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第九章 畜禽的收购管理与宰前检疫

第九章 畜禽的收购管理与宰前检疫. 第一节 畜禽收购的兽医卫生监督 一、收购前的准备 1. 了解疫情 卫检人员深入收购站点 , 向当地畜牧畜牧兽医部门、饲养人员了解各种畜禽定期检疫、预防接种 有无疫情等情况 , 确认为是非疫区时 , 方可设站收购。 2. 准备工作. 物质准备 ( 存放牲畜圈舍 , 饲管用具等 ). 人员准备 ( 收购人员 , 押车人员等 ). 二、检疫 1. 严格检疫 防止收购病畜 , 逐头检查,一般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处理办法 : 病畜就地处理 , 如有强烈传染病应报告疫情,综合防治。 2. 加强管理

nori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九章 畜禽的收购管理与宰前检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畜禽的收购管理与宰前检疫 第一节 畜禽收购的兽医卫生监督 一、收购前的准备 1.了解疫情 卫检人员深入收购站点,向当地畜牧畜牧兽医部门、饲养人员了解各种畜禽定期检疫、预防接种 有无疫情等情况,确认为是非疫区时,方可设站收购。 2.准备工作 物质准备(存放牲畜圈舍,饲管用具等) 人员准备(收购人员,押车人员等)

  2. 二、检疫 1.严格检疫 防止收购病畜,逐头检查,一般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处理办法:病畜就地处理,如有强烈传染病应报告疫情,综合防治。 2.加强管理 购入牲畜应按来源、时间分类,分批,分圈饲养,不得混群,存畜圈舍应经常清扫消毒。饲养期间尽力保障安全及正常的饮食,防止发病、受冻、掉膘等。

  3. 三、收购标准 依据体型与规格优劣与体重进行分级,以感官为主,必需时结合测胸围,身长进行计算。 • 按外形分级法 猪 1级 体重80kg以上 (80—110kg) 2级 体重75kg左右 (75—80kg) 3级 体重 65—75kg

  4. 按屠宰率分级 屠宰率也称净肉率,即畜禽活重(空腹12h)和宰后胴体重量的比率。 1. 猪 特等 屠宰率 72%以上 一等 屠宰率 70%以上 二等 屠宰率 68%以上 三等 屠宰率 65%以上 四等 屠宰率 62%以上

  5. 1等 净出肉120kg以上 2.牛 3.羊 2等 净出肉100kg以上 注:猪最高屠宰率为80%--85%,牛最高为50%--60%,羊最高为44%--52%。 3等 净出肉70kg以上 1等 净出肉14.5kg以上 2等 净出肉12kg以上 3等 净出肉8.5kg以上

  6. 第二节 畜禽运输的兽医卫生监督 一、运输前的兽医卫生监督 1.备好物资和文件、各种工具,证明材料(检疫证,非疫区证,准运证)。 2.合理装载:依据气候、动物种类、路途远近选定运输工具。 表9-1 铁路运输的装载量(头/只)

  7. 二、运输途中的管理和兽医卫生监督 1.及时检查畜群,妥善处理死畜。 2.做好防疫及消毒工作(发病后处理)。 3.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压、热、冷等。

  8. 三、到达目的地时的兽医卫生监督 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检查证件,兽医检疫证明(3天内签发)、非疫区证明、消毒证明。 查验畜禽 ,病健分群,个别诊断,按章处理。 运输工具消毒。冲洗、消毒液消毒(10%漂白粉,20%石灰乳5%来苏尔、水洗. 2— 4h

  9. 第三节 常见的屠畜运输性疾病 运输性疾病(应激性疾病) 应激因素:饲管,营养代谢,神经紧张,中毒感染,营养缺乏,惊恐,追捕,运输,驱赶,混群,斗架等易诱发。 (一)PSS(porcine stress syndrome) PSS是猪对应激原刺激过度敏感而发生的一种应激敏感综合征。 1. PSE肉(pale soft exudative):猪宰后肉色泽淡白(pale)、质地松软(soft)、有汁液渗出(exudative),称为PSE肉,亦称白肌肉。 猪应激综合征

  10. (1)发生原因:由于应激引起肌肉强直,缺氧,糖原酵解 ,PH下降过快,PH<5.5。 先天性应激敏感猪,与遗传有关系,敏感基因作用。 (2)发生部位:主要是后腿,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 ;其次为腰肌、臂二头肌、臂三头肌。 (3)口味:口感粗硬,味道较差。 (4)卫生处理 :PSE肉加工时损失大,因此不宜做腌腊制品的原料。如果感官上的变化轻微,在切除病变部位后,胴体可不受限制出厂;如果病变严重,在切除病变部位后,胴体可做次品加工后出售。

  11. 2.DFD(dry firm dark)肉: 切面干燥(dry)、质地粗硬(firm)、色泽深暗(dark),切时无汁液,PH>6.1。 (1)发生原因: 宰前禁食时间长,糖原消耗过多或活体患有消耗性疾 病时多发生。 (2)卫生处理 : DFD肉主要是应激反应产生。一般无碍于食用,但胴体不耐保存,宜尽快利用。由于DFD肉pH值高,保水性强,质地干硬,调味料不易扩散,因此也不宜作腌腊制品。

  12. 3.猪背肌坏死(back muscle necrosis,BMN) 发生于75~100kg的成年猪,是应激综合征的一种特殊表现 。与PSE肉有着相同的遗传病理因素。 症状:病猪表现双侧或单侧背肌肿胀,无疼痛反应,有的患猪最后酸中毒死亡。 卫生处理: 与 PSE肉相同。但严重者因酸中毒死亡的,其尸体进行化制或销毁。

  13. 突毙综合征 (二) (sudden death syndrome, SDS) 动物受到强烈应激原的刺激时,无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车船运输中,强行驱赶,公猪配种时都可发生。 凡突然死亡的畜禽尸体,不管发病原因是否清楚,一律化制或销毁。 (三) 猪胃溃疡是一种慢性应激性疾病,本病在集约化、机械化封闭式饲养的猪群中发生较多。 宰后检验时可见胃食道部黏膜皱褶减少,出现不全角化、急性糜烂、溃疡等病变。去除病胃的病变部分,其他部分均可正常食用。 猪胃溃疡

  14. 猪咬尾症 (四) 在高度集中饲养、饮水、饲料不足等条件下,常常可以诱发猪的咬尾癖。 后果:易发生坏疽和化脓性感染。 解决办法:初生后断尾、剪齿(犬齿)。 (五) 在捕捉和运输等应激因素作用下,猪的抵抗力降低,诱发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的感染而发病。 以多发性浆膜肺炎为特征。多发生于运输后第3~7d。 运输病

  15. 运输热 (六) 运输中由于拥挤,通风不良,饲、饮不当时往往诱发运输热 。 病变:大叶性肺炎或急性肠炎,体温高达42--43℃,易死亡。 总之,应激性疾病的发生,一方面与遗传敏感性有关,另一方面动物应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过渡分泌出现代谢紊乱,其次动物抵抗力下降,病原菌异常繁殖引起病变。(如:运输12h猪肉中细菌检出率30%,24h为50%,48—72h为75%).

  16. 第四节 畜禽的宰前管理 • 意义:宰前管理与检验是保证肉制品卫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宰前管理可提高肉制品质量,降低屠畜死亡率,提高屠宰率。 一、宰前管理: 休息及停饲管理(注:停饲管理时应保障饮水直至宰前3h) 1.休息管理:对肉品质量影响很大,一般要求24—48h。 休息的意义:降低内脏带菌率,增加肌糖原的含量,排出机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减少DFD肉。 2.停饲管理: (1) 意义 节约饲料 停饲时间 提高肉品质量 牛、羊24h 猪12—24h 有利于屠宰加工的操作 有利于放血充分

  17. 3.宰前淋浴净体: 水温20℃为宜,水压不宜过大,以喷雾状为好。 意义: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电麻效果。 二、宰前检疫: 1.意义:①可以避免购入患病畜禽。 ②及时发现患病畜禽,实行病健隔离、病健分宰。 ③及早检出宰后检验难以检出的疾病。 ④及时发现疫情。 2.检验方法: 群体检查: “三态检查”:静、动、饮食。 逐头检查:测温。

  18. 个体检查:是对在群体检查中被剔出的病畜禽和可疑病畜禽集中进行较详细的个体临床检查。对可疑病、弱畜禽结合实验室检验做出相应处理。个体检查:是对在群体检查中被剔出的病畜禽和可疑病畜禽集中进行较详细的个体临床检查。对可疑病、弱畜禽结合实验室检验做出相应处理。 个体临床检查的方法,实践中总结为看、听、摸、检四大要领。 3.畜禽宰前检疫的程序 (1)验讫证件,了解疫情 (2)视检畜(禽)群,病健分群 (3)逐头(只)检温,剔出病畜(禽) (4)个别诊断,按章处理 入厂(场)验收 住场查圈 送宰检查

  19. 4.技术要领: 要求准、快、无遗漏;要有群体概念和个体概念。 5.宰前检疫后处理: (1)准 宰; (2)急 宰; (3)缓 宰; (4)禁 宰; (5)物理性致死畜禽尸体的处理。

  20. 准宰 健康的并且符合政策规定的牲畜都准予屠宰。 • 禁宰 ①国家野生保护动物 ②恶性传染病感染动物 • 急宰确诊为无碍肉食卫生的普通病患畜禽,以及一般性传染病畜禽而有死亡危险时,可随即签发急宰证明书,送往急宰。 • 缓宰 经宰前检疫,确认为一般性传染病和普通病,且有治愈希望者,或患有疑似传染病而未确诊的屠畜应予以缓宰。但必须考虑有无隔离条件和消毒设备,以及经济上是否合算等因素。

  21. 本章结束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