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苛养菌是指对营养要求苛刻,在普 通培养基上不生长或难以生长的一类 细菌;体外培养éœ

第十章 苛养菌及人兽 共患病原菌. 苛养菌是指对营养要求苛刻,在普 通培养基上不生长或难以生长的一类 细菌;体外培养需添加特殊因子或其 他营养成分。. 第一节 苛养菌. 一、 嗜血杆菌属 为一群无动力、无芽孢的 G- 细小杆菌;呈球杆状,有时呈丝状或多形态。属于巴斯德菌科 , 嗜血杆菌属。与临床有关的有 9 个: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溶血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埃及嗜血杆菌、嗜沫嗜血杆菌、副嗜沫嗜血杆菌、迟缓嗜血杆菌。 模式菌为流感嗜血杆菌。. (一)临床意义.

neri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苛养菌是指对营养要求苛刻,在普 通培养基上不生长或难以生长的一类 细菌;体外培养é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苛养菌及人兽 共患病原菌 • 苛养菌是指对营养要求苛刻,在普 • 通培养基上不生长或难以生长的一类 • 细菌;体外培养需添加特殊因子或其 • 他营养成分。

  2. 第一节 苛养菌 • 一、嗜血杆菌属 • 为一群无动力、无芽孢的G-细小杆菌;呈球杆状,有时呈丝状或多形态。属于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与临床有关的有9个: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溶血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埃及嗜血杆菌、嗜沫嗜血杆菌、副嗜沫嗜血杆菌、迟缓嗜血杆菌。模式菌为流感嗜血杆菌。

  3. (一)临床意义 • 本菌属存在于上呼吸道,定植可达人群 • 的50%。 • 1.流感嗜血杆菌 常引起鼻炎、咽炎、中耳炎、肺炎。在G-杆菌中引起肺炎者占到第三位。脑膜炎、心包炎、骨髓炎、关节炎也可分离到该菌。有荚膜b型对人致病性最强,脑膜炎病人中检出率最高,同时还可引起菌血症。其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荚膜、菌毛和酶类。荚膜有杭吞噬作用,菌毛能粘附于人类口咽部细胞。致病力强的流感嗜血杆菌菌株具有lgA蛋白酶,能水解SIgA。

  4. 2. 副流感嗜血杆菌 引起人类咽炎及心内膜炎,是寄居健康人体上呼吸道细菌之一。 • 3.溶血嗜血杆菌 存在于人体的鼻咽部,常引起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 4.埃及嗜血杆菌 有高度的传染性,易侵犯儿童。常存在于细胞内。 • 5.副嗜沫嗜血杆菌 属于正常菌群,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脑脓肿、脑膜炎。 • 6.杜克氏嗜血杆菌 为性传播病菌。常引起外阴脓疱、溃疡、淋巴结肿大。

  5. (二) 微生物特性 • 1.为G-短小球杆菌,无芽孢、无鞭毛、有荚膜菌株,毒力较强。 • 2.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pH以7.6-7.8为最佳。培养时必须供给含有X、V因子的新鲜血液。最佳培养基是巧克力琼脂:因为加热可使V因子释放。 • 3.根据荚膜多糖抗原可分为6个血清型,其中b型的致病性最强,f型次之。 • 4.抵抗力弱,加热50℃30分钟被杀死。消毒剂敏感,干燥易死亡。DNA 的G+Cmol%为37—44。

  6. (四)微生物检验 • 1.根据不同感染分别采取血液、脑脊液、鼻咽分泌物,采集后立即送检。 • 2.直接镜检 查到G-短小杆菌或多形态杆菌,结合临床症状,可做初步诊断。 • 3.分离培养 巧克力琼脂中加入抗生素(万古霉素、杆菌肽、氯林可霉素),可提高本菌的阳性率。经18~24h培养出现小、无色透明的菌落。因为葡萄球菌能合成V因子释放,促进本菌的生长,故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养时,可见到靠近葡萄球菌的菌落较大,而远离的菌落较小,称为“卫星现象”。

  7. 4.抗原检测:可做荚膜肿胀试验,取抗体与菌悬液混匀,加美蓝混合后,室温10分钟用油镜观察,如菌体呈蓝色,周围绕有膨大空白圈为阳性。4.抗原检测:可做荚膜肿胀试验,取抗体与菌悬液混匀,加美蓝混合后,室温10分钟用油镜观察,如菌体呈蓝色,周围绕有膨大空白圈为阳性。 • 5.核酸检测:即取囊性纤维化病人的痰,采用DNA杂交的方法,检查流感嗜血杆菌的外膜蛋白,比传统的培养方法阳性率高。

  8. 6.药物敏感试验 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若β-内酰胺酶阴性,则首选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次选磺胺及增效剂(TMP-SMZ)、二、三代头孢菌素、红霉素及氨曲南。应选用专用培养基(HTM),检测β-内酰胺酶,如阳性提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均耐药。b型与非b型相比,b型产生β-内酰胺酶比非b型高两倍。

  9. 二、鲍特菌属 • (一)分类 • 包括百日咳鲍特菌、副百日咳鲍特菌、支气管鲍特菌、鸟鲍特菌、欣氏鲍特菌、霍氏鲍特菌,前三种DNA同源性高达72%~94%,DNA的G+C mol%为66~70,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而后三种临床致病报道较少。

  10. (二)临床意义 • 百日咳的致病菌,人是惟一的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染。 • 感染后传染性强,患者出现阵发性剧烈咳嗽,直至咳出粘稠的痰液或呕吐为止。 • 病后及预防接种后可产生较持久的免疫力。

  11. 本菌粘附在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上并迅速繁殖释放毒素:①百日咳毒素是主要毒力因子,与阵发性咳嗽、支气管痉挛有关。②丝状血细胞凝集素能促进病原菌粘附在纤毛上皮细胞上。③腺嘌呤环酶毒素可使吞噬活性受抑,导致免疫力减低。④气管细胞毒素对纤毛上皮细胞有特殊亲和力,抑制纤毛摆动并使细胞坏死脱落。本菌粘附在气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上并迅速繁殖释放毒素:①百日咳毒素是主要毒力因子,与阵发性咳嗽、支气管痉挛有关。②丝状血细胞凝集素能促进病原菌粘附在纤毛上皮细胞上。③腺嘌呤环酶毒素可使吞噬活性受抑,导致免疫力减低。④气管细胞毒素对纤毛上皮细胞有特殊亲和力,抑制纤毛摆动并使细胞坏死脱落。

  12. (三)微生物特性 • 该菌属为G-小杆菌,无芽胞,有荚膜。专性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 • O抗原为共同抗原,K抗原的因子7为百日咳、副百日咳和支气管炎鲍特菌所共有。经多次传代后,菌落变为粗糙而呈多形性;失去荚膜变为无毒株。 • 抵抗力弱,但在低温能生存,对紫外线敏感,日光照射60分钟可死亡。

  13. (四)微生物检验 • 1.标本采集 ①咳碟法:患者对准打开的鲍-金氏培养基平板咳嗽数次,直接收集病人咳出的飞沫培养。②鼻咽拭子法:将拭子进入鼻咽部采集标本。 • 2.革兰染色直接镜检为G-小杆菌。 • 3.初次分离对营养要求较高,需要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等,并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可抑制生长,因此应加入15%-25%血、活性炭吸附多余的脂肪酸;2—3天可形成细小光滑、灰色不透明的露滴状菌落,并有狭窄的溶血环。

  14. 4.抗原检测: • (1)以荧光标记抗体检测菌体,外周呈 • 绿色荧光,中心暗的球杆菌为阳性。 • (2)可用 ELISA的方法测特异性脂多糖 • 抗原。 • 5.核酸检测: • 检测百日咳鲍特菌的DNA, • 有高度特异性。

  15. (五)临床治疗 • 首选红霉素类;次选氨曲南及磺胺增效剂(SMZ-TMP),对青霉素不敏感。 • 该菌感染的控制以预防接种为主,小于6个月的婴儿患病时应注意并发肺炎、脑膜炎及呼吸衰竭。

  16. 第二节 人兽共患病原菌 • 大多数引起动物感染的微生物,不能引起人类感染。但有少数微生物既能感染动物也能感染人,被称为人兽共患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等。 • 人兽共患炭疽细菌包括芽胞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布鲁菌属、巴斯德菌届、弗朗西斯菌属等。

  17. 一、布鲁菌属 • 包括羊布鲁菌(又称马尔他布鲁菌)、牛 • 布鲁菌(又称流产布鲁菌)、猪布鲁菌、绵 • 羊布鲁菌、狗布鲁菌、森林鼠布鲁菌等6 • 个种,但经DNA-DNA杂交研究只有一种, • 其他均为变种。 • DNA G+C mol%为56~58。

  18. (一)临床意义 • 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引起感染,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疼痛为特征。多见于牧区,城市散发,发病季节以夏秋较多。传染源为病兽,病菌存在于乳液、阴道分泌物、胎儿及羊水内,引起动物死胎及流产。在淋巴结、脾、骨髓等处繁殖,并多次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有各种类型发热,常见波状热。

  19. 布鲁菌为胞内寄生菌,故以细胞免疫为主,它有较强的内毒素,能产生透明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有关。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扩散,致病性还与迟发性超敏反应有关。但特异性IgM和lgG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布鲁菌各菌种或生物型的抗体有交叉保护作用,其初期的免疫为有菌免疫,但随着免疫力不断增强,可转变为无菌免疫。

  20. (二)微生物特性 • G-短小球杆菌,无动力无芽胞、光滑型有微荚膜,家畜的胎盘、绒毛膜中都含有赤癣醇,为本菌的生长因子;所以这些部位对感染敏感。 • 为需氧菌,营养要求高,初次分离时需5~10%的C02及硫胺、烟酸、生物素等物质,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 6.7。生长缓慢,初代分离更为迟缓。 • 其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A和M抗原,羊布鲁菌A:M约为1:20;牛布鲁菌A:M约为20:1。

  21. (三)微生物检验 • 1.采集血液、骨髓、尿液或流产胎儿的淋 • 巴、肝脾肺组织,及流产的子宫分泌物 • 等标本。 • 2.在血琼脂平板培养5~7天可形成微小、 • 灰色不溶血菌落。延长培养≥30天才能 • 报告阴性 • 3.生化鉴定及染料抑制试验:可利用葡萄 • 糖等糖类,但产酸量少。

  22. 各种布鲁菌的生化鉴定

  23. 4.药物敏感试验 临床治疗首选强力霉素,次选磺胺增效剂(TMP/SMZ);由于病程长,用药时间需4—6周。药敏试验可不作为临床常规。 • 5.抗体检测 感染后2周血中开始出现不完全抗体,需用抗人球蛋白检测,且在病程进展中不断的升高。发病3周后出现IgG抗体,其特异性较高。

  24. 6.结果解释 • 由于培养的营养苛求而且时间长,应以血 • 清学诊断为主。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布鲁 • 菌即为确诊的依据。应尽早抽血或骨髓作分 • 离培养。 • 血清学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症状出现 • 后,抗体效价上升,持续时间很长;若抗体 • 效价再次升高,可能是重复感染或复发。补 • 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强,诊断价值较高。

  25. 二、巴斯德菌属 • 常寄生在上呼吸道,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有 • 多杀巴斯德菌、嗜肺巴斯德菌、溶血巴斯德 • 菌、犬巴斯德菌等。其中常见的为多杀巴斯 • 德菌,为模式菌种。DNA G+Cmol%为 • 40~45。 • 引起动物败血病、鸡霍乱等,人类感染多 • 是通过被狗、猫咬伤或抓伤所致。常引起肺 • 部感染、菌血症、脑膜炎、脑脓肿及伤口感 • 染,近年来,家养宠物增多,所以该病较为 • 多见。

  26. G-球杆菌,无动力无芽胞,触酶、氧化酶阳性。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为35℃,在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18—20h,可形成白色不溶血,直径0.5~1.5mm的小菌落,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能还原硝酸盐。 • 首选治疗药物是阿莫西林加棒酸:如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过敏,可选环丙沙星、氟哌酸或磺胺类。

  27. 三、弗朗西斯菌属 • 本菌属有土拉弗朗西斯菌和新凶手弗朗西 • 斯菌等2个种。 • 土拉弗朗西斯菌是引起土拉热病(野兔热) • 的病原菌,流行于野兔和啮齿动物中,人因摄 • 入污染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感染,吸入污染空 • 气经呼吸道感染,或因昆虫叮咬而感染。 • 其DNA的G+Cmol%为36 — 38。

  28. 本菌属甲类菌种,分离鉴定只能在专门实验室进行,应注意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应接受预防接种。本菌属甲类菌种,分离鉴定只能在专门实验室进行,应注意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应接受预防接种。 • 为G-小杆菌,无芽胞、鞭毛和荚膜。为需氧菌,用卵黄或胱氨酸血培养基分离,最适生长温度为35℃,降低温度则生长缓慢。 • 水中可存活1—2个月;对热、消毒剂敏感。与鼠疫耶尔森菌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29. 采用血清凝集试验检测抗体,发病一周后 • 即出现血凝抗体,在病程中抗体效价4倍增长 • 或单价血清效价1:160才可诊断。 • 该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首选链霉 • 素或庆大霉素,此外还可选四环素类药物均 • 有较高的治愈率,抗生素敏感试验可不作为 • 常规试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