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手持双齿耒的神农氏(画像石刻).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 、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 浙江河姆渡稻谷遗存.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2 、原始农业产生的特点 ( 1 )在南北几乎同时产生; ( 2 )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 3 )伴随着家畜饲养业产生; ( 4 )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云南贡山独龙族使用的双尖木耒. 石犁. 骨耜.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 石 斧.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复原图. 3 、商周时期农业的发展. 在商代文字里看到的农具和使用情况.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手持双齿耒的神农氏(画像石刻)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2.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 浙江河姆渡稻谷遗存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3. 2、原始农业产生的特点 (1)在南北几乎同时产生;(2)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3)伴随着家畜饲养业产生;(4)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云南贡山独龙族使用的双尖木耒 石犁 骨耜

  4.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 石 斧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磨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复原图

  5. 3、商周时期农业的发展 在商代文字里看到的农具和使用情况

  6.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如轮作、复种、间作套种、三宜耕作、耕薅结合,加强管理等。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7. 2、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 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犁冠 铁犁冠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8. (2)西汉时期的耦犁和犁壁——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东汉牛耕画像石 西汉耧车模型 汉代舂米画像砖

  9. (3)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完善阶段 曲辕犁示意图 曲辕犁画像

  10. 3、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 耕作方法 (2)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 耕耙技术——耕作技术 (4)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耕作制度 (5)宋朝以后,江南的一 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11. 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其优点: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20%—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垄台与垄沟位差大,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水以免受旱;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利于集中施肥。垄的高低、垄距、垄向因作物种类、土质、气候和地势而异。作垄方法有整地后起垄和不整地直接起垄以及山坡地等高起垄。

  12. 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耕耙耱技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的画像砖看,耙是一根长木辕,末端装一横木,横木装一排铁齿,即成丁家形耙。耱(mò)的结构相同,只是横木下无齿而已。使用时是先用耙将已经犁过的土地耙碎,再用耱将耙过后的碎土耱细,这样就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的土层,切断了土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达到保墒防旱的目的。南方水田则不用耱,只用耙,其形状类似元明时期的耖(chào)。

  13.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画像砖(耱地)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画像砖(犁地)

  14. 唐代敦煌壁画《农耕图》 宋代农耕图

  15. 4、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

  16. 关中水利图 都江堰

  17. 都江堰示意图 李冰伏龙图

  18. 漕渠遗址

  19. 白渠遗址 龙首渠示意图

  20. (2)灌溉工具 翻车模型 翻车图片 筒车

  21. 水转筒车 筒车图

  22. 《农政全书》中的筒车图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23.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井田制的概念: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由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叫井田制。 “井田”含义:“井田”一词,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夏代曾实行过井田制。商、周两代的井田制因夏而来。井田制在长期实行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均有发展和变化。

  24. 井田制特点: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土地不得买卖和转让;诸侯和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井田制特点: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土地不得买卖和转让;诸侯和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

  25. 2、小农经济的形成 小农经济的含义: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6.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 主要形式 三、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 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推动精耕细 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 占据主导地位

  27. 本节课讲述了原始农业的产生和特点、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的问题。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也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28.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青铜耕作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C A

  29. 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曲辕犁的出现 ④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惟一模式 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A B

  30. 5.战国以来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周王室的衰弱 B.各国的变法运动 C.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 D.农耕技术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6.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D A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