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富阳市教研室 王乐平 2012 年 11 月

能力 · 方法 —— 从九年级教师需求、困惑谈八年级教学. 富阳市教研室 王乐平 2012 年 11 月. 一、九年级教师的需求与困惑. 1 、史实性掌握与落实不够、 “ 对接 ” 差 —— 是不是 “ 理解 ”“ 方 法 ” ? 2 、主题式(小专题式)整理知识时难度大 —— 前后联系、 统整? 3 、涉及 “ 材料 ” 题、思维含量大一些(原因、分析)时较难 下手, 上不去 —— 平时教学难度有无?有无 关注 “ 能力 ” 设 计? 4 、 A 率上不去(出不来).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富阳市教研室 王乐平 2012 年 11 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能力·方法 ——从九年级教师需求、困惑谈八年级教学 富阳市教研室 王乐平 2012年11月

  2. 一、九年级教师的需求与困惑 1、史实性掌握与落实不够、“对接”差——是不是“理解”“方 法”? 2、主题式(小专题式)整理知识时难度大——前后联系、 统整? 3、涉及“材料”题、思维含量大一些(原因、分析)时较难 下手,上不去——平时教学难度有无?有无关注“能力”设 计? 4、A率上不去(出不来)

  3. 二、关注“整体”(主题)、能力、方法的教学二、关注“整体”(主题)、能力、方法的教学 1、关注“整体”“主题”教学(如何将分散的知识统整在大小 “主题”下?) (1)从内容上处理 :一课内容 : 跨课内容(几课或一个单元) (2)从形式上看 :一课内容或一单元内容的整理(目录、一二级标题、关键词提炼、表 格等) :题目练习的形式 (3)从能力上看:要体现梯度(既要有史实,又要有原因、影响、评价等 分析)

  4. 示例1(整理):“农牧文化的交融”一课内容的“主题”整理示例1(整理):“农牧文化的交融”一课内容的“主题”整理 原因(背景)——多个政权并立(北宋、南宋) 表现——战争 + 相互学习——得出交融的二种途径 影响——政治上民族融合(尽管战争带来破坏),总 体上促进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观点提升)

  5. 示例2(题目主题): “农牧文化的交融”一课内容 材料一 地图(北宋、南宋图)、、、、、 材料二 契丹西夏文字图片、、、、、 (1)反映这一时期的什么现象?( ?+ ?) (2)材料一 现象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消极、积极) (3)分析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少数民族、南下、吸收) (4)综合上述,你认为这一时期有何显著特征?并对这一特征 谈谈你的看法。(农牧文化交融,看法:民族融合、中华 文明多姿多彩、、、)

  6. 地方行政 中央机构 皇帝 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 陪审法庭 示例3(题目或练习的“主题”凸显):跨课内容 题目: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有着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1 古希腊政治结构 图2 秦朝政治结构 (1)图1古希腊的政治结构主要反映了希腊哪一城邦的民主制情况?结合 所学,写出与图2秦朝政治结构有关的政治制度一个。 (2)结合所学,二者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3)简要评述希腊与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作用与局限。

  7. 答案: (1)图1古希腊的政治结构主要反映了希腊哪一城邦的民主制情况?结合 所学,写出与图2秦朝政治结构有关的政治制度一个。 雅典。皇帝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制。 (2)结合所学,二者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希腊:人民主权(或民主制)。中国:皇权至上(或君主专制制度) (3)简要评述希腊与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作用与局限。 希腊:作用——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这有利于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比起奴隶专制制度是一种极大地进步;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语言表述不求相同,意思相近即可) 局限——真正能够享受民主的只是少数男性公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权利。(语言表述不求相同,意思相近即可) 中国:作用——巩固中央统治,扩大疆域;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营建公共水利工程;加强政府办事效率等。(语言表述不求相同,意思相近即可) 局限——皇权过于集中,个人专行,容易犯错误,不利于民主的发展;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盛行;权力分配失衡等。(语言表述不求相同,意思相近即可)

  8. 2、关注能力 (1)对“能力立意的内涵”要有所了解(会提高上课的起点,备课有所体现) :史料解读能力——强调史料解读的方法与技巧。 :信息提取能力——提取必须综合思考,必须明确主旨。 :思维辨析能力——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哲理性,以史带论并能总结规律,进行理性思考。要有联系的意识,推理的能力。 :教材阅读能力——教材知识的整合与梳理、提炼与概括、 分析与评价。 :知识应用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认识、调动相关知识来运用等。

  9. (2)提高“能力”的举措——关注“过程”教学(过程的理解)(2)提高“能力”的举措——关注“过程”教学(过程的理解) :“材料”引入——作用:置于新情境、阅读提取信息能力、 史论结合、知识转移运用等 :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设计——作用:起到知识重组、前后知 识联系、不同能力训练(比较、概括、分析、评价、理由、论据等) (目的——通过新情境、问题来调动知识运用,有些是单个、直接的,有些是多个、整合的。而不是直接的“背”出来。)

  10. 示例1:材料引入——以“农牧文化的交融”为例示例1:材料引入——以“农牧文化的交融”为例 材料: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个高峰。在政治上,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在经济上,原本从事游牧的契丹、西夏等民族学会了农耕、纺织、制瓷等,还发行金属货币,形制完全仿汉族传统的圆形方孔钱;文化上,《论语》《千字文》等汉族儿童启蒙读物在他们辖境内也相当普及,契丹、西夏文字的笔划、结构与汉字相似;风俗上,饮茶之风盛行各国。同时汉族百姓穿戴契丹等游牧服饰成风,以至皇帝下诏禁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参考 问:根据材料,概括民族交融的主要特点。 (指导:提取信息的能力,如何提取?如何整合?) 问:中华文明在农牧文化的融合中更加多姿多彩。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民族交融的途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指导: 途径有哪些?如何检索知识? 认识如何答?)

  11. 答案:问1:根据材料,概括民族交融的主要特点。答案:问1:根据材料,概括民族交融的主要特点。 答:民族交融具有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 具有相互性(既有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也有汉族向少数民族学 习的。) (如有其他正确的也可) 问2:中华文明在农牧文化的融合中更加多姿多彩。综合材料及所学知 识,从民族交融的途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和亲政策有利于民族间的交融;具有汉化内容的改革也促进民族间 的交融;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交融的主要途径(也是交融 的主要表现);民族间的战争尽管加重灾难但也是民族交融的途径 之一。 (如有其他正确的也可)

  12. 示例2——思维含量的问题: 丝绸之路先后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从西汉到宋元,对外交流路线逐渐由陆上为主转为海上为主。 问:结合所学分析,从西汉时期到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交流路线由陆上为主逐渐转变为海上为主的原因。 (此问的特点:用一小问的形式将上过的内容进行全方面的思考,调动,还有:语言如何组织?) 答案: 西北:两宋时期,西北多种政权并立,影响中原地区的 对外交通。 南方:政治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造船技术提高

  13. 示例3:简单的知识“能力”处理 :阿拉伯文化表现——有何特点(在罗列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 :“光荣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如何理解? :16世纪著名画家所作的名画《雅典学院》(另一说法为:雅典学派)。这幅画记录了什么历史景象?产生这种氛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 原因:雅典确立了民主政治,优越的政治制度为公民的思想与言论自由提供了政治保障。 感想: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是思想文化发展的条件,民主制度是思想活跃的重要保障,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宝贵财富等。)

  14.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说明:两个“制”都是指地方管理制度。)请你结合所学,举出“周之失在于制”的具体史实依据。: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说明:两个“制”都是指地方管理制度。)请你结合所学,举出“周之失在于制”的具体史实依据。 答案: 各封国后来实际上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权威受到挑战。(或先后出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局面)

  15. 说明:“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的 : “过程”的理解——体现在课堂中、具体的学生思维反馈中、 表达与动手写——要有思考与表达的时间与 机会,对错误的要及时纠正,有的要形成“套路”提供给学生。 :“模型”的建构——学生答题的普遍现象:不知从何角度,答到哪里算哪里 (1)宏观模型: 原因、影响意义——内 、外 /主观、客观 / 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交等。 评价——积极、消极/ 功、过/具体后的总体评价等。 事件的比较——哪些角度? (2)微观模型: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16. 例1——从西汉到宋元,对外交流路线逐渐由陆上为主转为海上为主。(哪些角度?哪些因素?) 答案: 西北:两宋时期,西北多种政权并立,影响中原地区的 对外交通。 南方:政治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造船技术提高

  17. 例2:“发电机”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例2:“发电机”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静的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些发明。) (建构:日常生活有哪些方面(书上讲了哪些?有几处讲到?要不要归类?) 答案:照明:电灯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油灯照明的时代; 通讯:电话的发明使信息交流更便捷; 交通:电车的发明使交通更便捷; 其他:各种家用电器的发明既减轻了家务劳动, 节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18. 例3: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分析说明工业文明扩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破坏性”影响例3: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分析说明工业文明扩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破坏性”影响 :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中国失去了领土完整权; :开五口通商(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门户被打开;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必须和英国协商——使中 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总之,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之:布局的重要性——正确的“建模”(模型),决定思考的方向。

  19. 3、方法——学法、教法、方法的方法 (1)记忆方法(略) (2)整理的方法(表格、方位、图式、主题提纲式等) (3)比较及方法(不同的国家管理形式:希腊民主制、秦 朝专制制、、、、) (4)逻辑推理方法(秦统一措施——意义的分析)

  20. (5)方法的方法(方法化) 示例:主观题的审题与解题方法,可提炼为“三定法”,进行方法化处理如下:

  21. 还可:原因分析示例(秦统一原因——角度) 比较示例(哪些角度示例) 影响分析示例(、、、、、) 、、、、、 都可采取这一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2. 4、帮助学生“理解”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接”知识的能力)——细节处理、4、帮助学生“理解”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接”知识的能力)——细节处理、 细节突破、易错易混分析、知识的变通理解等 (1)细节处理: 概念性知识应通过材料、图示、举例、分点等进行剖析—— 如宗法制——图示 嫡长制——举例 孔子的思想——分点(政治思想即儒家思想、还有教育思想)等。 (2)细节突破:材料引入、问题引导方式——如雅典民主制中的“陶片放逐 法”的利与弊(直接民主,初级阶段) (3)“易错易混”提示——宗法制与礼乐制、分封制 / 丝绸之路、新丝绸 之路、陶瓷之路 / 儒家中的孔子与孟子思想的不同等。 (4)知识的变通理解——还可怎么说?例:秦的统一措施的深远意义 (变通理解往往要结合现实,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学生更理解一些)

  23. 总之:主题+能力+方法+理解——强调的是 “过程与 方法”——追求的是能力与方法。 三、说明 1、“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中最主要目标、教学最薄弱、也是最有潜力之处。 (转变理念——从“程序”性的“找”“过”知识 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2、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特的教学处理。 (对原有课件:整体的逻辑、主题、能力体现等进行思考并调整) 3、一定要有“历史味”(原因、影响、特点等分析、史论结合、史实性知识) 4、增强历史趣味,须补充些课外知识(如中东局势力、成语故事、影视片介绍 等) 5、平时要进行“片断”式、案例式积累——形成自己的多种想法与做法——找 一个主题进行打包——形成论文或课题研究。(成果意识)

  24. 愿每一位教师在思考尝试中收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