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郑州七中

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郑州七中. 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 郑州市第七中学 王保军 网 址: http://zz7z.zzedu.net.cn/ 电子邮件: wbj077@126.com. --- 领导学校变革,启发学生思维. 一:学校基本概况. 郑州市第七中学,建于 1950 年,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 2005 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目前有初中部( 7—9 年级) 30 个教学班,在校教师 126 人,学生 1800 人;高中部( 10—12 年级) 60 个教学班,在校教师 220 人,学生 3600 人。.

mart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郑州七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郑州七中

  2. 迎接21世纪的挑战 郑州市第七中学 王保军 网 址:http://zz7z.zzedu.net.cn/ 电子邮件:wbj077@126.com ---领导学校变革,启发学生思维

  3. 一:学校基本概况 郑州市第七中学,建于1950年,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目前有初中部(7—9年级)30个教学班,在校教师126人,学生1800人;高中部(10—12年级)60个教学班,在校教师220人,学生3600人。

  4. 通用技术实验室

  5. 机器人实验室

  6. 汽车驾驶模拟实验室及场地

  7. 心理咨询室 图书阅览室

  8. 星空实验室 校园电视台

  9. 植物园

  10. 烹饪教室

  11. 体 育 运 动 区

  12. 校本课程有形成果

  13. 校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4. 学校办学理念 “五个一”管理思路: 1、提升一种能力:即快速提升管理能力; 2、理清一个思路:即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是补齐短板; 3、建立一种工作机制:即实行月观察、月反馈、月总结、月评价,实 行学校宏观管理思路与年级执行工作相结合的办法; 4、明确一个要求:即强化学校意志,强化“团队”意识; 5、表明一种态度:教育的产品是服务,一方面学校要给教师提 供一流的服务,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一流的服务,搭建平 台,提供机会,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15. “五条主线”重要举措: 教 师:落实《教师层级攀升制度》,加强学科建设,为 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实现教师自身价值。 学 生:以目标管理为抓手,开展学生的有效升学指导工 作。 年级管理:年级管委会实行扁平化管理机制,强化基层管理幅 度,明确基层权利义务,提高管理效率。 教育科研:通过开展《学校诊断》为课题的实验研究,强化 学校常规管理,构建道德课堂。 行政后勤:加强有效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6.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四种素养”和“五项技能”。 四种素养: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 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 五项技能: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专业 的英语表达与交流技能、高水平的计算 机应用技能、娴熟的游泳技能、熟练的 驾驶技能。

  17. 二:迎接21世纪挑战,领导学校变革的时代背景二:迎接21世纪挑战,领导学校变革的时代背景 中国教育如何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

  18.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时代。它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与运用为特征,即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将交互融合,从而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社会。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时代。它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与运用为特征,即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将交互融合,从而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社会。

  19. 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石化工业为标志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变为生产规模的小型化,大型企业为主的商业服务模式的科层管理转变为小型企业为主的扁平式管理,企业劳动者和管理人员需要由服从性、被动性、技能型人才为主转变为由更加具有独立性、主动性、个性化和创造性的人才为主。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人预测,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可能使制造业重新回归到具有高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我们目前具备的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将会丧失殆尽。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石化工业为标志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变为生产规模的小型化,大型企业为主的商业服务模式的科层管理转变为小型企业为主的扁平式管理,企业劳动者和管理人员需要由服从性、被动性、技能型人才为主转变为由更加具有独立性、主动性、个性化和创造性的人才为主。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人预测,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可能使制造业重新回归到具有高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我们目前具备的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将会丧失殆尽。

  20. 中国能否经得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考验,关键在教育,核心在于能否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即受过系统的教育、能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上灵活运用各种技术、能与人合作,具有亲自然情结,具有良好社会情绪力的劳动者和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强、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具有全球视野,能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中国能否经得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考验,关键在教育,核心在于能否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即受过系统的教育、能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上灵活运用各种技术、能与人合作,具有亲自然情结,具有良好社会情绪力的劳动者和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强、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具有全球视野,能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21. 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要做到四点: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从“唯分数”“唯知识、技能”到“全面育人”的转变,教育迫切需要回归到“人”这一教育原点,回归教育本真,回到大社会和大自然。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精神丰满的人。二要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从单一的国家课程,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转变,从单一的必修课向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转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是基于承认学生天赋不同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教育的回应。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要做到四点: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从“唯分数”“唯知识、技能”到“全面育人”的转变,教育迫切需要回归到“人”这一教育原点,回归教育本真,回到大社会和大自然。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精神丰满的人。二要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从单一的国家课程,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转变,从单一的必修课向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转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是基于承认学生天赋不同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教育的回应。

  22. 三要改革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从单一讲授式到讲授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众所周知,只占世界人口总数0.2%的犹太人,却包揽了20%的诺贝尔奖项。他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与之相似,没过的教育更注重鼓励学生探索。四要孕育质疑精神的文化,要在学校文化中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氛围,鼓励质疑。要鼓励学生发问,提出有水平的问题。三要改革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从单一讲授式到讲授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众所周知,只占世界人口总数0.2%的犹太人,却包揽了20%的诺贝尔奖项。他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与之相似,没过的教育更注重鼓励学生探索。四要孕育质疑精神的文化,要在学校文化中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氛围,鼓励质疑。要鼓励学生发问,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23. 三:郑州七中实施课程资源整合的实践

  24. 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将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何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实现课程的优化和创生,提升课程与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生成,既是衡量教学管理者课程领导力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其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 1.如何从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出发来考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如何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经历; 3.如何建立与完善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从学校课程发展的整体架构和实施方式出发,通盘考虑,优化设计,以期形成教育的合力,优化教育的效果。近几年来郑州七中基本形成了基础型、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使三类不同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形成内在的联系和结构性效应。

  25. 1、课程资源整合的核心:CIE 郑州七中基本形成了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多元课程结构,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仍然面临这样的矛盾:1.学校课程实施有闲的学习时空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之间的矛盾;2.共同基础标准落实与学生个性发展诉求之间的矛盾;3.教师教学集体性与学生学习个别化之间的矛盾。基于实践中的问题,立足于学校课程适应学生学习基础差异的需求和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差异,我们提出了“学校课程系统”的策略,致力于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度。

  26. 2、课程资源整合的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资源整合是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再提炼,是对学校教育情境的再分析,是对学校课程结构的再梳理,是对课程内容的再开发,是对课程实施效益的再评估。

  27. 3、资源整合路线图 七中“课程资源整合”的整体框架

  28. “课程资源整合”基本框架图

  29. 结合骨干教师观摩课,以点带面,开展课程资源整合课研究。结合骨干教师观摩课,以点带面,开展课程资源整合课研究。 • 我们的探索——初步实践

  30. 邀请省、市教研员到校指导 • 我们的探索——专家指导

  31. 与清华附中、北大附中交流 • 我们的探索——与名校交流

  32. 与深圳中学、红岭中学、长郡学校交流 • 我们的探索——与名校交流

  33. 我们的探索——论坛研讨

  34. 郑州市教育局田保华副局长参加七中教师论坛 • 我们的探索——论坛研讨

  35. 结合课程资源整合观评课和名师引领课,深入开展课程资源整合课研究。结合课程资源整合观评课和名师引领课,深入开展课程资源整合课研究。 • 我们的探索——深入研究

  36. 我们的探索——名师引领

  37. 教师感悟

  38. 教师感悟

  39. 教师感悟

  40. 教师感悟

  41. 案例 从教书匠到教育者,七中老师的时间去哪了? 有着七年教龄的七中教师徐满堂从来没有想到,他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会在2013年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对他今后的教学生涯产生多大的影响,他自己也无从预测。 大学毕业后,他像以往所有教师一样,按部就班开始自己的教学生涯。每天备一课讲一课,目光所及之处,仅是自己要讲的那一课或那一册书。每天上课,都是他的主角或独角戏,滔滔不绝地讲满一节课,学生被动地记笔记、记答案。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时间长了,徐满堂也失去了刚毕业的激情,教学活动成了年复一年机械式的重复,学生的学习也成了被动的接受过程。 2013 年8月19日,秋季开学前,经过几年的思索和探究,王保军校长给徐满堂及所有教师抛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课程资源整合、重构课程体系。

  42. 在校长王保军看来,高中三年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一定的,如果采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学生所有的在校时间将被教材占满,学生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多元化发展之路。提高教学效率,把学生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轻松学习,乐于学习,并能在不以牺牲学生身体与时间代价的前提下,使学生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成为郑州七中进行课程资源整合、重构课程体系最强劲的推动力。“知易行难”,每套公开发行的教材都是经过无数专家反复研究编写出来的。课程资源整合,就是一个沙中淘金、疱丁解牛的艰辛过程。没有教研组集体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对整个课程体系的重新审视,对知识结构的准确把握,对课程内容的再度开发,课程资源整合就是浮云。徐满堂说,接到任务的一周时间里,他一直在对高中三年的教材进行反思审视,一本本教材在他心中变薄又变厚,拆开了揉碎了,“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经过不懈努力,七中教师从面面俱到,适合全国学生普遍学情的统编教材中找到了适合七中学生的颗颗珍珠,并恰如其分地将这些珍珠排列组合后重新用线条串起,学生沿着教师预设的线条,就可以高效快捷地找到一颗颗知识的珍珠。

  43. 学校遵循“学习理论、研发实践、应用反馈”的心动原则开展项目研究。学校遵循“学习理论、研发实践、应用反馈”的心动原则开展项目研究。 四:结语

  44. (1)从项目组对研究过程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最后形成的众多项具特色的成果中体现出,学校在思想力、组织协调力、发现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提升,这就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1)从项目组对研究过程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最后形成的众多项具特色的成果中体现出,学校在思想力、组织协调力、发现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提升,这就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45. (2)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整合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与课程系统的管理水平都有提高,尤其在基于课程资源进行校本课程晦有效开发方面更为明显。(2)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整合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与课程系统的管理水平都有提高,尤其在基于课程资源进行校本课程晦有效开发方面更为明显。

  46. (3)学校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机制。包括校长团队——结合学校育人目标为课程体系架构的方向提供决策的工作机制;中层服务团队——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工作机制;教师实践团队——联合同行、社区教育者、学生开发活动课程的工作机制。还有拓展、探究活动与基础型课程联系和整合的机制,课程的共享共建机制,源开发的联动机制,等等。(3)学校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机制。包括校长团队——结合学校育人目标为课程体系架构的方向提供决策的工作机制;中层服务团队——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工作机制;教师实践团队——联合同行、社区教育者、学生开发活动课程的工作机制。还有拓展、探究活动与基础型课程联系和整合的机制,课程的共享共建机制,源开发的联动机制,等等。

  47. (4)实践表明,三类课程实施的到位度有了一定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变大,课程的丰富度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也都在提升,还涌现出一些个性发展优异的学生。(4)实践表明,三类课程实施的到位度有了一定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变大,课程的丰富度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也都在提升,还涌现出一些个性发展优异的学生。

  48. 总而言之,课程资源整合的探索初步取得了 “学生发展、教师提升、资源丰富、制度建设”四位一体的成果。

  49.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