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3

§ 9 外设与输入输出系统

§ 9 外设与输入输出系统. § 9 外设与输入输出系统. 9.1 外围设备概述 9.2 外存储器设备 9.3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与信息交换 方式 9 . 4 程序查询方式和程序中断方式 9 . 5 DMA 方式 9 . 6 通道方式. § 9 外设与输入输出系统. 9.1 外围设备概述. 9.1 外围设备概述. 输入输出系统( I/O 系统)是主机与外设传输 数据的机构,包括: I/O 设备 I/O 接口 有关软件 图 8-1

tayte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 9 外设与输入输出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9 外设与输入输出系统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 §9 外设与输入输出系统 9.1 外围设备概述 9.2 外存储器设备 9.3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与信息交换 方式 9.4程序查询方式和程序中断方式 9.5DMA方式 9.6通道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 §9 外设与输入输出系统 9.1 外围设备概述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4. 9.1 外围设备概述 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是主机与外设传输 数据的机构,包括: I/O设备 I/O接口 有关软件 图8-1 系统的可扩展性、兼容性和性能价格比都和 I/O系统有密切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5. 9.1 外围设备概述 一、概述 外围设备(简称外设),是输入输出设备的总 称。外围设备的功能是在计算机和其他机器 之间,以及计算机与用户之间提供联系。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6. 一、概述 • ·输入设备功能 图8-2 • 将人们要求计算机处理的各种形式的信息 • 转换成计算机可接受的编码形式存入存储 • 器。 • · 输出设备功能 • 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以人们希望的形式 • 表现出来。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7. 一、概述 • 一般说来,外围设备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 ① 存储介质:具有保存信息的物理特征 • ② 驱动装置:用于移动存储介质 • ③ 控制电路:向存储介质发送数据或从存储 • 介质接受数据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8. 一、概述 • 特性: • ① 行为:输入(只读)、输出只写,不能被 • 读),或存储(可被重读和重写) • ② 连接端:连接界面是人或是机器,是输入 • 数据还是输出数据 • ③ 数据速率:传输的峰值数据(反映设备能 • 产生的最大需求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9. 一、概述 • I/O性能测评: • I/O性能测评取决于具体应用,例:吞吐量、 • I/O带宽、响应时间、可靠性、成本等。 • 两种测试I/O带宽的方法(根据实际工作环境): • ① 在某一时间内能从系统中传出多少数据? • ② 在每个单位时间内能做多少I/O操作?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0. 一、概述 • 响应时间: • 当I/O请求非常多时,响应时间严重依赖于 • 带宽。大多数应用要求同时具备高吞吐量和快 • 速响应时间。 • 一般来说,台式机和嵌入式系统更注重响 • 应时间和I/O设备的多样性;而服务器系统更关 • 心吞吐量和I/O设备的可扩展性。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1. 9.1 外围设备概述 • 二、外围设备简介 图8-2 • · 输入设备———键盘、光笔、鼠标器、语音 • 输入器、扫描仪、触摸屏、 • 图像输入设备等; • · 输出设备———显示设备、打印机、音箱、 • 绘图仪等; • · 外存设备———磁盘、磁带、光盘、优盘等 • · 数据通信设备 • · 过程控制设备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2. 二、外围设备简介 • 1. 鼠标器 • 鼠标是一种手持的定位部件,输入的是一个相对 • 坐标 • 机电式:用一个球在物体表面滚动,以改变x、y • 计数器值,计数器的增减量表示鼠标移 • 动的距离 • 光电式:LED照亮鼠标下面的区域,摄像头对照 • 亮的区域每秒采样1500次,图象传送到 • 简单的光处理器,确定鼠标是否移动和 • 移动的距离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3. 二、外围设备简介 • 2. 显示器 • ·光栅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 • ·平板或液晶显示器(LCD) • 相关概念 • ① 分辨率 • 分辨率指显示器所能表示的像素个数, • 像素越密,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 例: 512×340 • 1280×768 • 1920×1280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4. 2. 显示器 • ② 灰度级 • 灰度级指黑白显示器中所显示的像素点的 • 亮暗差别,在彩色显示器中则表现为颜色 • 的不同。灰度级越多,图像层次越清楚逼 • 真。 • 例:256色,每个像素需要8位表示颜色, • 三原色就需24位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5. 2.显示器 • ③ 光栅刷新缓冲器(帧缓冲器) • ·用来存放显示图案的位图,提供电子束不断重复扫描屏幕,以保证稳定的图像显示。 • ·刷新缓冲器的存取周期必须满足刷新频率的要求,所以需由高速DRAM组成。 • ·刷新缓冲器的存储容量由图像分辨率和灰度级决定。分辨率越高,灰度级越多,刷新存 • 储器的容量越大。 • P10图1-7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6. 2. 显示器 • ④ 扫描频率 • 每次扫描一幅图像的一行,一般刷新频率 • 应大于30次/秒,人眼才不会感到闪烁,所 • 以扫描频率为每秒30~75次。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7. 2. 显示器 • ⑤ 显示标准 • 不同的显示标准所支持的最大分辨率和颜色 • 数目是不同的。 • VGA扩展集——Super VGA,除兼容了传统的MDA、CGA、EGA、VGA的显示方式外,还支持1280×1024分辨率,24位颜色,刷新频率可达75MHz。 • 增加了图形加速器硬件的接口称为AVGA。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8. 2. 显示器 • 例1)刷新缓冲器的重要性能指标是它的带宽,实际工作时显示适配器的几个功能部分均要争用刷存的带宽。设总带宽的50%用于刷新屏幕,保留50%带宽用于其他部分的操作。 • (1)若显示工作方式为: • 分辨率:1024×768;颜色深度:3B; • 帧频(刷新速率):72Hz • 计算刷存总带宽应为多少? • (2)为达到这样高的刷存带宽,应采取何种 • 措施?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19. 例1) • 解:(1) • ∵ • 刷新所需带宽=分辨率×每个像素点颜色深度 • ×刷新速率 • ∴ • 1024×768×3B×72/s=165888KB/s=162MB/s • 刷存总带宽应为162MB/s×100/50=324MB/s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0. §9 外设与输入输出系统 9.1 外围设备概述 9.2 外存储器设备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1. 9.2 外存储器设备 一、 磁记录原理与记录方式 计算机的外存储器可使用磁表面存储设备 所谓“磁表面存储”,是用某些磁性材料薄 薄地涂在金属铝或塑料表面,以作为载磁 体来存储信息的。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2. 一、磁记录原理与记录方式 • 1.磁表面存储器的优点: • · 存储容量大,位价格低; • · 记录介质可以重复使用; • · 记录信息可以长期保存而不丢失,并可 • 脱机存档; • · 非破坏性读出,读出时不需要再生信息 • 磁表面存储器的缺点: • · 存取速度较慢; • · 机械结构复杂; • · 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3. 一、磁记录原理与记录方式 记录方式: P253 归零制(RZ) 不归零制(NRZ0) 1就翻不归零制(NRZ1) 调相制(PM) 调频制(FM) 改进调频制(MFM) • 2.磁记录原理:利用磁性材料的磁滞回线记 • 录二进制信息。 密度高,可用于双密度磁盘存储器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4. 2.磁记录原理: • 评价标准: • · 编码效率——指位密度与最大磁化翻转密度 • 之比; • · 自同步能力——最小磁化翻转间隔与最大磁 • 化翻转间隔的比值(R),R • 越大,自同步能力越高; • · 检读分辨率——指磁记录系统对读出信号的 • 分辨能力; • · 信息相关性——指漏读或错读一位是否会导 • 致传播误码,是衡量精度的 • 标准。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5. 9.2 外存储器设备 • 二、硬磁盘存储设备 图8-3 • 1.种类 • ①可移动磁头固定盘片的磁盘机; • ②固定磁头磁盘机; • ③可移动磁头可换盘片的磁盘机; • ④温彻斯特磁盘机(简称温盘) • 为可移动磁头固定盘片的磁盘机,采用 • 密封组合的方式,将磁头、盘片、电机 • 等驱动部件,乃至读写电路都组装成一 • 个整体,是最具代表性的硬磁盘存储器。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6. 控制器与驱动器界面划分有多种方式,构成了不同接口标准控制器与驱动器界面划分有多种方式,构成了不同接口标准 二、硬磁盘存储设备 ESDI接口——磁盘驱动器包括了数据分离器功能,未得到广泛应用。后发展为IDE→EIDE,将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 SCSI接口——将磁盘控制器功能全部包含在磁盘驱动器中,主机与设备连接采用标准通用接口,为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ST506接口——磁盘驱动器只完成读写,其余工作都由磁盘控制器完成 • 2.磁盘控制器 • 磁盘控制器是主机与磁盘驱动器之间的接口, • 如图所示: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7. ZBR(区域位记录)技术: 每道拥有可变数目的扇区(保持位距不变) 增加了外道的存储容量→提高了磁盘驱动器的容量 二、硬磁盘存储设备 • 3.技术指标 图8-4 • ① 存储密度: P371 • 道密度: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 • 数,单位为:道/英寸; • 位密度: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代 • 码位数,单位为:位/英寸; • 面密度:位密度和道密度的乘积 • ② 存储容量=盘面数每面磁道数每道扇区数 • 每扇区存储容量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8. 3.技术指标 • ③ 平均存取时间 • = 控制延迟+寻道时间+旋转时延+传输时间 传输一块数据位所需的时间。 一块数据一般是一个扇区,现在大多数磁盘以多个扇区为单位进行传输。 加有内置缓存后传输速度在2004年就可达到320MB/s。企业用SAS硬盘传输最高可达6Gb/s。 磁盘控制器控制磁盘与内存的数据传输,传输控制时所花费的开销。 寻道: 把磁头定位到正确的磁道上。 产品指标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为3ms-14ms。实际情况仅为该指标的25%-33%。 等待正确的扇区旋转到读写磁头下。 平均时延是磁盘旋转半周所需的时间,为5.6-2.0ms。(0.5转/5400RPM=5.6ms)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29. 3.技术指标 • ④ 数据传输率:指磁盘存储器在单位时间内向 • 主机传送数据的字节数。 • Dr = rN = Dv(字节/秒) • 其中:r为磁盘转速; • N为每个磁道的容量; • D为位密度; • V为磁盘旋转的线速度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0. 二、硬磁盘存储设备 • 例2)对于一个转速为10 000转/分的磁盘,读 • 写一个512字节的扇区所需的平均时间是 • 多少(设磁盘空闲)?该磁盘给出的技 • 术指标是:平均寻道时间6ms;传输速度 • 50MB/s;控制器开销0.2ms。 • 解:平均存取时间 • = 控制延迟+寻道时间+旋转时延+传输时间 • = 0.2ms + 6ms + 0.5转/(10000转/分) • + 0.5KB/50MB/s • = 0.2 + 6 + 3 + 0.01 = 9.2ms • 若考虑实际寻道时间为给出指标的25%,则: • = 0.2 + 6×25% + 3 + 0.01 = 4.7ms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1. 9.2 外存储器设备 • 三、RAID(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 利用冗余增加磁盘存储的可用性——RAID • 用多个小容量磁盘替代单个大容量磁盘在提高可 • 靠性和可用性方面更有优势。 • RAID采用的各种级别: 图8-6 • RAID 0 • 把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采用条带化方式, 使得这一组磁盘对软件来说就是一个大磁盘 • RAID 0实际上并没有冗余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2. 三、RAID • 2. RAID 1(镜像) • 使用比RAID 0多一倍的磁盘。数据写入某个盘时,同时也写入其冗余盘。 • 若一个磁盘发生故障,系统就转向其镜像盘继续工作。 • 镜像是最昂贵的RAID方案。 • 3. RAID 2(错误检测和纠错码) • 采用了主存常用的错误检查和恢复技术,已不用。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3. 三、RAID • RAID 3(位交叉奇偶校验) • 不像RAID 1一样为每个磁盘作一个原始数据的拷贝,而只需要加入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出错的时候恢复丢失的信息。每个保护组N设置一个冗余盘。 • 奇偶校验就是这样一个策略 • 优点:开销减至1/N • 缺点:恢复错误时间长(必须读很多磁盘才 • 能确定丢失的数据)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4. 三、RAID • 5. RAID 4(块交叉奇偶校验) • RAID 4使用同RAID 3一样的数据盘和校验盘比率,但采用不同的数据访问方式。 • 奇偶校验码以块为单位存储,与一组数据块相关。 • 小数据量访问在保护组中的一个磁盘中发生,而大数据量访问需要用到保护组中的所有磁盘。 • 比较:RAID 3每次访问要用到所有磁盘 • RAID 4减少了访问磁盘数 • 例:小数据量的写操作 图8-7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5. 三、RAID • 6. RAID 5(分布式块交叉奇偶校验) • RAID 4有效支持了大数据量读/写、小数据量读/写的混合操作。 • 问题:每次写操作都要更新校验盘,造成了校验 • 盘连续写操作的瓶颈 • 解决方案:将校验信息分布到所有盘上,支持多 • 个写操作同时发生。 • 例 图8-8:连续向第8块,第5块写入数据 • · RAID 4因二次写操作都需对同一个校验盘操作,不能同时进行; • · RAID 5二次写操作对应的校验盘不为同一个盘,二次写操作可同时进行。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6. 三、RAID • 7. RAID 6(P+Q冗余) • 采用二次校验块机制,可使系统从二次错误中恢复过来。 • 优点:可靠性更高 • 缺点:存储开销是RAID 5的两倍 • 目前还很少使用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7. 三、RAID • RAID小结: • RAID 1~RAID 5广泛用于服务器系统。 • ·支持热交换: • 在系统运行时,替换某一部件,保证不间断操作。 • ·配有应急备用 • 一旦检测出错误,数据即可重建。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8. §9 外设与输入输出系统 9.1 外围设备概述 9.2 外存储器设备 9.3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与信息交换 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39. 9.3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与信息交换方式 一、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 外围设备的多样性 形式:机、电、磁、光 信号:模拟量、数字量;电压、电流 工作时序、速率都有很大差异 问题: 如何使高速工作的主机与不同速度工作的外围设备同步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40. 一、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 • 分析: • · 输入过程 • ① CPU把访问的地址值放在地址总线上, • 以选择某一设备; • ② CPU等候输入设备的数据有效; • ③ CPU从数据总线读入数据,并送入相应 • 的寄存器。 关键:什么时候数据有效,CPU可读取?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41. 一、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 • · 输出过程 • ① CPU把访问的地址值放在地址总线上, • 选择某一设备; • ② CPU把数据放在数据总线上; • ③ 输出设备认为数据有效,从而把数据取 • 走。 关键:什么时候CPU才能送第二个数据?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42. 一、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 • 结论:由于输入 / 输出设备本身的速度差异 • 很大,因此,对于不同速度的外围设 • 备,需要有不同的定时方式 • 具体分类: • 速度极慢或简单的外围设备 • 慢速或中速的外围设备 • 高速的外围设备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43. 一、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 • 1. 速度极慢或简单的外围设备 • 如机械开关、发光二极管、数码显示管等等 • 这类设备总处于就绪状态,可采用无条件传送方式,需要时,CPU只要接收或发送数据就可以了。 CPU不必查询外设工作状态,而直接进行信息传输,称为无条件传送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44. 一、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 • 2. 慢速或中速的外围设备 • 由于这类设备的速度和CPU的速度并不在一个数量级,或者由于设备(如键盘)本身是在不规则时间间隔下操作的,因此,CPU与这类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通常采用异步定时方式。 • 采用应答式同步两者工作,完成数据传输。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45. 特点:不受CPU时钟信号控制,采用应答方式实现CPU特点:不受CPU时钟信号控制,采用应答方式实现CPU 与外设的同步,完成信息交换。 ① CPU复位接口状态标志,启动外设工作,接着不断读取 状态位,判断外设是否工作就绪; 若外设数据未准备好,CPU进入循环,不断查询; ② 外设数据准备好,置位接口的状态触发器,并将数据 打入接口的数据缓冲器; ③ CPU检测到Ready状态,读取接口数据缓冲器数据,并 复位接口状态标志 2. 慢速或中速的外围设备 外设 CPU Ready 置位状态位 数据准备好 读入状态位 打入数据 复位状态标志 数据缓冲器 NO 数据未准备好 Busy Yes 读入数据 输入的工作过程: 接口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46. 一、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 • 3. 高速的外围设备 • 外设以相等的时间间隔进行操作,可与CPU匹配。 • CPU和外设同步后,靠时钟脉冲控制传输。 • 特点:其数据传输由CPU时钟控制,操作时 • 间必须与其同步,可取时钟的整数倍。 • 优点:传输速度快 • 缺点:控制复杂 ,需传送时钟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47. 9.3 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与信息交换方式 • 二、信息交换方式 • 举例:幼儿园一个阿姨带10个孩子,要给每 • 个孩子分4块水果糖,并假设孩子们需 • 把这4块糖都吃完,那么她可采用什么 • 方法进行分糖?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48. 二、信息交换方式 • ① 每次分一粒,不断询问,吃完再发第2粒 • ② 每次分一粒,吃完报告,再发第2粒 • ③ 批处理每人发4粒,吃完报告 • ④ 权利下放,发糖交给其他人管理 ——程序查询方式 ——程序中断方式 ——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 ——通道方式 外围处理机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CPU与外设进行数据交换的几种方式

  49. 二、信息交换方式 软件 • 1. 程序查询方式(轮询) • 数据在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传送完全靠计算机程序控制 • 特点:· 利用查询使CPU与外设操作同步 • · 接口电路简单 • · CPU与外设串行工作,效率低 • 实际使用中,由查询程序定时轮流 • 询问各外设状态,可适当提高效率。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50. P1: IN AX, 21H ;读状态端口 AND AX, 01H ;判就绪状态 JZ P1 ;未就绪,继续查询 IN DX, 22H ;数据准备好,读数据端口 1. 程序查询方式 状态寄存器 地址总线 CPU I/O 接口 数据总线 R/W 数据缓冲器 • 程序查询方式实例: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