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營造友善校園 -- 打造無懼怕的環境 興國國小反霸凌宣導

營造友善校園 -- 打造無懼怕的環境 興國國小反霸凌宣導. 主講人:.  前 言. 近日校園霸凌事件頻傳,教育部已全面總動員防治校園霸凌。 各校務必於近期對老師、家長與學生作宣導並訂定校園霸凌預防及處理注意事項等相關計畫。.  霸凌定義. 何謂「校園霸凌」? 霸凌是一種有意圖的攻擊性行為,通常會發生在力量 ( 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 ) 不對稱的學生間,霸凌並非為偶發事件,而是指經常性發生的事件。通常被凌霸的學生,會重複發生,並不只一次的被欺負。其特性為: 1. 兩造勢力 ( 地位 ) 不對等。 2. 攻擊行為反覆不斷。

reed-bak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營造友善校園 -- 打造無懼怕的環境 興國國小反霸凌宣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營造友善校園 -- 打造無懼怕的環境興國國小反霸凌宣導 主講人:

  2.  前 言 • 近日校園霸凌事件頻傳,教育部已全面總動員防治校園霸凌。 • 各校務必於近期對老師、家長與學生作宣導並訂定校園霸凌預防及處理注意事項等相關計畫。

  3. 霸凌定義 何謂「校園霸凌」? 霸凌是一種有意圖的攻擊性行為,通常會發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對稱的學生間,霸凌並非為偶發事件,而是指經常性發生的事件。通常被凌霸的學生,會重複發生,並不只一次的被欺負。其特性為: 1.兩造勢力(地位)不對等。 2.攻擊行為反覆不斷。 3.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 4.呈現生理或心理侵犯的結果。

  4. 校園霸凌的類型

  5. 打鬧和霸凌的區別

  6. 遭受霸凌的徵候與症狀 • 1. 看起來沮喪或焦慮,但拒絕說明發生了 什麼事。 • 2. 身上出現不明的傷口或瘀清。 • 3. 學用品或衣服常莫名毀損。 • 4. 學業明顯退步,藉口不去上學。 • 5. 經常要求額外的零用錢。 • 6. 經常頭痛、失眠與作惡夢

  7. 校園霸凌行為的形成原因 • 家庭因素:霸凌者通常是來自於缺乏關注、疏於管教、威權式管教、家人間高度衝突與經常打罵孩子的家庭。 • 個人因素:霸凌者的個人性格較為激動易怒的,亦或是患有生理、心理或神經方面的疾病。

  8. 校園霸凌行為的形成原因 • 學校因素:學校未能營造溫馨和諧的友善校園,人權、法治與生命教育未能落實。此外,教師負向管教行為的影響,教師與同學對於霸凌行為的姑息態度,都會增加霸凌行為的發生頻率。 • 社會因素:目前充斥暴戾之氣的社會環境與大眾傳播媒體的過度渲染,使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如:『有仇必報』以及『要欺負別人,才不會被欺負』。

  9. 校園霸凌行為的影響與因應策略 • 霸凌者: 影響:兒童時期的霸凌行為與成年犯罪行為有高度相關, 霸凌者經常以暴力來解決問題,導致其社交人際能 力不佳,可能為了尋求歸屬感而加入幫派。 因應策略: 1.合理明確的規範 2.多關懷少暴力 3.鼓勵正向的社交技巧 4.與專家合作

  10. 校園霸凌行為的影響與因應策略 • 受霸凌者 影響:受霸凌者通常具有:體型瘦弱、有特殊外表、功課不好、身 上有異味、自尊心低,人緣不佳⋯⋯等特徵,而成為同儕霸凌 的對象。他們的自信心與情緒受到傷害,進而影響到學習, 造成學業退步,甚至還會造成逃學、輟學或自殘行為 。 因應策略: 1.鼓勵孩子說出心事:當孩子被霸凌時,週遭人應給予他支持,並 讓他知道做錯事的人是霸凌者而不是他,勇敢說出心事與遭遇。 2.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行為 :教導孩子以堅決果斷的態度來面對, 比如 說是離開現場或向大人求助,但絕對不要回擊,事件會較快落幕。 3.增進人際關係 :教導孩子正確的社交技巧,改善人際關係,結識更多朋 友,不僅可減少被霸凌的機會,也可撫平被霸凌所造成的傷害。

  11. 校園霸凌行為的影響與因應策略 • 旁觀霸凌者 影響:旁觀者目睹霸凌事件內心會產生害怕與焦慮感,擔心自己會不 會成為下一位受害者,而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下成長的學童,則 可能學會以暴力攻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因應策略: 1.要通報,不要圍觀:讓他們瞭解,圍觀或是發出笑聲等,會更助 長了霸凌行為的進行。唯有主動通報成人,尋求協助處理,才可 以預防事件再發生,也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2.培養同理心及正義感 :落實法治、人權與生命教育,教導孩子相 互尊重,珍惜生命,進而培養孩子的正義感與同理心,進而願意 向成人通報。

  12. 校園霸凌行為的輔導策略 1.與霸凌者無威脅性的談話 2.用心傾聽霸凌者言談中的含意 3.給予霸凌者學習自我理解及創造改變的機會 4.訂定明確的行為規範 5.注意個別差異並給予適時的支持 6.長期的追蹤輔導

  13. 校園霸凌行為的防治策略 • 學校方面 1.營造溫馨和諧的友善校園,有效預防校園霸凌。 2.辦理多元團隊活動,提供學生情緒紓解的管道, 培養團隊精神。 3.辦理進修活動,增進教師處理霸凌事件的專業知能。 4.訂定校園反霸凌政策,並透過教育宣導讓學童瞭解如何因 應霸凌行為。 5.建構完善的校園霸凌事件通報機制與處理流程,及時處理。 6.善用學校教師輔導管教辦法處理學生偏差行為問題。 7.提供完整的輔導諮商服務,必要時可尋求專家協助。

  14. 學校平日預防工作 1.下課及午休期間校園死角的巡視,察覺 學生有無行為異常現象,如群聚現象。 2.設置投訴信箱、電子信箱、專線電話並有 後續追蹤處理。 3.加強校內糾察隊功能。

  15. 學校發現後處理方式 1. 隔離當事雙方、疏散圍觀旁人。 2. 如有立即危險,通知管區派出所處理。 3. 瞭解事件發生原委,以教育立場及同理心告誡 學生,亦可聯繫級任導師了解、協助。 4. 傷患處理(傷患送醫) 5. 通知校長。 6. 肇事學生填寫自述表或悔過書。 7. 通知肇事雙方學生家長瞭解學生狀況或請其前 來處理。

  16. 學校發現後處理方式 8. 慰問受霸凌學生及家長表達關懷。 9. 如有明顯違法情事或學生受傷,通知少年隊處 理。 10. 通報教育處並填寫校安通報。 11. 建立個案檔案繼續追蹤管理。 12. 加強列管學生(因案移送法院審理及保護管束學 生)追蹤輔導管理。 13. 依學校獎懲辦法處理學生違規部分及提供學生 申訴管道。

  17. 校園霸凌行為的防治策略 • 老師方面 1.落實生命、人權與法治教育,教導孩子互相尊重,增進法 律知識,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正義感。 2.提升教師輔導專業知能,妥善處理學生霸凌問題。 3.訂定明確的行為規範,掌握關鍵時機及時處理。 4.教導孩子正確的應付霸凌行為的技巧:要通報,不要反 擊。 5.公平、公正的對待與關懷每一個學生。

  18. 老師平日預防工作 1.主動關心學生生活狀況,察覺學生有無異常現象。 2.嚴格管理學生出缺席狀況,聯絡家長了解缺席原因。 3.關心學生聯絡簿所舉列的事件內容,發現異常後 即時處理防微杜漸。 4.加強上下課及午休期間校園死角的巡視,察覺學 生有無遊蕩、群聚、打鬥..等異常現象。 5. 即時處理學生反映事件,如霸凌、賭博、性侵、性騷擾… 事件等。 6. 加強導師與科任老師的聯繫,密切觀察學生上課情形。

  19. 教師發現後處理方式 1.第一時間排解糾纏,拉開雙方,隔離當事雙方。 2.了解事情原委真相並加以記錄。 3.視情況通知學務處協助繼續處理。 4.通知家長,協助溝通。 5.穩定情緒澄清誤會,當事兩造協議。 6.繼續觀察進行學生輔導工作

  20. 校園霸凌行為的防治策略  學生方面 1.尊重他人,要有同理心,不要霸凌他人。 2.學習正向的社交技巧,改善人際關係。 3.有效管理自我情緒,以正面的方式發洩精力。 4.認識霸凌行為的本質,積極面對霸凌,避免長期受凌。 5.瞭解「反霸凌」政 策,不要姑息霸凌行為,要通報,不要 圍觀。

  21. 校園霸凌行為的防治策略 • 家長方面 1.改善親子關係,增加親子互動,可有效覺察孩子問題。 2.增進親師溝通聯繫,適時處理霸凌事件。 3.身教勝於言教,管教子女應以關懷鼓勵代替責罵體罰。 4.管控孩子接觸具暴力內容的媒體與電玩,以減少不良的示範。

  22. 校園霸凌行為的防治策略 • 社會方面 1.設立反霸凌專線,並加以宣導,如: 教育部去霸凌高關懷專線:0800-200-885 警察局保護少年專線:3472005 桃園縣教育處反霸凌專線:0800-775889 2.立法規範大眾傳播媒體傳遞暴力內容。 3.提供專業完整的諮詢服務與一切必要的協助。

  23. 有關教育人員(校長及教師)通報義務與責任部分有關教育人員(校長及教師)通報義務與責任部分 • 義務責任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0條第2款規定,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身心虐待之行為。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4條第1項規定,教育人員知悉兒童及少年遭受身心虐待者,應立即向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24小時。校園霸凌行為,如已達身心虐待程度者,校長及教師身為教育人員,應依法通報,未依規定通報而無正當理由者:依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61條規定,處新臺幣6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依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第7條第1項第2款、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第6條第1項第2款規定,其如屬違反法令,而情節重大者,得記大過。

  24.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