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此处添加单位名称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 全面深化改革的两条主线. 解说人:石君. 1. 此处添加单位名称.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前言. 有两条主线贯穿 《 决定 》 : 第一,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以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 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 十八大会议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2013 年 11 月 9 日至 12 日在北京举行。

temim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此处添加单位名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全面深化改革的两条主线 解说人:石君 1 此处添加单位名称

  2.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前言 有两条主线贯穿《决定》: 第一,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以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 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

  3. 十八大会议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3

  4. 十八大会议考虑的五个方面 • 一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 • 二是以改革委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 • 三是抓住重点,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 四是坚持积极稳妥,设计改革措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 五是时间设计到2020年,按这个时间段提出改革任务,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4

  5. 改革开放的成果 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5

  6. 三大板块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义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路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6

  7.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伟大斗争肩负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确保用今后几年时间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7

  8.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8

  9.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9

  10. 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重点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四、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0

  11. 为什么三中全会是政府执政风向标?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也是一次历史深远的转折,它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日—30日 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 (4)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14日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6)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14日 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7)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12日 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8)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9日—12日 11

  12. 历史回顾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次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启动农村改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主题是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价格改革、企业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农村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届三中全会主题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由此可见,这6次三中全会基本上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的改革,而且都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改革,改革涉及的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可以说,这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就改革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部署。正因为这样,全面改革就成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大历史特点。 12

  13. 何为全面改革? 一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从而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总体而言,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达到世界第二,但创新创业活力不旺,大而不强的问题非常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短板。究其原因,一是在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在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这就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同时加快体制改革。而体制改革的根本一条,则是进一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聚集。 13

  14. 何为全面改革? 二是通过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完善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布局。城乡、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的又一个重大问题,突出表现在优势产业、优质生产要素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东部地区,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而如果不在今后几年内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就不可能真正达到全面小康。因此,只有通过改革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力度,推动更多优质生产要素和先进生产力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国民经济布局更加均衡、更加合理,才能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即邓小平同志1988年提出的:“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方针,东西并举、共同富裕。 14

  15. 何为全面改革? 三是通过改革,推动社会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利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衡量一个社会的现代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还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各方面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在迈向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进程中,在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发展和坚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社会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前人早就提出但从未真正实现的一项反映最广大人群心愿的社会理念。 15

  16. 何为全面改革? 四是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所谓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质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而这两方面问题,都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正是围绕这两方面问题,《决定》系统提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和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举措,同时系统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及健全促进就业创业机制等重大任务。由此可见,《决定》关于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布局,是与整个国家制度体系和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密切联系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提出的,“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理解,这里所说的“一整套”就包括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16

  17. 何为全面改革? 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而所有这些新的重大突破,实质上都离不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更加成熟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提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决定》精辟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学习《决定》,可以体会到《决定》通篇充满着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勇气,围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提出了大量新论断、新举措,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应当说,《决定》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生动体现。 17

  18. (一)重要性 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所有的一切变化都来源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着力保障和改善名声,人民得到更多实惠,这是改革开放35年最好的时期,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18

  19. (二)必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三个进一步解放”,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决定》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鲜明提出“三个进一步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19

  20. (三)紧迫性 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的问题,要通过改革开放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第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第二,改革要对利益进行重新分配。 20

  21. 三中全会:为未来十年定调 我们有理由特别关注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因为它将是一次确定经济改革大方向的全会,同时是因为这次改革将决定中长期的总体投资方向。 政府今年以来在减政放权方面改革的力度及6月份央行在市场缺乏流动性时应对的态度,让我们更加确定了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成为一次确定经济改革大方向的会议。 21

  22.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立足当前形势,着眼于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重点核心、必须遵循的基本经验,等等。从战略学的角度来解读,这表明中央已经形成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完整战略思路。 22

  23. 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围绕 ①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②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③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⑤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⑥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3

  24. (一)指导思想 《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要有方向、立场和原则,头脑必须清醒。改革方向错了,走得越远危害越大。要正确的改,有序的改,协调的改。 24

  25. (二)战略思想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摸石头也是找规律,也是富有中国国情的一种渐进式改革。 25

  26. (三)改革的价值取向 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的弊端。 26

  27.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决定》高度评价过去30多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同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从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性意义。 27

  28. 全面深化改革的九大战略思路 1、战略起点: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现在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都是难啃硬骨头、面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李克强总理如是说。汪洋说,“改革是割自己身上的肉。” 2、战略目标:扫除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3、战略价值: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战略方法: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必须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 5、战略布局:5+2。5就是“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是指国防军队建设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6、战略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7、战略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8、战略保障:道路保障和思想保障。道路保障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思想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9、战略主体:党和人民群众。 28

  29. 市场经济改革的四个围绕 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 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在这里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一是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坚持公有经济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还有一个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这个毫不动摇就意味着他们在市场里的地位是平等的,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去参与市场经济。 29

  30. 市场经济改革的四个围绕 第二,围绕现代市场体系深化改革。 市场中会有很多风险,可能也有很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东西,那就要进行监督规范。怎样做到能够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那就是“三自一清楚”,就是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清除什么?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竞争,其实就是打破公和私在市场当中过去的不平等。这样就要抓四个要点:加快商品要素市场的建立,着力清除市场的不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 30

  31. 市场经济改革的四个围绕 第三,围绕宏观调控体系深化改革。 要发挥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是通过经济的手段来管理市场,而不是通过行政,现在我们要通过市场来调整,未来职业经理人队伍肯定会发展,这也是一个转变,一个改革,可能会提供很多新的平台或者新的机会。还有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投资自主权真正落实到企业,减少审批事项,规范投资审批的行为,取消对投资项目的监督,主要是搞好宏观调控,不要再进入微观领域。 31

  32. 市场经济改革的四个围绕 第四,围绕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激发经济体的活力,改变过去一些不好的规则,确立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新规则。激发活力做什么?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的讲话特别接地气,说出我们老百姓的心里话,他说改革的成效好或不好,就是要看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生活是否得到改善。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说了一句话,最终都要看人民的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的权益是否得到了保障。 32

  33. (一)改革的布局 经济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文化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3

  34. (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第一,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改革。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一是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二是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 第二,围绕现代市场体系深化改革。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做到“三自一清楚”:企业自主经营,消费自由选择,商品要素自由流动,清除市场壁垒。 第三,围绕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最终要看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的权益是否得到了保障,这就是我们改革的价值取向。 34

  35. 《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出了重大部署,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这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治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5

  36. 深化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994年,我国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形成了现行税制的基本框架。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税制,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收体系,但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税收制度建设。1994年,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形成了现行税制的基本框架。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税制,包括全面取消农业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顺利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同时,改革出口退税制度、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和资源税改革等,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收体系,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现行税收制度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统一市场建设和依法治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是税制结构不够完善。比如,税种功能交叉重叠与调节缺位并存。在增值税征收过程中,不动 产尚未纳入抵扣范围,对货物和劳务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形势下,反映要素稀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程度的环境税制度尚未建立。 其次是税收调节分配的功能偏弱。主要表现在:消费税范围较窄、税率偏低、环节单一,调节收入和引导消费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依据不合理、免税范围较大,减弱了税收调节财富分配的功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征收,未能体现量能负担原则,导致税负不公。 此外,税收法治化程度亟待提高。比如,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过多、惩罚较少,出于宏观调控考虑的短期安排较多、着眼于制度建设的长期安排较少,尤其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又如,征管体制有待完善。当前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和地税机关分别征收,一些地方掌握政策尺度不同,税政与税基核定不一致。 36

  37. 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取向 深化税制改革要依据“五位一体”总布局、总要求,改革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推进依法治税,理顺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在保持宏观税负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的职能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 深化税制改革要依据“五位一体”总布局、总要求,改革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推进依法治税,理顺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在保持宏观税负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的职能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奠定更加科学有效、适应性更强的税制基础。 一是优化税制结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变化和征管条件改善,促进直接税和间接税比例的调整,进一步提高所得税、持有环节不动产税的收入比重;健全地方主体税种,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增强自主性;明确和规范税制要素,税制设计尽可能简单透明,以降低税收成本,减少自由裁量权,规范征管秩序。科学划分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合理配置各级政府税收收入归属权。 二是完善调节功能。通过改进和完善税收政策,引导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坚持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基本理念,正确处理税收在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建设全国统一公平市场,逐步消除现行税制存在的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税收不平等待遇,促进自由竞争和要素充分流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稳定宏观税负。要强化税收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作用,也要保持宏观税负相对稳定。因此,改革要税费联动、有减有增,兼顾需要与可能,既要考虑保障国家发展和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保持财力适度增长,又要充分考虑企业、个人的承受能力,将税收负担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解决以费代税造成的税费功能叠加问题,实现税费功能归位,规范政府收入秩序。 四是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管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赋予地方必要的税权。要严格税收征管,维护国家税法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推动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税新局面。 37

  38. 深化税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深化税制改革要建立规范的现代增值税制度,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加快推进房产税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开征环境保护税,加强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设定,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首先,建立规范的现代增值税制度。近期,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行“营改增”基础上,逐步将邮电通信业、铁路运输业、建筑、房地产业、金融和生活服务业等纳入改革序列。综合考虑财力许可等因素,可以逐步将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进一步让利于市场主体和纳税人。 其次,进一步发挥消费税调节功能。适当扩大并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放大消费税引导合理消费行为的作用。研究将消费税由目前主要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改为主要在零售或批发环节征收。 第三,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目前,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试点在部分地区实施。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清理取消相关收费基金,适当提高从量计征的资源品目的税额,逐步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第四,加快推进房产税制度改革。要在认真总结上海、重庆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科学决策,逐步建立统一完整的房地产税制度。 第五,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当前我国改革的重点应是适当合并相关税目,形成合理税率,完善税前基本扣除,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 第六,开征环境保护税。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条件日趋成熟,要尽快将现行排污收费改为征税,开征独立的环境保护税,促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七,加强和改进税收优惠政策设定。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对执行到期的应彻底终止不再延续,对未到期限的要明确政策终止的过渡期,对带有试点性质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应与税收优惠政策脱钩,同时,严格禁止各种越权税收减免。 最后,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积极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 38

  39. (三)配套领域的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从高度集中走向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通过健全民主制度来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39

  40. (四)配套领域的生态文明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现在要从理念建设转到制度建设。制度跟法治有关联性,所有的理念都要通过制度展现出来。 40

  41. (五)配套领域的国防建设改革 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这里面都是体现了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通过法律制度管理社会,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41

  42. 结束语 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改变,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保持经济发展,目的是将改革成果惠及全体老百姓,同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社会各个领域。 42

  43. 4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