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脉冲星在银河系内的分布

脉冲星在银河系内的分布. 国家天文台 王陈 2009 年 7 月 23 日. 摘 要. 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分布 观测到的正常脉冲星的分布 观测到的毫秒脉冲星的分布 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观测到的脉冲星高速运动 不对称超新星爆炸导致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踢出速度与自转的关系 脉冲星动力学年龄与特征年龄的比较 银河系内脉冲星的内禀分布 脉冲星诞生率、演化和死亡线 光度分布和空间分布 脉冲星高速度对空间分布的影响 银道面附近的脉冲星分布. 脉冲星 P-Pdot 分布图. 脉冲星的种类 正常脉冲星 毫秒脉冲星 P < 100 ms Pdot < 1e-17

tov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脉冲星在银河系内的分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脉冲星在银河系内的分布 国家天文台 王陈 2009年7月23日

  2. 摘 要 • 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分布 • 观测到的正常脉冲星的分布 • 观测到的毫秒脉冲星的分布 • 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观测到的脉冲星高速运动 • 不对称超新星爆炸导致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踢出速度与自转的关系 • 脉冲星动力学年龄与特征年龄的比较 • 银河系内脉冲星的内禀分布 • 脉冲星诞生率、演化和死亡线 • 光度分布和空间分布 • 脉冲星高速度对空间分布的影响 • 银道面附近的脉冲星分布

  3. 脉冲星 P-Pdot 分布图 • 脉冲星的种类 • 正常脉冲星 • 毫秒脉冲星 • P < 100 ms • Pdot < 1e-17 • AXP和SGR(磁星) • 周期长 5-12s • B*>1e14G • 高能辐射

  4. 脉冲星的种类 • 正常脉冲星 • 毫秒脉冲星 • P < 100 ms • Pdot < 1e-17 • AXP和SGR(磁星) • 周期长 5-12s • B*>1e14G • 高能辐射

  5. 脉冲星的种类 • 正常脉冲星 • 毫秒脉冲星 • P < 100 ms • Pdot < 1e-17 • AXP和SGR(磁星) • 周期长 5-12s • B*>1e14G • 高能辐射

  6. 摘 要 • 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分布 • 观测到的正常脉冲星的分布 • 观测到的毫秒脉冲星的分布 • 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观测到的脉冲星高速运动 • 不对称超新星爆炸导致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踢出速度与自转的关系 • 脉冲星动力学年龄与特征年龄的比较 • 银河系内脉冲星的内禀分布 • 脉冲星诞生率、演化和死亡线 • 光度分布和空间分布 • 脉冲星高速度对空间分布的影响 • 银道面附近的脉冲星分布

  7. 观测到的正常脉冲星分布 • 现在总共观测到 约1700颗 正常脉冲星(估计银河系中脉冲星总数约为100,000颗) • 巡天观测主要是通过射电波段(如 400MHz,1400MHz 等) • 观测有很强的选择效应,如: • 平方反比率,越远的脉冲星越暗(S=L/d^2) • 银河系中心及另外半边(相对太阳)电子柱密度较大,星际色散(DM)和星际散射都很严重。

  8. 正常脉冲星的空间分布 1715颗正常脉冲星在银河系内的分布 银盘

  9. 脉冲星( |b|<20°)沿银经的分布 正常脉冲星( |b|<20°)在银盘上的投影分布 Sun perseus Carina Sagittanius Crux 在旋臂上有聚集效应 + Scutum Norma 选择效应:太远,或 DM太大,看不见 Kramer et al. 2003, MNRAS, 342,1299

  10. 脉冲星沿垂直于银盘方向( z 方向)的分布 标高: 脉冲星:~ 300 pc 星族 I 恒星:50~100 pc -1.5 -1.2 -0.9 -0.6 -0.3 0.0 0.3 0.6 0.9 1.2 1.5 Z (kpc)

  11. 摘 要 • 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分布 • 观测到的正常脉冲星的分布 • 观测到的毫秒脉冲星的分布 • 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观测到的脉冲星高速运动 • 不对称超新星爆炸导致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踢出速度与自转的关系 • 脉冲星动力学年龄与特征年龄的比较 • 银河系内脉冲星的内禀分布 • 脉冲星诞生率、演化和死亡线 • 光度分布和空间分布 • 脉冲星高速度对空间分布的影响 • 银道面附近的脉冲星分布

  12. 毫秒脉冲星(MSP)的分布 • 扣除球状星团中的 MSP,约有100颗。 • 周期小,难观测(星际色散、散射影响较大)。D<3kpc,或在球状星团中。 • 大部分在双星系统中,伴星一般质量较小 • 银盘投影密度28+-12kpc^-2 • 标高~500pc,与其前身LMXB基本吻合。 • L>0.3 mJy kpc^2的 MSP 约有 200000 颗。

  13. 毫秒脉冲星的分布:相对弥散较大 MS分布图 fromATNF

  14. 脉冲星的位置不是一直不变的!!运动得很快!脉冲星的位置不是一直不变的!!运动得很快!

  15. 233个脉冲星在银河系中的运动 圆圈表示脉冲星,线条表示预测的脉冲星在100万年内的运动轨迹(不考虑脉冲星径向速度) 银道坐标 Hobbs figure Hobbs et al. 2005, MNRAS, 360, 974

  16. 摘 要 • 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分布 • 观测到的正常脉冲星的分布 • 观测到的毫秒脉冲星的分布 • 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观测到的脉冲星高速运动 • 不对称超新星爆炸导致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踢出速度与自转的关系 • 脉冲星动力学年龄与特征年龄的比较 • 银河系内脉冲星的内禀分布 • 脉冲星诞生率、演化和死亡线 • 光度分布和空间分布 • 脉冲星高速度对空间分布的影响 • 银道面附近的脉冲星分布

  17. 脉冲星速度及观测分布 • 可观测量: 自行(PM):脉冲星在天空背景上投影位置的变化(角速度,单位:毫角秒每年,mas/yr) • 自行的观测方法: • 脉冲星测时(timing)观测可直接得到脉冲星在天空背景上的自行角速度。绝大多数脉冲星的自行都是用这种办法。(PA chapter 5) • 干涉阵测量脉冲星的星际闪烁限制其自行速度 (PA chapter 21.8) • 直接测量脉冲星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注意:如果知道脉冲星到我们的距离,就可以算出其绝对自行速度Vperp(Km/s) • 自行速度Vperp只是天球面上的速度(垂直于视线方向)。

  18. Guitar Nebular (吉他星云)中的脉冲星 B2224+65 的高速运动 B2224+65 V = 1640 (D/1.6 kpc) km/s

  19. 1994 2001 Vperp = 1640 (D/1.6 kpc) km/s 2001:外圈 1994: 内圈 Guitar Nebular (吉他星云)中的脉冲星 B2224+65 的高速运动

  20. SNR G5.4-1.2附近脉冲星 1757-24 的高速运动

  21. 其它年轻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Bow shock: J0437-4715

  22. B1508+55 VLBA用三角视差法测量脉冲星的距离和速度 D = 2.37 +0.23-0.20 kpc PM = 96.6 mas/yr V = 1083 +103-90 km/s 位置随时间移动 ( P = 0.7397 s )

  23. 233个脉冲星自行速度的2D分布(垂直视线方向速度)233个脉冲星自行速度的2D分布(垂直视线方向速度) 特征年龄 t_c < 3 Myr 所有233个脉冲星 毫秒脉冲星 正常脉冲星 (非recycled) <V2D>=246(22) Km/s <V3D> = 4<V2D>/ = 2<V1D> <V2D>=87(13) Km/s Hobbs et al. 2005, MNRAS, 360, 974

  24. 为什么脉冲星速度这么大? • 脉冲星前身是OB型星,速度 ~ 30 Km/s • 脉冲星速度 100-500Km/s, 个别>1000 Km/s 问题?

  25. 摘 要 • 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分布 • 观测到的正常脉冲星的分布 • 观测到的毫秒脉冲星的分布 • 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观测到的脉冲星高速运动 • 不对称超新星爆炸导致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踢出速度与自转的关系 • 脉冲星动力学年龄与特征年龄的比较 • 银河系内脉冲星的内禀分布 • 脉冲星诞生率、演化和死亡线 • 光度分布和空间分布 • 脉冲星高速度对空间分布的影响 • 银道面附近的脉冲星分布

  26. 脉冲星高速度的起源 • 可能原因: • 双星轨道破裂(超新星爆炸时发生) 一般只能产生不大于100Km/s的速度, 想得到更高的速度要求爆炸前双星距离非常小。 • 不对称超新星爆炸给予中子星踢出速度 可以达到1000Km/s以上。

  27. 不对称超新星爆炸导致脉冲星高速运动 火箭效应 SNR shell pulsar Core Vkick 不对称超新星爆炸给予中子星踢出速度

  28. V ~ 1600 Km/s L ~ 6.5 kly D ~ 0.015° T ~ 300 y 证据:成协的脉冲星/超新星遗迹系统 Guitar Nebular B2224+65 SNR

  29. L S Vkick S S S L 轨道进动 B star PSR J0045-7319 (P=0.93s, Porb=51 day) L 踢出速度和不对称爆炸的证据 • 脉冲星双星系统中的观测特性需要踢出速度的存在 • PSR J0045-7319双星系统 (pulsar/B-star) • PSR B1913+16和PSR J0737-3039 • 一些双星其系统速度很大,如X-ray双星Circinux X-1(V_sys > 500 Km/s),以及PSR J1141-6545 (V_sys ~ 125 Km/s), • Be/X-ray双星的高偏心率,必须有kick速度的存在 • 超新星和超新星遗迹的直接观测证据 • 对SNe和SNRs的直接观测显示超新星爆炸非球对称 S L

  30. L S He star Vkick S L L S S PSR B (P=2.77 s) PSR J0737-3039A (P=22.7 ms) PSR 1913+16 踢出速度和不对称爆炸的证据 • 脉冲星双星系统中的观测特性需要踢出速度的存在 • PSR J0045-7319双星系统 (pulsar/B-star) • PSR B1913+16和PSR J0737-3039 (MSP/NS) • 一些双星其系统速度很大,如X-ray双星Circinux X-1(V_sys > 500 Km/s),以及PSR J1141-6545 (V_sys ~ 125 Km/s), • Be/X-ray双星的高偏心率,必须有kick速度的存在 • 超新星和超新星遗迹的直接观测证据 • 对SNe和SNRs的直接观测显示超新星爆炸非球对称 S Orbital e=0.088, Porb=2.45h Systemic proper motion: Vkick>100 km/s L

  31. 踢出速度和不对称爆炸的证据 • 脉冲星双星系统中的观测特性需要踢出速度的存在 • PSR J0045-7319双星系统 (pulsar/B-star) • PSR B1913+16和PSR J0737-3039 • 一些双星其系统速度很大,如X-ray双星Circinux X-1(V_sys > 500 Km/s),以及PSR J1141-6545 (V_sys ~ 125 Km/s) • Be/X-ray双星的高偏心率,必须有kick速度的存在 • 超新星和超新星遗迹的直接观测证据 • 对SNe和SNRs的直接观测显示超新星爆炸非球对称 S L

  32. 踢出速度和不对称爆炸的证据 • 脉冲星双星系统中的观测特性需要踢出速度的存在 • PSR J0045-7319双星系统 (pulsar/B-star) • PSR B1913+16和PSR J0737-3039 • 一些双星其系统速度很大,如X-ray双星Circinux X-1(V_sys > 500 Km/s),以及PSR J1141-6545 (V_sys ~ 125 Km/s) • Be/X-ray双星的高偏心率,必须有kick速度的存在 • 超新星和超新星遗迹的直接观测证据 • 对SNe和SNRs的直接观测显示超新星爆炸非球对称 S L

  33. 踢出速度和不对称爆炸的证据 • 脉冲星双星系统中的观测特性需要踢出速度的存在 • PSR J0045-7319双星系统 (pulsar/B-star) • PSR B1913+16和PSR J0737-3039 • 一些双星其系统速度很大,如X-ray双星Circinux X-1(V_sys > 500 Km/s),以及PSR J1141-6545 (V_sys ~ 125 Km/s) • Be/X-ray双星的高偏心率,必须有kick速度的存在 • 超新星和超新星遗迹的直接观测证据 • 对SNe和SNRs的直接观测显示超新星爆炸非球对称 S L

  34. 脉冲星踢出速度的物理机制 • 三种主要机制 • 流体动力学驱动机制:不对称物质抛射 • 磁场-中微子驱动机制:不对称辐射 • 电磁驱动机制:偏心磁偶极子的不对称辐射

  35. ~107g/cm3 ~109.5K ~0.4M O Si Burning shells Fe core • 流体动力学驱动机制 • 塌缩核内质量分布不对称,使得超新星爆炸不对称,导致质量火箭效应(mass-rocket) • 不对称起源于爆炸前星核的超稳振荡(由壳层核燃烧驱动),如 非径向的g-mode 振荡,另外 O-Si包层中的强烈对流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对称性。 • 振荡幅度在塌缩过程中可以增大5-10倍。 • 作用时标比较短, ~ 100 ms Seed for global asymmetry

  36. 中微子-磁场驱动机制 • 塌缩引力能的99%都是转化为中微子辐射出去 • 超强磁场导致不对称的中微子辐射,使得中子星获得反冲的kick速度(neutrino rocket) • 需要很强的初始磁场 (不小于1e15 G) • 作用时标~1s • 几种可能的作用方式: • 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 • 不对称的磁场强度分布 • 磁场动力学效应

  37. BN BS 1. 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 在强磁场中,中微子宇称相对于磁场方向是不对称的 不对称中微子辐射 要求磁场: Vkick ~ 50 B15 km/s 2. 不对称的磁场强度分布 中微子吸收系数取决于|B|,使得不同地方辐射的中微子强度不同。 要求 Vkick ~ 300 km/s 3. 磁场动力学效应 中微子驱动的对流会使某些区域会形成“暗斑”,导致辐射不对称。也要求磁场~1e+15 G 以上机制都要求: B>1015G

  38. 电磁驱动机制(Harrison & Tademaru effect, 1975) • 如果脉冲星的磁偶极子是偏心的,当其旋转时,磁偶极辐射会带走动量,从而对脉冲星有反冲作用,产生kick速度 • 发生在脉冲星诞生之后,时标非常长(107 s,不是“突然”的踢出) • Kick 速度取决于转动动能的损耗。 • 要求初始自转周期比较小(P_i < a few ms) Vkick = 1400 (1 ms/P_i ) Km/s Ω μ

  39. 如何限制踢出机制! 踢出速度与其它物理量的关系

  40. 摘 要 • 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分布 • 观测到的正常脉冲星的分布 • 观测到的毫秒脉冲星的分布 • 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观测到的脉冲星高速运动 • 不对称超新星爆炸导致脉冲星的高速运动 • 踢出速度与自转的关系 • 脉冲星动力学年龄与特征年龄的比较 • 银河系内脉冲星的内禀分布 • 脉冲星诞生率、演化和死亡线 • 光度分布和空间分布 • 脉冲星高速度对空间分布的影响 • 银道面附近的脉冲星分布

  41. 脉冲星踢出速度与自转的关系(spin-kick relation) • 与踢出速度相关的物理量有没有??? 有:脉冲星自转轴方向(spin) • 速度方向比较容易知道 • 脉冲星自转轴方向比较难以限制 三种测量(限制)spin方向的方法: • 利用年轻脉冲星星风云的形态来确定spin; • 利用脉冲星偏振轮廓数据来限制spin; • 对双星系统,可以通过其现在的轨道参数来限制spin-kick关系。

  42. Ψrot Ψrot V 利用年轻脉冲星星风云的形态来确定spin Chandra X射线望远镜对年轻脉冲星星风云的观测 Vela Crab V

  43. Wang, Lai & Han 2006, ApJ • 观测显示对这几颗年轻脉冲星,其自转轴方向与自行方向都比较一致 • 其初始周期 < 100 ms (除了J0538+2817) 数据太少,而且这种方法只对周围有脉冲星星风云的年轻脉冲星有效!

  44. 脉冲星偏振轮廓限制脉冲星自转轴投影方向 利用有S型偏振轮廓的脉冲星观测数据,我们得到24颗脉冲星自转轴投影方向以及 spin-kick 夹角. spin-kick 方向趋于一致 Wang, Lai & Han 2006, ApJ

  45. 脉冲星双星系统中限制Spin-kick关系方法与假设 • 两个假设: • 爆炸前轨道圆化和同步假设,即 • B星的爆炸不影响A星的质量和运动(爆炸瞬间) A B (He star) 爆炸前 B星SN爆炸 A 爆炸后 B (NS) θ为L_i与L_f的夹角;γ为V_k与L_i的夹角

  46. A 爆炸后 B (NS) • 关键是θ值(前后轨道角动量之夹角)的测量: • 掩食光变曲线  S_Bf与L_f的夹角。如对双脉冲星系统 PSR J0737-3039。 • 测地岁差(geodetic procession) S_Af与L_f的夹角, 因为S_Af //S_Ai // L_i  即为L_i与L_f的夹角θ

  47. 双中子星系统(NS/NS):ms pulsar + NS,8个 • 脉冲星与大质量伴星(Pulsar/MS)系统:3个 • 年轻脉冲星与重白矮星伴星系统(Pulsar/MWD):2个 • 大质量X射线双星(HMXB):仅考虑高偏心率的HMXB,5个

  48. 计算结果:脉冲星/大质量伴星系统

  49. Pulsar/MWD e较大的HMXB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