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2009 年高考复习历史 新 旧 教材要点融合提示 乌鲁木齐市第 101 中学 李 远

2009 年高考复习历史 新 旧 教材要点融合提示 乌鲁木齐市第 101 中学 李 远.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已经逐渐把新旧教材的主体内容揉合在一起,为了便于考生在考前最后几天调整思路使之适应高考,特将旧教材按新课标必修教材的顺序进行排列,高三历史老师有条件的尽可能联系新教材,最好结合考题把要点对学生再简单地举例提示一下,因为学生不大可能也没有时间去接触新课标教材,需要老师发挥知识和经验的优势帮助学生共同解决。. 中外政治文明史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 ( 1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tann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2009 年高考复习历史 新 旧 教材要点融合提示 乌鲁木齐市第 101 中学 李 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9年高考复习历史 新旧教材要点融合提示 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李 远

  2.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已经逐渐把新旧教材的主体内容揉合在一起,为了便于考生在考前最后几天调整思路使之适应高考,特将旧教材按新课标必修教材的顺序进行排列,高三历史老师有条件的尽可能联系新教材,最好结合考题把要点对学生再简单地举例提示一下,因为学生不大可能也没有时间去接触新课标教材,需要老师发挥知识和经验的优势帮助学生共同解决。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已经逐渐把新旧教材的主体内容揉合在一起,为了便于考生在考前最后几天调整思路使之适应高考,特将旧教材按新课标必修教材的顺序进行排列,高三历史老师有条件的尽可能联系新教材,最好结合考题把要点对学生再简单地举例提示一下,因为学生不大可能也没有时间去接触新课标教材,需要老师发挥知识和经验的优势帮助学生共同解决。

  3. 中外政治文明史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西汉)郡县制于封国制的并存 (3)(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4)(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和科举制的发展 (5)(元朝)行省制度 (6)(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大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 (7)(清朝)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严酷的文字狱

  4. (三)古代选官制度 (1)(两汉)察举制 (2)(隋唐)科举制 (3)(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4)(明朝)八股取士 (四)地方行政制度 (1)(秦朝)郡县制 (2)(西汉)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3)(元朝)行省制度 (4)(明清)僧官制度、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五)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制度 (1)契丹兴起和建国(蕃汉分治制度) (2)金的建立(猛安谋克制度) (3)满洲的兴起和建国(八旗制度)

  5. 二.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和中国 (2)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3)鸦片战争的经过 (4)《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背景 (2)黄海、辽东、威海之战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3)《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4)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6.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形成 5·辛亥革命之“严守中立”  6·国民大革命之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帝国主义的干涉 7·日本大举侵华: (1)“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3)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瓦窑堡会议 (4)“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8·抗日战争: (1)“七七事变” (2)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3)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4)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9·内战爆发之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7.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农民阶级的政治斗争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农民阶级的政治斗争 (1)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和西征、《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口号、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2、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1)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历史意义和教训) (2)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背景: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纲领、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经过: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严守中立”和 “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意义: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3)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背景、兴起、内容和影响)

  8. 3、无产阶级的政治活动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人运动高潮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工农武装起义、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3)人民解放战争 背景;主要事件: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重庆谈判和“双十协议”、政治协商会议; 经过:全面内战的爆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结果: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获胜的原因

  9. 4、各阶级联合斗争 (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爆发和经过、历史意义) (2)国民大革命 (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国民革命的发展(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国民革命的失败(帝国主义的干涉、“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①背景:日本的逐步扩大侵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②主要事件:抗日战争的爆发(七七事变)和国共联合抗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③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④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百团大战、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10. 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新课标) (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3)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近代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11. 四.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治协商会议) 2.建国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 (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之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战争)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 5.“文化大革命” (开始、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6.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12. 五.中国的对外交往与对外关系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1)两汉: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与西亚欧洲的往来(2)隋唐:和新罗的往来、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和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往来五.中国的对外交往与对外关系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1)两汉: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与西亚欧洲的往来(2)隋唐:和新罗的往来、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和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往来 (3)明清:郑和下西洋、华侨与南洋的开发、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3. 2、近代屈辱外交 (1)晚清:《南京条约》附件之五口通商章程、《天津条约》之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合约》之外务部、使馆区、镇压反抗 等 (2)南京临时政府之《告友邦书》 (3)北洋军阀政府:五四运动背景之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之反帝要求;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4)南京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之 系列协议;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之废除治外法权 3、新中国外交(1)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2)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3)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14. 六.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简况和各民族关系1.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1)诸候争霸和兼并战争 (2)民族融合2. 秦汉 (1)秦朝统一之征匈奴、越族; (2)(两汉)匈奴的兴衰、张骞通西域、西南夷与百越

  15. 3.隋唐 (1)突厥崛起和衰落 (2)从回纥到回鹘 (3)靺鞨和渤海国 (4)南诏的崛起 (5)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 4.两宋时期 (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宋辽的和战 (2)西夏的建立、宋夏的和战 (3)金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 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4)蒙古的兴起、忽必列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5.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明清 (1)满洲的兴起和建国 (2)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的加强 (3)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 (4)“改土归流” (5)台湾府的设置

  16. (二)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东北地区:靺鞨和渤海国之黑水、渤海都督府;元朝行省制度之辽阳行省;明朝疆域图之奴尔干都司;清朝疆域图之黑龙江、盛京、吉林三个将军辖地;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尼布楚条约)(2)西南地区:秦朝统一之管辖珠江流域;西汉西南夷与百越之设置郡县;唐朝南诏的崛起之册封云南王;元朝统一之忽必烈征服大理、行省制度之云南行省;明清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3)西北地区:西汉张骞通西域之西域都护的设置;唐朝突厥崛起和衰落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清朝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之平定噶尔丹叛乱、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安置土尔扈特回归;清朝疆域之乌里雅苏台和伊犁将军(二)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东北地区:靺鞨和渤海国之黑水、渤海都督府;元朝行省制度之辽阳行省;明朝疆域图之奴尔干都司;清朝疆域图之黑龙江、盛京、吉林三个将军辖地;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尼布楚条约)(2)西南地区:秦朝统一之管辖珠江流域;西汉西南夷与百越之设置郡县;唐朝南诏的崛起之册封云南王;元朝统一之忽必烈征服大理、行省制度之云南行省;明清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3)西北地区:西汉张骞通西域之西域都护的设置;唐朝突厥崛起和衰落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清朝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之平定噶尔丹叛乱、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安置土尔扈特回归;清朝疆域之乌里雅苏台和伊犁将军

  17. (4)西藏地区:元朝行省制度之宣政院;清朝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各民族共同繁荣之西藏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4)西藏地区:元朝行省制度之宣政院;清朝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各民族共同繁荣之西藏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 (5)台湾地区:元朝行省制度之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台湾府的设置;《马关条约》之割台湾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之《开罗宣言》;“将革命进行到底”之国民党败退台湾;“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海峡两岸的交流。3、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大团结(1)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2)各民族共同繁荣

  18. 七.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确立(一)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七.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确立(一)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的背景与进程 (2)君主立宪制的形成2.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1)三级会议和大革命的爆发 (2)革命的进程: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雅各布宾派统治时期 (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

  19. 3.美国的建立 (1773-1783独立战争) 4.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5.美国内战 6.中国辛亥革命 7.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之二月革命

  20. (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权利法案》2.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787年宪法、第一届联邦政府、美国内战3.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之1791年宪法、吉伦特派统治时期之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拿破仑帝国之系列法典、1848年第二共和国建立、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巴黎公社背景之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4.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统一之第二帝国的建立5.俄国民主政治建设: 俄国1861年改革、十月革命的胜利 和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二月革命6.日本:明治维新

  21. 八.中外重大改革1、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春秋时期的变法2、地主阶级的改革八.中外重大改革1、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春秋时期的变法2、地主阶级的改革 (1)先秦:战国时期的变法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王安石变法 (3)近代:晚清三次新政:洋务运动;光绪帝主持戊戌变法;清末“新政”3、资本主义的改革 (1)中国:康梁推动的戊戌变法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22. (3)日本:明治维新 (4)美国:罗斯福新政 (5)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美国、日本和西欧的改革3、社会主义的改革 (1)中国:建国初之土地改革运动、三大改造的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改革开放的成就、走自己的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高举邓小平的理论伟大旗帜、世界史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苏联和东欧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战后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

  23. 九.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1、社会主义兴起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4)列宁主义的诞生2、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2)向社会主义过渡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A.苏联的建立 B.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24. 3、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期 (1)战后初期的苏联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4)东欧的变革 (5)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结合中国史) (6)东欧剧变 (7)苏联解体

  25. 八.中外重大改革 1、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春秋时期的变法 2、地主阶级的改革 (1)先秦:战国时期的变法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王安石变法 (3)近代:晚清三次新政:洋务运动;光绪帝主持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3、资本主义的改革 (1)中国:康梁推动的戊戌变法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3)日本:明治维新 (4)美国:罗斯福新政 (5)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美国、日本和西欧的改革 4、社会主义的改革 (1)中国:建国初之土地改革运动、三大改造的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改革开放的成就、走自己的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高举邓小平的理论伟大旗帜、世界史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苏联和东欧(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战后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东欧的变革)

  26. 九.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兴起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4)列宁主义的诞生 2、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2)向社会主义过渡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A.苏联的建立 B.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27. 3、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时期 (1)战后初期的苏联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4)东欧的变革 (5)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结合中国史) (6)东欧剧变 (7)苏联解体

  28. 十.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两次世界大战、三大国际关系格局)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 第一次世界大战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巴黎和会的召开 (2)《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3)国际联盟的成立 (4)华盛顿会议

  29. 3、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5)慕尼黑阴谋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7)苏德战争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置、两极格局的形成 (2)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5、世界多极化趋势 (1)战后西欧、日本之崛起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4)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30. 中外经济文明史 十一 古代中国经济1.历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A.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B.土地所有制的变迁(2)魏晋南北朝:A.江南经济的发展 B.均田制(3)隋唐: A.隋朝的建设 B.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4)明清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 D.资本主义萌芽 E.对外贸易2、历代主要经济制度(1)封建社会三种土地所有制(2) 赋税制度:A.(两汉)编户齐民 B.(隋唐)沿用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C.(北宋)王安石变法之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D.(明清)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31. 十二: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 1、中国早期工业化(1)起步: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早期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整体发展:戊戌变法背景之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背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3)曲折前进:(抗战期间的艰难处境) 2、社会主义现代化(1)过渡时期⑴严峻的经济形势 ⑵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⑷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⑸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⑹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32.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⑺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⑺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⑼“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 ⑽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⑾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⑿十一届三中全会 ⒀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⒁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⒂改革开放的成就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3. 十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十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早期资本主义经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之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法国大革命 的爆发背景之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经 济状况、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2、19世纪初期到中期: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的扩展、工业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之第一次经济危 机、第一国际成立背景之1857年经济危机3、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产生、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英 法经济的缓慢发展、日俄经济的发展4、一战后二战前: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5、二战后: 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特点、影响;战后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美国、西欧、日本之经济发展、1973年的石油危机

  34. 十四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 1、16-18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之商业革命2、19世纪早期到中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4、二战后到两极格局结束后: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35. 世界思想文化科技史 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先秦时期: (1)老子和孔子 (2)百家争鸣 2.秦汉: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之焚书坑儒 (2)秦汉时期的哲学与宗教 3.魏晋南北朝:(1)道教、佛教 (2)唯物论思想家 4.宋代:理学 5.明清:(1)八股取士 (2)文字狱 (3)进步的思想家

  36. 十六 近现代的思想解放 1.新思想的萌发 2.洋务派与顽固派 3.戊戌变法背景之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发 展和传播 4.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内容、影响 6.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之 理论、遵义会议、中共七大的召开; 7.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37. 十七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1、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2、欧洲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兴起、法国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3、19世纪三大进步思潮: 工业革命影响之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民族主义4、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5、前两次工业革命之主要成就6、现代科学技术: 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发展、特点、影响

  38. 十八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先秦:天文、物理、扁鹊 (2)(秦汉)科学技术 (3)(魏晋南北朝)科学技术 (4)(隋唐)科学技术 (5)(宋元)科学技术 (6)(明清)古典科技著作的涌现2、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回顾历代经济发展)3、中国古代其他文化成就: (1) 先秦:文学、艺术 (2)(秦汉)史学、文学、雕塑、绘画 (3)(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 (4)(隋唐)文学、艺术 (5)(宋元)文学 (6)(明清)明清小说、类书、丛书的编纂、西学东渐

  39. 十九 中外统一与分裂 1、中国古代: 秦朝的统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开国、隋唐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各地方的管辖)、北宋建立和分裂 局面的结束、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元朝)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朝的建立、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含对各地方管辖)、戚 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2、近代史上之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独立统一(略) 3、当代: “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 4、世界史:美国内战、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

  40. 二十 封建盛世局面: 两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唐朝“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 清朝的康雍乾时期

  41. 二十一 列强侵略和民族解放和复兴运动1、14-16世纪: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2、17、18世纪: 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3、19世纪初期到中期: 亚洲革命风暴、印度民族大起义4、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亚洲的觉醒5、20世纪30年代: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的侵略、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6、二战后: 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发展、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

  42. 台湾问题1、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 英、法、美、日。(注意荷兰是在明朝侵占台湾)。 2、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50年: 1895年根据《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战胜利后,根据1943的《开罗宣言》,中国收回台湾。3、台湾人民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 义军首领:丘逢甲、徐骧。黑旗军:刘永福。4、台湾的统一问题: 1979: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统一、“三通”。  国防部宣布停止炮轰金门(“三通”:通邮、通商、通航) 1981: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第三次国共合作,对台政策与后来的港澳相比,可保留军队。 1984:邓的“一国两制”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在香港首先应用,香港高度自治不包括外交、国防事务)。5、两岸交流: 民间交往日益频繁、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但分裂势力、外国反华势力阻碍统一。

  43. 中国近代化的窗口和民族资本主义问题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就是广东:中国近代化的窗口和民族资本主义问题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就是广东: 因林则徐设立译馆,使广东最先看到外部世界。2、近代中国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地区也是广东: 林则徐虎门销烟;陈连升、关天培壮烈牺牲;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建立于广东: 柏贵的广东巡抚院。另有英法的联军委员会 (注意联系八国联军侵华时建立的天津都统衙门、北京联军司令部)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 继昌隆缫丝厂(陈启元);陈联泰机器厂(陈淡浦)。 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 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时间、内容、影响)。 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省港大罢工(1925年,长达16个月,当时世界最长。是五卅一部分)广东革命根据地(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927个年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政权。

  44. 6、广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三个特区(深、珠、汕)。二个开放城市(广、湛)。一个经济开放区(珠三角)。原因: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华侨众多。注意:最先开放两省是广东、福建;最先改革的两省是安徽、四川。 7、广东历史人物: 农民阶级:洪秀全、洪仁玕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孙中山。 8、《资政新篇》: 1859,洪仁玕。最早的近代化方案:最早提出以法治国、最早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最早提出新式学堂、最早提出平等外交。 9、近代企业: 外商企业;鸦片战后出现;甲午战后发展(《马》把办厂条约化、合法化)。 对中国民族企业起着阻碍和客观促进的双重作用。 洋务企业:六十年代开始;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其破产。是中国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工业革命。

  45. 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是封建性企业;民用企业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是封建性企业;民用企业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民族企业:旧中国: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发展春天;国民党时期日益萎缩。带有半殖半封性质:重工业基础薄弱;外国资本和封建经济占优。过渡时期:合理调整工商业;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五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官僚资本:以四大家族为代表,产生发展于蒋介石统治时期;建国初没收。控制国家经济命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10、新中国工业化: 七届二中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土地改革: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一五计划:1953,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开始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中共八大: 1956,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6. 再 见 再 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