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媒体对自杀的影响

WHO Research Group of Suicidal Behaviour Würzburg. 媒体对自杀的影响. Armin Schmidtke 论文宣读 北京 WHO 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开幕式 暨学术研讨会 2009 年 3 月 8 日 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系临床心理组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德国 NASP 卡罗琳斯卡 ,斯德哥尔摩 WHO/EURO 自杀研究与预防工作网络. 尽管研究结果并非完全一致,大多数研究结果证实通过模仿可学习自杀行为。 因而,目前大多数社会学家也同意媒体报道自杀可以导致自杀行为的模仿。

sandro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媒体对自杀的影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媒体对自杀的影响 Armin Schmidtke 论文宣读 北京WHO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开幕式 暨学术研讨会 2009年3月8日 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系临床心理组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德国 NASP 卡罗琳斯卡,斯德哥尔摩 WHO/EURO 自杀研究与预防工作网络

  2. 尽管研究结果并非完全一致,大多数研究结果证实通过模仿可学习自杀行为。尽管研究结果并非完全一致,大多数研究结果证实通过模仿可学习自杀行为。 因而,目前大多数社会学家也同意媒体报道自杀可以导致自杀行为的模仿。 研究结果的差异可以由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和研究的各种差异来解释。

  3.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Elisabeth Charlotte von der Pfalz 在1718年写到法国人开始采取“英国”方式(自杀),1722年这种自杀行为开始在巴黎流行。 已有一些早期线索提示印刷媒体影响 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和模仿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1774年出版。通常被引作第一个印刷媒体导致的自杀模仿案例。第一次报道预防措施。

  4.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媒体也影响对自杀行为的态度. 媒体的正面报道与自杀行为(包括“协助”自杀)接受程度高和高自杀率相关 (Schmidtke & Fekete, 1996; Fekete, Schmidtke et al., 1998, 2001, Fekete et al., 1999, Niederkrotenthaler & Sonneck, 2007))

  5.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自杀行为或意念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易被暗示的时期 各个时期 考虑 矛盾心理 决定实施自杀行为 易被暗示的时期 模仿自杀行为

  6.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在这个易被暗示的时期,媒体可以影响 - 对自杀行为的态度; - 考虑采取自杀行为; - 选择自杀方式; - “自杀行为”本身

  7. 实证研究的结果各异可由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和研究的多种差异来解释。实证研究的结果各异可由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和研究的多种差异来解释。

  8.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新近有关模仿自杀的研究 香港、美国、英国、奥地利和德国共计29项研究(Pirkis et al. 2005, Schmidtke, Schaller & Wasserman, 2007) 研究差异包括: 方法学(研究设计) 资料类型 - 人群资料 - 临床资料 自杀行为的类型(自杀或自杀未遂) 自杀死亡或未遂的方式 自杀示例与受众(观察者)的相似性 样本量

  9.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自杀行为示例与报道类型的分类 印刷媒体 自杀意念 电子媒体、网络 音乐 其它 自杀未遂 电影 自杀死亡 报道类型 真实的 虚构的

  10. 绘画 照片 戏剧 歌剧 电视报道 电影 视频 博客 描述自杀行为的视觉媒体类型 “美丽的自杀”,博客 吕克瑞西亚自杀,1512 一张照片胜过一千字的描写 使用Google 搜索网络(2009年2月): 17.900.000 “自杀图像” 2.340.000 自杀照片 47.400 自杀绘画

  11. 增加百分比 200 100 观众数量 自杀增加 增加 % 0 0 1 2 3 4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纽约日报头版天数 1. 广播 2. 广播 媒体模仿效应取决于 可理解的vs. 难以理解的 (Schmidtke & Häfner, 1988; Fekete & Schmidtke, 2004) 出版数量(Phillips, 1974; Schmidtke &Häfner, 1988; Etzersdorfer, 2000,Niedertrkrotenthaler & Sonneck, 2007) 受众数量与类型(Hassan, 1995; Schmidtke & Häfner, 1988,Etzersdorfer, 2000; Marsden & Attia, 2005;Niederkrotenthaler & Sonneck, 2007) (

  12.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模仿效应取决于 示例与观察者(可能的模仿者)的相似性: (Bollen & Phillips, 1982; Phillips, 1974; 1977; Gould & Shaffer, 1986;Phillips & Carstensens, 1986; Schmidtke & Häfner, 1988ab; Stack, 1987, 1999) 年龄:年轻人 (Gould & Shaffer, 1986; Schmidtke & Häfner, 1988ab) 种族:同一种族 (Stack, 1996) 同情的vs. 不表示同情的(Schmidtke & Häfner, 1988; Stack, 1999)

  13.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Imitation effectsdepend on 方法:自杀方式越“怪异” ,模仿的可能性越大 如自焚、跳伞、地铁自杀、从高处跳下

  14. 对“传统媒体”的建议总结 避免炒作或渲染自杀,或把自杀放在过分显著的位置 避免提供有关自杀的具体细节 认识到行为示例的重要性 为敏感读者/观众提供帮助/支持 关注自杀导致的后果 承认记者也很敏感 (WHO 对媒体的建议 2008;各国对媒体的建议)

  15.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对描述自杀行为的具体建议 WHO (1993, 2008): 媒体报道应低调 - 不炒作 - 不在头版报道 - 不报道具体细节 - 不刊登照片

  16.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建议解决方案 给媒体报道或描述自杀行为的建议 不宣传“方式”和地点 不报道为“可理解的解决问题方法” 报道提供帮助

  17. 评估研究 媒体影响求助的评估研究并不具有说服力。 媒体未能改变求助的态度或意愿(Gaigle et al., 2006)。

  18. 评估研究举例 很少有对实施媒体指南的评估研究 瑞典:实施媒体指南后炒作减少、报道质量提高 (除一种黄色刊物) 。未研究对自杀率的影响 (Michel et al., 2000)。 奥地利:地铁自杀案例 (Sonneck et al., 1994) 和媒体指南效果的研究(Niedekrotenthaler & Sonneck, 2007)

  19.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媒体合理报道的正性效果:1980-1993 年维也纳地铁系统自杀和自杀未遂 开始采用媒体指南 SOURCE: DEISENHAMMER ET AL. (1997)

  20. 新型媒体 • 歌曲/剪辑 • 视觉媒体 • - 视频 • - 博客 • - 电影 • 短信 • 视频会议 • 互联网 • 网站 • 聊天室 • 心理咨询

  21. 调查: 电影对自杀行为的描述很普遍。这种情况随时间推移而有所增加。  表演时间越来越长 表演越来越被广泛模仿  表演更可能使用枪支(美国)  表演更浪漫、更荣耀且更多被宽恕 (Pirkis et al., 2005; Schmidtke, Schaller & Wasserman, 2007)

  22. 调查: 人们对电影中自杀描述的感受  “过分夸张” 有时“像个玩笑” “粗鲁”的语言 “不是真实的生活” “不是‘病人‘生活的全部事实”  (Hartig, 1999; Finzen, 2000; Kissling, 2003; Pirkis et al., 2005)

  23. 调查: 11所欧洲电影学院或学校 8所德国电影学院或学校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答复表明“自杀”是其课程的特定内容,或表明拥有这种主题的资料。 一所英语学校的答复:  “尽管我们的课程并不教授这一主题,但制作了涉及这个主题的电影。我们很高兴能把这些电影提供您做研究。我们电影中的一个例子是动画电影‘Apart’”。

  24. 例外: 澳大利亚大学课程资源 (反应能力项目) 多媒体教程包括个案研究资料、假设的电影场景和近期自杀新闻报道的示例。 (Pirkis et al., 2007)

  25. 对电影的建议: 不过分渲染 不浪漫化 不赞同和/或强化 不描述自杀行为的正性结果 (Pirkis et al., 2005; Schmidtke et al., 2007)

  26. 视频会议 这是一篇在加拿大农村社区使用视频会议进行自杀危险评估的报道。 在视频会议中,一名精神病学家、一名护士和/或心理咨询人员评估自杀倾向。这项服务被病人和精神卫生服务人员评为非常满意。(Jung, 2004)

  27. 短信和电子邮件 一些研究项目将电子邮件交流用于自杀预防 (Wilson & Lester, 1998; Bale, 2001; Howlett & Langdon, 2004) 尚无关于这种措施预防效果的大规模研究。求助者和志愿者给于的反馈是肯定的。 (Howlett & Langdon, 2004; Krysinska & DeLeo, 2007)

  28. 互联网关于自杀的信息 语言 点击数 英语/法语 (suicide) 65.500.000 中文 (自殺; zìshā) 46.800.000 (自殺者; zìshāzhě) 1.920.000 (自滅 ; zìmiè) 1.590.000日语 (自殺; jisatsu)18.700.000 (自害;Jigai ,histor. word) 373.000 俄语 (Суицид) 1.330.000 西班牙语 (suicidio) 4.630.000 德语 (Suizid) 752.000 (Selbstmord) 1.740.000 波兰语 (Samobójstwo) 1.920.000 (Google search 28. 02. 2009)

  29. 互联网提供信息的形式 非交互式 专业 “非专业” 体系 协会和机构的网站个人和自助小组网站 心理治疗师的网站

  30. 互联网提供信息的形式 交互式 专业 “非专业” 体系 限制性新闻组 新闻组 邮件列表 邮件列表 (通常由该领域的专家来做) (通常是无限制的; 由有相似问题的人来做) 电子-治疗/“网络治疗“(机构或个体治疗师)

  31. 自杀协议的可能性 “网络自杀”

  32. Von:Toc (smg5388@yahoo.com)Betrifft:需要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的伙伴 正在寻找未来10-15年想离开这个世界的人。设定这个时间期限的原因有两个。1. 我有一条狗,她是我生命中全部的欢乐,在她需要我照顾时我不会离去。所以在她离去之后我会走。2. 我不希望随便与一个人一起离开这个世界。我希望是和好朋友一起。那需要时间。所以我需要花时间等我最好的朋友(我的狗)离去,而且试着找到另外一个愿意在那时与我一起离去的灵魂。我计划好了死去的方式(没有痛苦),两人一起去参加聚会。我希望它是一个聚会,有美妙音乐和茶点(大麻或酒)或你选择的东西。我偏爱大麻因为它可以让我失去知觉,我想那是离去的方式(幸福)。两年来我一直在尝试寻找一个有极高道德标准的人(不欺骗、不犯罪、不说谎等)。你必须诚实可敬。我不能容忍这两方面的欠缺。如果你觉得自己符合这些标准,请跟我联系,我们谈一谈。我至少有10年时间去了解你,你也是如此。我是一个退休的钢琴家、汽车修理工、狂热的Pink Floyd迷以及古典摇滚迷( Hendrix、Doors、Cream、Eagles等)。我喜欢油画、象棋、雷格泰姆音乐,最喜欢的是动物。因为它们是真正的无价礼物。如果更多的人有狗的品质,那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美好。我想是这样的。让我们在网上见面并相互了解。我不会在意任何讽刺我想法的评论。我只想认识那些真正诚实可敬的人。

  33. Von:DiUK (drowning_in_uk@hotmail.com)Betrifft:准备好去死了吗? 溺水? 有人计划好方法、地点和时间去死了吗?如果你准备好了,请与我联系。我是已经准备好了。我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这样的经验。我进行了广泛研究。如果是我自己去死,我会在床上使用一氧化碳罐和面罩 - 但是我希望溺死 - 那感觉会十分美妙。不会有任何痛苦。请注意溺水自杀并不痛苦,因为不会出现那种由于屏住呼吸和二氧化碳积聚导致的痛苦 – 因为你不需要屏住呼吸! 我在上一封邮件中部分描述了另外一个几乎溺水而死的朋友的经历。 DiUK

  34. WHOResearch Groupof Suicidal BehaviourWürzburg 交互模仿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建立自杀协议观察期: 08. 01. 01 – 06. 01. 02来源:限制性自杀论坛/档案 自杀群体

  35. 交互模仿的问题:日本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群体集体自杀 (“网络自杀”)观察期::01. 01. 2001 – 30. 11. 2005来源:日本新闻档案 自杀群体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36. 不同媒体的比较 媒体类型 效果 热线 网络小组 IG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热线 聊天 在线支持小组 OSG更多自杀威胁 Gilat & Shara 2007

  37. 控制互联网的影响非常困难 原因: 互联网的设计 互联网的使用 交互可能性 信息无限制

  38. 只有易感 的人才在网上寻求信息吗? 或者 情绪和自杀行为也能通过媒体诱导? • 调查显示情绪在/通过互联网可被诱导 • (Göritz, 2002)

  39. 互联网上的自杀预防?

  40. 使用互联网预防自杀的争论 支持反对 情感支持 不需要解决问题社区意识 困惑包容性 继发性获益较少感觉被隔离 不能发展“真正”人际关系的技巧无治疗技巧的培训很少机制处理有恶意的人依赖扩散 (Finn, 1995; Stoney, 1998, Lebow, 1998; Zuckerman, 2003; Hsiung, 2007)

  41. 优势 • 低阈值 = 低水平即可获得 • 互联网交流比真实生活更能去抑制– 咨客可更早达到这一点 • 适用于目前仅能获得有限治疗或无法获得治疗的群体,如 • 残疾人、聋人 • 居住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人 • 对治疗有矛盾心理的人 (Dunaway, 2000)

  42. 支持的观点 • 互联网上新闻组可为有自杀倾向的人提供匿名表达绝望、无助和困境感觉的机会,并可在他们不信任周围的人或不想与医生和心理学家等专业咨询人员面对面交流时获得反馈。 • 在这儿有自杀倾向的人可以找到 • 不需要暴露任何事 – 一种对他们经历的接纳和理解,无法在真实生活中获得。真实生活中他们害怕误解、病耻感、住院和监测。 • Lindner & Fiedler 2001

  43. 给新闻(支持)组在其成员自杀后的建议 建议与印刷媒体相同: 不将死者理想化或浪漫化 不描述方式和地点 不把自杀报道为无法解释的或达到目的的手段 (Hsiung, 2007)

  44. 给新闻(支持)组的建议 不允许鼓励自伤 不允许粘贴自杀指南 不允许错误报道自杀行为、意念或死亡 提供支持和教育 建议网络和真实生活中的资源,包括合格的治疗 获取高危个体的IP地址 明显存在即刻危险时,告知当地的急诊服务 (Hsioung, 2007).

  45. 互联网专业互动自杀预防举例 国际益友会:自1994年开始通过e-mail联系 在通过e-mail联系的人中,80%的人描述自己有自杀倾向;而通过电话联系的人仅有25%。 (Farmer & Borton, 1995) 德国一些热线 (如 科隆、克雷菲尔德):大多数写e-mail的是年轻人、有自杀倾向、无助、对心理治疗持矛盾看法。 (Dorrmann, 1998)

  46. 自杀预防机构应增加对互联网的利用,提供真实信息和专业帮助。自杀预防机构应增加对互联网的利用,提供真实信息和专业帮助。 降低求助阈值,但可能挽救那些通过e-mail联系对治疗有矛盾心理者的生命。

  47. WHO FORSCHUNGSGRUPPEWÜRZBURG 谢谢您的观注! EU/WHO 研究小组 Dr. C. Löhr DP K. Benkelmann DP J. Wohner DP I. Sel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