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定性变量的分布特征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第一节 定性变量的分布特征. 定性资料的频数分布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事项. 一、定性资料的频数分布 清点不同类别的频数、计算每一类别所占的比重,列于统计表中,即可反映一个定性变量的频数(频率)分布。 表 3-1 某医院 2001 年住院病人 5 类疾病的死亡情况. 构成比:定性资料中某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占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的比重。 公式 :. 二、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ozzi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定性变量的分布特征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2. 第一节 定性变量的分布特征 • 定性资料的频数分布 •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 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事项

  3. 一、定性资料的频数分布 清点不同类别的频数、计算每一类别所占的比重,列于统计表中,即可反映一个定性变量的频数(频率)分布。 表3-1 某医院2001年住院病人5类疾病的死亡情况

  4. 构成比:定性资料中某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占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的比重。构成比:定性资料中某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占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的比重。 公式:

  5. 二、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频率型指标 强度型指标 相对比型指标

  6. 1.频率型指标 近似地反映某一事件出现的机会大小。 其中,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该指标无量纲(即无度量衡单位),在0~1范围内取值;K是比例基数。

  7. 2.强度型指标 通常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概率。 强度是单位时段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 多用于大人群长时间随访的资料。

  8. 例3-3:在某医院院内感染调查中,5031个病人共观察了127859人日(平均25.4日),其中有596人在医院发生感染,计算该医院的院内感染率。例3-3:在某医院院内感染调查中,5031个病人共观察了127859人日(平均25.4日),其中有596人在医院发生感染,计算该医院的院内感染率。 即平均每天有0.47%的病人将在医院获得感染。 强度型指标实质上是单位时间内的频率。在统计学上为频率强度或概率强度的近似值。

  9. 3.相对比型指标 指任何两个相关联的变量A与B之比。 说明A是B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通常用倍数或分数表示。

  10. 三、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事项 1.防止概念混淆; 2.计算相对数时分母应足够大; 3.正确地合并估计频率(或强度)型指标;

  11. 4.相对数间的比较要具备可比性; (1)观察的对象是否同质,研究方法是否相同, 观察的时间是否一致等; (2)被比较的总体是否具有可比性,在被比较的 总体之间与研究指标有关的其他因素是否一致。 5.对相对数的统计推断需要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2. 第二节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 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 • 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 • 人口死亡统计 • 有关生育的常用统计指标

  13. 一、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 (一) 人口普查资料 人口普查(census)是收集、整理和分析、 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 经济和社会资料的全过程。 (二)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三)人口登记资料 1.生命事件登记 2.人口迁移变动登记 3.户口登记

  14. 二、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 1.人口总数(population size) 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 2.人口构成及其统计指标 (1)负担系数(dependency ratio):又称抚养比或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一般以15~64岁为劳动年龄,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为非劳动年龄或被抚养年龄。

  15. (2)性别比(sex ratio):指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 表3-2 人口学特征指标

  16. 三、人口死亡统计 1.人口死亡资料的来源 2.常用人口死亡统计指标 (1)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 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 CDR):又称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反映居民总的死亡水平。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时,应注意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是否一致,否则,应计算死亡专率或进行标准化。

  17. 粗死亡率计算公式:

  18. 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 指某年活产儿中不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频率,是反映社会卫生状况、婴儿保健工作以及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死亡统计指标中比较敏感的指标。 婴儿死亡率分为新生儿死亡率与新生儿后期死亡率两部分。

  19. 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NMR):指某地某年活产儿未满28天的新生儿死亡频率 新生儿后期死亡率(post- neonatal mortality rate,PNMR ):指某地某年活产儿满28天但未满1岁的新生儿死亡频率。

  20. 围产儿死亡率(perinatal mortality) 围生期是指从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以内的时期。 是衡量孕前、孕期、产期、产后保健工作质量的敏感指标之一。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child mortality under age 5) 是综合反映儿童健康水平和变化的主要指标。

  22. 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以评价妇女保健工作,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 某死因别死亡率、某病病死率

  23. (2)反映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的指标 比例死亡比(proportionate mortality rate, PMR):也称死因构成或相对死亡比(proportion of dying of a specific cause),指全部死亡人数中,死于某死因者所占的百分比,说明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死因顺位:按各类死因构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的位次,说明各类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24. 四、有关生育的常用统计指标 1.反映生育水平的统计指标 (1)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CBR):某地某年的 活产率,粗略地反映生育水平。

  25. (2)总生育率(general fertility rate,GFR):指某 地某年平均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消除了中年 龄性别构成不同对生育水平的影响,较粗出生率能 更确切地反映生育水平。

  26. (3)年龄组生育率(age-specific fertility rate,ASFR):又称年龄别生育率,消除了育龄妇女内部年龄构成不同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27. (4)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TFR):假定同时出生的一代妇女,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历程,则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乘以年龄组组距,就是这一代妇女平均每人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28. (5)终生育率(life-time fertility rate,LTFR) 说明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几个活产儿。

  29. 2.测量人口再生育的指标 (1)自然增长率(natural increase rate, NIR):粗出生率与粗死亡率之差。即NIR=CBR-CDR (2)粗再生育率(gross reproduction rate, GRR):只计算女婴的总和生育率。

  30. (3)净再生育率(net reproduction rate, NRR):母亲一代所生女婴扣除死亡以后的净剩人数所占的比例,即确切能替代母亲一代执行生育职能的比例。 (4)更替水平(replacement level):若出生率死亡率不变, NRR =1.0时,未来人口将保持恒定,即称为更替水平。 NRR =1.0时的总和生育率,称更替水平生育率。 NRR >1.0,未来人口增多 , NRR <1.0,未来人口减少。

  31. 第三节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一、疾病统计资料的来源 1.疾病报告和报表资料; 2.医疗工作记录; 3.疾病专题调查资料。

  32. 注意: 1.分母是可能发生某病的人数; 2.分子是新发病例数。 二、疾病统计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 IR):表示一定时期内,在可 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强度。 2.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PR):又称现患率,指某时 点上受检人数中现患某种疾病的频率,通常描述病程较 长或发病时间不易明确的疾病的患病情况。患病率分为 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

  33. 3.治愈率(cure rate):受治病人中治愈的频 率。主要用于对急性病危害或防治效果的评价。 4.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病人能活到某一时点的概率。常用于慢性病的治疗效果评价或预后估计。

  34. 第四节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 指标,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动态数列建立在相对比基础上,采用定基比和环比两种方式。 定基比:即以某一时期的指标值为基数,其他各时期的指标均 与之相比所得的相对比值称为定基比; 环比:即各时期的指标均以其前一时期的指标为基数与之相比 所得的相对比值称为环比。

  35. 表3-3 某医院1980-1989年门诊量的变化

  36. 1、绝对增长量: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增长的绝对值。分为累计增长量和逐年增长量。1、绝对增长量: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增长的绝对值。分为累计增长量和逐年增长量。 2、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的指标与某一时期(基期)指标之比。 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指标与其上一期指标之比。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37. 3、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均数,说明某事物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年平均增长的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