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复习旧课: 1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昼夜交替原因是什么? 3 、晨线和昏线如何判断?

复习旧课: 1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昼夜交替原因是什么? 3 、晨线和昏线如何判断?.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 测试要求: 1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3 、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概况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昼夜长短变化 四、四季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概况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测试要求: 1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复习旧课: 1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昼夜交替原因是什么? 3 、晨线和昏线如何判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习旧课: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昼夜交替原因是什么? 3、晨线和昏线如何判断?

  2.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 测试要求: 1、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3、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

  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概况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昼夜长短变化 四、四季五带的划分

  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概况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测试要求: 1、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 周期和速度 一、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 1、概念: • 2、轨道: • 3、方向: • 4、周期: • 5、速度: 接近正圆的椭圆 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365天6时9分10秒 =1恒星年 近日点速度快(一月初) 远日点速度慢(七月初)

  6.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西向东(南极顺时针,北极逆时针) 自西向东 23小时56分4秒 1恒星日 365天6时9分10秒 1恒星年 赤道面 黄道面 角速度 :15度/时 线速度:赤道向两极递减 远日点速度慢 近日点速度快

  7. 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 1、概念: 2、度数: 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和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的交角。 黄赤交角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8.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形成原因: 2、变化规律: 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北纬23°26′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南纬23°26′即南回归线。 冬至日到第二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自南纬23°26′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北纬23°26′即北回归线。

  9.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 1、概念: 2、周期: 365日5时48分46秒,叫1回归年。

  10. 小结: 公转 黄道面 斜身 绕日 方向不变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年移动 黄赤交角 23026/ 自转 赤道面

  11.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的概念: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12.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不同地点) 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不同时刻)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3. 记忆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1、夏至日:北北大,南小 2、冬至日:南南大,北小

  14. 课堂总结: 一、地球公转的概况 1、概念、轨道、方向、周期、速度 2、黄赤交角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周期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

  15. 课堂练习: 1、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0N) B、肯尼迪(280N) C、酒泉(400N) D、库鲁(50N) 2、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广州 D、南极长城站 D C

  16. 课堂练习: B 3、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端午节 B、国庆节 C、劳动节 D、教师节 D 4、“十·一”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17. 课堂练习: D 5、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度数永远不变 C、随公转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少 D、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 6、在地球表面,决定太阳直射最北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D

  18. 课堂练习: A (1)图中__________时期直射点向北移动,___________时期直射点向南移动。 (2)当太阳直射________点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3)当太阳直射_________点时,北京昼夜等长。 (4)A、B、C、D四点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其公转速度较。 DAB BCD B AC 较快 D

  19. 谢谢!

  20. 复习旧课: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1. 第二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 三、昼夜长短变化 四、四季五带的划分 测试要求: 1、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2、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

  22.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 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 昼弧与夜弧相等则昼夜等长。 注意: 赤道上昼夜等长 春分日与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23.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日 秋分日 北回归线 赤 道 赤 道 夏至日 2、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 1)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 2)秋分~次年春分(冬半年):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 南回归线 冬至日

  24. 3、另一种规律概括: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25. 小结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平面 黄道 平面 赤道 交角 黄赤 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的 变化 季节 昼夜长短的 变化 纬度 太阳高度的 变化 季节 太阳高度的 变化 纬度 四 季 五 带

  26. 四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 1、四季变化的原因: 随着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27. 四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理解其成因 2、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2)气象四季: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28. 四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3、五带的划分 (1)划分方法: (2)作用: 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29. 课堂总结: 三、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 2、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 四、四季五带的划分 1、四季变化的原因 2、四季的划分 3、五带的划分

  30. 课堂练习: B 1、北半球正值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1. 课堂练习: D 2、当地球运动至图1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2. 课堂练习: B 3、在下列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广州 B.哈尔滨 C.北京 D.上海 4、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整个北极圈的时间范围是 A.从春分到夏至 B.从秋分到冬至 C.从夏至到秋分 D.从冬至到秋分 A

  33. 课堂练习: 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6、“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海的昼夜长短情况和 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白昼还在变长 B、昼长夜短,但是白昼还在变短 C、昼短夜长且白昼还在变短 D、昼短夜长,但是白昼还在变短 B A

  34. 课堂练习: 3、读地球光照图,回答: (1)A、B两点此时 是日出还是日落:, (2)此时,北京时间 是月日时。 (3)图中从A到B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是:。 (4)此时,广州是季(春、夏、秋、冬)。 日落 12 22 24 昼渐长,夜渐短 冬

  35.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