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第二章 双极型逻辑集成电路

第二章 双极型逻辑集成电路. 本章重点: 1、双极集成电路的寄生效应 2、 TTL、S/LSTTL、AS/ALSTTL、ECL 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的分析与比较。. 双极型逻辑 IC 的分类. 根据电路工作在输出特性曲线的不同区域,可分为饱和型和非饱和型两大类。 饱和型逻辑 IC —— 以关态对应截止态,以开态对应饱和态而工作的双极型逻辑 IC。. 特点: 输出电平稳定 逻辑摆幅大 电路结构简单 功耗较低 使用方便 由于少子在饱和区存在基区存贮效应,使得开关速度下降. 主要包括:

pi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二章 双极型逻辑集成电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双极型逻辑集成电路

  2. 本章重点: 1、双极集成电路的寄生效应 2、TTL、S/LSTTL、AS/ALSTTL、ECL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的分析与比较。

  3. 双极型逻辑IC的分类 根据电路工作在输出特性曲线的不同区域,可分为饱和型和非饱和型两大类。 饱和型逻辑IC ——以关态对应截止态,以开态对应饱和态而工作的双极型逻辑IC。

  4. 特点: • 输出电平稳定 • 逻辑摆幅大 • 电路结构简单 • 功耗较低 • 使用方便 • 由于少子在饱和区存在基区存贮效应,使得开关速度下降

  5. 主要包括: • 电阻-晶体管逻辑RTL 1961 • 二极管-晶体管逻辑DTL、HTL 1962 • 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 1962 • 集成注入逻辑I2L 1972 • 抗饱和逻辑: • 肖特基二极管箝位TTL (STTL) 1969 • 低功耗STTL (LSTTL) 1971 • 先进LSTTL/STTL (ALSTTL/ASTTL) 1979 • 发射极功能逻辑EFL

  6. 非饱和型逻辑IC • ——关态对应于截止态,而开态对应于线性放大区。 • 特点: • 无少子存贮效应,工作速度快 • 电路结构复杂 • 逻辑摆幅小 • 功耗较大

  7. 主要包括 • 发射极耦合逻辑ECL • 互补晶体管逻辑CTL • 非阈值逻辑NTL • 多元逻辑DYL

  8. § 2.1 双极型IC的寄生效应 • 双极型逻辑IC中,广泛使用的有源器件是npn管,二极管可利用不同的晶体管或单独的pn结制得,设计时要考虑: • 芯片利用率 • 寄生效应

  9. § 2.1.1 集成npn的结构与寄生效应 一、集成npn管的有源寄生效应

  10. 寄生pnp管处于放大区的三个条件: (1) EB结正偏(即npn管的BC 结正偏) (2) BC结反偏(即npn管的CS 结反偏) (3) 具有一定的电流放大能力(一般 pnp=1~3) 其中,条件(2)永远成立,因为pn结隔离就是要求衬底P+隔离环接到最低电位。条件(3)一般也很容易达到。条件(1)能否满足则取决于npn管的工作状态。

  11. npn管工作于截止区 • VBC(npn)<0  VEB(pnp)<0 • VBE(npn)<0,VCS (npn)>0  VBC(pnp)>0 pnp截止 • npn管工作于放大区 • VBE(npn)>0 • VBC(npn)<0  VEB(pnp)<0 • VCS (npn)>0  VBC(pnp)>0 pnp截止

  12. npn管工作于饱和区 • VBE(npn)>0 • VBC(npn)>0  VEB(pnp)>0 • VCS (npn)>0  VBC(pnp)>0 pnp处于放大区 • npn管工作于反向工作区 • VBE(npn)<0 • VBC(npn)>0  VEB(pnp)>0 • VCS (npn)>0  VBC(pnp)>0 pnp处于放大区

  13. 抑制寄生效应的措施: (1)在npn集电区下加设n+埋层,以增加寄生pnp管的基区宽度,使少子在基区的复合电流增加,降低基区电流放大系数;同时埋层的n+扩散区形成的自建减速场也有一定的降低的作用。 (2)可采用外延层掺金工艺,引入深能级杂质,降低少子寿命,从而降低 。 (3)还应注意,npn管基区侧壁到P+隔离环之间也会形成横向pnp管,必须使npn管基区外侧和隔离框保持足够距离。

  14. 二、集成npn管的无源寄生效应 • 寄生电阻 • res,rcs,rb • 寄生电容 • CD扩散电容 • CJ 势垒电容 • (CBE,CBC, CCS)

  15. 1、抑制无源寄生效应的措施 深磷扩散

  16. 2、等平面工艺与介质隔离

  17. 3、U型槽隔离

  18. § 2.2 TTL电路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2.1 标准TTL电路

  19. 1、电路特点 • 输入级采用多发射极管,在电路截止瞬态(输出高电平),T1对T2基极有很强的反抽作用 上升时间r。 • 输入端接反偏二极管,可将输入负向电压箝位在-1.5V(二极管有寄生串联电阻),使电路抗负向脉冲干扰能力提高。 • 输出级采用图腾柱结构(推挽),T3-D1和T5交替工作功耗,速度。 • 由于输出低电平时T5处于饱和态,在向高电平转换时,基区少子存贮电荷只有通过R3泄放,速度较慢,影响上升时间。

  20. 2、TTL电路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由上面的分析可见: 欲使电路速度tpd=(tpLH+tpHL)/2下降,即 tpHL   输出管驱动电流,即IB  饱和深度 超量存贮电荷  tpLH  tpLH   饱和深度  IB   tpHL  采用有源泄放网络,可以部分改善

  21. 要解决这一矛盾,须在保证较大的驱动电流条件下设法控制晶体管的BC结上的正向偏压,加以箝位,迫使晶体管不进入饱和/深饱和区非饱和或抗饱和TTL电路。

  22. 2.2.2 抗饱和TTL电路——S/LSTTL 1、SBD(Schottky-Barrier-Diode)和肖特基箝位晶体管

  23. SBD与pn结二极管的比较 •pn结导通时,都是少子注入 积累扩散形成电流,是一种电荷存贮效应,严重影响了pn结的高频特性。 •SBD导通时,主要靠半导体多子金属,是多子器件,高频特性好。 •对于相同的势垒高度,SBD的JSD或JST要比pn结的反向饱和电流JS大得多,即:对于相同的正向电流,SBD的正向导通压降较低,一般Si为0.3V,Ge为 0.2V。

  24. M-S整流接触与欧姆接触的区别 根据M-S接触理论,理想情况下 WM>WS,金属与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阻挡层。 WM<WS,金属与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反阻挡层。 WM<WS,金属与p型半导体接触形成阻挡层。 WM>WS,金属与p型半导体接触形成反阻挡层。

  25. 但实际情况,由于Si,Ge,GaAs等常用半导体材料都有很高的表面态密度,形成表面电荷的“钉扎”现象,不管n型还是p型都形成阻挡层。所以,实际的欧姆接触是利用隧道效应制成的。 ——对半导体进行重掺杂,势垒宽度很薄,载流子可以通过隧穿效应贯穿势垒形成隧道电流,当其超过热电子发射电流成为主导时,电流很大,接触电阻很小 欧姆接触。

  26.  SBD的金属化系统 一般采用PtSi-Ti/W-Al多层金属薄膜系统。其中: •Pt-Si构成SBD •Ti/W——阻止Al与Si相互扩散 •Ti(10%)——改善了金属对SiO2的粘附性和抗腐蚀性。

  27. 达林顿射随器 SBD箝位 有源泄放网络 2、STTL电路

  28. 电路特点:  优点: •输入端SBD箝位保护,由于导通电压低(0.3V),在负向脉 冲达到-0.9~-1V左右,即导通保护抗干扰能力增强。而 pn结二极管为-1.5V。 • T1加SBD箝位,在反向工作时“发射区”注入效率 , 可减小高电平输入电流。 •电路瞬态特性好,速度快。(T6管导通/截止都比T5延迟一 段时间)

  29. •电压传输特性的矩形性好,即转换区陡峭。 稳态时,T5导通前,T6不通,IE2没有通路,保证T2和T5都不通。保证了输出高电平的稳定。 只有当T1的基极电压升高,达到 VB1= VI+VBE1VBCth1+VBEth2+VBEth5 即 VI  (VBCth1+VBEth2+VBEth5)- VBE11.1V 此时,T2、T5导通,V0随VI上升迅速下降。转换区很陡。从而提高了噪声容限。

  30.  缺点: ——电路抗干扰能力下降 一方面,SBD使VCES1提高0.1~0.2V,门坎电平VIL(max)降低了0.1~ 0.2V。 另一方面,T5加SBD后,VBC5由0.6V0.3 ~ 0.4V,则, 输出低电平: VOL=VCE5+rcs5IC5=(VBE5-VBC5) +rcs5IC5 将提高0.2 ~ 0.3V. 由低电平噪容 VNL=VIL(max)-VOL(max) 将有所降低。

  31. 阻值约为标准门的5倍 DTL输入电路 功耗降为其1/5 LSTTL 有源泄放网络 3、LSTTL电路

  32. (1)输入级特点 •速度快。T2加SBD箝位后,其超量存贮电荷减少;SBD为 多子导电,且导通电压低。 •输入电流小,前一级的电路负载能力增强。 •SBD反向击穿电压在10V以上,可将不用的输入端直接与 VCC相接。

  33. (2)驱动级特点 •电路瞬态特性好,速度快。主要是由于T2双向输出,T6的导通和截止都比T5延迟一段时间。 •有源泄放网络的电流泄放能力强,电压电压传输特性的矩形性好(转换区陡峭)。

  34. (3)输出级特点 •R4由接地改为接输出端,既可减小R4的电流和功耗,由可使IR4成为高电平输出电流的一部分,增加了电流驱动能力; 另一方面,在小电流输出时,可将输出高电平拉至VOH=VCC-VBE3;但不利的是对T4的基极泄放能力下降。

  35. T4基区贮存的电荷可通过D5抽出 当VC2比V0下降快时,负载电容可通过D6放电 • D5、D6可提高电路的上升速度。在输出从高电平向低电平转换的瞬态 T2电流T5驱动电流 导通延迟。既加速了T4管的截止,又加速了T5的导通。

  36. 4、AS/ALSTTL电路 此类电路功耗速度特性得以改善的关键在于采用了先进的工艺技术。 •采用介质隔离等平面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管芯面积。 •低能量离子注入形成基区,采用浅结As扩散尽可能减小基区宽度。

  37. 负电源电压系统 § 2.3 ECL电路 2.3.1 ECL的原理门电路 当电源干扰由发射极进入电路,因是共模信号,受到差分对抑制;若采用正电源供 电,则干扰将通过集电极直接传出,降低了噪声容限。

  38. 1、ECL原理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 • 输入低电平 • VI=VoL=-1.7V<VBB=-1.3V T1截止,T2优先导通。则流经T2的电流: 而 IC2=  IE24mA

  39.  VC2=VCC-IC2RC2=-0.98V 而 VC1=VCC-IC1RC1=0V 输出低电平VC2=-0.98V 输出高电平VC1=0V 此时 VBC2=-1.3-(-0.98)=-0.32V<0T2处于线性放大区

  40. (2) 输入高电平 VI=VOH=-0.9V>-1.3V T2截止,T1优先导通,则 VC1=VCC-IC1RC1=-0.97V 输出低电平VC1=-0.97V 输出高电平VC2=0V 而 VC2=VCC-IC2RC2=0V

  41. 欲使VC1、VC2输出低电平相同,须保证: IC1RC1=IC2RC2 对于T1管而言,此时,VBC1=-0.9-(-0.97)=0.07V,BC结略显正偏,可以认为T1管处于线性放大区边缘,未进入饱和区。 注意:ECL原理门之间不能直接耦合连接,因为 VOH=0V  下一级VB=0 VBC>0,进入饱和区, 失去高速特性 而VC<0 加射随器作输出级,实现电平位移。

  42. 2.3.2 典型的ECL门电路

  43. 此ECL或/或非门电路工作原理与原理门基本相同。但有几处需要注意: •输入部分的RP称为下拉电阻,由基区沟道电阻形成,为输入管的反向漏电流提供通路,并保证不用的输入端固定在“零”电平(VEE=-5.2V),因而克服了不用的输入端电位浮空造成的不良影响。

  44. •电流开关部分的地VCC2与射随器输出级的地VCC1是分开的。因为,接VCC1的射随器有大的电流起伏,分开接可以防止这种起伏引起偏置网络和电流开关部分之间的串扰。•电流开关部分的地VCC2与射随器输出级的地VCC1是分开的。因为,接VCC1的射随器有大的电流起伏,分开接可以防止这种起伏引起偏置网络和电流开关部分之间的串扰。 •由于电路中所用的电阻阻值均较低,且晶体管导通时处于线性放大区,电流较大,因此功耗大(一般几十mW),这也是ECL逻辑的致命缺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