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 地球的大氣是由氮、氧及一些微量氣體組成。太陽輻射進入地球時 , 微量氣體選擇吸收了地球的輻射能後,有部分會再反射回到地球, 大氣中有些微量氣體選擇吸收了地球的長波輻射,並能夠保存部分輻射能,因而可以使地球溫度升高 , 我們稱這種作用為大氣的溫室效應 (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ct) ; 會吸收地球長波輻射的氣體則稱為溫室效應氣體。. 溫室效應. 大陽光到達地面,使地球表面溫度升高 大氣吸收地面放出的能量 大氣吸收熱量多,散失至宇宙之熱量少 大氣有類似玻璃溫室的效應 溫室效應. 近百多來的全球氣候變化.

r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溫室效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溫室效應

  2. 溫室效應 地球的大氣是由氮、氧及一些微量氣體組成。太陽輻射進入地球時,微量氣體選擇吸收了地球的輻射能後,有部分會再反射回到地球, 大氣中有些微量氣體選擇吸收了地球的長波輻射,並能夠保存部分輻射能,因而可以使地球溫度升高,我們稱這種作用為大氣的溫室效應(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ct) ; 會吸收地球長波輻射的氣體則稱為溫室效應氣體。

  3. 溫室效應 • 大陽光到達地面,使地球表面溫度升高 • 大氣吸收地面放出的能量 • 大氣吸收熱量多,散失至宇宙之熱量少 • 大氣有類似玻璃溫室的效應溫室效應

  4. 近百多來的全球氣候變化 1860-2000年

  5. 近百來的全球氣候變化 • 全球氣溫上升趨勢明顥,平均大約上升0.6oC • 全球氣溫的變化不呈直線式,而是呈現冷暖交替的波動

  6. 溫室氣體 • 大氣中之微量氣體可吸收熱量 • 其濃度增加,加劇溫室效應,固稱為溫室氣體 • 包括CO2,O3,CH4,N2O,CO,CFC

  7. 溫室效應氣體所佔比率

  8. CO2 • 19世紀初CO2濃度270ppm • 1988年350ppm • 增加原因: • 工業化燃燒燃料,放出CO2 • 森林被伐,吸收CO2減少

  9. CO2釋放量之預測 如何量度一百多年前二氧化碳量?

  10. CO2濃度與溫度之關係

  11. 幾種主要溫室氣體的特性

  12. 各種溫室氣體的‘全球變暖潛能’

  13. 自然因素 火山灰之影響 冰的反射 太陽黑子增多 間冰期的影響 人為因素 燃燒化石燃料 伐林 過量使用CFC N2O增加 溫室效應的成因

  14. 溫室效應之影響 • 極地冰冠溶解: 1.部份山區冰川溶解; 2.海洋受熱膨脹。 • 水平面上升上升20-140mm。 • 低地及城市被水淹蓋: 1.1/3住在離海岸線不足60公里之居民受影響; 2.破壞沿海的沼澤地 / 濕地。

  15. 水平面上升之影響

  16. 溫室效應之影響 • 氣候區遷移 • 緯度愈高,氣溫上升愈高 • 低緯度:2oC, 中緯度:4oC, 高緯度:10oC • 降雨量兩極化 • 赤道、高緯度區、沙漠 • 亞熱帶、中緯度區 • 反常天氣 • 颱風、水災 • 土壤乾旱、草地、沙漠擴大:39%53%

  17. 溫室效應之影響 • 擾亂農業生產及世界糧食供應 • 加拿大北部 / 西伯利亞 (增加) • 現時之食產地 (減少) • 農作物遷移減產 • 對植被之影響 • 森林灌木林地 • 物種消失

  18. 未來氣溫上升預測

  19. 溫室效應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普遍發生氣候異常,天災頻仍的現象。 1980年夏季; 印度北方大水淹沒2/3的土地;非洲西部的長期乾旱,使若干地區飢荒遍野; 1991年中國大陸華東地區空前水患; 1995年初歐洲萊茵河出現百年大洪水、加州多年乾旱後出現大豪雨。 均使得科學界 相信:「氣候暖化」會使得今日到未來 50年間,氣候的變動(或震盪)愈來愈顯著。

  20. 溫室效應的人為成因(A組) • 木材需求↑→伐木↑ →廢氣↑ • 人口↑→浪費 ↑→廢物↑→ 燃燒廢物需要↑ →廢氣↑ • 社會發展→汽車↑ →廢氣↑ • 全球化加速→發展中國家能源需求↑→燃燒能源↑→廢氣↑ • 人類觀念轉變+醫療科技↑→人口/消費↑ →廢氣↑ • 溫度↑→冷氣使用↑→廢氣↑ • 工業進步↑→工廠↑廢氣↑ • 發展中國家發展需求→吸引外資→對廢氣排放管制↓→廢氣↑

  21. 溫室效應的人為成因(B組) • 燒煙花↑ → 氣體(CO2) ↑ • 汽車燃料 → 廢氣→ 溫室氣體 • 木材需求↑ → 伐木↑ → 溫室氣體(CO2)↑ • 人口增加 → 呼吸/需求↑ →溫室氣體 • 有機物質缺氧分解→ 揮發性有機物質(甲烷) • 雪種(雪櫃) + 發泡膠 →CFC(製造過程產生) • 恐怖活動(戰爭) → 火災 →CO2

  22. 討論 • 有甚麼方法可補救 / 解決此問題? • 在某些情況下,某個國家所採取的行動可能會對其他國家做成嚴重影響,又或現行的做法可能在未來數十年間都不是急切的,而且各國採用無污染科技的能力有很大差異。在這情況下,要找出國際性的解決方方法並不容易。 你是否同意?為甚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