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太陽能

太陽. 太陽是銀河系上千億顆恆星中的一顆, 光譜型屬於 G2 。直徑 1,390,000 公里,質量 1.989x1030 公斤,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它包含全太陽系 99.8% 以上的質量。 ( 最大的行星 木星 則包含剩餘質量的大部分 ). 太陽. 在太陽表面還常見一些巨大的環狀或弧狀的噴出物,也就是 日珥 ( 左圖 ) ,它與太陽黑子、閃焰等都是太陽表面磁場劇烈活動的產物。太陽的噴出物質及黑子活動量並非是恆定的, 17 世紀中葉曾有一段黑子活動低落期,可能是造成當時北歐小冰期的原因之一。. 太陽能.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太陽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太陽 太陽是銀河系上千億顆恆星中的一顆, 光譜型屬於G2。直徑1,390,000公里,質量1.989x1030公斤,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它包含全太陽系99.8%以上的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則包含剩餘質量的大部分)

  2. 太陽 • 在太陽表面還常見一些巨大的環狀或弧狀的噴出物,也就是日珥(左圖),它與太陽黑子、閃焰等都是太陽表面磁場劇烈活動的產物。太陽的噴出物質及黑子活動量並非是恆定的,17世紀中葉曾有一段黑子活動低落期,可能是造成當時北歐小冰期的原因之一。

  3. 太陽能 • 1.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太陽在能源體系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它巨大的能量,絕大部分流入太空,地球只分享到很少的一部分。射向地球的太陽能中,約有30%在進入大氣層時,因遇到微塵和雲層而反射回太空;將近一半的太陽能射到地面,使地球表面暖和;其餘的太陽能使地球的水蒸發上升,至高空遇冷凝聚成雨,再降回地面,造成水的循環。餘下0.13%的太陽能,驅動風、洋流,以及使植物生長、繁殖。

  4. 太陽功能 • 一、前言 • 長期以來人類對能源依賴的程度與日遽增,然而1973與1977年遭逢兩次石油危機,飽受能源不足的威脅,使得許多國家紛紛嚐試替代能源或新能源的開發與研究,利用太陽光發電技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被開發出來。過去利用太陽光發電,由於價格太高,一直被定位為高成本的發電方式。然而這樣的情形,最近已有了很大的改變,太陽光發電因符合環保的時代潮流而受到重視,在許多國家的推廣之下,使得太陽光發電日益普及。雖然目前太陽光發電成本仍高於其他發電方式,但由於近年來市場規模擴大,且相關技術提升,使得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因此太陽光發電的普及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這由近五年來全世界太陽光發電規模都以30〜 40%成長可得到驗證。

  5. 太陽 • 太陽表面稱為光球,溫度約為6,000K,布滿洶湧起伏的米粒狀組織。黑子則為較低溫的區域,約4,000K,它是因看起來比其四周暗而得名。大型的黑子直徑可達5萬公里,甚至比地球還大。黑子的成因頗為複雜,它與太陽磁場之間的交互作用也不是十分容易瞭解的一件事。

  6. 太陽 • 太陽除了放出光和熱之外,還放出密度很低的帶電粒子 (主要是電子與質子),這就是太陽風,它以每秒450公里的高速「吹」遍太陽系每個角落。太陽風強盛時及太陽閃燄 (右圖中的亮區) 所發出的更高能量粒子會干擾地球的無線電通訊,並會在地球兩極區的大氣造成極光現象。太陽風對彗星彗尾的形成及方向有決定性的影響,即使是太空探測船的軌道也會受其影響。

  7. 太陽 • 太陽大概已有50億年的歷史了,從初生起已耗盡大約一半的核心氫氣,這表示它大概還能再維持50億年的穩定,最後核心氫氣融合殆盡,進一步引發氦融合反應,終將在急速膨脹成紅巨星、吞噬地球甚至火星之後,演變成行星狀星雲與白矮星,在太空中逐漸冷卻、黯淡,成為黑矮星。

  8. 水星 • 水星是九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公轉軌道半徑為5,791萬公里 (0.38AU);直徑為4,880公里,在九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八,僅大於冥王星,甚至比一些氣體行星的較大衛星如木衛三及土衛六還小,但是質量大得多,為3.30x1023公斤。

  9. 土星 • 土星是從太陽數來第六顆行星,也是太陽系第二大行星,軌道半徑為142,940萬公里 (9.54AU);赤道處直徑為120,536公里;質量是5.68x1026公斤。 •   土星自史前時代就已為人所知。1610年,伽利略首度以望遠鏡觀測土星,他有注意到土星的奇怪形狀但無法解釋。由於地球每隔幾年就會通過土星環所在的平面,也就是說我們會因正對土星環的側面而無法看到環面,因而早期對土星的觀測常常出現難解的差異,直到一幅低解析度影像出現才大大改觀,1659年,Christiaan Huygens正確推論出土星環的空間幾何狀態。以往我們以為土星是唯一有環的行星,直到1977年發現天王星具有微薄的環,稍後又發現了木星和海王星的環,才知道原來氣體行星都有環。

  10. 火星 • 火星是從太陽數來第四顆行星,軌道半徑為22,794萬公里 (1.52AU);直徑為6,794公里;質量是6.4219x1023公斤。 •   火星自史前時代就已為人所知,直至今日,它仍是科幻小說除了地球以外最常出現的太陽系場景。不過,美國天文學家羅威爾(Lowell) 在二十世紀初「看」到的火星「運河」(canals),曾引起多少世人無盡的遐想,如今己確定這真的純屬幻想,事實上並不存在。

  11. 5301 製作:郭家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