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罗方述 2008 年 10 月 29 日 中国 . 重庆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罗方述 2008 年 10 月 29 日 中国 . 重庆. 高等学校信息化现状与展望. 一、发展现状 二、机遇与挑战 三、趋势与展望. 主要内容. 发展状况. 1 .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网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 83.% ,学校无线网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 16.7% ,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 0.59 ; 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 1391Mbps ,出口带宽均值为 315Mbps ,出口带宽利用率为 55% ;

verd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罗方述 2008 年 10 月 29 日 中国 . 重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罗方述2008年10月29日 中国.重庆 高等学校信息化现状与展望

  2. 一、发展现状二、机遇与挑战三、趋势与展望 主要内容

  3. 发展状况 1 .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 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网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83.%,学校无线网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16.7%,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0.59; • 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391Mbps,出口带宽均值为315Mbps,出口带宽利用率为55%; • CERNET连接了分布在200多个城市的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联网单位达到2000多个,用户超过2000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 2004年底,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开通,目前已接入70多所高校。

  4. 发展现状 •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取得重大进展。通过自主研发的网格公共支撑平台CGSP,中国教育科研网格集成了分布于全国13个省市20所重点高校的计算、存储、数据、软件等信息资源,建立了聚合计算能力达到16万亿次、存储能力达到180TB的网格环境,并开发部署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典型网格应用,整体规模与核心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高校多媒体教室比例达到43%,师生人均拥有个人计算机0.63台。

  5. 2.数字资源体系雏型基本形成--“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成员图书馆超过500家,联合目录数据库数据量达180万条,馆藏总量近700万条;--“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集中收录了近2800种外文期刊和37万种外文图书,面向全国高校开展文献传递服务,注册用户近4000个,成员馆过百家; --“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收集了30所高等院校的10万余件优质教学标本和特色藏品等基础资源,涵盖地球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四大领域。 发展现状

  6. 发展现状 • 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包含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电子教案库、教学案例库、题库等; • 50%的高校建立了全校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校均数字教学资源达622GB; • 85.7%的高校建立了电子图书资源,校均电子图书资源达29.3万册。

  7. 3.信息化教育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高等学校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比例达到51%,52%的高校建有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采用网络辅助教学的课程比例也达到21%;--高校学科建设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18%的高校建立有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台,21%的高校建立了科研知识共享平台,学校统一建设的学科资源库平均5.7个,各种学科数字资源总量校均1.957TB。 发展现状

  8. 发展现状 4. 电子校务蓬勃发展 --高等学校电子校务水平持续提升,基本上都建立了学校主页,59%的高校建有学校电子邮件系统,36%的高校建有校园公告系统,56%的学校建有一卡通系统; --85%的学校建立了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等方面的电子校务系统,其中30%的学校实现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主要校务的信息化,另外还有8.9%的学校建立了集成、统一的校级管理信息平台,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得到初步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办学效益。

  9. 5.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逐步得到重视--39.6%的学校有单列信息化规划,35.5%的学校将信息化规划策略分散在总体规划策略中;--46%的学校将信息化经费预算单列为全校统筹信息化预算,33%学校信息化经费分布在部门预算中,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总额年均达到827万元,年度运行维护费为校均为93万元,培训及研究经费校均为25万元;--64%的学校定期对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年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化培训的人次达到176人次,64%的学校对人员聘任有信息化技能要求;--信息化建设、管理与服务队伍每校平均为19人。5.信息化保障机制建设逐步得到重视--39.6%的学校有单列信息化规划,35.5%的学校将信息化规划策略分散在总体规划策略中;--46%的学校将信息化经费预算单列为全校统筹信息化预算,33%学校信息化经费分布在部门预算中,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总额年均达到827万元,年度运行维护费为校均为93万元,培训及研究经费校均为25万元;--64%的学校定期对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年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化培训的人次达到176人次,64%的学校对人员聘任有信息化技能要求;--信息化建设、管理与服务队伍每校平均为19人。 发展现状

  10. 发展现状 6.信息化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信息类专业的在校生总数已超过316.8万人。截止到2006年3月,共设立示范性软件学院36所,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应用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80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9个。 --网络高等教育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180个专业,累计注册学历教育学生667万人,年招生达135万人。

  11. 7. 标准化工作取得进展,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规范发展--“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CELTSC)于2001年正式成立,目前已发布了包括《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在内的一系列与高校信息化工作相关的,准和规范,启动了标准化测评、认证与示范工作。--高校的标准化意识逐步增强, 52%的学校在信息编码标准制定中应用国家或行业数据标准,46%的学校建立了学校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81%的学校制定并执行了信息化运维服务管理规范。 发展状况

  12. 存在的问题对信息化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缺乏统筹与总体规划; 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缺乏强有力的协调与管理; 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投入保障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低; 信息化人才队伍短缺,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应用水平不高,与教学科研结合不紧密; 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缺乏,整合难度大; 标准建设与应用明显滞后,标准采用率低。 机遇与挑战

  13. 机遇与挑战 面临的机遇 1. 国家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把信息化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将信息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已成为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更是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称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大战略任务,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14. 2. 教育部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系列举措--“十五”期间,教育部成立了由部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决策和组织协调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即: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 机遇与挑战

  15. --2006年11月,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建设,这标志着教育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规范管理迈出了重要步伐,也是教育信息化宏观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2006年11月,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建设,这标志着教育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规范管理迈出了重要步伐,也是教育信息化宏观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 机遇与挑战

  16. --开展教育信息化相关研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3月,教育部制定了《2020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题战略研究报告》,提出2020年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原则和整体架构,确立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2008年1月,教育部设置了13项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按计划,将形成三项成果:《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与分析报告》;《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标准、规范汇编》;《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项目规划、组织和实施建议报告》。--开展教育信息化相关研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3月,教育部制定了《2020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题战略研究报告》,提出2020年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原则和整体架构,确立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2008年1月,教育部设置了13项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按计划,将形成三项成果:《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与分析报告》;《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标准、规范汇编》;《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项目规划、组织和实施建议报告》。 机遇与挑战

  17.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如下系统: 专业设置预测系统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 大学英语与网络教育网上考试系统 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管系统 精品课程共享系统 立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系统,终身学习服务系统 机遇与挑战

  18. 机遇与挑战 --2007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高等学校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并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19. --2007年9月,教育部提出建设“金教工程”,其目标是:到2011年底,建成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基础设施整合、标准规范、安全高效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教育行政电子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全面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 机遇与挑战

  20. 机遇与挑战 --2007年11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完成了《<2008-2012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领域项目建议报告》。其目标是:建立并完善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学校的教育网络以及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构建国家级的教育电子政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和教育信息化支撑保障体系,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普遍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全面提升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监管能力,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21. 机遇与挑战 --在教育部2008年度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在讲话中多次对教育信息化的有关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 . 以应用为先导推进现代远程教育 . 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 大力开发优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化与素质教育、师资培训、教学和学校管理、农科教结合、发展农村和社区继续教育等紧密结合,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观念、教学技术和培养模式的全方位深刻变革 . 全面实施“金教工程”,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 . 积极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大力加强招生就业、学籍管理、学生资助、办学质量监控、大学生就业、公派留学和教育涉外监管等应用平台建设,面向社会提供良好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公共管理。

  22. 趋势与展望 1.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 • 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或完善专门的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落实机构设施、人员编制和专项经费,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自上而下统一的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 • 高校建立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的“信息化办”,逐步设置由常务副校长担任CIO; • 高校建立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建设机制与运行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23. 趋势与展望 2.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 • 鼓励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 在教育信息化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运营和发展经费来源机制; • 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入国家和各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实行全周期预算,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渠道; • 建立一定额度的、持续不断的国家投入机制,使教育信息化投入占教育总投入达到一定比例; • 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确保地方财政的稳定投入,并充分考虑区域布局。

  24. 趋势与展望 3.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的融合 • 深入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关键应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 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和在线网络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和深化应用; • 通过应用激励政策、应用有效性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5. 趋势与展望 4. 建立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机制 • 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协调建设与管理,建立和完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遴选和利用体系,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国家级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 • 推动教育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标准制定,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及时处理、安全保存、快速流动和有效利用。

  26. 趋势与展望 5. 建立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 • 围绕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建设与培训机制; • 凝聚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政治素养的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建设队伍; • 进一步深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生信息化素养培养和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培养。

  27. 趋势与展望 6. 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 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研制,建立标准研制、培训、推广、测试、认证的长效机制,通过迅速、有效的标准研制、发布和实施,促进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 • 坚持标准研究制定与推广应用相结合,使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采标率达到较高水平; • 制定相关标准,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国家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制定; • 制定标准推广政策,形成标准推广与应用保障机制。

  28.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