于青壮年,儿童也可发生,老年人较少。男性比女性多见,但10%的女性在分娩后发生肛裂。肛裂常发生于肛门后、前正中,以肛门后部居多,在两侧的较少。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裂口呈线形或棱形,如将肛门张开,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圆形。早期及时治疗可以痊愈。

  27. 发病机制 • 现代概念认为,高括约肌张力诱发肛管后中线供血不良是原发性肛裂的病因。肛裂的本质是缺血性溃疡,其科学根据概括如下: • 一解剖学因素: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从尾骨起,向前至肛门后方。肛门前、后方不如两侧牢固,容易受损伤。因此,肛门后部受粪便压迫较重,又因肛管后部血液循环不足,弹性较差,肛门腺分布又较多,这些都是发生肛裂的因素。 • 二外伤学说:干硬的粪便或异物容易引起肛管皮肤的损伤,这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因素。 • 三感染学说:主要是肛门后部的肛隐窝感染,炎症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脓肿破溃而成肛裂。 • 四内括约肌痉挛学说:由于肛管部位损伤或炎症刺激,使肛门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肛管张力增强,易损伤成肛裂。 • 五肛门狭小学说:肛管皮肤在发育中迟缓,生成肛管狭小,易损伤成肛裂。  • 六继发因素:静脉曲张外痔、肛乳头肥大等,其病灶边缘往往可见有肛裂,可能的原因是排便时粪便对局部病灶挤压,伤及病灶以外的组织,从而在病灶的侧缘形成肛裂。 • 七性别因素:肛裂好发于妇女,可能的原因有: • 1.妇女相对较男性挑食,大便没有规律,多数有便秘病史。 • 2.月经期没有很好休息和注意经期卫生,引起肛门局部炎症,导致肛裂。 • 3.妊娠:妇女妊娠后活动相应减少,肠蠕动减弱,极易产生便秘,干硬的粪块易擦伤肛管皮肤引起局部感染,导致肛裂。 • 4.在分娩时常常因用力过度,容易撕裂肛管会阴部位,引起疼痛和出血,产生肛裂。 • 5.分娩之后长期卧床休息,很少活动、肠蠕动减慢,同时怀孕时腹壁扩张,产后腹壁松弛无力、腹压降低,这都会使肠内容物在肠腔内停滞,难以排出;产后饮食欠当,过食精细食物,不吃或很少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些人饮水少,诱发、加重便秘,导致肛裂。 • 八便秘因素:便秘患者,大便干燥,排便费力,由于用力排便等造成肛裂。 • 九不良排便习惯: • 1.蹲位看报:上厕所时,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喜欢下蹲位看书看报,造成下蹲和排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肛门直肠内瘀血而诱发肛裂。 • 2.排便过度用力:一些人不管便意(排便感觉)是否强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挣,使直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与局部瘀血,导致肛裂的发生和发展。 • 十吸烟:平时和排便时吸烟能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极容易造成便秘,间接形成肛裂。

  28. 肛瘘 • 概念:瘘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它的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瘘道通向直肠。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臂和继发性外口组成。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多为一个,外口位于肛门。

  29. 症状: • 一、肛瘘的临床症状 • 1.流脓是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多少有关,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以后封闭的瘘口破溃,症状方始消失。 •   肛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较大的高位肛瘘,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 • 2.疼痛瘘管通畅无炎症时常不感疼痛,只感觉局部发胀和不适,行走时加重。当瘘管感染或脓液排出不畅而肿胀发炎时,可引起疼痛。内瘘时常感到直肠下部和肛门部灼热不适,排粪时感到疼痛。 • 3.瘙痒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周皮肤,常感觉瘙痒,肛周潮湿不适,皮肤变色、表皮

  30. 脱落,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有时形成湿疹。 • 4.排便不畅 复杂性肛瘘口久不愈,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形成大的纤维化瘢痕或环状的条索,影响肛门的舒张和闭合,大便时感到困难,有便意不尽的感觉。 • 5.全身症状 在急性炎症期和复杂性肛瘘反复发作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或伴有消瘦、贫血、体虚等长期慢性消耗症状。 • 二、高位肛瘘的典型症状 •   疼痛:平时一般疼痛不明显。脓液积存于管腔内引流不畅时,局部胀痛,并有明显压痛,脓液引流后疼痛减轻。 •   流脓:脓液多少与瘘管大小、长短及数目有关。新形成或炎症急性发作期的瘘管脓多、味臭、色黄而浓厚,经久不愈的瘘管脓液较少或时有时无。脓液急剧增多,局部脓肿,体温增高。常因肛瘘炎症急性发作或有支管形成。结核性肛瘘,脓液多而清稀,呈米泔水样,可有干酪样坏死物。 • 瘙痒:因肛内黏液分泌物增多或外口周围脓液的刺激,常致肛门皮肤遭殃或湿疹。 • 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因此内口多在齿状线上肛窦处,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处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

  31. 三、肛瘘的病理症状表现 • ①外口:距肛门远近不定,数目不一,可凹陷,也可突起;可伴有肉芽组织,红紫色,潜行性边缘,形状整齐,且外口较大者多为结核性瘘管。 • ②瘘管:连接内口与外口的管道,形状各异,可有一个,也可有多个分支。 • ③支管:主瘘管引流不畅,或反复感染,均可发生很多支管。探清支管对手术效果极为重要。 • ④内口:是肛门感染形成肛门周围脓肿的入口,多数在肛窦附近,80%在肛管后正中线两侧的肛窦发生。

  32. 发展过程 • 肛瘘的形成,跟肛周脓肿的发展密不可分。形成肛瘘大致要经过四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肛隐窝、肛门瓣感染发炎。开始仅限于局部的炎 症,这时若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即可以向肛门周围蔓延。 • 第二个阶段:炎症从局部的肛隐窝和肛门瓣开始,逐渐蔓延扩散,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炎。如果炎症不能得到控制,就可能侵入到抗病能力低的组织间隙之中。 • 第三个阶段:由于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抗病能力下降,便成为病菌入侵、扩散、积聚繁殖的地方,致使这里的组织容易感染发炎,正不胜邪,而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若肛门直肠脓肿在早期能够处理得当,往往可使脓肿消散治愈,不遗留后遗症;如延误早期的治疗时机或处理不当,组织坏死脓液可顺其局部间隙扩散,使病情加重复杂化。 • 第四个阶段: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经切开引流换药处理后,脓腔虽逐渐缩小,但溃疮却久不收口,这时腔壁已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管道壁,中间遗留之空隙,这就是瘘道,脓液经常顺从瘘道流出,反复感染,反复发作,经久不能自愈,而成为瘘管。

  33. 肛瘘反复发作的原因 • 肛瘘总是复发是什么原因? • 1、内口的存在 •   原发感染源如肛窦炎、或肛腺感染依然存在,肠腔内容物还可从内口继续进入瘘管,再次形成新的瘘管。这是肛瘘复发的关键之所在。对于肛瘘,很多不专业的医师往往找不到全部的内口,只是把表面的瘘口消除掉,而没有解决最关键的内口,致使肛瘘一再反复发作。 • 2、肛门部不能静养,脓腔不易粘合 •   在排粪、排尿时,因括约肌收缩或因炎症刺激肛门括约肌,使肛门括约肌经常于痉挛状态。 • 3、肠腔中的粪便、肠液和气体继续进入瘘管,刺激管壁,使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管腔难以闭合; • 4、脓腔引流不畅,或外口缩小,时闭时溃,脓液蓄积腔内,导致脓肿再发并穿破而形成新的支管或瘘道; • 5、管道多在不同高度穿过肛门括约肌,括约肌收缩阻碍脓液排出,以致引流不畅。 •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疾病也是形成肛瘘的原因,比如结核克隆重氏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34. 分类 •   肛瘘的分类尚不统一,但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隅越幸男分类法、全国肠肛协作会议制订的分类法、史兆歧教授分类法三类。具体描述如下: • 一、隅越幸男分类法:(1979年) • 二、全国肠肛协作会议制订的分类法 • 1.按病源分:化脓性肛瘘和结核性肛瘘。 • 2.按病变程度分 • ①单纯性肛瘘: • a.低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个瘘管,一个内口和一个外口之完全瘘。内口在齿线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浅部或浅部以下。 • b.高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个瘘管,内口在齿线或齿线以上,管道行径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或穿行于直肠粘膜下,而不穿过肌肉者(包括内盲瘘及全内瘘)。 • ②复杂性肛瘘: • a.低位复杂性肛瘘:内口在齿线处,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并有支管和空腔,外口和管道两个或两个以上(包括多发性瘘和无高位内口的高位空腔,根据病变范围占肛门周围面积大小又可分为三度,Ⅰ度《1/4,Ⅱ度》1/4~1/2,Ⅲ度》1/2。 • b.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管道或支管和空腔,其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或穿过直肠环,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内口在直肠环以上者。根据病变侵犯肛门直肠范围大小,亦和低位复杂性肛瘘一样,可再分为三度。 • ③马蹄形肛瘘:瘘管环行,外口在肛门部两侧,内口多在截石位6点或12点处。又有前位、后位、前后位马蹄形肛瘘之分。 • a.前位马蹄形肛瘘:瘘管环行,外口在肛门前方两侧扩散到会阴及阴道瘘,外口若在肛缘2.5cm以内,内口就在对侧。若在2.5cm以上者,内口可能在后侧。 • b.后位马蹄形肛瘘:瘘管环行,管道向肛门后两侧扩散,距肛缘较远较深,有多数外口,多数瘘管管腔相互贯通,内口大多在肛门后侧。 • c.前后位马蹄形肛瘘:瘘管环行围绕肛管,外口肛周一圈都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大面积被侵犯,管道行径复杂。

  35. 三、史兆歧教授分类法 • ①皮下或粘膜下肛瘘: • a.皮下瘘,是指原发内口在肛窦,瘘管在肛门管皮肤下或肛门周围皮肤下的浅在性肛瘘,外口距肛门很近。 • b.粘膜下瘘,系指原发口在肛窦,瘘管在肛门管直肠粘膜下,皮肤外没有开口。 • ②内外括约肌间肛瘘: • a.低位肌间瘘管:指内口在肛窦,瘘管穿至内外肛门括约肌间隙,穿过外肛门括约肌皮下部的肛瘘。而瘘管走向直,只有一个外口的,称作单纯性低位肌间瘘。而走向弯曲,有支管的称为复杂性低位肌间瘘。 • b.高位肌间瘘管:指内口在肛窦,瘘管至内外括约肌间向上发展的肛瘘。 • ③肛提肌下肛瘘: • a.低位肌外瘘管:指内口在肛窦,瘘管穿过肛门外括约肌浅部的肛瘘。向一侧坐骨间隙发展的称为单纯性低位肌外瘘。向两侧坐骨直肠间隙发展,形成像马蹄铁形状,肛门两侧都有外口的称为复杂性低位肌外瘘,又叫低位蹄铁形肛瘘。 • b.高位肌外瘘管:指内口在肛窦,瘘管穿过肛门外括约肌深部的肛瘘。向一侧坐骨直肠间隙发展的称为单纯性高位肌外瘘,向二侧坐骨直肠间隙发展的称为复杂性高位肌外瘘,又叫高位蹄铁形肛瘘。 • ④肛提肌上肛瘘:指内口在肛窦或齿状线上方肛管直肠壁上,瘘管由肌间隙进入骨盆直肠间隙,穿过肛提肌的高位肛瘘。

  36. 检查诊断 • 一、肛瘘的诊断检查 • 触诊:低位肛瘘之瘘管,在皮下可以摸到条索状包快,由外口行向肛门,用指按压,有脓液由外口流出。 • 望诊:可见外口常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周围皮肤因脓液刺激,常有脱皮发红,有时有肉芽组织由外口内突出。周围皮肤红紫色,多为结核性瘘管。 •   直肠指检:常在肛管后侧、齿线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结,有轻微压痛,即是原发内口。 •   确定内口位置:可以从病史上判断内口的位置、碘油造影、肛门镜检查、根据外口与肛门的距离来判断内口的部位、染色检查、通过探针检查及通过触诊可以帮助了解内口的位置等方法。 • 二、肛瘘的鉴别诊断 •   肛门周围及骶尾部也有许多瘘管,易被误诊为肛瘘,应加以鉴别。 •   ①会阴尿道瘘:多因尿道损伤或狭窄所致,尿道球部与皮肤相通,排尿时小便从瘘口流出,直肠内无瘘口。 •   ②骶骨前瘘:由骶骨与直肠之间的脓肿在尾骨附近穿破形成,无通向肛门的瘘管。 •   ③先天性瘘:由骶尾部囊肿化脓破裂形成,原发外口常在臀沟中点,尾骨尖附近。瘘内可见毛发,由胚胎发生。 •   ④骶尾部瘘:常由臀部损伤,如打击、脚踢和擦伤引起,在骶尾部形成脓肿,从而形成瘘管。 •   ⑤化脓性汗腺炎:其病变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范围广泛,可有无数窦道开口,呈结节状或弥漫性,但窦道均浅,不与直肠相通,切开窦道后无脓腔和瘘管。 •   ⑥结核性肛瘘:内外口较大,边缘不整齐,瘘管常无硬变。 •   ⑦慢性结肠炎并发肛瘘(略)。 •   ⑧先天性直肠瘘:常开口于会阴或阴道,内口在肛管壁上,不在肛窦附近。 • ⑨其他:如直肠尿道瘘、直肠膀胱瘘、直肠阴道瘘等,较易与肛瘘鉴别。

  37. 治疗 • 一.瘘管切开术: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因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切刀开后只损伤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 手术在骶管麻醉

  38. 或局麻下进行,患者侧卧位或截石位,首先由外口注入美蓝溶液,确定内口位置,再用探针从外口插入瘿管内.了解瘘管的走行情况及与括约肌的关系。肛瘘切开术的手术步骤:或局麻下进行,患者侧卧位或截石位,首先由外口注入美蓝溶液,确定内口位置,再用探针从外口插入瘿管内.了解瘘管的走行情况及与括约肌的关系。肛瘘切开术的手术步骤: • 1、正确探查内口:寻找内口的操作与挂线疗法相同,探得内口后,将探针拉出肛门外,如瘘管弯曲或有分支,探针不能探入内口,则由外口注入1%美蓝色素溶液少许,以确定内口部位,再由外口以有槽探针探查,将管道逐步切开,探查直至探到内口为止。如仔细探查仍不能找到内口,可将疑有病变的肛窦作为内口处理。 • 2、切开瘘管并充分切除边缘组织:瘘管切开后应检查有无支管,如发现也应切开。瘘管全部切开后即将腐烂肉芽组织搔刮干净,一般不需要将整个瘘管切除,以免创面过大。最后修剪伤口边缘,使伤口呈底小口大的“V”字形,便于伤口深部先行愈合。 • 3、肛管括约肌切断:术中应仔细摸清探针位置与肛管直肠环的关系,如探针在肛管直肠环下方进入,虽全部切开瘘管及大部外括约肌及相应内括约肌,由于保存了耻骨直肠肌,不致引起肛门失禁,如探针在肛管直肠环上方进入直肠(如括约肌上肛瘘括约肌外肛瘘),则不可做瘘管切开术, • 应做挂线疗法或挂线分期手术。第一期将环下方的瘘管切开或切除,环上方瘘管挂上粗丝浅,并扎紧。第二期手术俟大部分外部伤口愈合后,肛管直肠环已有粘连固定,再沿挂线处切开肛管直肠环。 •   瘘管切开后其后,壁肉芽组织可用刮匙刮去,一般不必切除,以减少出血和避免损伤后壁的括约肌。切除瘘管组织应送病理检查。 • 4、伤口处理:每日更换敷料一次,最好在排便后进行,伤口内填充敷料逐渐减少,直到肛管内创口愈合为止。每隔数日做直肠指检可以扩张肛管,更可防止桥形粘连避免假愈合。 • 二.挂线疗法: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适用于距肛门3—5cm内,有内外口低位或高位单纯性肛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切除的辅助治疗。被结扎肌肉组织发生血运障碍,逐渐坏死、断开,但因为炎症反应引起的纤维化使切断的肌肉与周围组织粘连.肌肉不会收缩过多且逐渐愈合、从而可防止被切断的肛管直肠环回缩引起的肛门失禁。手术在骶管麻醉或局麻下进行,将探针自外口插入后。循瘘管走向由内口穿出,在内口处探针上缚一消毒的橡皮筋或粗丝线.引导穿过整个瘘管,将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切开后扎紧挂线。 • 肛瘘的治疗原则 •   肛瘘的治疗原则是手术为主,因为只有进行手术,才能找到原发的内口,并把感染的肛窦、肛门腺及其导管切除干净,这是肛瘘治疗的关键。 •   ①清除内口:手术时要找到原发的内口,并把感染的肛窦、肛门腺及其导管切除干净,这是肛瘘治疗的关键。 •   ②处理好瘘管及支管、死腔:要把瘘管的管道、支管、死腔等清除干净,以免术后复发。 •   ③保留肛管直肠环:肛瘘手术时,应明确诊断,查明内口及瘘管走向,保留肛管直肠环,以维持正常的肛门括约功能。

  39. 肛瘘的保守治疗 •  肛瘘的保守疗法,一般用于择期手术患者,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 • ①调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 ②清洁肛门:每日用温盐水或高锰酸钾的溶液坐浴。且要勤换内裤。 • ③适当用药: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口服,以控制炎症。也可适当使用药膏等局部涂抹或中药内服外用。

  40. 肛瘘切除一期缝合 • 手术要点: ①术前肠道要准备,手术前后应用抗生素,手术后大便要控制5~6d。 ②瘘管要全部切除,留下新鲜创面,保证无任何肉芽组织及疤痕组织遗留。 ③皮肤及皮下脂肪不能切除过多,便于伤口缝合。因此,高位弯型肛瘘不宜缝合,因其分支较多,常需切除过多的组织才能切净其分支。 ④各层伤口要完全缝合对齐,不留死腔。 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如切破瘘管等。综合国内文献报道的肛瘘切除缝合术1064例,一期愈合率为73.4%~97.6%,伤口愈合时间为20~22d,一期愈合较低的多为复杂性高位肛瘘。

  41. 改良式瘘管切除术 • 改良式瘘管切除术:利用直肠纤维镜进入到肛门里面,通过监视器,直接对内口进行微创电凝,使肛瘘的内口干结闭合,然后洗干净瘘管里面的脓液,这样大便后,粪便里面的细菌和粪水无法进入周围的组织,由此阻断感染源头及痛感,使之痊愈。

  42. 肛周脓肿

  43.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近也有发现与肛线的损伤有关。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引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近也有发现与肛线的损伤有关。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引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44. 临床症状 •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常有的症状是:先感到肛门周围出现了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而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成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可形成脓肿,在肛门周围成直肠内指诊可摸到柔软、压痛、有波动的肿物,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脓汁。若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后疼痛缓解或消失,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但流脓的伤口却不易愈合或暂时愈合后又复发流脓,经久不愈,就成为肛瘘。由于脓肿发生的位置不同,症状也不同。

  45. 1、肛周皮下脓肿 主要是疼痛,最初为胀痛、化脓时跳痛、排便时疼痛加重,脓肿在肛门前方可发生尿潴留,脓肿在肛门后方出现尾骶部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轻,局部肿胀,发红、压痛、有波动感。 • 2、坐骨直肠窝脓肿 患者有周身不适、发热寒战、体温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见肛门一侧肿胀、发红、灼痛、跳痛、压痛、坐卧不安,活动和排便时痛加重,有排尿困难等。 • 3、骨盆直肠窝脓肿 患者全身症状重,先寒战高热,周身疲倦,严重者可有败血症的中毒症状。局部症状轻,仅有直肠下坠感,酸痛或不适的表现,亦可发生排尿困难。 • 4、直肠后脓肿 全身症状与骨盆直肠窝脓肿相似,但局部症状主要在尾骶腰部酸胀坠痛,向背部及两侧大腿放射,尾骨有压痛,患者不能端坐。 • 5、直肠粘膜下脓肿 患者有周身不适,疲倦,发热。局部以直肠刺激症状为主,有里急后重,下坠,便次多或便意感等。结核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与上述细菌性感染不同,患者常是慢性发病,脓肿经数周、数月后才能形成,局部疼痛不剧烈,伴有低热,局部红肿也不明显,破溃后流出的脓液清稀、乳白色,脓口凹陷,周围皮肤发青或呈青白色,常有多个流脓的外口,经久不愈。全身检查可以发现肺部、大肠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脓液培养可找到结核杆菌。

  46. 发病原因 •   引起肛周脓肿的病因较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1、感染性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 2、医源性因素:临床上属医源性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也不少见。 •   ① 内痔插枯痔丁或注射疗法,因操作不当或药剂不洁感染形成粘膜下脓肿。 •   ② 直肠周围注射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组织坏死,造成直肠周围脓肿。 •   ③ 乙状结肠镜检查,造成腹膜穿孔感染,引起直肠后间隙脓肿。 •   ④ 局部麻醉感染,或油溶液注入后吸收不良,而形成脓肿。 • 3、手术后因素:临床上亦可见到肛门直肠手术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肠周围脓肿,以及尿道术后感染、会阴部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破裂缝合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术后感染等引起的脓肿。 • 4、其它:直肠内异物损伤后感染,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肠癌破溃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都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