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赤壁赋

赤壁赋. 苏轼. 一、作者背景. 苏轼: 1037 年~ 1101 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宋代大文豪。.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 苏轼. 辛弃疾. 苏辛 ( 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书法). “ 乌台诗案”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赤壁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赤壁赋 苏轼

  2. 一、作者背景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宋代大文豪。

  3.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 苏轼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书法)

  4. “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5.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6.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 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 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7. 二、简介赋体 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 种文体,它从 先 秦 诗歌派生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律,兼有散文与诗歌的性质。 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其常采用主客问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

  8. 文赋,也叫散文赋。是中唐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它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较多地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本篇就是文赋的典型。文赋,也叫散文赋。是中唐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它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较多地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本篇就是文赋的典型。

  9. 一、生字注音 窈窕( ) 壬戌( )之秋 冯( )虚御风 桂棹( ) 嫠 ( )妇 愀( )然: 舳舻 ( ) 酾( )酒 横槊( )赋诗 杯盘狼藉( ) 枕藉 ( ) 蜉蝣( ) 匏樽( ) 挟( )飞仙以遨游 yǎo tiǎo rén xū píng zhào qiǎo lí zhú lú shī shuò jí jiè fú yóu páo zūn xié

  10. 二、词语解释 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 冯虚御风: 指旧历每月十六日。 望:指阴历每月十五 属通“嘱”,劝请。 白茫茫的水气。 冯通“凭”。虚:太虚,天空。冯虚:凌空。

  11. 鉴赏 (叙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游赏的时间、人物、方式、地点。

  12. (写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风(清风)、水(静水) ——举酒、诵诗(怡然自乐) ——月(明月) ——露(白露)

  13. (抒怀)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纵舟 ——登仙

  14. 二、三段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愀然: 正襟危坐: 侣鱼虾而友麋鹿: 渔樵: 使动用法,使……起舞/哭泣。 忧愁的样子。 端坐。 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朋友。 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15. 1. 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 2. 客的这一段话很富于感染力,能真切地打动读者, 说一说为什么达到这种效果? 箫声 景: 明月清风 情: 悲观失望 理: 人生短暂 3.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你能举出1-3句这方面的诗句吗?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 1.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4.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7. 1. 苏子对人生的积极乐观是怎样一步一步导出来的? 2. 你怎样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你从苏子的超脱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水与月的特点→水与月的启示→启示后的做法 逝者如斯未尝往 盈虚者如彼未消长 变不变 一瞬无尽 不要抱怨,让人生更得充实有意义。

  18. 苏子的阐述哲理和前面的写景抒情有什么联系?苏子的阐述哲理和前面的写景抒情有什么联系? 1. 议论时扣紧了水与月来阐发 2. 处处照应了客的话 写景抒情是哲理的基础, 哲理是写景抒情的升华。

  19.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0.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