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4

1. 心血管系统

第五篇 脉管学( Angiology ). 脉管系的组成. 心脏 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血液. 1. 心血管系统. 淋巴管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淋巴. 2. 淋巴系统. 脉管系的功能. ① 运输: 营养物质、氧、激素、代谢产物。 ②防御: 白细胞、抗体及其它蛋白质。 ③调节体温: 改变散热器官的血液流量。 ④内分泌 : 心房肽。.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第一节 心脏. 一、心脏的形态.

paku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1. 心血管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篇 脉管学(Angiology) 脉管系的组成 心脏 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血液 1.心血管系统 淋巴管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淋巴 2.淋巴系统 脉管系的功能 ①运输:营养物质、氧、激素、代谢产物。 ②防御:白细胞、抗体及其它蛋白质。 ③调节体温:改变散热器官的血液流量。 ④内分泌: 心房肽。

  2.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3. 第一节 心脏 一、心脏的形态 心脏呈中空的倒圆锥形,上部称心基,有血管进出;下部称心尖;前缘稍凸,后缘短而直。 心房与心室交界处上的环状沟称冠状沟,是心房与心室交界的外观标志。 从冠状沟发出的左纵沟(也称锥旁室间沟)、右纵沟(也称窦下室间沟)分别沿心的左前方和右后方向下伸延,左右纵沟为左右心室交界外观标志。 在冠状沟和左右纵沟内有营养心脏的血管,并有脂肪填充。

  4. 马的心脏的外形

  5. 二、心脏的位置 一般地,动物的心脏位于纵隔的腹下后部,略正中矢状偏左侧。 猪的心脏位于第2-5肋骨之间,心尖与第7肋软骨胸关节相对。

  6. 副叶 猪心脏的位置及其毗邻

  7. 牛的心脏位于第3-6肋骨之间,心基大致位于肩关节的水平线上,心尖在膈的前方约2-5cm。约5/7位于正中线左侧。牛的心脏位于第3-6肋骨之间,心基大致位于肩关节的水平线上,心尖在膈的前方约2-5cm。约5/7位于正中线左侧。 牛胸腔过心脏横切后面观 牛胸腔左侧面观

  8. 马的心脏约在第3至第6肋骨之间,心底约位于胸高中点稍下方,心尖距膈约5-8cm,距胸骨约1~2cm。约3/5位于正中线左侧。马的心脏约在第3至第6肋骨之间,心底约位于胸高中点稍下方,心尖距膈约5-8cm,距胸骨约1~2cm。约3/5位于正中线左侧。

  9. 心包是包绕心周围的锥体形浆膜性囊,含少量滑液,称心包液,起润滑作用。心包是包绕心周围的锥体形浆膜性囊,含少量滑液,称心包液,起润滑作用。 三、心包 心包浆膜的纤维膜外层部分与胸骨、纵隔及大血管的外膜相续,在心尖部折转而附于胸骨,与心包胸膜共同构成胸骨心包韧带,使心脏固定于胸骨。

  10. 四、心脏构造 心脏内腔借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心和右心。 每侧心又据其功能及结构特点分为心房和心室。 房间隔(卵圆窝) 室间隔:膜部+肌部

  11. 右心房 右心房内腔分为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 腔静脉窦是体循环静脉的入口部,较大的静脉开口有3: 前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后腔静脉口 固有右心房位于腔静脉窦的前方,主要为右心耳,为一肌质囊,内表面有梳状肌。

  12. 右心室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腹侧,有一个血液入口——右房室口,此处有三片三角形的瓣膜,简称三尖瓣。 右心室内壁上有三个丘状隆起,为乳头肌。有腱索牵拉于乳头肌和三尖瓣之间,有防止瓣膜折返入心房的作用。

  13. 心横肌:从室中隔走向室侧壁,可防止右心室过度扩张。心横肌:从室中隔走向室侧壁,可防止右心室过度扩张。

  14. 右心室的出口为肺动脉干口,位于右房室口左侧,口上壁具有三个半月形瓣膜,称为肺动脉瓣。右心室的出口为肺动脉干口,位于右房室口左侧,口上壁具有三个半月形瓣膜,称为肺动脉瓣。

  15. 左心房构成心基的左后部,左心耳也呈圆锥状囊,向左向前突出,内壁也有梳状肌。在左心房背侧壁的后部,有肺静脉入口。左心房构成心基的左后部,左心耳也呈圆锥状囊,向左向前突出,内壁也有梳状肌。在左心房背侧壁的后部,有肺静脉入口。 主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二尖瓣 主动脉瓣 左心室 左心房

  16. 主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二尖瓣 主动脉瓣 左心室 左心室 左心室构成心室的左后部,室腔的上方有左房室口和主动脉口。左房室口有2片三角形尖瓣,简称二尖瓣。 主动脉口处也同肺动脉口一样有3片半月瓣。

  17. 血液在心腔内的流动路线

  18. 心壁的组织学 心壁的组织构成可分为三层: 内皮 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 心内膜 内纵 中环 外斜 心肌层 纤维膜 间皮 心外膜 浆膜

  19. 心内膜的表面为内皮覆盖,与出入心脏的血管的内皮相连续;心内膜的表面为内皮覆盖,与出入心脏的血管的内皮相连续; 内皮下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在近室间隔处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心内膜下层亦为结缔组织,但以其中分布有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分支(蒲氏纤维)和小血管、神经束为特征。 注意:在腱索和乳头肌处没有心内膜下层。 心内膜

  20. 心肌层 心肌层在心壁组成的三层中最厚。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心肌细胞以内纵、中环、外斜三层呈螺旋状排布。其中分布着营养心肌细胞的血管和淋巴管、支配心肌运动的神经。

  21. 心肌的光学显微镜照片 纵切 横切 光镜下,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分支,1个细胞有1个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横纹不明显,细胞以端部以凹凸相互镶构成连接,形成闰盘。

  22. 心肌功能性合胞体的概念 心肌纤维端部以闰盘相接,闰盘是兴奋传递的低电阻通道。一个心肌细胞发生的兴奋可通过闰盘快速地传递给其相接的另外的心肌细胞,且这种传递是双向的,即无论哪一个心肌细胞发生兴奋,所有的心肌细胞(心房肌或心室肌)就会都随之发生兴奋,并耦联所有的心肌几乎同步地发生收缩。 组织学上把这种在形态上相互分离,在功能上同步动作的细胞群称为功能性合胞体。

  23. 心肌纤维的功能分类 心肌纤维依其功能可分为2大类: 一类是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心房肌和心室肌,也可称为工作肌细胞;心房肌纤维内有一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心房肌颗粒,含有心房利尿多肽(心钠素),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一类为特化了的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和传导性,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后述)。

  24. 心外膜 心外膜为浆膜。 心肌斜层 疏松结缔组织 间皮

  25. 心瓣膜两表面为内皮,中间为结缔组织。无心肌层。心瓣膜两表面为内皮,中间为结缔组织。无心肌层。 心瓣膜切片 心瓣膜模式图

  26. 心骨骼 室间隔膜部,左、右纤维三角,左、右房室口纤维环,肺动脉口纤维环,主动脉口纤维环等处的结缔组织是心肌和心瓣膜的附着处,构成心脏的支架,称心骨骼。心房和心室的心肌分别附着于心骨骼,两部分的心肌并不相连。  注:猪和猫的心骨骼为致密结缔组织; 羊和狗的心骨骼为透明软骨; 牛和马的心骨骼中有小骨片。

  27. 心传导系 心传导系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由窦房结、 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公布在心内膜下的蒲肯野氏纤维网构成,能够节律性地产生和传导冲动,维持心正常节律性心脏活动。 特殊心肌细胞的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28. 1.窦房结 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 。 功能特点 自律性高,60~100次/分。 心脏的起搏点。 2.房室结 位于房室隔内,右心房Koch三角的心内膜深面。 功能特点: 1)自律性较低,40次/分左右,为异位起搏点。 2)传导慢0.2米/秒,产生房室延搁。

  29. 3.结间束? 心脏是否存在着结间束?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何种途径传至心房肌和房室结? A、有结间束的存在。生理学有证据,并可分为前、中、三束。 B、无结间束的存在。形态学证据不充分!

  30. 4.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房室束(his束)在室间隔肌性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 右束支分支分布于右心室。左束支分布于左心室壁。 房室束及其分支的功能特点: 缺乏自律性,传导速度快。

  31. 5. Purkinje纤维网 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深面交织成心内膜下Purkinje纤维网,由该网发出的纤维进入心肌,在心肌内形成肌肉Purkinje纤维网,并与心肌细胞建立信息联系。 蒲肯野纤维光镜图

  32. 五、心脏的血液供应 主动脉 冠状动脉 各级分支动脉 心肌毛细血管网 各级属支静脉 冠状窦、心前静脉 心最小静脉 右心房

  33. 1.左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左窦,在肺动脉干和左心耳之间左行,随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 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左缘至左心室隔面,多在心左缘与后室间沟之间的中点附近分支而终。 旋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和隔面。 左冠状动脉 旋支 前室间支

  34. 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走行,绕心尖切迹至后室间沟,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门支吻合。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间隔2/3部。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走行,绕心尖切迹至后室间沟,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门支吻合。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间隔2/3部。 因50%以上的心肌梗塞系前室间支闭塞所致,故常将该支称为“猝死动脉”。 前室间支

  35. 2.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在右心耳与肺动脉干根部之间进入冠状沟,绕行至房室交点处形成一倒“U”形弯曲并分为二支: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部(其中有房室束左后下支通行)、部分左心室隔壁 右冠状动脉 左室后支 后室间支

  36. 心的静脉血经三条途径回心 1.心最小静脉 指位于心壁内的小静脉,它们直接开口于各心腔(主要是右心房)。 2.心前静脉 有2~3支,起于右心室前壁,跨右冠状沟,开口于右心房。

  37. 3.冠状窦 位于心膈面的冠状沟内,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其右端开口于右心房。心绝大部分静脉血汇流到冠状窦。其主要属支有: 心大静脉 心中静脉 冠状窦 心小静脉

  38. 第二节 血管概述 血管的类型: 根据血管中血流的方向和功能,将血管分为: 动脉:引导血液离开心脏。 毛细血管:与组织发生物质交换。 静脉:引导血液返回心脏。 其中,动脉和静脉又可根据管径的大小分为大、中、小、微等级别。 一般地,同级的血管,静脉比动脉管腔大些,数量多些,血管壁也薄些。 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组织液发生物质交换。

  39. 血管壁的一般构造: 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弹性蛋白) 中膜:平滑肌+弹性膜和弹性纤维 外膜:结缔组织

  40. 一、动脉 大动脉 内皮下层较厚,内弹性膜不易与中膜的弹性膜区分;中膜厚,有多层弹性膜(40-70层)和弹性纤维。因此大动脉管壁弹性好,故又称弹性动脉。 中动脉 管壁的内膜薄,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外膜中有外弹性膜(△):中膜无弹性膜,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故称肌性动脉)。

  41. 小动脉:管径在0.3~1mm之间,内弹性膜明显,中膜平滑肌3-9层,外弹性膜不明显。由于小动脉数量多,总横截面积大,在调节系统作用下其收缩时能较大地改变总横截面,对血流产生较强的阻力,又称外周阻力血管。小动脉:管径在0.3~1mm之间,内弹性膜明显,中膜平滑肌3-9层,外弹性膜不明显。由于小动脉数量多,总横截面积大,在调节系统作用下其收缩时能较大地改变总横截面,对血流产生较强的阻力,又称外周阻力血管。 微动脉: 管径在0.3mm以下者为微动脉, 微动脉内、外弹性膜不明显,中膜1-2层平滑肌。

  42. 各级动脉管壁构造比较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内膜 内皮下层 厚 薄 薄 薄 内弹性膜 与中膜连续 明显 有 无 中膜 平滑肌 少量 10-40层 3-10层 1-2层 弹性膜 40-70层 无 无 无 外膜 外弹性膜 不明显 明显 明显 薄

  43. 二、静脉 与同级相应的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较薄,内,中,外膜界限不清,中膜平滑肌少,排列稀疏。管径较大,弹性较小,收缩力微弱,容易扩张,容血量较大。 有些部位(主要是四肢)的管径大于2mm以上的静脉,内膜向管腔皱褶成静脉瓣,瓣膜的两面覆以内皮,中心是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彼此相对,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具有防止血液逆流功用.

  44. 大动脉和大静脉管壁的比较 大静脉 大动脉

  45. 中动脉和中静脉管壁比较 中静脉 中动脉

  46. 小动脉和小静脉管壁的比较

  47. 三、毛细血管的构造与类型 毛细血管的基本构造: 毛细血管内壁为一层扁平的内皮细胞, 细胞外一层基膜, 基膜外有一层周细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