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新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科研

新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科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普通教育研究所 胡兴宏 2005 年 4 月. 一、当前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与热点. 关注重点 —— 1 、城乡一体化发展 增强转移支付力度 中心城区支持远郊区 在远郊区(县)建设 4 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 2 、加强初中建设工程 增加资金投入 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 进行专项督导. 3 、二期课程教材改革 4 、现代学校建设 现代学校建设过程是探索性实践过程 ; 现代学校建设是校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过程 ; 现代学校建设是学校之间多样化发展、学校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过程,需要寻找自己的切入点 ;

trung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新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科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科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普通教育研究所 胡兴宏 2005年4月

  2. 一、当前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与热点

  3. 关注重点—— 1、城乡一体化发展 • 增强转移支付力度 • 中心城区支持远郊区 • 在远郊区(县)建设4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 2、加强初中建设工程 • 增加资金投入 • 提升管理水平 • 加强队伍建设 • 进行专项督导

  4. 3、二期课程教材改革 4、现代学校建设 • 现代学校建设过程是探索性实践过程; • 现代学校建设是校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过程; • 现代学校建设是学校之间多样化发展、学校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过程,需要寻找自己的切入点; • 现代学校建设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究策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由此及彼、逐渐扩展,融会贯通、“和平演变”; • 现代学校建设需要借助外力、利用资源、贡献智慧、分享成果。

  5. 5、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 颁布“两个纲要”: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 优化德育环境 6、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 规范教育行为,在依法治教中“减负”; • 深化课程改革,在本源上“减负”; • 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从导向上“减负”; • 深化教学改革,从提高教学效能上“减负”; • 综合治理,形成全社会的“减负”氛围。

  6. 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 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数量、结构和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等,关注的重点是教师专业发展

  7. 二、新课程的特点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8. (一)新课程将会带来的变化 1、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强调三方面目标的整合; 2、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重视学生兴趣和学习经历;

  9.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机械训练-→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能力; 5、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10. (二)新课程的几个特点 1、着眼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现代学习方式主要特征是—— • 主动性(我要学)、 • 自主性(我能学)、 • 差异性(按个性化的方式学)、 • 体验性(在亲历和体验中学)、 • 探究性(在解决问题中学)、 • 合作性(在交流与分享中学)。

  11. 2、讲究平衡与结合 课程结构—— •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平衡, •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平衡,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平衡;

  12. 课程目标—— • “打基础”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平衡和结合, • 认知发展与情感体验的平衡和结合, • 多元智能的发现和开发; 学习内容—— • 文本学习与行为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 • 事实知识、原理和规则知识、方法策略知识学习的平衡和结合;

  13. 学习途径—— • 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平衡和结合, • 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平衡和结合, • 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 学习方式 —— • 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平衡和结合, •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平衡和结合……

  14. 3、不确定性增加 旧课程—— 关注学生单方向发展的目标定位, 统一教材, 统一考试, 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 学生被动的学习, 单向的信息传递…… ——确定性特征明显;

  15. 新课程—— 教学目标和结果的多元取向, 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 个别化教学和教学对象的流动性, 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法运用上的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 评价标准的弹性化和多元化, 多向的信息传递…… ——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16. (三)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的角色变化 (1)从课程开发实施的角度看: 被动的执行者-→决策者、研究者 (2)从师生关系看: 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资源人”

  17. 2、要承担这些角色,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 勤勉学习 • 用心倾听 • 积极合作 • 自觉行动 • 经常反思

  18. 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和学生一起成长 ——融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于一体

  19. (1)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而这一转变必须在教师自身的实践探索中才能真正实现;(1)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而这一转变必须在教师自身的实践探索中才能真正实现; (2)面对新的课程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的现成经验很少,必须不断主动探索、经常反思总结;

  20. (3)新的课程结构、内容为教师自主性的发挥留下了余地,也对教师成为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者提出了要求;(3)新的课程结构、内容为教师自主性的发挥留下了余地,也对教师成为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者提出了要求; (4)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在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中构建和发展,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需要有一个实践体验的过程; (5)适应新课程需要,必须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速度,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21. 三、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追求什么

  22. 1、上海市普教科研的历史回顾 • 上海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群众性教育科研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 • 上海普教系统开展教育科研的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 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性制度,如课题申报、立项,成果评奖,学校设立科研室……

  23. 2、关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一场争论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普教系统曾经有过一次关于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获得新发展的讨论,讨论中涉及了对广大教师参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看法分歧和争论。

  24. 表面来看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事实上相反观点的背后是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即以人们头脑中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来审视教师的研究。这样的研究范式,要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如同专业研究工作者,有科学的假设、按照科学的程序、选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揭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建设做出贡献。

  25. 把发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作为教师研究的目标,这一认识基础本身的合理性是否值得质疑?把发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作为教师研究的目标,这一认识基础本身的合理性是否值得质疑? •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揭示规律? • 怎样的“规律”是他们能发现和揭示的呢? • 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为在理论建设作贡献时,他们的任务和途径难道没有区别吗?

  26. “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语)“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语)

  27. 3、学校教育科研价值的重新定位 • 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 • 认识教育、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 • 提高自我,获得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成果。

  28. 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

  29. 1、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 ◆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 ◆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 ◆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 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30. 2、教学、学习和科研是兼容的 1)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不但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专业内涵,而且使得教育工作需要成为、并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专业工作;

  31. 2)学习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快捷地获得来自专家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现实的背景下怎样才能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意义;2)学习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快捷地获得来自专家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现实的背景下怎样才能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意义; 3)研究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和寻找解决教学问题对策的“学术”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载体,教师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是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学习。

  32.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 教师科研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获的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 • 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

  33. 3、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 目的: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 • 方法: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 • 形式:以项目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 • 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 • 条件: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 • 关键:从看似没有问题处发现问题 • 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行为改进 • 表达: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

  34. 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的研究》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的研究》 • 原来的结题报告: 一、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过程 三、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目标和定位 四、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管理体系 五、综合探究活动的实施流程 六、综合探究活动的内容 七、综合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 八、综合探究活动的效果 九、体会与思考

  35. 我主张中小学的科研报告—— • 用我们的语言叙述我们的实践, • 从我们的实践提炼我们的经验, • 让我们的经验体现我们的特点。

  36. 回顾、讨论后的总报告提纲—— 一、走出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二、让学生带动老师 三、让探究走进课堂 四、让探究成为品质 五、让家长成为资源 六、一个学生带动一个班级 七、一个课题培育一批教师 八、我们现在的思考

  37. 4、学校教育科研的选题策略 (1)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2)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3)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挂钩点 (4)从当代教育相关理论中寻找支撑点

  38. 5、如何理解学校教育科研中的创新 (1)追求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同的目标,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创新; (2)创新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上; (3)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中也包含着创新; (4)教师主动构建个人的专业内涵,发展他们的个人理论。

  39. 五、学校推动和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方法

  40. 1、以“龙头课题”推动全校性的教育研究 • 通常由校长领衔,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确定一个统领性的研究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参与研究和实践。 • 特点:(1)形成一种推动教师参与研究的学校氛围,(2)集中提供可供分享的资源,(3)创造更有效地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 缺点:有时候容易忽略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特殊需要。

  41. 2、以“群体学习”带动教师的研修 • 学校根据教师发展需要选择重点研读的书籍,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读和实践探索,建设学习型组织。 • 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带领全校教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学习与宣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案例研究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共享理论学习的成果,提升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2. 3、着眼于课堂教学改进的连环跟进 • 教研活动中,由多位教师接连上同一内容的课(也可以是同一位教师接连上几次课),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水平。 • 上“传达课”,从模仿到内化;风格连环,几种教学风格相互比较;价值连环,从有收获、有点收获到大有收获。

  43. 4、开发校内教师中的差异资源 (1)“先导小组”式的教育研究 • 学校中少数人物接受了一个新的理念,通过建立一个 “先导小组”的方式,先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带动更多人接受新理念,引发学校更多人的自觉实践,最后达成共同长进。 • 如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小学的“艺友制”研究。

  44. (2)以“关键人物”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 如优秀教师工作室。 • 特点:研究基础好,主题集中,有带头人。 (3)不同背景教师组合的教育研究 • 如教师的组合类型有跨学科组合、“混龄”教师组合、青年志愿者研究小组、围绕特定的教育对象而形成的教师组合。 • 特点:互补性强,容易打开思路。

  45. 5、利用区域内校际的差异资源 (1)校际联动 ●学校之间相互合作、联合行动,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上海市长宁区初级中学的“十校联动”,通过校际联合,发挥成员校教师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相对优势资源,成立学科工作室,共同展开教学研究活动。

  46. (2)中心校辐射 • 利用在研究水平和信息资源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学校,支持周围的一般校,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这对解决农村、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问题,具有突出作用。 • 如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扩大研究,通过推广优秀成果,一校带动多校。 • 上海青浦白鹤地区依托中心校通过校际会课、教学互访、专题合作、伙伴结对、回乡支教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解决资源不平衡。

  47. 6、借助“外力”支持 (1)项目合作 • 学校参与专业机构主持的某一个重点项目的研究,成为实验点或承担其中的子项目研究工作。参与研究的教师便于得到理论指导、学习研究方法、了解前沿的信息。 •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参加教育学院承担的“做中学”改革项目,教研员亲自下水“上课”与教师亲密合作,“擦亮镜子,打开窗子,开动脑子”。

  48. (2)基地合作 • 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院所的科研基地,取得经常性、综合性的科研指导、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 上海市实验学校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上海和江苏等地二十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为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科研基地。

  49. (3)借助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 ● 借助各级学会、协会、专业委员会、沙龙等群众性学术团体和松散型组织的专业优势,得到先进理念和经验引领。 ●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有200余所会员学校经常获得来自协会的专业支持。

  50. 《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序言 导论 回归本原——教师研究的追求 第一章 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研究的起步 1.概述 2.教师都来体验“做研究”的成功 3.在追问与解读中生成智慧 4.网络:教师走进研究的平台 5. 研究从课堂开始 第二章 让学习引领研究——教师的理论学习 1.概述 2.团体学习与反思型教师的成长 3.我们的“藏经阁” 4.学习让我不断地成长 5.在科研情报的研读中学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