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学习辅导重点: 1 .康德如何认识 “ 鉴赏判断 ” ? 2 .解释 “ 天才为艺术制定法则 ” 的含义? 3 .康德为什么说 “ 没有关于美和艺术的科学 ” ?

第十二讲 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学习辅导重点: 1 .康德如何认识 “ 鉴赏判断 ” ? 2 .解释 “ 天才为艺术制定法则 ” 的含义? 3 .康德为什么说 “ 没有关于美和艺术的科学 ” ?. 伊曼努尔 · 康德 (1724 — 1804) 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 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 康德的 “ 三大批判 ” 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 《 纯粹理性批判 》 ( 1781 )、 《 实践理性批判 》 ( 1788 )、 《 判断力批判 》 ( 1790 )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学习辅导重点: 1 .康德如何认识 “ 鉴赏判断 ” ? 2 .解释 “ 天才为艺术制定法则 ” 的含义? 3 .康德为什么说 “ 没有关于美和艺术的科学 ”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学习辅导重点: 1.康德如何认识“鉴赏判断”? 2.解释“天才为艺术制定法则”的含义? 3.康德为什么说“没有关于美和艺术的科学”?

  2.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 康德生平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3899.htm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3.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 《判断力批判》的影响与作用 • 大约从1770年代起,康德转入研究哲学,先后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在这三部著作中,康德分别阐述了他的认识论思想、伦理学思想和美学观念,构成了所谓真善美的批判哲学体系。《判断力批判》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论述美与艺术问题,下卷阐发目的论问题,正是这一部分,对后来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 《判断力批判》视频讲解: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5%D0%B6%CF%C1%A6%C5%FA%C5%D0

  4.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 一、康德的审美鉴赏论  •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的“导论”中首先对与艺术直接相关的审美鉴赏和美的性质做出了一般界定,他指出:“通过……一个愉快来进行判断的机能(从而也是普遍有效的)唤做鉴赏。”而被鉴赏的“这对象因而唤做美”。康德从形式逻辑判断的质、量、关系、情状四个方面对此做出了说明阐述。 •   首先,从质的方面来看,康德将人能够产生的快感或愉快,概括地分为三种,并分别说明了它们各自的“不同特性”。第一种,是“在感觉里使诸官能满意”的愉快,即“快适”。第二种,是“依着理性通过单纯的概念使人满意的”愉快。第三种,是“静观”的愉快。这也就是审美的愉快。 •   其次,从量的方面来看,康德肯定:这里的关键词是“普遍”,即所谓的“量”。康德认为,一个人对美的事物做出的判断,必须具有“普遍有效性”,也就是人人都会赞同他。 •   再次,从关系方面来看,康德要解决的是鉴赏判断与目的的关系问题。他说明,鉴赏判断所确定的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最后,从情状方面来看,康德指出: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必然的愉快的对象。康德要辨析阐明的是,一个人的鉴赏判断如何必然地会得到他人的普遍赞同。

  5.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 二、艺术本质论 康德将艺术分为“快适的艺术”和“美的艺术”。所谓美的艺术,康德说它是一种意境,它只对自身具有合目的性,并且,虽然没有目的,仍然促进心灵诸力的陶冶,以达到社会性的传达作用。康德对美的艺术提出了他的“自然说”和“天才论”。

  6.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 二、艺术本质论 康德为什么说“没有关于美和艺术的科学”? 康德认为艺术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不能重复性,能够重复的是科学。在康德看来,科学是一种“理论”,是用以指导人的实践,可以确切地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并且向人的实践提供具体方法。而艺术相对科学来说体现为一种不能预先知道创造结果的“技巧”。这意思是说明,艺术创造的过程是充分个性化 和自由的,人们并不能从既往的作品中总结出一般性的、模式化的“技巧”,以能够“照章办事”、“依法而行”。若是那样,它就成为了科学活动。正是如此,康德认定,关于艺术,我们必须建立起一种理论:“没有关于美的科学,只有关于美的评判;也没有美的科学,只有美的艺术。”

  7.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 “美的艺术”的“自然说”: 康德关于 “美的艺术”的“自然说”,是描述在该艺术中自由与法则达到统一时所形成的表现特征。康德认为,美的艺术之美在于,一方面它必须能让人看出它是在理性指导下创造出的富有技巧性的东西,而不是原始的自然本能的任意涂鸦;另一方面它的想象的自由展开,技巧的运用,又显得自然而然。

  8.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 解释“天才为艺术制定法则”的含义? 康德关于美的艺术的天才论,是要说明该艺术如何可能达到自由与法则、人工与自然的统一。康德的这些话是说,艺术创造的法则本然内在于艺术家的心灵之中,从而他的创作就必然既是自由的,又是合法则的,无须后天学习和追求,即在他作品中实现了自由与法则、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在康德看来,美的艺术的创造同于鉴赏判断,不是依概念的活动,否则它就不是自由的,而是机械的、雇佣的或摹仿性的。但是,美的艺术的创造又必须以出自概念的法则为前提,不然它就只能是随意涂鸦,让人不可理解。这个矛盾说明,艺术法则必然内在于艺术家的心灵。对此,他接着说道:“所以美的艺术不能为自己想出法则来,他缺只能按着这法则来完成制作。但是没有先行的法规,一个作品是永不能唤作艺术的,因此必须是大自然在创作者的主题里面给予艺术以法则,这就是说,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有可能。”

  9.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 三、艺术分类论 康德认为艺术只有三种:语言的艺术、造型的艺术和自由游戏 (一)语言艺术 由雄辩术和诗的艺术构成 雄辩术:内容是理性的,形式是审美化的 特点:寓教于乐 诗的艺术:形式是理性的,内容是审美化的 特点:寓乐于教

  10.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 三、艺术分类论 (二)造型艺术 包括“形体的艺术”和“绘画艺术”两种。 形体的艺术:雕刻艺术与建筑艺术 雕刻艺术形式上接近自然,内容上是审美的。 建筑艺术形式上是人工的,内容上是实用的。 绘画艺术:把“感性的假象”技巧地和诸观念集合。

  11. 第十二讲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 • 三、艺术分类论 (三)感觉的美的自由活动的艺术 包括音乐艺术和色彩艺术 康德认为艺术有高级和低级之分: 诗的艺术最高级,造型艺术次之,音乐艺术最低。 “诗的艺术最高级”的原因: 1、诗的艺术创造几乎完全有赖于天才的独创性。 2、诗的艺术扩张人的心情,推动想象力自由活动,并提供了一种与丰富思想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3、诗的艺术提供了超感性地观照外在事物的角度和图式。 4、诗的艺术运用虚构的假象来进行游戏活动,却不以之欺骗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