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家暴分析

家暴分析. 李梅枝. 個案1(女). 家庭背景:5歲時父母離異 監護權:父(油漆工) 同住者:父親、弟弟 行為表徵:離家、偷竊、沈迷網咖、 性關係隨便 處遇:轉介社會局 、慈暉班 結果:聯絡祖父告知狀況,轉學至學區. 個案2(女)、3(女). 家庭背景:父(失業、酗酒) 母(電子工廠工人) 行為表徵: 姊姊:離家住男友家、仍到校上課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家暴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家暴分析 李梅枝

  2. 個案1(女) • 家庭背景:5歲時父母離異 監護權:父(油漆工) 同住者:父親、弟弟 • 行為表徵:離家、偷竊、沈迷網咖、 性關係隨便 • 處遇:轉介社會局 、慈暉班 • 結果:聯絡祖父告知狀況,轉學至學區

  3. 個案2(女)、3(女) • 家庭背景:父(失業、酗酒) 母(電子工廠工人) 行為表徵: 姊姊:離家住男友家、仍到校上課 妹妹:一年不與父母說話、以斜眼看人 曾拿剪刀攻擊父親、告訴同學性 愛過程 • 處遇:心理劇治療、個別輔導、請家長 配合適當的管教 • 結果:親子關係改善,兩人均順利畢業

  4. 個案4(男)5(女)6(男) • 家庭背景:父母結婚、離婚四次 父(無業、酗酒)母(工廠工人) • 行為表徵: 哥:由受害者變成加害者、離家、偷竊、 入幫、販毒 姊:人際關係差、恐嚇取財、沈迷網咖 弟:離家仍到校上課 • 處遇:通報家暴、個別輔導 • 結果:哥結業、姊弟畢業

  5. 個案7(男) 8(女) • 家庭背景: 小二時父母離婚、母親租屋讓孩子自己住、 國中返回與祖母(賣香腸)、父親(無業、酗酒)叔叔、大哥同住。 三個孩子從小五都中輟 • 行為表徵: 哥:逃學、打架、自我放棄 妹:長時期不知去向、沈默 • 處遇:個別輔導、美術、音樂治療 • 結果:均畢業

  6. 個案9(男) • 家庭背景: 父(失業、酗酒、憂鬱症)母(到處打工) 哥(離家)弟(曾被父親砸傷眼睛)妹 • 行為表徵: 逃學、逃加、沈迷網咖、偷竊 • 處遇:個別輔導 • 結果:偷竊累犯,法院送感化教育

  7. 個案10(女 )11(男)12(女) • 家庭背景: 父(江湖人、暴力、早逝)母(不斷交友) 同居人有暴力行為、三個都中輟 • 行為表徵: 姊:離家住男友家、遊蕩、交友複雜 哥:情緒化、易怒、暴力、偷竊、說慌 妹:懶散、愛玩、拒學 • 處遇:轉介社會局 慈暉班、個別輔導 • 結果:姊畢業、哥轉學、妹失蹤

  8. 個案13(女) • 家庭背景: 年幼時父母離婚,父母均吸毒,因案被通緝中,與祖母、弟弟、堂兄同住。 • 行為表徵: 沒有自省能力、吃藥、吸膠、飆車、交友複雜、逃學、賣盜版光碟 • 處遇:轉介慈暉班、個別輔導 • 結果:因違反兒少性交易防治條例入雲 林教養院

  9. 個案14(女) • 家庭背景: 嬰兒時父母離婚,父母皆吸毒、入獄服刑、與祖父母、伯父們、姑姑及其男友與男友的小孩、堂姊 • 行為表徵: 邊緣性人格、情緒易怒、說慌、偷竊、沈迷網咖、性關係隨便、吃藥、飆車 • 處遇:個別輔導、轉介慈暉班 • 結果:因違反兒少性交易防治條例入雲 林教養院

  10. 個案15(女) • 家庭背景: 父親有暴力行為,母親神經質,父母親感情不睦,經常吵架、打架 ,曾以膠帶綁住個案手腳或以香煙灼燙個案手腳等方式體罰。曾被安置到育幼院。尙有年幼弟弟 • 行為表徵: 長期逃家、逃學、偷竊、說謊、倔強、自卑、偏激、焦慮、粗暴、六次進出少觀所 • 處遇:個別輔導、轉介慈暉班 • 結果:偷竊累犯,二次進入輔育院

  11. 個案16(男) • 家庭背景: 父親為煙毒犯,多次進出監獄,有暴力傾向。母親原從事特種行業,後在夜市 擺攤 • 行為表徵: 暴力傾向、宣嚷鬧事,製造髒亂、破壞性強、虐殺動物、不知反省、我行我素 • 處遇:個別輔導、 音樂治療 • 結果:順利畢業

  12. 個案17(男) • 家庭背景: 父母親離婚,父親(自營商)常以暴力解決問題,造成親子衝突。姊姊被送到日本與母同住。個案與父親及父親女友同住 • 行為表徵: 長期逃家、沈迷網咖、逞兇鬥狠、誇大不實、性侵女同學 • 處遇:通報家暴、個別輔導、聯繫母親 • 結果:結業

  13. 個案18(男) 19(女) • 家庭背景: 暴力家庭、父母從商,經濟甚佳,父親動輒打罵,全家都是受害者,母親也以打罵方式管教,孩子厭惡父母,不想住在家裡。 • 行為表徵: 哥:沈迷網咖、賣盜版光碟、販毒、交 友複雜 妹:愛玩、性關係隨便、離家不歸 • 處遇:個別輔導 • 結果:順利畢業

  14. 個案20(女) 21(男) • 家庭背景: 父親(生意失敗、酗酒、多疑)曾是受虐兒 ,對內暴力、對外逃避。母親(保險業)情緒、牢騷滿腹,經濟困難,孩子國中畢業後都離家。 • 行為表徵: 常情緒失控、易怒、自殘、離家、叛逆、人際關係差、不易溝通 • 處遇:轉介慈暉班、社會局 • 結果:姊畢業 、弟在輔導中

  15. 個案22(男) • 家庭背景: 父(醫生)母(銀行襄理)分居兩地個案與父同住,兄(情緒不穩)與母同住, 親子溝通不良,家人感情疏離 • 行為表徵: 沈默寡言、對人不信任、人際關係不良 有幻聽現象、拒學 • 處遇:個別輔導 • 結果:順利畢業

  16. 個案23(女) • 家庭背景: 父親(國小畢)原為工程承包商,因車禍後有暴力傾向也沒有工作,母親(大學畢)在親戚家幫忙做小吃生意、經濟狀況不佳 • 行為表徵: 個性強悍、罵髒話、打人、帶色情書刊公然傳閱、與男生互相撫摸、奇裝異服對師長挑釁無理、 • 處遇:個別輔導 • 結果:順利畢業

  17. 個案24(女) • 家庭背景: 因家暴父母於個案年幼時離婚。和弟弟、父親同住,仍常受其父之暴行,經法院判決得到保護令,到台南與母親、妹妹同住,彼此間感情疏離 • 行為表徵: 心因性疾病、晚上害怕無法入眠、上課精神不濟、暴飲暴食、幻覺、口才便捷、待人冷漠、不屑 • 處遇:個別輔導、心理治療 • 結果:順利畢業

  18. 個案25(男) • 家庭背景: 幼稚園時父母離婚,與爸爸、弟弟同住父親再婚又離婚,有數位女友。祖父母溺愛、因管教問題常起衝突,父親面臨經濟、婚姻的壓力,以非常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 • 行為表徵: 說謊、偷竊.、暴力行為 • 處遇:通報家暴、安置寄養家庭、心理 治療、個別輔導 • 結果:經常傷害同學,班親會溝通轉學

  19. 個案26(男) • 家庭背景: 父母因毒品入獄,由鄉下祖母撫養,父親出獄後到和姊姊到台南與父親(建築工人、酗酒)同住,母親在台北再嫁。姊姊離家與一通緝犯同居生子 • 行為表徵: 離家、逃學、加入幫派、沈迷網咖、恐嚇取財 • 處遇: 個別輔導 • 結果:協助轉入補校

  20. 個案27(男) • 家庭背景: 國小時父母離婚,與爸爸、弟弟同住父親(工地主管)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因家暴申請保護令與弟弟到母親住處 • 行為表徵:憂鬱症、強迫症 沈默寡言、人際關係不良、不願與人溝通、對母親有言語與肢體的暴力 • 處遇:通報家暴、心理治療、個別輔導 • 結果:順利畢業

  21. 施暴者的特質(逐漸掉牙的老虎) • 酗酒 • 毒癮 • 曾是家暴受害者 • 經濟壓力 • 感情生活不順 • 遇事採逃避、不負責任的態度 • 溝通能力不佳 • 期待得到支持

  22. 施暴者的特質(逐漸掉牙的老虎) 無關學歷、職業、性別、長幼 對內施暴、對外可能表裡不一

  23. 受害者的特質(受傷的小動物、刺蝟或貝殼類)受害者的特質(受傷的小動物、刺蝟或貝殼類) • 內心憤怒、情緒化、暴力 • 敏感、易怒 • 說慌 • 不願待在家中 • 尋求支持(入幫派、濫交、流連網咖) • 對人不信任 • 冷漠 • 溝通能力差

  24. 受害者的特質(受傷的小動物、刺蝟或貝殼類)受害者的特質(受傷的小動物、刺蝟或貝殼類) • 人際關係差 • 情緒管理差 • 報復心強 • 自殘 • 焦慮 • 善變 • 精神狀況不佳

  25. 受害者的特質(受傷的小動物、刺蝟或貝殼類)受害者的特質(受傷的小動物、刺蝟或貝殼類) 反社會人格 沒有罪惡感、沒有道德良心、 擅長偽裝、人際關係無法長久經營、 無法接受別人的愛 不能愛別人

  26. 輔導策略 • 傾聽、同理 • 接納其情緒 • 家庭協談 • 尋求專業人士支援 • 尋求社福單位協助 • 運用不同的資訊提供思考的方向 • 運用不同方法讓內心感受表達出來 水族箱、白紙劃相關人際圖、 電腦寫作、 心理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