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移 植 免 疫

移 植 免 疫. 1 、基本概念. 移植物 ( graft ) : 被移植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供者 (donor ) : 提供移植物的个体 受者 ( recipient ) : 接受移植物的个体. 2 、分类. 自体移植 (autologous graft): 移植物取自受者自身 同系移植 / 同基因移植 (syngeneic graft): 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间移植 同种移植 (allogeneic graft): 同种不同个体间的移植 异种移植 (xenogeneic graft): 不同种属个体间的移植.

moll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移 植 免 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移 植 免 疫

  2. 1、基本概念 移植物(graft) :被移植的细胞、组织或器官 供者 (donor ):提供移植物的个体 受者(recipient ):接受移植物的个体

  3. 2、分类 自体移植(autologous graft):移植物取自受者自身 同系移植/同基因移植(syngeneic graft):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间移植 同种移植(allogeneic graft):同种不同个体间的移植 异种移植(xenogeneic graft):不同种属个体间的移植

  4. The laws of transplantation

  5. (一)基本概念 移植排斥: 受者免疫系统识别移植抗原后产生免疫应答,进而破坏移植物的过程. 移植排斥反应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共同点:特异性、记忆性、区分“自己”与“非己” ; 不同点:抗原为移植抗原。

  6. (二)引起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系统(HLA-Ⅰ类和Ⅱ类抗原) 2、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H(引起较弱的排斥反应) 3、红细胞血型抗原: * ABO血型: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表面,也广泛存在于除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各种组织细胞表面,并可分布于体液及分泌液中。

  7.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机制 1、针对移植物的细胞免疫应答机制 2、针对移植物的体液免疫应答机制 3、NK细胞参与机制

  8. (四)单向移植排斥和双向移植排斥模式 • 基本概念 • 单向移植排斥模式 • 双向移植排斥模式

  9. 基本概念 正常个体接受同种异体移植术后,其免疫系统将会对移植物发动免疫攻击,发生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 HVGR ) 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个体接受含有大量免疫细胞的异体移植物(如骨髓)后,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可被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激活,产生针对受者组织器官的免疫应答,导致受者组织损伤,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 , GVHR )。

  10. HVGR

  11. GVHR

  12.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13. GVHR常见于骨髓、胸腺、脾等免疫器官移植或大量输血后;GVHR常见于骨髓、胸腺、脾等免疫器官移植或大量输血后; 免疫学基础:受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移植物中含大量免疫活性细胞,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抗原不符等。GVHR最常发生于同种骨髓移植后,由此造成对宿主的损伤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 临床的表现:炎症性疾病,皮疹、腹泻、肺炎等。 主要效应细胞:骨髓移植物中成熟T细胞。 供者CD4+T细胞识别宿主组织相容性抗原 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产生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 进一步激活CTL、Mφ、NK细胞, 直接或间接杀伤宿主靶细胞

  14. 免疫赦免区 机体接受同种或异种移植后不发生或仅发生轻微排斥反应的部位。包括胸腺、角膜、眼前房、软骨、脑、胎盘滋养层、内分泌腺等; • 这些部位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对隔绝,有些部位还有特殊的屏障结构,故淋巴细胞和抗体不易进入; • 某些组织(如软骨)抗原性较弱,不易发生排斥反应; • 某些赦免区组织细胞高表达Fas L,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进入该部位并被激活后,可高表达Fas 抗原,从而通过Fas/FasL途径使激活的特异性T细胞凋亡(apoptosis ) ,导致对移植物的耐受。

  15. 移 植 免 疫 一、概述 二、同种移植排斥的机制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16.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一)正确合理的组织配型 1、ABO 血型 2、HLA型别 3、预存抗体的测定 4、交叉配型:将受者或供者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 MLC),细胞增殖反应的水平与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程度呈负相关。 5、mH抗原分型:男性个体组织细胞表面表达与性别相关的mH抗原;应尽可能选择同性别的供者。

  17. (二)急性排斥的免疫学监视 临床症状、组织活检及生化检测 免疫学指标: T细胞数量增多;CD4+/CD8+T细胞比值上升;补体水平下降;溶菌酶升高;某些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4、IL-6、IFN-γ等)水平升高;某些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如可溶性IL-2受体)及粘附分子受体(可溶性ICAM-1受体)水平升高等。

  18. (三)免疫抑制措施 1、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1)化学性免疫抑制剂 (2)生物性免疫抑制剂 (3)中草药 2、淋巴结照射

  19. (四)诱导免疫耐受 • 移植前输供者血或供体骨髓 • 胸腺内注射供者抗原 • T细胞疫苗 • 移植物的预处理 • 免疫隔离

  20. Magnet Removal of T cells from marrow graft Magnetic antibodies

  21. 移植存在的问题 • 排斥反应 • 移植物短缺 • 原发疾病对移植物的损坏 • 免疫抑制手段的副作用 • 花费高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