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B 淋巴细胞

第九章. B 淋巴细胞. 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B 细胞亚群 B 细胞分化、成熟. (一) B 细胞表面分子. 1. BCR ( B 细胞抗原受体). mIgM 和 mIgD. 胞浆段只有 3 个 aa. 2. Igα 、 Igβ. 又称为 CD79a 、 CD79b. 胞浆段 较长,具 有 ITAM 结构,向细胞内 传递活化信号. BCR-Ig  Ig  复合物. ( BCR 复合物). 3. B 细胞辅助受体. CD19/CD21/CD81CD225. CD21. CD19. 功能类似于 CD4 或 CD8.

or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B 淋巴细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B 淋巴细胞

  2. 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 B细胞亚群 • B细胞分化、成熟

  3. (一)B细胞表面分子 1. BCR(B细胞抗原受体) mIgM和mIgD 胞浆段只有3个aa 2. Igα、Igβ 又称为CD79a、CD79b 胞浆段较长,具有ITAM结构,向细胞内传递活化信号 BCR-Ig Ig 复合物 (BCR复合物)

  4. 3. B细胞辅助受体 CD19/CD21/CD81CD225 CD21 CD19 功能类似于CD4或CD8 辅助BCR增强B细胞活化的第1信号 CD81 CD72

  5. B细胞共受体

  6. 4. 协同刺激分子 (co-stimuilatory molecules) CD40分子: 与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CD40L分子结合后,传递第2信号,促进B细胞活化。 B7(CD80、CD86): 表达在活化的B细胞表面 • 与CD28分子结合,增强T细胞激活 • 与CTLA-4分子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

  7. CD27 + CD70(T表面) B分化 CD70 + CD27(T表面) Tr分化 抑制B

  8. 5. 丝裂原受体 • 脂多糖(LPS)受体 • 美洲商陆(PWM)受体

  9. 6.其他膜分子 Fc受体 CD32(FcRII)抑制B细胞活化 CD22 CD20 介导B-M0、B-T、 B-B细胞间相互作用 通过调节跨膜钙离子流动在B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10. CR1(CD35) CR2(CD21) C1q受体 C3b受体 C3d受体,EB病毒受体。 参与B细胞的活化

  11. (二)B细胞亚群 B1细胞 B2细胞 CD5 + - 占B细胞比例 5-10% 90% 自发性Ig的产生 高 低 特异性 多反应性 单特异性 产生Ig类型 IgM为主 IgG为主 应答的抗原 TI-Ag TD-Ag 体细胞高频突变 低/无 高

  12. (三)B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

  13. 1.胚系基因 (胚胎细胞的基因) V区C区 V、D、J片段 H L 胚系状态BCR基因 C (未分化B细胞) V区C区 V、J片段 C 基因片段间由无编码意义的内含子所隔开 分隔状态的胚系基因 (无转录活性) 基因重排 功能基因 (有转录活性)

  14. 2.基因重排 (形成功能基因) V…D…J…C H链为例 V…DJ…C VDJ…C VDJC 随机重排可形成的多样性为65276=10530

  15. VH基因的重排可诱导VL基因的重排 V…J…C VJ…C VJC

  16. 3.基因重排的实现 一组特异性重组酶: 识别 重组信号序列(RSS) 切除 被选片段之间的DNA序列 重新连接 被选片段

  17. 4.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重排多样性 VH=6527 6=10530 V=40 5=200 V=30 4=120 H链、L链配对的多样性 10530 200 120=2.5 108

  18. 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不精确连接 (核苷酸丢失) N区核苷酸插入 (只发生在H链) 重组酶将选定片段间DNA切除 末端转移酶将核苷酸加至N断端 重新连接后插入的核苷酸称为N区 结果: 连接部氨基酸变化 连接部以后编码改变 GGC GTC GCG GAT ATC TAT GTA ACGT

  19. 体细胞高频突变 成熟B细胞 (基因已重排形成功能基因) 抗原、Th、CK 活化、增殖、分化 (生发中心) V区发生高频率的突变 各种亲和力BCR的B细胞(升高和降低) 选择 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

  20. 5.BCR多样性和CDR3 VH VL V V V V V V 骨架区 体细胞高频突变 CDR1 CDR2 CDR3 VDJ VJ 重排、连接、突变 多样性主要发生在CDR3 对BCR的特异性和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是CDR3

  21. 6.BCR基因表达的一些特点 (1) 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重排表达(随机) H 16号染色体  2号染色体 22号染色体 1对 1对 1对 1条 1条 1条 只表达1条(非随机) 等位排斥 同种型排斥 结果:保证1个B细胞 只产生1种特异性的BCR和抗体

  22. (2) Ig类别转换 (转类) IgM 成熟B 抗原、Th、CK 活化、增殖、分化 CK IgG或IgA或IgE 浆细胞 (特异性不改变)

  23. 机理: VDJ-C——C-C3-C1-C1-C2-C4-C-C2 C基因片段之间的再次重排, 由基因片段前的转换区介导 (Switch region, S区) VDJ-C3——C1-C1-C2-C4-C-C2

  24. (3) 膜型Ig和分泌型Ig 由Ig基因在转录、加工中造成 VDJC-SC-MC 转录 VDJCSC VDJC-SC-MC (分泌型) RNA加工 VDJCMC (膜型)

  25. (四) B细胞的功能 1.产生抗体 2.提呈抗原 3.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