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外阴阴道炎

外阴阴道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 滴虫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细菌性阴道病 萎缩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 一、病因. 阴道毛滴虫引起 PH 值 5.2~6.6 (阴道正常 PH 值≤ 4.5 ) 月经前后容易发病 寄生部位:阴道、尿道、尿道旁腺、膀胱、肾盂;男性包皮皱褶、尿道、前列腺. 二、传播方式. 性交直接传播 间接传播:浴池,浴巾,浴盆,坐便器,游泳池,衣物,污染的器械、敷料.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 4~28 天 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 吞噬精子,引起不孕 分泌物: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臭味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外阴阴道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外阴阴道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

  2. 滴虫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细菌性阴道病 萎缩性阴道炎

  3. 滴虫性阴道炎

  4. 一、病因 • 阴道毛滴虫引起 • PH 值5.2~6.6(阴道正常PH值≤4.5) • 月经前后容易发病 • 寄生部位:阴道、尿道、尿道旁腺、膀胱、肾盂;男性包皮皱褶、尿道、前列腺

  5. 二、传播方式 • 性交直接传播 • 间接传播:浴池,浴巾,浴盆,坐便器,游泳池,衣物,污染的器械、敷料

  6.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4~28天 • 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 • 吞噬精子,引起不孕 • 分泌物: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臭味 • 体征:阴道粘膜充血、出血点,草莓样宫颈,后穹窿多量白带 • 泌尿系症状:尿频、尿痛、血尿等

  7. 四、诊断 • 生理盐水悬滴法:敏感性60-70% • 培养:准确性98% • 分泌物检查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冲洗、局部用药

  8. 五、治疗 • 全身用药:甲硝唑2g,单次口服; 甲硝唑400mg,2~3次/日×7日 治愈率:90~95% 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头痛、皮疹等 哺乳期用药:服药期间和服药后24小时内不宜哺乳

  9. 局部用药: 甲硝唑泡腾片200mg,1次/晚×7日 治愈率:≤50%

  10. 性伴侣同时治疗,此期禁性交 • 随访:治疗后随访至症状消失 • 妊娠期的治疗:国内仍禁用甲硝唑,美国FDA将甲硝唑列为B类药物 • 注意事项:内裤及毛巾应煮沸5~10分钟以消灭病原体

  1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12. 一、病因 • 假丝酵母菌引起:80-90%白假丝酵母菌 • PH 值4.0~4.7(阴道正常PH值≤4.5) • 条件致病菌:妊娠,糖尿病,避孕药,使用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 寄生部位:阴道、口腔、肠道 • 月经前易复发

  13. 二、传染途径 • 内源性传染 • 性交直接传染 • 间接传染:浴池,浴巾,浴盆,坐便器,衣物等

  14. 三、临床表现 • 严重的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增多 • 分泌物:白色稠厚豆渣样 • 体征:外阴红斑、水肿,阴道粘膜红斑、水肿,粘膜表面白色块状物,擦除表面可见浅表溃疡 • 泌尿系症状:尿频、尿痛等 • 分类:单纯性VVC和复杂性VVC

  15. 四、诊断 • 分泌物+10%KOH:增加检出率,可达70-80%(生理盐水 30-50%) • 培养: • PH测定:<4.5单纯感染,>4.5,见多量白细胞,可能存在混合感染 • 分泌物检查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冲洗、局部用药

  16. 五、治疗 • 1、消除诱因 • 2、局部用药:咪康唑栓,200mgqd×7天 或400mgqd×3天;克霉唑栓150mgqd×7天 或150mgbid×3天或500mg单次用药;制霉菌素10万Uqd×10-14天 • 3、全身用药:氟康唑150mg,顿服;伊曲康唑200mgqd×3-5天或400mg分2次服

  17. 4、复发病例的治疗(RVVC) 定义:一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者称为RVVC。 治疗分为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初始治疗:局部用药周期延长至7-14天,全身用药氟康唑150mg口服,72小时后加服一次;维持治疗:局部用药克霉唑栓500mg qw×6月;全身用药氟康唑150mg qw×6月,伊曲康唑400mg 每月一次×6月

  18. 注意事项: 治疗前做真菌培养确诊 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白带 出现药物副作用立即停药

  19. 5、性伴侣治疗:如有症状,应进行假丝酵母菌检查和治疗,无症状者无需治疗5、性伴侣治疗:如有症状,应进行假丝酵母菌检查和治疗,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 6、妊娠期间患VVC的治疗:局部治疗,禁止口服药物全身治疗。克霉唑栓剂、硝酸咪康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7日疗法。

  20. 细菌性阴道病

  21. 一、病因 • 菌群失调引起混合感染 • 厌氧菌如加德纳菌、动弯杆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 • 可能与频繁性交、多个性伴、阴道冲洗使阴道碱化有关

  22. 二、临床表现 • 10-40%患者无症状 • 阴道分泌物增多,腥臭味,轻度外阴瘙痒 • 分泌物:灰白色,稀薄,均匀,易擦除 • 体征:阴道粘膜无炎症表现

  23. 三、诊断 • 以下4项中3项阳性即可诊断: 均匀、稀薄、灰白色分泌物增多 阴道PH值>4.5 胺臭味试验阳性 线索细胞阳性 • 目前已有试剂盒供临床使用

  24. 四、治疗 • 1、口服药物:甲硝唑400mg bid or tid×7d,或2g单次口服;克林霉素300mg bid×7d。连续用药效果好。 • 2、局部用药:2%克林霉素软膏5g qd×7d;甲硝唑泡腾片200mg qd×7-10d • 效果相似,80%左右

  25. 3、性伴侣不需常规治疗 • 4、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多选择口服用药。

  26. 萎缩性阴道炎

  27. 一、病因 • 1、常见于自然绝经、卵巢去势后妇女,或产后闭经、药物假绝经治疗者。 • 2、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粘膜变薄,阴道pH值升高,乳杆菌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其他病菌过度繁殖引起炎症。

  28. 二、临床表现 • 1、外阴灼热不适,瘙痒,分泌物增多 • 2、分泌物稀薄,淡黄色或脓血性 • 3、阴道呈萎缩性改变,上皮皱襞消失、菲薄,粘膜充血、散在出血点、浅表溃疡。

  29. 三、诊断 • 1、绝经、卵巢手术史、盆腔放射治疗史 • 2、阴道分泌物检查见大量基底层细胞及白细胞并排除滴虫及假丝酵母菌感染 • 3、如有脓血性分泌物需排除子宫恶性肿瘤

  30. 四、治疗 • 1、抑制细菌生长:局部用抗生素,甲硝唑200mg,qd,7-10日 • 2、增加阴道抵抗力:局部或全身给予雌激素制剂。 • 3、注意: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患者应慎用雌激素。

  31. 本章重点 • 三种阴道炎的表现、分泌物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 • 三种阴道炎相比较(表26-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