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八节 MR 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八节 MR 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头部 MR 成像技术. (一)线圈 头部线圈。 (二)体位 仰卧,头先进,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上肢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交叉于胸腹前,使病人体位舒适。头部置于线圈头托内,通过定位线调整头的位置,使矢状定位光标位于面部中线,横断面光标平行于双眼外眦,固定头位。进床使检查部位进入磁体中心位置。. (三)扫描 1.颅脑 MRI 常规扫描技术 (1)常规扫描方位及图像类型:常规采集矢状面 T 1 WI、 横断面 T 1 WI 和 T 2 WI, 必要时行矢状面 T 2 WI 和冠状面 T 2 WI, 其中横断面是最基本的方位。

mattox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八节 MR 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节 MR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2. 一、头部MR成像技术 • (一)线圈 • 头部线圈。 • (二)体位 • 仰卧,头先进,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上肢置于身体两侧或双手交叉于胸腹前,使病人体位舒适。头部置于线圈头托内,通过定位线调整头的位置,使矢状定位光标位于面部中线,横断面光标平行于双眼外眦,固定头位。进床使检查部位进入磁体中心位置。

  3. (三)扫描 • 1.颅脑MRI常规扫描技术 • (1)常规扫描方位及图像类型:常规采集矢状面T1WI、横断面T1WI和T2WI,必要时行矢状面T2WI和冠状面T2WI,其中横断面是最基本的方位。 • (2)扫描方法:首先用快速成像序列获得矢、冠、轴三方位定位像,然后在定位像上设定不同方位的成像。

  4. 以横断位及冠状位图像做为定位像设定矢状面成像,在冠状位定位像上使矢状层面与大脑纵裂及脑干平行;在横断面定位像上使矢状层面与大脑裂平行;最后在矢状位定位像上设定视野(FOV)。矢状面的相位编码方向采用前后向。以横断位及冠状位图像做为定位像设定矢状面成像,在冠状位定位像上使矢状层面与大脑纵裂及脑干平行;在横断面定位像上使矢状层面与大脑裂平行;最后在矢状位定位像上设定视野(FOV)。矢状面的相位编码方向采用前后向。 • 以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做为定位像设定横断面成像,在冠状位定位像上使横断层面与双侧颞叶底部连线平行;在矢状定位像上使横断层面与前、后连合的连线平行;最后在横断定位像上设定FOV。横断面的相位编码方向采用左右向(图4-8)。

  5. 颅脑横断面常规扫描定位示意图

  6. 以横断位及矢状位图像做为定位像设定冠状面成像,在矢状位定位像上使冠状层面与脑干平行;在横断面定位像上使冠状层面与大脑裂垂直;最后在冠状定位像上设定FOV。冠状面的相位编码方向采用左右向。以横断位及矢状位图像做为定位像设定冠状面成像,在矢状位定位像上使冠状层面与脑干平行;在横断面定位像上使冠状层面与大脑裂垂直;最后在冠状定位像上设定FOV。冠状面的相位编码方向采用左右向。 • (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序列进行颅脑的T1WI成像。SE序列信噪比高,灰白质对比佳,对解剖结构的显示是其他序列无法代替的。成像时间一般为2~3min。 • 常规选用FSE序列进行颅脑的T2WI成像。FSE序列扫描速度快,同时继承了SE序列的对比特点,成像时间一般为3~5min。

  7. 为突出显示脑脊液周围病变及脑白质病变,可选用FLAIR序列;为增加灰白质对比,尤其是婴幼儿,可选用IR序列,TI值设为300ms左右;对于意识不清有运动的患者可用半傅立叶采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做T2WI,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做T1WI;对于急性脑出血的病人,应采集T2*加权图像,因为T2*加权像对于出血比T1WI和T2WI加权像更敏感;对于颅内脂肪瘤可用脂肪抑制技术;对于颞叶癫痫病人要采集斜冠状平面;对于脑膜病变、颅内感染及肿瘤病变要进行对比剂增强检查。为突出显示脑脊液周围病变及脑白质病变,可选用FLAIR序列;为增加灰白质对比,尤其是婴幼儿,可选用IR序列,TI值设为300ms左右;对于意识不清有运动的患者可用半傅立叶采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做T2WI,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做T1WI;对于急性脑出血的病人,应采集T2*加权图像,因为T2*加权像对于出血比T1WI和T2WI加权像更敏感;对于颅内脂肪瘤可用脂肪抑制技术;对于颞叶癫痫病人要采集斜冠状平面;对于脑膜病变、颅内感染及肿瘤病变要进行对比剂增强检查。

  8. 2.脑部弥散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脑梗塞非常敏感,而常规的T1WI和T2WI加权像则对此不敏感,为此对于怀疑急性脑梗塞的病人应该采用弥散加权成像(图4-9)。另外,目前还经常采用弥散加权成像进行病变定性。

  9.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脑部横断面成像 (a)T1加权像;(b)T2加权像;(c)弥散加权图像(DWI),(d)弥散系数图(ADC)

  10. 一般情况下采用EPI序列行横断面弥散加权成像,其成像方位应采取倾斜层面以尽量避开颅底界面的磁敏感伪影。对于特殊部位,例如脑干,的病变可使用矢状面或冠状面弥散加权成像,以避开横断面的颅底磁敏感伪影。一般情况下采用EPI序列行横断面弥散加权成像,其成像方位应采取倾斜层面以尽量避开颅底界面的磁敏感伪影。对于特殊部位,例如脑干,的病变可使用矢状面或冠状面弥散加权成像,以避开横断面的颅底磁敏感伪影。 • 成像中可使用同时具有三个方向弥散敏感梯度的弥散加权成像,也可以分别做每个方向的弥散加权成像以便比较。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三个方向弥散加权系数(b)相等的称为各向同性弥散加权成像;三个方向弥散加权系数不等的称为各向异性弥散加权成像。在常规弥散加权成像中一般选用b=1000。如果需要还应做表面弥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11. 3.脑部灌注成像 对于急性脑梗塞、病变定性等病人,可以采用灌注成像。一般使用高压注射器先静脉团注顺磁性对比剂,然后注射生理盐水。 • 选用EPI-T2*序列进行横断层面的脑部灌注成像,通常设置几个层面,每个层面连续采集40~60桢图像,每桢图像的采集时间约为1s。在静脉团注对比剂之前几秒钟开始启动扫描,然后团注对比剂,扫描一直持续到40~60桢图像采集完毕。 • 使用灌注成像的后处理软件可以得到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如图4-10,并可获得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

  12. 对比剂团注示踪法获得的脑灌注成像 (a)注射对比剂后某一时刻的脑灌注图像;(b)病变区和对侧正常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13. 4.脑垂体成像 脑垂体检查时常规采用矢状面和冠状面成像,必要时行横断面扫描。利用矢状位设定冠状位时要使扫描平面通过且平行于垂体柄;利用矢状位设定横断面时,应使扫描平面与垂体与垂体柄的连线垂直。 • 脑垂体成像常规采用薄层和高分辨力的T1WI、T2WI序列,为使信噪比不至于太低,可以增加采集次数,并减少层数,缩短TR,减少成像时间。注意在颅颈交界区使用局部饱和技术以消除颈内动脉搏动伪影。

  14. 5.眼眶成像 线圈可选用头线圈、环形表面线圈或眼眶专用线圈。 • 常规扫描方位包括与两侧眼球晶体中心连线平行的横断面(以冠状面作定位像)和冠状面(以横断面作定位像)、成像层面与同侧视神经前后轴平行的斜矢状斜面(以横断面作定位像)(图4-11)。 • 成像序列包括脂肪抑制序列,可选用STIR或化学饱和技术,另外还要常规选用SE T1WI、FSE T2WI序列。

  15. 视神经斜矢状面图像(右)及其定位像(左)

  16. 6.内耳膜迷路成像 用3D或2D重T2加权FSE的MR水成像技术,可增强有液体充盈的内耳迷路与周围骨的对比(图4-12)。3D常用序列参数为:TR,4s;TE,250ms;ETL,16;回波间隔,15ms;NEX 2次。通过3D成像技术重建图像。用标准头部正交线圈或小圆形表面线圈置于双耳。 • 内耳成像可测量正常内耳结构及显示解剖变异,直接显示内耳迷路的内、外淋巴管和淋巴囊。用以诊断先天性神经性耳聋的病因;发现内耳小的肿瘤如神经鞘瘤、血管瘤;与增强T1WI结合确定肿瘤与耳蜗神经的关系。

  17. 图4-12 MR内耳水成像

  18. 7.颅脑MRA 脑动脉成像一般采用TOF方法,当范围包括全脑时最好采用MOTSAH和SLINKY方法。采用横断面扫描使成像层面与多数血管垂直,以达到最高信号强度。选择合适的预饱和。常规使用流动补偿技术。脑静脉成像一般采用2D-TOF和2D-PC方法,采用冠状面成像。

  19. 二、颈部MR成像技术 • (一)线圈 • 头颈线圈或颈椎线圈。 • (二)体位 • 仰卧、头先进,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线圈中心根据感兴趣区对准颈部的不同位置。 • (三)扫描 • 1.鼻咽部成像 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设定横断层面,使之与鼻咽腔垂直;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设定冠状层面,使之与鼻咽腔平行;必要时行矢状面成像,定位方法与颅脑矢状面成像相同。

  20. 2.喉、甲状腺、腮腺成像 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设定横断层面,使之与甲状软骨垂直或与颈部气管垂直;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设定冠状层面,使之与颈部气管平行;必要时行矢状面成像,在冠状面定位像上设定矢状层面,使之与颈部气管平行。 • 由于颈前组织血管丰富,易造成血管搏动伪影和血流流动伪影。为消除伪影,需在近心端和远心端设置预饱和带,对于严重的伪影,可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或改变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方向使伪影旋转到不重要的位置。

  21. 3.颈部MR血管成像 主要采用TOF方法,对于大范围成像采用2D-TOF或多层块TOF技术。采用横断面成像,动脉成像需在动脉远端设定平行于层面的预饱和带;静脉成像需在动脉近端设定平行于层面的预饱和带。 • 当使用3D-PC方法成像时,要采用冠状层面采集。另外,可以采用3D-CE MRA技术,根据对比剂浓度和扫描时间显示颈部血管的动脉期和静脉期。 • 4.MR涎管成像 用3D重T2加权FSE的MR水成像技术显示腺体内外大部分含唾液的管道。高分辨力源图像经MIP重建的图像接近普通X线涎管造影。可用于评价涎管扩张、狭窄、脓腔、创伤性涎管损伤等。

  22. 三、脊柱及脊髓MRI成像技术 • (一)线圈 • 1.颈椎与颈髓 头颈线圈或颈椎线圈。 • 2.胸椎、胸髓与腰椎、腰髓 一般采用胸腰表面线圈。 • (二)体位 • 1.颈椎与颈髓 仰卧、头先进,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注意头不可过仰,尽量使颈部与线圈贴紧。矢状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病人鼻尖到胸骨柄切迹间连线,横断面定位光标对准甲状软骨水平。嘱病人在检查过程中不可咳嗽或做吞咽动作。

  23. 2.胸椎与胸髓 病人仰卧于胸腰线圈上,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先进,双上肢上举过头或置于身体两侧。矢状定位光标应正对身体中线,横断面定位光标应于第四胸椎椎体水平。如使用表面线圈,应使线圈长轴中心尽量贴近胸椎棘突,线圈上端平第七颈椎棘突,能包括全部胸椎,必要时需在体表放置MR图像上可显示的标志以便椎体计数。 • 3.腰椎与腰髓 病人体位与胸椎检查相同。应使髂嵴(第四腰椎水平)位于胸腰线圈的中部,横断面定位光标应正对髂嵴水平或其稍上方,即线圈中心部位。如使用表面线圈时,应使线圈尽可能与病人背部相贴。

  24. (三)扫描 • 1.脊椎与脊髓 • (1)常规扫描方位:颈、胸、腰椎及脊髓检查时常规扫描方位均为矢状位、横断面,必要时加扫冠位,以便观察椎体、椎间孔、神经根及脊髓病变等。 • (2)扫描定位像:先扫描冠状位定位像,在该定位像上确定与脊髓平行的矢状扫描层面(图4-13);再以所获矢状位像作为定位像,确定与椎间隙平行的横断面(图4-14)及椎骨位置的扫描层面。应根据具体FOV确定相位编码方向。

  25. 颈髓矢状面常规扫描定位示意图

  26. 腰髓横断面常规扫描定位示意图

  27. (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FSE、GRE序列,STIR序列也较常用。可选用预饱和、外周门控、流动补偿、去相位包裹等功能。(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FSE、GRE序列,STIR序列也较常用。可选用预饱和、外周门控、流动补偿、去相位包裹等功能。 • 2.脊髓造影 用2D和3D重T2加权FSE MR水成像技术。源图像采集冠状位和矢状位。常规运用脂肪抑制技术抑制背景信号。MRM可以提供椎间盘、骨赘与神经根袖、马尾之间的解剖关系;确定硬脊膜内、外病变的范围,为手术计划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鉴别蛛网膜囊肿与充盈脑脊液的病变如假性脊膜膨出、神经周围囊肿。

  28. 四、胸部MR成像技术 • (一)肺、纵隔、心脏及大血管1.线圈 体线圈或选用包绕式相控阵线圈、包绕式心脏表面线圈。2.体位 首先使病人坐在检查床上,放置心电电极。注意电极不应放置在肋骨上或肩胛骨上,否则心电信号将减弱。病人取仰卧位,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先进。呼吸补偿感压器应放在呼吸幅度最大部位。注意感压器导线和心电导线均不可接触到磁体或直接接触人体。矢状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病人身体中线,横断面定位光标应正对剑突水平,锁定位置。

  29. 3.扫描 • (1)常规扫描方位:肺与纵隔检查常规使用横断面、冠状位,根据需要加扫矢状位及斜位。心脏大血管检查除轴、冠、矢状位外,还应获取心脏长横断面、短横断面,其它还有瓣膜功能位及功能分析位等。 • (2)扫描定位像:可先进行冠状位SE序列T1WI扫描;再以冠状面作为定位像,确定横断面扫描层面;再以横断面图像作为定位像,确定其它方位(包括心脏长、短轴)扫描层面。冠状层面以左右方向、横断面和矢状位层面均以前后方向作为相位编码方向。 • (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GRE序列等,可选流动补偿、预饱和等功能。心脏大血管检查可应用MRA技术,心脏检查还可选用MRI电影方式,进行心功能分析。心肌灌注成像技术可定量检测心肌血供。

  30. (二)乳腺 • 1.线圈 双侧或单侧乳腺专用线圈、相控阵线圈。 • 2.体位 病人俯卧,头先进,双臂弯曲前伸支撑身体伏于乳腺线圈和坡垫上,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乳腺悬吊于线圈内,不应受到任何挤压。如使用呼吸门控,则应将感压器置于病人背部并固定。调整乳腺位置,使乳头正对线圈外壁上的垂直标志线。如检查双乳,应调整双侧乳腺位置。

  31. 3.扫描 • (1)常规扫描方位:横断面、矢状位。 • (2)扫描定位像:可先取横断面SE序列T1WI作为定位像,确定矢状位扫描层面;再以矢状位图像确定横断面扫描层面。横断面层面以前后方向作为相位编码方向,矢状位层面一般以头足方向作为相位编码方向。 • (3)成像序列:常规使用SE、FSE、脂肪抑制序列。可选用去相位包裹、呼吸补偿等功能。对乳腺内有硅质植入物者,使用脂肪抑制与硅树脂抑制技术进行影像比较。

  32. 五、腹部MR成像技术 • (一)线圈 • 体线圈或包绕式体部表面线圈、相控阵线圈。 • (二)检查前准备和体位 • 检查前让病人禁食,必要时口服0.5mmol/L的Gd-DTPA 500~1000ml,使胃肠道显影,也可使用胃肠蠕动抑制剂。病人仰卧,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足或头先进,双臂上举过头或置于身体两侧,双膝后方垫坡垫。将呼吸补偿感压器置于呼吸幅度最大部位,加腹带时要松紧适度。矢状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病人身体中线,横断面定位光标正对剑突。训练病人屏气。盆腔检查横断面定位光标应正对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33. (三)扫描 • 1.肝、胆、脾 常规扫描方位为横断面、冠状位,辅以矢状位或其它方位。成像序列常规采用SE、FSE、GRE、反相GRE等序列。可选用预饱和、流动补偿等功能。腹部MRI动态增强技术,有助于腹部脏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 2.胰腺 常规扫描方位为横断面、冠状位,必要时在冠状位定位像上沿胰腺长轴加斜轴位,在横断位定位像上沿胰腺长轴加斜冠状位,以便更好地显示胰腺全貌。除常规序列外,胰腺成像必须加扫脂肪抑制序列。

  34. 3.MR胆胰管成像(MRCP) 目前采用重T2WI 2D-FSE序列或3D-FSE序列,应用于临床MRCP的检查方法有两种,即采用单激发厚层或薄层投射技术。前者需工作站行MIP重建形成图像,而后者则不用后处理可直接显示图像。同时加脂肪抑制技术。 • 检查中病人可屏气或不屏气,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使图像显示清晰。非屏气时应采用呼吸门控技术减少伪影。MRCP适于各种胰、胆道病变检查。对胆道扩张、狭窄显示尤为清楚(图4-15)。

  35. MRCP图像

  36. 4.盆腔 常规使用上述线圈,检查前列腺、直肠等使用直肠内线圈。 • 可于检查前给予肠蠕动抑制剂。如检查膀胱、前列腺,应于检查前2h口服清水充盈膀胱。常规扫描方位包括横断面、矢状位,辅以冠状位或其它方位。成像序列常规使用SE、FSE序列,可选用GRE及STIR序列。 • 5.MR尿路成像(MRU) 检查前5~8h禁食。检查前2h饮水500~1000ml,使膀胱达中等充盈。无梗阻或轻度梗阻者检查前30min分次口服速尿10~30mg,以利于肾盂和输尿管显示。

  37. 尿路扩张者不用利尿药。检查前1~2h口服Gd-DTPA稀释液300ml,以去除肠道重迭伪影。无尿路梗阻或轻度尿路梗阻病人采取输尿管加压,便于观察肾、输尿管上、中段病变,骶髂关节以下水平不宜加压,以免造成假阴性。有人也主张不用腹部加压。尿路扩张者不用利尿药。检查前1~2h口服Gd-DTPA稀释液300ml,以去除肠道重迭伪影。无尿路梗阻或轻度尿路梗阻病人采取输尿管加压,便于观察肾、输尿管上、中段病变,骶髂关节以下水平不宜加压,以免造成假阴性。有人也主张不用腹部加压。 • 用2D或3D的重T2 FSE或单次激发FSE序列,加脂肪抑制技术,扫描范围应包括肾、输尿管、膀胱。检查前要训练病人呼吸,使其在平静呼吸状态下扫描或屏气扫描。 • MRU用于诊断肾盂、肾盏、输尿管扩张或狭窄等病变。

  38. 六、关节 • (一)肩关节 • 1.线圈 肩部表面线圈、包绕式软表面线圈、环形表面线圈等。 • 2.体位 首先将线圈包绕、覆盖在被检查的肩部,要包绕住肱骨头,用带子固定。取仰卧位、头先进。身体偏斜卧于床面上,以尽量使被检查的肩部靠近床面中线。定位光标的中心应正对被检查侧肱骨头的内侧。 • 3.扫描 常规扫描方位取横断面、冠状位,辅以矢状斜位。冠状面成像时,层面应与肱骨上段平行,并垂直于关节盂;横断面成像时,层面垂直于关节盂平面。成像序列常规使用SE、FSE、GRE、STIR。

  39. (二)髋关节 • 1.线圈 体线圈或包绕式软表面线圈。 • 2.体位 病人仰卧,足先进,足尖向上,双下肢伸直,双臂置于身体两侧。腹部可加腹带,双足用带子固定以限制髋部移动。矢状定位光标应正对前腹正中线,横断面定位光标正对双髋关节连线。 • 3.扫描 常规扫描方位取横断面及冠状位,辅以其它方位。横断面成像时,在冠状定位像上使层面与两侧股骨头中点连线平行;冠状面成像时,在横断定位像上使层面与两侧股骨头中点连线平行。规选SE、FSE、STIR序列,可选用预饱和、去相位包裹等功能。

  40. (三)膝关节 • 1.线圈 膝关节线圈或包绕式软表面线圈。 • 2.体位 仰卧位,足先进,双下肢伸直。将被检查侧的膝部置于线圈内或用包绕式软表面线圈围绕,使线圈中心正对膝关节。膝部稍外旋有利于显示前交叉韧带。对侧膝部及双足加海绵垫使病人体位舒适。 • 3.扫描 常规扫描方位取矢状位及冠状位,辅以横断面。冠状面成像时,以矢状面作为定位像,扫描层面垂直于胫骨平台垂直;矢状面成像时,以冠状面作为定位像,扫描层面垂直于胫骨平台垂直。常规选SE、FSE、GRE(T2*WI)、STIR序列,可选用流动补偿、预饱和、去相位包裹等功能。

  41. 结 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