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第三章 教学提问语

第三章 教学提问语. 教学提问语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教学语言形式。. 一、教学提问语的意义. (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一 讨论:此案例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的? 钱梦龙在 《 愚公移山 》 一文教学中的教学片断。 解释课文里的 “ 且 ” 字,老师先不提 “ 且 ” 字,只是问: “ 愚公几岁了? ”“ 九十 ”“ 九十多。 ”“ 不到九十。 ”“ 将近九十。 ” 几个学生站起来作不同的回答。 “ 究竟哪种说法对? ”

rivk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章 教学提问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教学提问语

  2. 教学提问语 •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教学语言形式。

  3. 一、教学提问语的意义 • (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案例一 • 讨论:此案例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的? • 钱梦龙在《愚公移山》一文教学中的教学片断。 • 解释课文里的“且”字,老师先不提“且”字,只是问:“愚公几岁了?”“九十”“九十多。”“不到九十。”“将近九十。”几个学生站起来作不同的回答。 • “究竟哪种说法对?” • “将近九十岁。”多数学生作了正面的回答。“根据是什么?”书上说“年且九十。”对!“且”,将近的意思,所以不到九十,将近九十岁。

  4. 解释“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这句话的“孀妻”和“遗男”,他不直接问“孀妻”“遗男”怎么解释,而是问:“这个七八岁的孩子也去移山,他的爸爸让他去吗?”学生沉默想了一会儿,忽然大悟,叫了起来,“他是没有爸爸的呀!”老师再问“怎么没有爸爸?”一个学生说得很好:“他的母亲是孀妻,孀妻就是寡妇,因此他没有爸爸了。”解释“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这句话的“孀妻”和“遗男”,他不直接问“孀妻”“遗男”怎么解释,而是问:“这个七八岁的孩子也去移山,他的爸爸让他去吗?”学生沉默想了一会儿,忽然大悟,叫了起来,“他是没有爸爸的呀!”老师再问“怎么没有爸爸?”一个学生说得很好:“他的母亲是孀妻,孀妻就是寡妇,因此他没有爸爸了。”

  5. (二)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 案例二 • 讨论:美国版和中国版的教材课文结尾处理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个版本的问题设置的好? • 《青蛙与蛇》是现行美国小学四年级教材,结尾设置的问题:“晚上,小青蛙和小蛇各自睡在床上,它们望着窗外的月光,都回想着今天的快乐时光……可是,明天,明天到底去不去呢?” • 中国鄂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本中《青蛙与蛇》结尾是这样设置的:“第二天早上,小蛇早早地起了床。他来到灌木丛,可是小青蛙一直都没有来。小青蛙和小蛇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作为朋友度过的那一天……都在想:要是我们能一直在一块玩就好了。”课后问题设置:“小蛇和青蛙为什么不能一块玩?还有哪些动物不能一块玩?”

  6. (三)可以调空教学过程 • 案例三: • 讨论:特级教师贾志敏教学中如何利用提问调控课堂的? • 在教《两个名字》一课中的“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句式时,信步走到学生们中间, “你好,我有一支铅笔。”贾老师左手举起一支铅笔,右手握着一位小朋友的手说。“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了自己的铅笔。接着,贾老师亲切地示意这位小朋友和自己一起说:“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孩子们纷纷争着和老师对话。这时,贾老师却让孩子们先说,自己后答,并且这样启发孩子们:“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对话的难度增加了。学生们在认真的思索后,举起了一双双小手。 •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 师(激动得竖起大拇指):“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 合(愉快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7. (四)促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8. (五)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案例四 • 例如《芦花荡》赏析人物,设计两个问题:喜欢这位老人吗?最喜欢他哪一点?说说自己的感受。老人有没有让人不喜欢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 • 讨论:这两个问题设计的好不好?为什么?

  9.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 (一)问题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 案例五: • 讨论下面的教学案例,试析其中提问语的意义。 • 如琦君散文《春酒》的结尾一句“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 《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的细节,是思想情感纠结的矛盾处,设问题; • 《兰亭集序》抒写兰亭盛会,描写与会者极尽畅叙之欢之后,悲从中来,慨叹生命有限,“死生亦大”,这是人事与情理的契合,此处设计问题

  10. (二)问题要适度 • 师:“你们如果想知道黄老师我今年多大年纪,应该怎么问?”生:“黄老师你今年几岁?” • 师:“这样问可以,但不太礼貌。谁能问的更礼貌、更客气些?”生:“黄老师,您好 • 师:“你好。”生;“请问您今年几岁?” • 师:“这样好,有礼貌、很客气,但黄老师今年不止几岁。”生:“黄老师,您好。” • 师:“你好。”生:“请问您今年几十岁了?” • 师:“这样问很好,有礼貌、很客气,接近老师的年龄。还有别的问法吗?”生:“黄老师,您好 • 师:“你好。”生:“请问您今年多大寿?” • 师:“这个‘寿’字用的好,有水平,黄老师喜欢,能改一改前面的‘大”字吗?“生:“请问您今年多高寿?” • 师:“高!这个‘高’字用的实在是高!你们猜猜你们黄老师今年有多高寿。”生:“请问您今年有60岁了吗?” • 师:(笑)“你们认为黄老师应该退休了吗?(学生大笑)黄老师告诉你们,我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呢。”生:“请问您有55岁了吗?” • 师:“要是我55岁上下,你们还可以怎么问?用哪些词?”某生:“我们还可以用‘大概’‘大约’‘左右’。” • 师:“你们猜对了,谢谢你们。”

  11. 问题要具体明确 • 案例 • 一个小学老师想让学生回答:头顶上是天空。他问学生:“头顶山上有什么?”学生答:“头发。”老师又问:“头发上是什么?”学生答“是帽子。”老师又问:“帽子上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一个洞。”这位教师 的问题模糊不清,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 又如教师问:“李白的诗好不好?” •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12. (四)注意问题的思维含量 • 案例: • 讨论下面案例中问题设计好不好?为什么? • 例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塑造了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形象,小说多处用了衬托的方法描写人物。关于老英雄打击敌人的行动描写可设计问题:小说没有具体交代老头子怎么诱敌的,只是描写了收拾十几个敌人的场面,为什么?

  13. 课后思考题: • 一、当下课堂提问主要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问题? • 二、如何提问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的意识? • 三、如何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14. 参考文献: • 1、中学教师语言与行为艺术 党宇飞等 湖北教育出版社 • 2、语言课程设计——教师指南 美国格雷夫斯 北师大出版社 • 3、教师的语言艺术 赖新元 吉林大学出版社 • 4、《在不确定中创生智慧》具春林《教学月刊》2010年8月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