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关于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朱跃跃. 课题研究的问题和困惑:. 课题研究真的是 “ 花瓶 ” 吗? 课题研究的结果都必须是 “ 成功 ” 的吗? 如何处理工作和研究的关系 ? 如何借鉴 “ 他山之石 ” ? 理论真的只能作为 “ 糖衣 ” 吗? 怎样的研究报告才算 “ 规范 ” ?. 教师研究的问题和困惑:. 什么是教师的研究? 教师应该研究什么? 教师该做怎么样研究?. 一、什么是教师的研究?. 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学会并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学习、实践、反思中提炼出有借鉴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规律和思想。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关于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课题研究的几个问题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朱跃跃

  2. 课题研究的问题和困惑: 课题研究真的是“花瓶”吗? 课题研究的结果都必须是“成功”的吗? 如何处理工作和研究的关系? 如何借鉴“他山之石”? 理论真的只能作为“糖衣”吗? 怎样的研究报告才算“规范”?

  3. 教师研究的问题和困惑: • 什么是教师的研究? • 教师应该研究什么? • 教师该做怎么样研究?

  4. 一、什么是教师的研究? • 善于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学会并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学习、实践、反思中提炼出有借鉴意义的教育教学方法、规律和思想。 —在研究意识下工作

  5. 二、课题研究对教师的作用: 把握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改进工作—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价值

  6. 心理学研究表明: •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要,但教师工作的主体性,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具有迫切的发展需要;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创造、成就的需要;教师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自尊的需要。

  7.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苏霍姆林斯基

  8. 二、研究什么? (关键:选题) 在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在实践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在对比研究中寻找空白点

  9. 他人的成功经验: • 例:《扑克游戏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李阳经典语句学习卡片 • 宁夏周斌老师的双层英语扑克

  10. 自己的成功经验: • 例:《良性暗示在高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 在教学上取得成效后,又在班主任工作;教学管理;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进行尝试

  11. 在现实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初中科学新教材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误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12. 在对比研究中寻找空白点: • 例: • 《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教学设计研究》 • 《教育心理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13. 提炼课题的原则: • ①实:有实用推广价值,即实效性 • ②新:有新意,即对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深入挖掘和巧妙利用,反映出自己(或学校)的个性。 • ③小:切入口小,宜于操作

  14. 三、怎么研究? • 理论学习是前提 • 设计好实施方案是基础 • 结合教学实践,及时反思、积累是根本 • 善于总结是关键

  15. 理论学习是前提: • 专题式理论学习 • 问题式理论学习 • 注意理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16. 2、设计好实施方案是基础: • 以《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与探索》为例

  17. (一)题目明确 1、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 2、要求:简明扼要,有鲜明的特点。

  18. 下面题目存在什么问题? • 《小学国学教育启蒙浅探》 • 《小学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 《推进一功四化,提高学区的教学质量》

  19. (二)思路清晰: • 为什么要研究? • 研究什么? • 怎么研究?

  20. 1、为什么要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 (1)社会、教育背景 (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2)现实背景(即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怎么研究?

  22. (1)寻找理论依据: • 要以理论依据为指导,不要理论 实践两张皮。 • 研究过程的分析要依据这些理论。

  23. 布鲁姆的“先决情感特点”理论: • 所谓先决情感特点,指的是学习者对所学课程所持的情意、态度、兴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布卢姆认为,这种先决情感特点在学生中起25%的影响力。

  24. 三大策略: 情感关怀策略 目标激励策略 扬长避短策略

  25. 采取这三大策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情感方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始终感到自己有学习的能力,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就感,这样他就具有后继学习的情感基础了。但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表现特征都有所不同,在大班额条件下要全面实施有所困难,我们只能在目标学生身上进行尝试。采取这三大策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情感方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始终感到自己有学习的能力,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就感,这样他就具有后继学习的情感基础了。但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表现特征都有所不同,在大班额条件下要全面实施有所困难,我们只能在目标学生身上进行尝试。

  26. (2)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 • 该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及研究进展的情况(作者 、出处) ; • 对自己在该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述评; • 说明现行课题研究的角度和思路(即与他人研究的不同在哪里)。

  27. (3)研究目标 • (1)具体明确 如:通过分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低耗、高效、优质”,达到教育产品——人的发展优质。(笼统、宽泛)

  28. (2)总目标和分目标结合 • 总目标: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 分目标:构建合理的班内分层教学组织形式; 促进学校形成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形成适合我校的分层教学的模式与教学策略; 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 ……

  29. 3、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的具体化)

  30. (1)合理设置分层教学目标的研究 • (2)适合学生发展的分层原则和方法研究 • (3)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 (4)分层教学的基本教学过程研究(备课、上课、作业、评价) • (5)分层教学方法的研究 • (6)科学调整学生层次的研究 • (7)消除分层教学中的“标签效应”的研究……

  31. (3)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方法确定报告形式: 调查法(调查报告形式) 实验法(实验报告形式) 行动研究法(问题解决报告形式) 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形式)

  32. (4)研究的流程和策略: • (即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33. 善于总结是关键: • 题目明确 • 思路清晰 • 结构规范 • 表述科学

  34.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5. (一) 问题——研究目标——研究 内容——研究结果都要保持一致性

  36. 评语改革研究 • 问题:评语缺乏教育性 • 1、评语主要面向家长,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 2、评语模式化,忽视对学生个性特征的描述; • 3、评语片面化,往往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方面的表现,忽视其他方面的表现; • 4、评语用语贫乏,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37. 研究目标: • 1、从面向家长的评语向面向学生的评语转变; • 2、从片面的学习评语向关于学生素质全面评价的评语的转变; • 3、从模式化的评语向个性化的评语的转变; • 4、从结论性评语向形成性评语的转变

  38. 研究内容: • 1、关于改进评语工作程序设计研究 • (建立评语材料库,专门记录平时了解到的学生情况和对学生的评价。) • 2、关于评语的分析框架的设计研究 • (从评语的面向、评语的取向、评语的语言色彩及评语的性质四个角度对评语试验的假设进行验证。) • 3、关于评语用语准确性的抽样调查研究

  39. 研究结果: • 1、建立了评语材料库,丰富了评语资源 • 2、构建了评语的分析框架,提高了评语用语准确性和针对性。 • 3、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了评语的教育性。

  40. (二)基于问题研究的两条思路: • 问题——专题——课题 • 课题——专题——问题 教学 教研 科研

  41. 问题:如何处理主动回答问题的 • 重复性和被动回答问题的尴尬?应该怎样追问? • 怎样应对学生的“无关”问题?…… • 专题:问题的类型;提问的方法; • 理答的方式…… • 课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42. 课题: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研究 • 专题:情境教学的问题设置 • 情境的呈现方式 • 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 • 情境教学的学习方法…… • 问题:情境的问题都应该生活化吗? • 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好吗? • ……

  43.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 比较: 《初中青年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 《促进初中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方法研究》

  44. 行动研究法

  45. 行动研究: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行动研究: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 ·我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我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 ·我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 ·我调查并收集数据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在评估中我发现新的问题,准备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46. 2 [第一个循环] 步骤 配合行动 以《高一 <语文读本> 的阅读方法指导》为选题开始研究。 计划 1 、在课文教学中引进《读本》内容进行拓展或比较; 2 、把相关文章组合为单元进行研究性学习; 3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行动 批改阅读笔记,与学生访谈,发现以上三种方法各有缺陷: 1 、视为用件:仅作材料不作对象的浏览; 2 、重组单元:只重意义不重审美的研读; 3 、浅评碎语:虽有感悟却嫌肤浅的鉴赏。 观察 反思 阅读读本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47. 5 [第二个循环] 配合行动 步骤 以《高一 <语文读本> “过程呈现式阅读”研究》为选题进行研究。 计划 行动 指导学生阅读时加初评,作旁注,写总评。 批改作业,比较分析,发现: 1 、非文学作品的阅读没有达到明显效果;文学作品进行这种方法效果良好; 2 、旁批比较杂乱。 观察 1 、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各种文体作品的阅读? 2 、进行旁批时,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3 、如何进行交流和评价? 反思

  48. 8 [第三个循环] 配合行动 步骤 以《高中 <语文读本> “过程呈现式阅读”研究》为选题进行研究。 计划 指导学生阅读时加初评、旁注、总评旁批。就语言、结构、形象和意蕴四个层面展开。每周进行优秀的成果展示,两周开设一节“我说读本”课。对学生进行档案袋评价。 行动 观察 在高中三个年级同时进行,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过程呈现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加了语文积累,提高了写作水平。 1 、阅读范围宜扩大; 2 、行动背景宜增加; 3 、阅读方法宜灵活; 4 、交流评价宜多元; 反思

  49. (四)结果表述: 直接结果 • 间接结果 • 例:《初中思想政治课“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50. 研究报告的一般文本结构 课题名称 (单位、课题负责人、执笔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三、研究过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流程和措施。 • 四、研究结果及成效 • 五、问题和思考 • 六、参考书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